【大学演讲】要有面对痛苦的能力
大学演讲
当今时代,不少人缺乏面对痛苦的能力,他们一厢情愿地认为:“生活是充满阳光的,肯定是一路平安、顺顺利利,不会遇到任何曲折。”然而,现实往往不是这样。
因此,人们在享受快乐时,一定要有所准备——当快乐被摧毁时,自己应该怎样应对?比如你现在有钱,你要想:“如果以后没钱了,变成乞丐了,我该怎样生活?”现在你家庭和和美美,你要想:“一旦家庭出现问题了,我该怎么办?”如果提前有所准备,当遇到痛苦时,就不会垂头丧气、愁眉苦脸,更不会选择自杀。反之,假如没有任何准备,遇到危机就很容易崩溃。
现在的年轻人对感情特别执著,他们认为恋人就是自己的支柱,将一切希望都寄托在恋人身上,每天用各种言辞赞美恋人。由于内心的期望过高,一旦恋人背叛了自己,他们就无法面对现实。其实,这些人应该想想:恋人离开自己,也许正是个机会,可以选择另一条更好的路。
佛教认为,生活中的任何不顺,诸如贫困、生病,都可以转化为修行的良机。因此,当我们遇到不愉快时,要善于从反面挖掘出价值。比如,堵车的时候,没必要怨天尤人,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做其他事。我自己就是这样,遇到堵车了,就会趁机下车散散步、念念经,或者思考一些问题。
此外,当别人骂自己时,也要把它当作修忍辱的机会。当自己被单位开除时,没必要丧失信心,而要想到寻找其他出路。
张海迪说:“即使翅膀折断了,我的心也要飞翔。”这是一个坐在轮椅上的人发出的感言,如此精神非常可嘉。人和人真的差别很大:有些人特别脆弱,在逆境面前不堪一击,遇到一点挫折就倒下去了;有些人则有面对痛苦的能力,遇到再大的违缘,也能顽强地站起来。所以,大家应该观察一下,看自己是脆弱的人,还是坚强的人?
有时候看来,人生这条路的确不那么平坦,所以我们不能把一切想得太好。昨天,陈院长带我参观至诚书院,看到一件名为“抉择”的雕塑时,我非常有感触。这个雕塑造型独特——一个人悬在空中,双臂向身体两侧平伸,被许多双手往外拉扯着。陈院长说,这表现人在抉择的过程中,被光明与黑暗、爱与恨、幸福与悲伤等矛盾牵扯。由此我想到,对于人生,我们也应该有全面的认识:一方面要憧憬光明,一方面要准备面对黑暗;一方面要梦想成功,一方面要准备迎接失败……若有了这样的认识,自己将来到社会上,定会受益无穷。
不仅对待自己要如此,在看待别人的生活时,我们也要有全面的眼光。现在有些人认为:出家人因为对世间绝望了,才选择这条逃避现实的路。一看见出家人,他们就感慨不已:“好可惜啊,永远没机会享受人生了!”这种看法是偏颇的。出家人没有那么可怜,尽管他们有戒律的约束,但这是为了 促进修行,并不是要把人关在“监狱”里。
在藏传佛教中,有一位伟大的米拉日巴尊者,他一辈子在深山里过着清净的生活,世间人认为他没吃没穿,非常可怜,其实他内心的快乐远远超越任何人。传记中记载,有一次,米拉日巴尊者遇到几个漂亮的少女,她们看到骨瘦如柴的尊者,不屑地说:“人不像人,鬼不像鬼,我们千万不要像他一样!”后来,尊者唱了一首道歌,说她们被束缚在无明之中,根本不懂得修行人的自在。
我经常看一些汉地禅宗的书,许多大德也都在寺院或深山里,过着清贫的生活。但作为住惯了高楼大厦的在家人,如果没有佛教的信仰,很难理解这些大德内心的快乐。
摘自幸福的根本是心 ——汕头大学演讲
附:索达吉堪布大学演讲系列视频和文本链接 (请长按识别维码打开链接)
本月藏历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