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求学足迹 >> 大圆满心性休息88 | 让四无量心的月光,照耀我们的心(第七品圆满) Back

大圆满心性休息88 | 让四无量心的月光,照耀我们的心(第七品圆满)

求学之足迹 求学足迹 2021-05-25


传讲时间:2015. 8 .31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宗内门兰钦波鄂嘉达  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鄂灿吐谢莫到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敦巴特吉坚拉夏擦漏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祈祷遍知无垢光尊者:
刚热托噶仁钦年布格    托嘎雪山宝藏颈
云丹根作嘎威杰察德    圆诸功德喜乐园
多尼酿波威比纳玖瓦    二义精藏瑜伽士
龙钦饶将桑波所瓦得    祈祷龙钦绕绛贤
祈祷全知麦彭仁波切:
玛威桑给钦热酿拉夏    心显文殊师利智
根德桑布门蓝纳巴央    勤学普贤行愿义
这吉嘉威春蕾怎匝巴    持佛佛子事业者
将央拉弥雅拉所瓦得    祈祷文殊上师足
上师瑜伽速赐加持:
涅庆日俄再爱香克思    自大圣境五台山
加华头吉新拉意拉闷    文殊加持入心者
晋美彭措夏拉所瓦得    祈祷晋美彭措足
共机多巴破瓦新吉罗    证悟意传求加持
劝众听法偈:
拉耶嘎当勒当诺因嘎    天龙夜叉鸠槃荼
哲温达当摩耶嘎南当    乃至人与非人等
卓瓦根杰扎南杰赞巴    所有一切众生语
檀嘉嘎德达给丘丹多    悉以诸音而说法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乙十、四无量心为诸佛之遗迹:





皈依余师为劣道,持四无量此正道,

趋向解脱无垢染,三世诸佛前后迹。





“皈依余师为劣道,”皈依其他世间当中的山神、地神等是一种愚蠢的行为;世间当中有各种宗教、各种导师,依止这些也是一种恶劣的道,不太合理。

有些人确实没有智慧,我们在这里说出来不是很方便,但是到一定的时候,有没有智慧也能看得出来。比如世间当中所谓的气功师等这样那样的人,我们去皈依也是非常不合理的。

“持四无量此正道,趋向解脱无垢染,”如果你真正皈依了大乘佛教和本师释迦牟尼佛,修持四无量心的正道,那就真正趋入了解脱道,无有任何垢染。

“三世诸佛前后迹。”而且,未来、过去、现在三世诸佛走过的或将来要趋入的路也是四无量心。所以,无数人都是通过修四无量心而获得成就的,很多前辈大德走过的路也是这个。

昨天我们举行剃度仪式的时候,有一个法师也说了:“这身袈裟,过去的本师释迦牟尼佛曾经穿过,再弘时期的法王如意宝也曾穿过……”我当时听了很有感受。说实在的,如今我们出家人所穿的袈裟是非常有意义的,没有信仰的人不一定承认,但是,我们自己愿意穿上这样的袈裟,会觉得在即生当中拥有这种衣服非常有意义。的确,过去的如来也是披着这样非常光荣的袈裟,法王如意宝等前辈的很多高僧大德在弘法利生的时候,也把它看作最重要的妙衣。

同样的道理,我们今天所讲的四无量心,也是过去、现在、未来的如来度众生和自己修行的方法,而且我们的传承上师们没有一个不修四无量心的。所以,如果我们自己把四无量心修得很好的话,将来摄受弟子、度众生、传播如来教法,也同样是用这个妙法。因此,四无量心是如来真正的教义。

其实,四无量心在南传佛教当中也有,但他们的四无量心可能跟四梵住比较相同。我们以后为了团结,不说“小乘佛教”,否则他们有个别法师会不太高兴。将来,尤其是跟很多南传佛教的大德们、修行人交流的时候,用“南传”比较好一点。

我们以前经常说“藏传、汉传,小乘、大乘”,那别人可能会说:“啊?我们是‘小’,你们是‘大’啊?”有时候,我们确实也不比别人“大”,不管是在威仪上还是在修行上,他们也是特别特别地精进;而且,有些南传佛教大德的利他心也非常强,而我们一些大乘佛教的修行人有时候特别自私,有些佛教徒在宾馆住一晚上都要吵三次架,这样的“大乘佛教徒”也好像令人特别不好意思。

这几年以来,我对其他宗教的态度,不像以前刚来喇荣山沟的时候那样。刚来喇荣山沟的时候,我们这里没有网络、没有路,当时我的思想是比较保守的,所以我早期有些课程的讲记、录音中的说法可能和现在有点不同。现在我对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合掌、顶礼、恭敬,对佛教当中的教派就更不用说了,对南传佛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也都是合掌、顶礼,这也是发自内心的。其实,我们自己认为自己很了不起,但实际上,我们身边的很多宗教也好,佛教里面的南传佛教也好,也有很多很多值得学习的。

既然这样的话,为什么这些大德们说什么“劣乘”“低乘”呢?你看这里也说,入其他道是很不好的。这样说是有必要的,因为对初学者来讲,应该对自己方面有一种赞叹。对佛教赞叹是有很多必要的,在这方面,前辈大德们是有密意的。而我们自己不能认为“我们是最殊胜的,其他所有教派都是很差的”,对其他宗教也不能这样看待,否则,有些时候也不一定能解释得清楚。

  修慈悲心的功德  

关于修慈悲心的功德,释迦牟尼佛在《涅槃经》当中也讲过很多。有一个公案说,一个女人的儿子死了,她非常伤心,最后都发疯了,就到处裸体奔跑。后来,她看到了释迦牟尼佛,就过去喊:“我的儿子!”还抱着佛陀开始亲他、说他。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慈悲地让阿难和其他眷属给她穿上衣服,然后佛陀给她加持,依靠佛陀的慈悲心,最后她的精神恢复了正常,佛陀说:“她是因为我慈悲心的力量而恢复的。”

还有一次,波斯匿王惩罚五百个人,把他们的眼睛全部挖掉了,他们都非常非常痛苦,心想:“世间有一个人叫做佛陀,他能不能救我们呢?”然后就念“南无佛”,即顶礼佛陀的意思。后来,佛陀用香山的妙药给他们做加持,他们的眼睛就全部都恢复了。佛陀说:“他们是因为我的慈悲力和他们的信心力而恢复的。”

还有一个公案,当时琉璃王灭释迦种族的时候,有一万两千个释迦族人的手脚全部被砍断了,他们非常痛苦,于是就祈祷佛陀,称念“南无佛”。后来佛陀一一加持,所有人的身体也都恢复了。对于这些,佛陀说:“我从来没有亲自去过,但是因为我慈悲的力量,他们的身体都已经好了。”

所以,如果我们周围或其他地方,有一些癌症患者或非常痛苦、可怜的人,我们可以通过慈心给他们做加持,或者让他自己祈祷、念“南无佛”。当我们在生活当中遇到特别特别困难的事,好像已经没有办法了,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救护了,如果有这种情况,我希望每个人也要祈祷,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佛”,这个很容易,一定要一心一意地祈祷,这样的话,很多非常稀有的、想不到的结果也会出现的。

面对无常 两手准备

我们住在娑婆世界,现在是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幸福美满的,但现在享受的一切都会无常的。我们的身体可能会生病,最后被医院下病危通知:“你现在是癌症晚期,你的身体多处发现癌细胞。”这时,有些人会很痛苦,不过有些人还是很淡定的。

有一次,我从兰州乘飞机到北京,当时我好像是自己一个人,有一个人坐在我旁边,他刚开始不理我,后来对我比较好一点。我们聊天的时候他问我:“您有没有做慈善的想法?”我说:“是有一点。”但是我想,他可能是试探我,就没有真实地跟他说。后来他说:“您有没有去东南亚国家弘法的想法?”刚开始,我看他可能没有这个能力,就没有怎么理。他又说:“因缘成熟的话可以去一去吧。”后来我发现他确实是很有能力的,这边的很多道友都比较清楚。因为他们公司很多钱花不完,就帮助我这边的一些团队去了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台湾等很多地方,去的人也比较多,他给我们的帮助还是比较大的。

前一段时间他好像得癌症了,可不是因为给我支持而得的啊(众笑)。他非常的淡定,没有什么痛苦,他说:“我没有任何感觉,这是三宝的加持,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好好地修。”我看他也不是假装的。我后来开玩笑说:“哎,你这次还比较不错啊!如果我这样病危的话,不知道会不会这么淡定啊。”我自己也在观察。

所以,有些人修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是也许效果比较好,或者他自己心的力量很强,确实能在短短的时间当中看透整个轮回,真正懂得无常观、生死观等道理,这个时候,即使他身上出现一些状况也是可以面对的。不知道刚才那个病人将来会变成什么样,但现在看来他还是非常的淡定,就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

其实我很希望,当生活中发生各种各样事情的时候,包括自己或他人身上发现一些疾病、出现各种违缘时,大家都要很淡定!作为一个修行人,这是很重要的。

虽然我自己经常在很多人当中讲大乘佛法和修行的境界,但是一旦自己身上发生这些事情的时候,也许能面对,也许有一定的困难,不管怎么样,这没有太大关系。希望你们每一个人在遇到这些的时候,能把所修的法用上。有些情况通过慈悲的佛力可以转化,而有些情况是前世的业力现前,但不管怎么样,终有一天我们会离开这个世界,这也并不需要等很长时间。

我们这里有一个年轻人,应该是很不错的,做过好几次活动的主持人,在上半年突然得病死了。有一次开会的时候,很多道友都说:“某某可以主持吧?”“应该让他来主持,他主持得还是蛮不错的。”我说:“他早就死了,还要让他来主持干嘛?”他们根本不知道,说:“啊?我们怎么没有听到他病的消息,就已经听到他死的消息了?”世间当中的事经常是这样的。

所以,我们生存在这个世界上需要两手准备吧,既有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打算,也要时时做好各方面的准备,看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这就是佛教的无常观。

乙十一、宣说二获得之理:





因乘承许如种芽,方便智慧生二身,

果乘承许身二障,遣除依缘悲方便,
实一空性大悲藏,因果二乘同实修。





这里讲,显宗和密宗在承许获得佛果方面有一些差别。

“因乘承许如种芽,方便智慧生二身,”因乘即显宗乘,它承许获得佛果就像种子生芽一样:原来是种子,慢慢变成苗芽,然后开花结果等。在因地的时候,通过修行智慧和方便(即大悲心),获得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并从中产生色身和法身。也就是说,色身和法身是通过大悲心和智慧修出来的,它们之间有能生所生的因果关系。显宗是这样来承认的。

“果乘承许身二障,遣除依缘悲方便,”而果乘(即密乘)承许的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色身和法身上面有烦恼障和所知障,要通过智慧资粮和福德资粮把障碍遣除,就像虚空的本性本来是没有什么改变的,但是空中的云要依靠狂风来吹掉一样,它们之间是能遣所遣的关系,并不是能生所生的关系。我们本来都是如来,但是在自心本性上面有垢染,就像一个铁块生锈了,我们要把锈去掉。

“实一空性大悲藏,因果二乘同实修。”但在最终究竟实相的意义上,显宗和密宗是一致的,都要修空性大悲藏,即修持空性观和大悲观。空性和大悲心二者叫空性大悲藏。对于这一点,因乘显宗乘和果乘密宗乘是完全相同的,都是同样实修的。

所以,修行虽然有显宗、密宗的差别,但最终也是一致的。在《大车疏》里面引用了《六十正理论》后面的偈颂:“此善愿诸众,积累福慧资,福德智慧中,获得二妙身。”原来法王去印度的时候,去了一个格鲁派的寺院,我记得有一个格西,他的鼻子比较大,看起来特别特别威严。法王先给他们传法,我就坐在他身边,在法王讲法的整个过程当中,他好像都是特别不高兴的样子。最后要回向的时候,他哪都不看,就念了这个偈颂,我记得比较清楚。后来我每次见到这个颂词的时候,那个格西老人家的面孔就浮现在我的眼前,已经三十多年了,没办法。当时法王养了几只小狗,小狗跑来跑去,有时候到格西旁边拉屎,然后格西就特别不满。(众笑)

颂词中说,在二乘法(显宗和密宗)当中,都要修空性大悲藏,所以这个空性大悲藏也很重要。修空性和大悲不仅仅是藏传佛教的说法,其实汉传佛教也是承认的。《万善同归集》引用了《般若经》中的一句话:“菩萨成就二法,魔不能坏:一者观诸法空;二者不舍一切众生。”有些人认为,只有藏传佛教才强调大悲空性藏,其实汉传佛教里面也有,上面这句话就讲得非常清楚,因此在这个方面,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没有什么差别。

作为修行人,我们也经常讲,修大悲菩提心和空性的功德非常大,而且在修行二者的过程当中,很多邪魔外道和魔王都不能毁坏你的道心,这也很重要。真正修空性的人、真正修菩提心的人,修行是很顺利的,不会今天做噩梦、明天心里不舒服,“今天我不想看见任何人,我很想一直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面……”,现在很多人有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这些都是修行过程当中的障碍。

但是如果修空性的话,就会认为:“一切都是空性的,也没有什么,我想接触和不想接触的人都没有什么。”在空性界当中,显现上全是如梦如幻的,就像《玉琳国师》里面,天仁在梦中见到的中阴身一样,全是幻化的,没有什么,一会儿就没有了。在世俗当中以大悲心来观的话,所有众生都是很可爱的,所以释迦牟尼佛说的这句话,“提婆达多也很可爱,罗睺罗也很可爱”,稍微修过大悲空性藏的人都可以接受。

但如果自己的心一直约束在一个牛角当中的话,这个人就会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道障,所以大家在这方面应该注意。

乙十二、如是修持之摄义:





经说无始善种子,未作本来即存在,

密许本来具三身,遣除客障显密同,
总之经续诸道一,诸成就者说内外,
是故佛子后学者,当勤修持四无量。





“经说无始善种子,”以第三转falun为主的显宗经典中讲,在我们每一个众生的相续当中,从无始以来都有一个善的种子,我们有时候叫它“善种子”,有时候叫它“如来藏”,有时候叫它“不坏菩提分”等,它有很多很多的名称。

“未作本来即存在,”没有任何的造作,它本来就已经存在了,这在显宗的《如来藏经》等经典当中都讲得非常清楚。

“密许本来具三身,”在密宗当中说,这样的种子实际上并不是还没有成熟,而是每一个人都已经完全具足法报化三身——我们心的本来空性方面是法身,光明方面是报身,这两者无二无别方面是化身,就像大圆满的一些直指窍诀所讲的一样,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本来具足三身。但显宗不承认这一点,他们只说三身的种子是存在的。

“遣除客障显密同,”不管是显宗的说法还是密宗的说法,都要遣除心上的客尘、障碍,在这方面显密都是相同的。

“总之经续诸道一,”总而言之,显宗的经典和密宗的续部,在最究竟的道理上完全是一致的。

“诸成就者说内外,”因此,诸位大成就者,即莲花生大士以及前辈大德们,把密宗称为内乘,显宗称为外乘。

“是故佛子后学者,当勤修持四无量。”所以,我们后学者应该精勤努力地修持四无量心,不要懈怠。

有一部经典叫做《懈怠耕者经》,是宋朝时候翻译的,这里的“耕者”是指农民。这部经典的内容不多,我以前看过。经中说,有一个农民在耕耘的时候,远远地看到了相好庄严的释迦牟尼佛,这时他想去见佛,但是后来想:“我的庄稼很重要,算了,我现在不空,先把这些全部做完再说。”后来佛陀就微笑、发光等,弟子问其原因,佛陀说:“其实这个农民很可怜,六尊佛出世的时候,他每一次都错过了机会,这次也是一样。”

拓展内容

《佛说懈怠耕者经》:“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竹园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及众菩萨俱。时佛从罗阅祇欲诣舍卫。诸菩萨导前。释梵。被服又见身体如四天王。诸比丘僧悉从佛后。诸天龙神在上供养。去城不远。时有一人在田耕种。遥见如来弟子侍从端正殊妙。威神巍巍容貌殊好。如星中月。奇相众好金光从容三十二相。皆出众好。遥见世尊心便欢喜。欲往诣佛稽首作礼咨受法义。佛世难值时时一现。退自念言。耕地未竟下种未毕。须后闲时乃当见佛。时佛知心发此懈怠。世尊便笑。放五色光。光从口出照十方境界。安隐五道。皆乘光来集会佛所。地狱休息饿鬼饱满。畜生思善人民求度。诸天龙神神听道法。贤者阿难。解了七应义法时节。身与他人即诣佛所。长跪叉手白佛言。何因笑。既笑会当有意。佛告阿难。汝见犁者不。对曰已见。佛言。是人从维卫佛已来。九十一劫于是耕种。每一见佛常自懈怠。选软复后。匆匆耕种生死罪法。不识法犁种无极田。已过六佛不得蒙度。于今见我适发好心。即便变悔欲故懈怠乐种罪根。时人遥闻弃耕及田。来诣佛所稽首佛足。悔过自责。愚痴无知罪过甚重。愿见愍伤原其罪过。蒙冥抵突懈怠来久。唯见原恕济脱生死。佛言。善哉。卿能觉者于法有益。终不为损。佛为说经。示懈怠之垢精进之利。踊跃欢喜立不退转。诸天龙神无央数千。皆发无上正真道意。以故学道常当精进莫为懈怠。宛转生死动有劫数。佛说如是。贤者阿难。诸天龙神阿须伦王。闻经欢喜。作礼而退。”


有时候,我们想去见一个上师、修一个法,这些事情也不能一直拖,如果想:“我现在忙得很,等以后退休了再去某个地方求学。”“我现在不行啊,工作特别特别忙!”这样的话,可能我们的机会就失去了,就像那个农民,六尊佛啊,六尊佛陀都错过了!所以佛陀说不能懈怠,有机缘的时候要马上去修行。

所以这里讲,我们要精勤地修持四无量心。在精勤修持的过程当中,我们也要知道,显宗和密宗是统一的,这方面有很多很多的理论,我以前也讲过,希望大家懂得。如果对显密佛法不懂或者有一些排斥,可能对修行也有很大的障碍。

《妙法莲华经》里面有一个比喻说,有一个人,他家里有个十几岁的孩子走失了,在外面流浪了五十多年,回来的时候,父亲认出了他,但是这个孩子已经根本不认识父亲了。于是,父亲就通过各种方式让他知道自己的身份。因为孩子在外面变成了乞丐,已经过惯了那种生活,父亲就通过让乞丐接近他,通过让他看管财物等各种各样的方法慢慢转化他,最后到父亲接近死的时候,这个孩子才知道:“噢,原来自己是这个家族的。”

所以,其实我们每一个众生都具足如来藏。就像刚才那个孩子,他出生于一个非常富裕的家庭,但是因为他出去流浪了,就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同样,我们众生因为被各种染污阻挡而不认识自己的本性,那么佛陀通过各种方式来次第性地应机施教,最后当我们认识本性的时候,就像那个孩子知道了自己的家族一样。佛陀通过这种比喻,已经把这个道理讲得非常清楚了。

学习密宗应从基础理论入手

有些人对密宗不一定很清楚,从汉地的历史来看也是这样,所以我希望密宗道友们先给他们弘扬理论,然后再讲一些修法。如果先讲修法的话,容易使人产生邪见。像弘一大师,他刚开始就看一些仪轨,因此产生了邪见,作了很多诽谤;后来他看到了一些理论,尤其是看了《大日经》《苏悉地经》等唐密的几部经典以后,他就很后悔。

后来,弘一大师写了《佛法宗派大概》,这里面其实讲得不多,讲一点禅宗、讲一点密宗、讲一点汉地的各种宗派,好像十种宗派都讲了。当讲到密宗时,他说:我最初看到一些仪轨的时候,对密宗产生了邪见,后来看到理论的时候,发现密宗是很殊胜的。所以,像弘一大师那样的人,刚开始都对密宗不理解。包括现在我们这里的很多人也是这样,昨天有一个人也在说:“我刚开始对佛法有邪见。”可能他对密宗也有成见吧。现在他发现,原来这些法也是可以修的。

像弘一大师、太虚法师、虚云大师等,刚开始对密宗也有非常大的误解,后来,他们基本上是通过唐密来了解密宗的。但是,唐密到“三武一宗”的时候已经被灭了,后来也没能很好地恢复。但从元朝、明朝,一直到清朝,藏传佛教都在汉地大量弘扬,当然宋朝的时候可能以道教为主吧。

在弘扬佛法的过程当中,人们对一些唐卡、修法等,刚开始不一定能知道其密宗方面的甚深意义。所以,首先要从加行、五部大论、续部开始弘扬,当他们接受了这样的修行方式以后,就能生起真正的定解。

现在,密宗在汉地也很兴盛,大家也应该很认真地、正面地去弘扬。极少数人去诽谤也没有什么,现在密宗的势力应该是比较大的,一两个人诽谤的话,可能最后他自己也比较麻烦,不一定能面对所有的人。

《君规教言论》里面说:你如果要诽谤别人的话,要看对方的势力,如果对方的势力很强,最后自己会遭殃的。说实在的,虽然这不是比势力,但是希求真理的人越来越多,他们也是通过智慧来寻找真理的,最后人生完全改变了——密宗的教义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里面,到底属于什么样的窍诀,如此修行会获得什么样的成就呢,很多人是有所感受的。

在今天这一堂课里面,讲到了显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全知无垢光尊者在颂词里面讲得很清楚,讲义里面讲得不广。作为一个密宗弟子,你刚开始可能有怀疑,但是要通过各种方式来遣除怀疑,这样之后,你将来弘扬佛法就非常方便。如果你一直懵懵懂懂的,那别人问一些比较重要的问题时,你就只能尽量绕开。

那天开“世青会”的时候,有一个法师,有人给他提一些问题,不是密宗方面的,这个法师平时可能不喜欢辩论,当别人拼命问问题的时候,他就绕开话题来说。我们下面有个别人听的时候就很紧张:“再不要绕开,再不要绕开……”但是他就拼命地不好好回答。所以,为了应对不同的场合,我们应该懂得一些道理,尤其是显密圆融的道理,非常有必要精通。

甲十、回向本品善根:





如是寂性之善说,尽除众生心污垢,

令入歧途劣道者,疲劳心性今休息。





“如是寂性之善说,”我们上面所讲的全知无垢光尊者寂静形式的妙语善说,相当于秋天皎洁的月亮。无垢光尊者造这部论的时候可能是个秋天,我们现在讲的时候也是秋天。

前两天到草地上,我说:“藏地的夏天,明年再见!”但明年在不在也不知道,一切都是无常的,如果在的话,明年还想见到。在这里,无垢光尊者也说:“藏地的夏天,明年再见!”因为他看到了秋天的月亮。等会看看晚上的月亮,应该看得到吧?看看秋天的月光到底是什么样的。

“尽除众生心污垢,”无垢光尊者的这个善说相当于月光一样,当月光照耀的时候,人们的心里有一种清凉,所有酷热的烦恼、心里面的污垢、特别烦躁的感觉全部都会被遣除。如果上面的四无量心、利他心真的修得很好的话,很多人一定会很快乐的;如果利他心修不好的话,很多人都非常痛苦。

其实我们很多的痛苦就是自私心,归根结底就是这样的。如果有利他心的话,无论怎么样都是很快乐的。

“令入歧途劣道者,疲劳心性今休息。”所以,这个世间当中很多误入歧途的劣道者、自私者,包括得不到解脱的其他宗教、一些自私自利的宗派,他们的心性是很疲劳的,确实是很累的。

每个人都很辛苦,为什么呢?因为自私心很强,所以就很累、压力很大、很痛苦、很浮躁、很焦虑、很恐惧……这些情况在城市里面已经司空见惯了——很多人都说“好累哦,压力好大哦,好伤心,好悲哀哦……”,每天都会听到这些,这都是由自私心引起的。如果我们有利他心的话,无论处在哪里,即使在热地狱和寒地狱当中,也会像在莲花园里一样,很开心的。

所以,我们疲劳的心性通过以上四无量心的妙语会得到休息。当四无量心的月光照耀到每个人的心,人们就像在美丽的花园里面获得享受一样,极其快乐。所以,对真正有利他心的人来说,到处都是花园、到处都是乐园、到处都是快乐;如果是自私心很强的人,就会觉得到处都是污秽不堪,到处都是荆棘刺。所以我们还是很希望大家选择利他心,在有生之年乃至生生世世,尽量通过四无量心来饶益无量无边的众生。

《大圆满心性休息》第七品四无量心解释圆满。



颂词背诵打卡


皈依余师为劣道,持四无量此正道,

趋向解脱无垢染,三世诸佛前后迹。

因乘承许如种芽,方便智慧生二身,

果乘承许身二障,遣除依缘悲方便,

实一空性大悲藏,因果二乘同实修。

经说无始善种子,未作本来即存在,

密许本来具三身,遣除客障显密同,

总之经续诸道一,诸成就者说内外,

是故佛子后学者,当勤修持四无量。

如是寂性之善说,尽除众生心污垢,

令入歧途劣道者,疲劳心性今休息。


温故而知新


87课-88课


【知识类】
1、请结合上一课的内容说明,修持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利益分别是什么?按照《大车疏》的讲解,修持四无量心会有哪四个方面的功德?
2、显宗和密宗在承许获得佛果方面有何异同?学习密宗应首先学习理论还是仪轨?为什么?

【修行类】
1、为什么说四无量心和菩提心需要实际修持?你以后打算如何做?
2、《懈怠耕者经》中农夫的公案,对你的修行有何启发?你打算如何做?

【生活类】
1、结合《大般涅槃经》中的公案,谈谈你对慈悲心有了哪些认识?以后打算如何帮助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