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净除罪障以后,你就会经常梦见上师、本尊、护法来加持你
忏悔时,要痛心疾首地发露忏悔,从无始以来流转轮回迄今为止,自己所造的能回忆、不能回忆的堕罪,也即身语意三门所造的十不善、五无间、近五无间罪、八邪罪、以及掠夺三宝财物等一切罪业,并且痛下决心:“从今以后永不再犯……”就像前面“念修金刚萨埵”之引导中所讲的那样,以明观四种对治力而忏悔。
只要这样忏悔,罪业一定能清净。如《业报差别经》云:“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一个人即使造了特别严重的罪业,但造了以后,若能深深地谴责自己,并且发露忏悔、永不再造,也能拔除一切根本的罪业。
以四种对治力忏悔以后,接着观想:一切罪障在自己的舌头上汇集成黑团,通过皈依境尊众的身语意放射光芒照耀,由此就像洗涤污垢一样,净除了罪障。
只有净除罪障以后,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等任何修法的验相才能呈现,诸佛菩萨的境界也才能现前。如《圆觉经》云:“常当勤心忏,无始一切罪,诸障若销灭,佛境便现前。”那个时候,你就会经常梦见上师、本尊、护法来加持你。
相反,如果罪业一丝都没有遣除,出世间的任何功德都无法生起。因此,修行人一定要常修忏悔,而且不能拖延,什么时候犯了,就立即忏悔。《涅槃经》云:“智者有二,一者不造诸恶,二者作已忏悔。”那么作为智者,假使不能不造恶业,但造了也要立即忏悔,千万不可拖延。
有人说:“今天我犯戒了,但不着急,过两天再犯的时候,一起忏悔。”其实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记得《百喻经》里就有一个比喻:以前,有一个愚人养了七个孩子。其中的一个孩子死了,愚人见孩子死了,便把尸体搁在家里,不管他了。别人见了,就问他:“你为什么不把他殡葬了?” 愚人听了以后,心想:“如果这样搁着不对,一定要送去殡葬的话,那要再杀一个,这样一担两个,走起来就平衡了。”想完,他便亲手杀了一个儿子。这样担着两个,扔到尸陀林去了。当时的人都嗤笑他,觉得这太愚蠢了。
这个比喻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犯了戒,应该立即忏悔,不能覆藏。但有些人被要求忏悔时,认为反正要忏悔,不如多犯一些,然后一起忏悔,于是又破戒,并且造了更多的不善。这就像那个愚人一样,一个儿子已经死了,再杀一个儿子,其实这是非常愚痴的。愚人如此,如果修行人是这样,也是如此。因此,每次造业以后,一定要立即忏悔。
你看阿底峡尊者,那么了不起的大班智达,但即使走在路上,一发现自己心生恶念了,便马上坐下来,用那个随身带的木制曼茶罗,供曼茶忏悔。尊者尚有分别恶念,尚需随时忏悔,那我们凡夫更不用说了。
——恭摘自索达吉堪布《大圆满前行广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