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乐愿文大疏释》33 * 笔记
本课脉络
识别上图小程序码查看或下载
本课科判
本课重点
财富不上供下施,对自他均无有利益。
了知有漏钱财的过患。
对殊胜对境作微小供养,得大福德。
供养时心一定要清净。
本课难点
了知财产是痛苦之根源。
合理使用自己的钱财。
本课脉络
课前开示。 宣讲应精进供养之理。 有漏钱财的过患。 应合理使用钱财。 供养的功德。
脉络展开
B. 吝啬心非常强。
④吝啬之因:不知道钱财的过患。
2.贪执钱财的过患:转生为饿鬼。
【公案】《百缘经》比丘因吝啬转生饿鬼,闻佛说法后因布施而脱离了痛苦之身。(详见法本P289-290)
三.有漏钱财的过患。
1.拥有的财产不得不和怨敌盗贼共同享用,或成为引发争论的因。
①钱财是众矢之的。
【教证】佛经:“须知世上有为财,水火盗贼俱可夺”。
②钱财是不快乐的因。
A.有钱人的痛苦:害怕遭到暗算,日夜担忧。
B.【公案】富人不快乐,邻居穷人很快乐,但当穷人得到意外之财后也不快乐了。
C.有钱人的钱财会被群起而围攻抢夺。
【教证】律藏:“倘若一鸟衔肉块,余鸟见后随围绕,如是了知欲妙过,当如犀角独自行。”
③舍弃对钱财的贪执,过无牵无挂、悠然独处的生活。
2.财产的最初积累、中间守护、最后耗尽都带来痛苦。
【教证】寂天菩萨:“积护耗尽苦,应知财多祸,贪金涣散人,脱苦遥无期。”
①财富很容易耗尽。
【教证1】《别解脱经》:“财富如流水。”
【教证2】《亲友书》:“知财动摇无实质。”
②拥有许多财富的人,应上供下施。
将财富做上供下施,不坚实的有漏财产会变成不可劫夺的坚固之财。
3.过多的财富会障碍修行。
① 钱太多的人修行很难成功。
②噶当派高僧大德呵责积累财产。
③【教言】米拉日巴尊者:“财产具足众多过患,只有过简朴的生活才有悟道的机会。”
四.应合理使用钱财。
1.舍弃对财产的贪执。
2.卑劣、中等、高尚三者对钱财的使用。
①卑劣者:用钱财做许多非法的事。
②中等者:用钱财宴请亲朋好友,这样造恶业与卑劣者没有区别。
③高尚者:用于正法方面(上供下施)。
3.不舍财做上供下施的果报:感受贫穷。
①藏地人贫穷之因。
a.时值福报日趋衰减的浊世。
b.吝啬心重(主因),没有以上供下施来积累福德。
②阿底峡尊者将藏地比喻成饿鬼世界。
③因果规律:在殊胜对境前作小供养,必定成熟巨大福报。
B.出家僧众具有五种功德。
【教证】《佛说诸德福田经》:“毁形守志节,割爱无所亲。出家弘圣道,愿度一切人。五德超世务,名曰最福田。供养获永安,其福第一尊。”
个人分别念整理仅供参考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明日死谁知 今日当精进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