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求学足迹 >> 弟子规37 | 小杖则受,大杖则逃 Back

弟子规37 | 小杖则受,大杖则逃

求学足迹 2022-04-17





如果“挞无怨”,那要是被打死了,怎么办?这里面确实有一个分寸问题。
从前,曾子受父亲责打时,没有躲避,结果被打晕了,倒在地上。醒来后,他来到父亲跟前,问:“刚才孩儿犯了错,让您费力气教训,您没有气着吧?”这件事被路人看到,觉得曾子实在了不起,便告诉了孔子。
孔子听了并不高兴,等曾子来了,给他讲了舜“小杖则受,大杖则逃”的故事:舜见到父亲要打他,如果拿的是小棍儿,他就主动挨罚;如果是大棍棒,很可能一棒打死,那就赶紧逃掉,找不到人了。
“所以,”孔子说,“你这次犯了大错,如果你被打死了,那不是陷父亲于不义吗?你恭敬顺从是孝,但如果因此让父亲失去了名誉,就是不孝。”
从孔子的分析里,我们看到,劝谏父母很需要智慧。当然,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有颗孝心,有恭敬的态度。孔子说:“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侍奉父母,见父母有不对的地方,要委婉劝说,父母不听,继续恭敬承事,不违逆,为父母操劳而不怨恨。
可能很多年轻人都难以接受这种态度和做法,甚至有人想:为什么不能平等呢?你拿木棒,我拿铁棒;你打我一棒,我打你两棒……看谁更能忍。
我们一定要记住,在这个世间,在我们所有认识的人里面,父母跟其他任何人都不同。所以,对待自己的父母,千万不能像对待平常人那样——你对我不好,我就对你不好,这样是不对的。我们要常常忆念父母的养育恩情,要提醒自己:我有尽孝的本分。




欢迎大家以学习心得方式参与打卡,刊登后即可获得精美礼物。

邮箱收稿:qiuxuezuji2022@163.com
字数:600字以上
内容:请结合如何将弟子规运用到自己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