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4课-重点&难点&讲记脉络
学习笔记链接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forR466AVBztjNB6ZcevFA
提取码:kvj3
档案编号B01004-定解B01-012
本课重点
一
广大方便秘密真言之发心
(一)密宗的殊胜之处
1、教说
(1)教证
《三相灯论》云:“一义亦不昧,不难方便多,是为利根故,极胜秘密乘。”
(2)详析
A. 与显宗的共同之处:“一义”
指密宗与显宗在究竟成佛的目标上没有差别,都承认通过最初发菩提心、中间积累二大资粮,最后能现前色身与法身双运的佛果。
B. 密宗的超胜之处
a. “不昧”:见解方面不愚昧
(a)抉择胜义:密宗如实抉择光明如来藏的本体,而显宗只是依中观理论承认远离一切戏论的大空性。
(b)抉择世俗:密宗通达一切显现是五智、五佛身的本体,而显宗只是承认万法如幻如梦、显而无自性。
b. “不难”:行为方面不难
密宗依靠殊胜的直指方法,可将五种妙欲直接转为道用,不舍烦恼的同时证得菩提,地道顿时获得圆满。
c. “方便多”:修行方面具诸多方便
密宗有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生圆无二大圆满等许多不共修法,生起次第又分有相、无相之别,圆满次第又有风、脉、明点的观修方法,同时,上师们的窍诀开示也不胜枚举。
d. “为利根”:根基方面是利根
(a)如果对上师和密法有强烈信心,弟子当下即可开悟.
(b)“根”分为涅槃五根——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其中最根本的是信根。
C. 排斥密宗的不合理
a. 与禅宗有相似之处
禅宗的许多特色跟密宗相似,因为禅宗也承认依靠师父的指示、法本的加持或者参话头,利根者当下能明心见性,获得圣者果位,这一点跟密宗是相同的。
b. 密宗揭示的是显宗的隐藏义
若不借助密宗的窍诀,很难以揭示《华严经》、《妙法莲华经》等显宗甚深经典的隐藏义。
c. 当依靠闻思遣除怀疑
(a)当依靠闻思遣除怀疑
若对密宗不甚了解,或者接受不了密宗“即生成佛和烦恼转为菩提”的道理,可以找精通密宗的法师进行交流。
(b)不要信口诽谤
Ⓐ 千万不要信口毁谤,甚至排挤、舍弃密宗,造下特别可怕的恶业。
Ⓑ 至少也要懂得:显宗的一些经典其实跟密宗观点无二无别,但密宗有许多殊胜的窍诀和能力。
2、理说
(1)密宗入门的途径多之又多。
(2)积累资粮的方便也不乏其数,还有不需要历尽千辛万苦就能现前圣果的甚深方便。
(二)密宗殊胜之处的安立之基:转变意乐
1、安立之基:转变意乐(清净观)
(1)甚深方便安立于清净心之上
密宗的这些甚深方便,归根到底依赖于转变意乐——观清净心。
(2)何为观清净心
所谓的观清净心并不是将本来不清净的东西观为清净。
《定解宝灯论》云:“假设未知此法理,认为轮回不清净,同时观为净天尊,亦如吐物瓶涂香。”
(3)为何能观清净心
A. 显密都承许万法本来清净
a. 密宗
一切万法本来清净:万法没有一个是不清净的,包括我们的贪心、嗔心,一旦反观它的本体,也完全是智慧的妙用。
b. 显宗也如此承许
(a)《维摩诘经》:在螺髻梵王眼中,释迦摩尼佛的刹土清净无垢,宛如自在天宫。舍利子不相信,后佛陀以脚趾压地,顿时三千大千世界庄严无比、极其清净,呈现出无量的功德。对此,佛陀说:“我此佛土恒常清净,只不过你没有见到罢了。譬如天人享用同一食物,由于各自福德不同,所感受的味道千差万别,同样,众生因为业力有异,有些人见不到此土功德庄严。心清净的人,才能见到诸法清净。”
(b)《华严经》说:“众生心净故,得见清净刹。”
B. 清不清净由心决定
a. 教说
(a)密宗
《文殊根本续》说:“诸法即缘故,住于意乐上。”
(b)显宗
Ⓐ《圆觉经》云:“众生国土,同一法性;地狱天宫,皆为净土。”
Ⓑ《摩诃止观》说:“魔界即佛界。”
b. 理说
万法本来是清净的,我们之所以看不见,是因为自己的心有问题。
c. 例说
国外有个牧师对玫瑰花过敏,有一次其讲课时发现旁边有两盆玫瑰花后立即就出现了过敏反应,结果管理人员告诉他这两盆玫瑰花是塑料的。
2、转变意乐之具体方法
(1)略说
在闻法时,不管对传法的上师、听法的道友,还是传法的处所,都不能看成是平庸不净的显现,而应当明观五种圆满。
(2)详说
A. 按照显宗法门来来说
a. 第一转法轮——四谛法门
(a)处圆满
把传法之处观想成印度鹿野苑。
(b)本师圆满
传法上师观为本师释迦牟尼佛。
(c)眷属圆满
闻法眷属观为五比丘与八万天子。
(d)时圆满
闻法时间观为佛陀成道四十九天后。
(e)法圆满
所传之法是第一转法轮——四谛法门。
b. 第二转法轮——般若法门
(a)处圆满
把传法之处观想成印度灵鹫山。
(b)本师圆满
传法上师观为本师释迦牟尼佛。
(c)眷属圆满
闻法眷属观为舍利子目犍连等五千比丘、众生主母等五百比丘尼、给孤独施主等优婆塞、萨嘎玛等优婆夷及其他无量众生。
(d)时圆满
闻法时间观为佛陀说法十二年中。
(e)法圆满
所传之法是第二转法轮——般若法门。
c. 第三转法轮——分别法门
(a)处圆满
把传法之处观想成广严城、王舍城、人间天界等不定地方。
(b)本师圆满
传法上师观为本师释迦牟尼佛。
(c)眷属圆满
闻法眷属观为共同和不共的天龙夜叉等无量众生。
(d)时圆满
闻法时间观为佛陀说法三十二年中。
(e)法圆满
所传之法是第三转法轮——分别法门。
B.按照密宗法门来说
a. 处圆满、本师圆满和眷属圆满
(a)方式一
Ⓐ 处圆满
把传法之处观想为远离一切戏论、无法用语言描述、诸法自性清净的密严法界宫。
Ⓑ 本师圆满
传法上师观为一刹那获得证悟的法身普贤王如来。
Ⓒ 眷属圆满
闻法眷属观为如来密意传、持明表示传的勇士勇母及男女本尊之自性,把他们观为宝生佛、不动佛、白衣佛母、法界自在母等如来密意传的圣尊,或喜金刚、文殊友、布玛莫札、嘉纳思札、莲花生大士等持明表示传的圣尊,以及男女本尊的自性。
法圆满
(b)方式二
Ⓐ 处圆满
将说法之处观成铜色吉祥山莲花光宫殿。
Ⓑ 本师圆满
传法上师明观为邬金莲花生大士。
Ⓒ 眷属圆满
闻法的眷属观想成八大持明、君臣二十五尊及勇士空行的自性。
(c)方式三
Ⓐ 处圆满
住处圆满为东方现喜刹土。
Ⓑ 本师圆满
本师圆满为报身金刚萨埵。
Ⓒ 眷属圆满
眷属圆满观想成金刚部的尊众——勇士勇母的自性
(d)方式四
Ⓐ 处圆满
将处圆满观为西方极乐世界。
Ⓑ 本师圆满
本师圆满明观成无量光如来。
Ⓒ 眷属圆满
眷属圆满观想成莲花部的尊众——勇士勇母、男女本尊的自性。
b. 法圆满
无论是以上哪种明观方式,法圆满都是大乘法。
c. 时圆满
时间圆满都是本来常有相续轮。
(a)何为本来常有相续轮
是密宗不共法语,意为永不间断。
(b)本来常有相续轮如何成立
Ⓐ显宗中
从显宗的角度讲,释迦牟尼佛已示现涅槃,佛法终有一天会隐没消失。
Ⓑ 密宗中
ⓐ 理
佛陀没有出世与涅槃,正法也没有兴盛与隐没,一切都是恒时存在。释迦牟尼佛示现涅槃,只是度化众生的方便,而实际上佛陀永不涅槃,恒时住于世间说法。
ⓑ 教证
《妙法莲华经》中说:“为度众生故,方便现涅槃,而实不灭度,常住此说法。”
藏文《妙法莲华经》中说:“佛陀无涅槃,正法无隐没。”
ⓒ 例证
法王朝拜灵鹫山时,在山下说:“六世达赖喇嘛来到此处时,见到此山堆满了经书,我现在所看见的一切都是光明,真正现前了佛经中所说的‘佛陀无涅槃,佛教无隐没’的境界。”
3、转变意乐的功德
(1)理说
通过这种方式闻法,自相续肯定得到圆满加持。
(2)例说
米拉日巴尊者曾教诫弟子说,“我是谁的化现并不重要。即使我是三恶趣众生,但如果你把我看作金刚持如来而祈祷,同样会得到金刚持如来的加持。”对此,乔美仁波切说:“......就算给你传法的人是地狱、饿鬼中转来的,若把他观作普贤王如来、莲花生大士等圣尊,同样也能得到圣尊的加持。”
4、教诫
(1)将上师观为莲师不观待上师所属的宗派
只要你有信心的话,可把对自己法恩最大的根本上师观为任何圣尊,然后在他面前祈祷。
(2)观清净心不观待对境
如果只能对公认的成就者观清净心,而对普通法师无法观清净心,那么即便是真正的莲花生大士来到面前,你也不一定观清净心。
编写师兄:定解B09
审核师兄:定解B01
档案编号B01004-定解B09-009
本课难点
一
菩提心的利益及其重要性
(一)菩提心的利益
1、菩提心能解决一切自他二利的问题
(1)有了菩提心才能够救度众生,菩提心是我们唯一的依处。
(2)若没有菩提心,不要说世间所谓的圆满,就是出世间声闻、缘觉等小乘修法,都是不究竟的。
(3)比如刚刚发起菩提心的人,虽然没有证悟的境界,但是仅仅依靠菩提心的能力,也能给予众生极大的利益。
所以,只有菩提心才能够挽救自他一切众生,只有菩提心才能够解决一切问题。
2、菩提心可以圆满一切
(1)有了菩提心,能于一刹那间清净无始以来的罪业,犯别解脱戒和密乘戒的罪过也能清净;
(2)有了菩提心,能圆满众多资粮,这是菩提心自身所具备的能力。
也就是说,即使既没有单独修金刚萨埵等忏悔的法,也没有单独修曼茶罗等积累资粮的法,仅仅依靠菩提心,也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所以,如果有菩提心,一切就都可以圆满。
3、教证说明菩提心的利益
《经庄严论》中说:有菩提心的人,即或造了堕地狱的业,也不可能在近期内堕落,此业在很久以后才会成熟;堕入地狱后,他所能感受到的痛苦也很轻微,历时很短,不同于其他的地狱众生;在感受这些痛苦的同时,他也从未舍弃过利益众生的决心;而且此念一出,他就像从梦中苏醒过来一样,地狱苦报便会立即结束。
(二)只修菩提心不行吗?为何还要积资忏罪?
1、没有菩提心时,这些修法可以帮助我们发起菩提心。
2、有了菩提心后,再加上积资忏罪之法,则修法的进步会更快、更圆满。
(三)发不发菩提心的利害
1、没有发菩提心的凡夫
从无始以来始终只为自己打算,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幸福和快乐,可是至今仍然一无所得,依然在轮回中受苦。
2、发无上菩提心的佛陀
虽然没有希求自己的解脱,没有希求自己的幸福,只是一心一意地投入了度众生的事业,但是他早已成就,圆满了一切功德。
二
你真的了解密宗吗
(一)“密”字何解?
1、 “密”字含义有广有略
关于“密”字,《大幻化网》里面有几种不同的解释,有二密、三密、四密等等的说法,也即从两个方面、三个方面或者四个方面去解释密字。
其中任何一个解释都是对的,只是广略有点不一样而已,实际上并不矛盾。
2、“二密”的意思
其中比较简单的,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也即“二密”:
(1)第一个意思是隐藏。
(2)第二个意思是保密。
(二)为何要保密
1、教证说明
续部中说,并不是因为密宗有不可告人的过失,而是因为它特别珍贵、稀罕,许多人对此无法接受。
2、比喻说明
如金子饰品或一大笔钱财,不可能在大众场合中到处炫耀,生怕别人不知道,而一定会小心翼翼地藏起来,以免被人偷走、抢走、骗走。
3、总结
密宗对我们自己极为珍贵,但对别人有时也不一定有利,故应采取保密的态度,这样所得的利益和加持才是无上的。
因此,学习密法的人,自古以来保持隐秘的态度,原因也在这里。
(三)什么人可以学密?
1、“信根”为上
密宗所要求的上根利器,不一定是早已经为成就者的先天慧根,而是佛教中共同的涅槃五根(信、精进、念、定、慧),而其中又以信根为主。
尤其密宗的即生成就,对上师的信心极为重要。
2、教证说明
(1)《时轮金刚》云:“三时多劫中,供养诸三宝,放生百万众,即生不成佛,若于恩师前,起信令欢喜,即生定获得,共不共成就。”
(2)蒋扬钦哲旺波说:“修密法的上根,是指信根上等,也就是对佛法和上师有坚定不移的信心人。”
(四)入密修行的通行证
1、引用教证说明
华智仁波切说:在没有出离心、菩提心的前提下,即使闭关九年修大圆满,也不能播下解脱的种子。
2、总结
学密的人必须具备出离心和菩提心,这是显、密的共同基础,是趋入一切修行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
(五)密宗修学五次第
荣森班智达是宁玛巴一位杰出的成就者,他将修学密宗者从开始发心到最后获得成就的过程分成了五个阶段:
1、第一阶段是依止密宗金刚上师
2、第二阶段是入密宗坛城接受灌顶
3、第三阶段是接受密宗戒律
4、第四阶段是闻思
5、第五阶段是学成后到静处修行。
(六)以教证说明诽谤密宗的过患
1、《空边平等续》云:“若于胜密之密法,何人舍弃并诽谤,则彼舍弃佛胜密,永时远离解脱道。”
2、《意护续》云:“若谤普贤密意法,乃至虚空之边际,死后堕入金刚狱。”
3、《金刚萨埵灌顶续》云:“曼殊室利,未来有诸恶业深重之有情,于此理不起深信……彼云此法非佛陀之说,彼等损毁自他二众,吾言彼等之人,定无密宗之成就也。”
(七)末法时代,密法加持极大
1、教证说明
(1)《诸天积聚续》中说:五浊越炽盛,时代越趋末法,无上密法的加持就越强烈。
(2)法王如意宝的《忠言心之明点》中说:在五浊黑暗极为深重的末法时代,前八乘犹如星光,很难遣除众生的烦恼,而大圆满则如丽日中天,最善对治众生烦恼。
2、通过感受推理
通过自己的修行实践也可了知,当烦恼生起时,其他许多对治法不能直接断除,而以密法的最深窍诀,不需勤作,直观心的本性,一切烦恼顷刻消散于法界中。而这些殊胜窍诀,也只有对上师生起正信的人才能运用自如。
3、总结
进入密乘后只要自己没有退失信心、并严持密乘戒律,纵然今生没有证悟,以听闻的加持力也能尽快成就。
三
转变意乐——观清净心
(一)为什么万法是清净的
1、教证说明
《大幻化网》中讲:因为诸佛菩萨现量见的缘故。
2、分析
如果诸佛菩萨的量不正确,而凡夫的量正确,这谁也不会承认,因为以有垢的识根本无法违害无垢的智慧。
(二)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并不清净
万法本来是清净的,我们之所以看不见,是因为自己的心不清净。
(三)为什么要观清净心?
拉雪堪布说:一切万法本来清净,可众生因无明烦恼所覆盖,见不到一切万法的真相,所以要观清净心。
(四)何谓观清净心?
1、总说
所谓的观清净心,并不是将本来不清净的东西观为清净,而是万法本来即是清净的。
2、以教证说明
(1)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中云:“假设未知此法理,认为轮回不清净,同时观为净天尊,亦如吐物瓶涂香。”
(2)意思是,假如认为轮回本不清净,却非要把它观为清净,这就如同把装有呕吐物的瓶子,使劲观为清净一样,是非常可笑的事情。
3、以比喻说明
如同眼翳者所见海螺虽为黄色,但对其真正的白色本质应生起确信一样。
(五)观清净心只是密宗的说法吗
1、汉传佛教的经典有许多观清净心的教言。
2、如《华严经》、《维摩诘经》、《入楞伽经》等显宗经典的观点,跟密宗所提倡的观清净心完全一致。
3、《维摩诘所说经》云:“尔时,螺髻梵王语舍利弗:‘勿作是念,谓此佛土以为不净,所以者何?我见释迦牟尼佛土清净,譬如自在天宫。’舍利弗言:‘我见此土丘陵坑坎,荆棘沙砾,土石诸山,秽恶充满。’螺髻梵王言:‘仁者心有高下,不依佛慧,故见此土为不净耳!舍利弗!菩萨于一切众生,悉皆平等,身心清净,依佛智慧,则能见此佛土清净。”
(六)如何使清净的境界快速显现
1、显宗没有这种方法。
2、而密宗却有生起次第的修法。修生起次第的意义就在于此。
参考资料:《密宗断惑论》《慧灯之光》《慈诚罗珠堪布:菩提心略修法》等
编写师兄:定解B16
审核师兄:定解B01
档案编号 B01004-定解B02-006
点击
查看第4课讲记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