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年6月6日
地点:法华大讲堂
课
前
开
示
今天讲《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
首先,跟大家说一些话。说什么呢?
我们学院当中,从去年到现在,大多数四众道友闻思修行都非常精进。去年冬天放假的时候,我下山翻译,后来因为身体的原因,没能及时回到学院,大概有半年时间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院的堪布、堪姆、法师们一直非常认真地坚持给大家讲经说法,除了极个别的特殊情况外,几乎没有断过课,这非常好。这也是我们学院的一种特点,一种传统。
也很希望,五明佛学院的传承弟子,不一定非要有一个自己的根本上师,非要有一个自己的道场,但一定要有系统的闻思修行,不管你学什么宗派、什么传承。
所以,首先我非常感谢法师们,冬天也好、夏天也好,一直不间断地讲法。我出去这么长时间,心里一直挂念着你们,随时也在关心你们的闻思修行,经常和相关法师、管理人员沟通,对道友们的精进也很满意。
还有一部分人在闻思的同时,参与了学院和各地的各种发心,一直非常努力,对此我也特别感谢。你们的付出,或许看不到,但一定能摸得着,这是非常有功德、有意义的事。
此外,也特别感谢直播平台的所有发心人员,你们依靠网络的便利,让外面城市的人也能同步听受传承和讲法,就跟来到现场一样,这个功德非常大。尤其是前不久我讲了《药师七佛经》,当时效果比较不错。那这次准备宣讲《法华经》。在听受的过程中,希望学院的堪布、堪姆、法师,还有将来想要弘扬八大宗派的一些道友,如果各方面因缘具足,其他的我不要求,最好能来经堂听法。当然,没有条件的话,通过音频和视频听受也可以。
今天传讲,我讲得不一定很好,尤其是刚回学院,有点高山反应,事情也比较多,有这样那样、里里外外的很多事情发生,到现在自己还晕晕的,好像在一种特殊的觉受中,也不知道能讲多少。今天是藏历初一,是个吉祥的日子,我们正式开讲《法华经》。但今天的内容不多,只介绍一下经名和译者。下一堂课再讲正文。
至于其他的,很多事情可以慢慢说。其实,也没什么可说的。你们有些人可能希望我说这个、说那个,你想听这个、听那个。但人就是这样,有时候你越想听,我越不一定想说。(笑)
千劫难遇,万经之王
这次《法华经》的开讲和学习非常有意义,我特别开心。这一辈子,如果能把这部法圆满传完,我就心满意足了。米拉日巴尊者说:“住在山洞里,病时没人问,死时没人哭。若能死在寂静处,瑜伽士我心满意足。”我去山洞这样苦行,可能没办法,但什么让我心满意足呢?就是把《法华经》给大家传授圆满。
今天听法的人非常多,以后可能会减少,毕竟佛陀讲《法华经》时,还有五千人退席,所以,你们会退多少,我也不知道。但不管怎么样,希望你们有时间的话,还是尽量把它听完。
其实,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对学院的道友来说,你们住在闻思修行的道场中,大多数都有时间;但城市里的人,有些也的确没办法,因为工作要上夜班,或者晚上要接孩子,家里比较忙的时候,想听可能有点困难。但我也会通过各种方便让大家圆满这部法,希望你们把它当做一个最重要的事。
前段时间,我跟有些人开玩笑:听一节课,本来应该很贵的,世间老师教一堂英语或藏语,都要给他付费,你交了钱,也会听得很认真,但我给大家免费传法,有时候反而不被珍惜。你去看一个多小时的电影,买票至少要几十块钱,花了钱就会好好看。而佛法的价值应该超越这些,虽然我没有跟你要钱,但听课时最好也能专心一点,把它当做生命中的大事。这个过程中,也许你听得懂,也许听不懂,但它确实有不可思议的加持,刚开始你不一定明白,但久了之后,你会知道自己的选择非常正确。
总之,大家听这部法,最好不要退,但每个人的情况可能不一样。这几年我通过各种方便来传法,很多人学得非常不错。早年我讲《入菩萨行论》《前行》时,当时没有直播条件,后来开通了一些直播平台,大家都非常珍惜,无论在哪里,甚至出国在机场,也想办法听课,这是很有意义的。
下面就不多说了,开始讲《法华经》。
第 一 讲
(藏语念诵祈祷文)
/ 课前念了什么 /
刚才念的祈祷文,前面是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全知龙钦巴尊者、全知麦彭仁波切、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
然后念了《普贤行愿品》的一句偈颂:“天龙夜叉鸠槃荼,乃至人与非人等,所有一切众生语,悉以诸音而说法。”我希望用天龙八部、人和非人的语言来说法,请有缘者到现场或依靠其他方式听受——听法不一定要全都挤到喇荣山沟,鬼神、阿修罗、夜叉、罗刹等非人,也会上网,可以在各地听。(笑)如果你们实在不太会上网,可以去一些会上网的居士那里,在他身边听课,反正他也不知道、看不到你。我相信随着时代的变化,你们也有你们的方法。(笑)
最后念的是,为利益天下无边的一切众生,让他们暂时获得人天的妙乐,究竟获得圆满如来正等觉的果位,我们一起来听受《法华经》。
下面,简单讲一下《法华经》的历史背景、功德、翻译等情况。
/ 佛陀最殊胜的一部经 /
《法华经》实际上是人间的如意宝,这一点我们学到后面就会发现。当然,这么甚深的法,具有智慧的人才知道其中深义,智慧浅薄者或孤陋寡闻者,不一定能理解其中的甚深和玄妙。就像庄子所说,智慧小的不足以理解智慧大的,寿命短的不足以了解寿命长的。真正的大道,并非人人都能明白,所谓“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这句话还是说得很对。
《法华经》,是佛四十九年中最后所说的法。佛陀成道后,最初讲华严,用了三七二十一天,当时很多人无法领会其中深义。于是佛先从浅法开始讲,阿含十二年,方等八年,般若二十二年,最后讲法华和涅槃八年,有些资料是这样记载的。从中可以看出,佛在接近涅槃的那段时间,给我们留下如意宝一般的最深法要,就是《法华经》。
它相当于藏传佛教中非常重视的《宝性论》,讲了如来藏的一些胜妙比喻和教言,揭示了一切众生最终都能获得佛果,三乘是不了义说,一乘是了义说——主要抉择了这样的道理。
《法华经》,学术界有学术界的研究方法,而我们修行人,也有修行人的研究方法。
/ 以藏文版本为准 /
这次用的《法华经》法本,跟汉地的流通本有点不同,序言中写了为什么调整的原因。这个法本以藏文版《法华经》为主,同时对照了汉地几种不同的版本,在校勘方面下了一定功夫,所以比较特殊。不过,大家在学习时,也要多参考其他版本。
法本的序言,写于2016年5月18日。那天的缘起很好——大家都知道,《法华经》是天台宗的根本典籍,以前我们对天台宗弘扬得不多,这次算是一个开始。当天我把序言刚写完,就获悉天台祖庭给我们免费提供三千本《法华经》。虽然三千本经书我们也请得起,但从缘起方面讲,这对将来大家学习和弘扬天台法门,是非常好的,所以我当时也很开心。其实,所谓的“缘起”,有时候对将来会起到一些无法想象的作用。
也许有人问:这次的法本,为什么以藏文版为准呢?
大家都知道,全世界研究《法华经》的人非常多。像欧美,尤其德国、奥地利的有些大学教授,一百多年前就开始研究它的梵文本了。后来,日本和印度的一些学者也在研究。在此过程中,他们发现,单是《法华经》的梵文本,就有四十多种(也有说是六十多种)。其中一部分是尼泊尔的,一部分是新疆的,还有一部分是克什米尔的。克什米尔和新疆的写本比较早期,是5-8世纪左右的作品,多属于断片;而尼泊尔的写本,一般比较完整,是11世纪以后的。
藏文版《法华经》,就译自尼泊尔体系的梵文写本。据目前所知,藏地的《法华经》梵文本,有不同时期的四个写本。其中一本原珍藏于萨迦寺,上世纪80年代北京民族文化宫图书馆影印出版过,国家把它当做一个珍贵的宝物;此外,布达拉宫有一本,罗布林卡有两本。这四个梵文本的《法华经》,都跟我们这次的法本一样,共有二十七品。
这部经,在汉地也有不同的译本:西晋竺法护有一个译本叫《正法华经》,是以印度的贝叶经作为底本,也是二十七品;鸠摩罗什依龟兹本翻译的,叫《妙法莲华经》,是汉地流传最广的版本,是二十八品;还有一个版本,是隋朝时两位印度译师对照梵文本,重新校勘了鸠摩罗什的《妙法莲华经》,叫做《添品法华经》,是二十七品。
所以,将藏文、汉文的不同版本结合起来对照会发现,以藏文的二十七品作为标准是非常好的。当然,天台宗的个别法师也许有不同意见,以前我也看过这方面的文章。但如果要辩论、抉择的话,应以公正、客观为准,不能因个人的主观原因而有所偏向——我是藏族人,就觉得藏文很重要;你是汉族人,就觉得汉文很重要,或者你学的是这个,就觉得这个最好,这可能不太合理。
藏地的翻译传统十分严格。在国王赤松德赞时期,有三大著名译师:噶(噶瓦拜则)、焦(焦若·鲁坚赞)、祥(祥·益协德)。《法华经》就是其中的祥·益协德,跟印度的班智达一起翻译的。据资料显示,国外校勘出版的《法华经》梵文本有很多种,但都属于残缺不全或不完整的写本,唯有藏地保存的《法华经》是最完整的。所以,依照藏文版本传讲,应该说非常可靠。
这次有哪些变动呢?比如,在鸠摩罗什的版本中,《提婆达多品》是单独一品,但在藏文中,这些内容是跟前一品合在一起的;《嘱累品》在藏文中是最后一品,但鸠摩罗什的版本放在前面,按理说,《嘱累品》是佛陀将此经交付什么眷属,一般都会在经典的末尾。诸如此类,所以,我们以这一版的品序为主。
/ 传承的重要性 /
此外,我每天讲课时,会先念一段《法华经》的藏文传承。
这次,我也许讲不出什么更深的教言,但重要的是,很想把藏文《法华经》的声音,传到你们耳边,让你们在没死之前,得到这部经的传承。
藏地《大藏经》的传承很清净,从印度班智达一直传到某个译师,再传到某个上师,一代一代都有非常明确的记录。并不是你说自己有传承就有了,必须靠口耳相传,一字一字得到。
藏地听传承的时候,要求也比较严,每个字的声音都要听到。以前有一位大德在念传承时,如果下面有人大声咳嗽,或者有乌鸦叫,他就马上停下来,等这些杂音没有了,再把那段声音补上,然后继续念下去。《大藏经》的传承,就是这样一个字不漏传下来的。所以,我这次也会用十几分钟的时间,把当天内容的藏文传承给大家传授——我们学院的乌鸦叫声,可以当背景音乐,应该不会打断传承,你们也不用担心。(笑)
前段时间,我讲《药师七佛经》时,有些人打开电脑,一听我在念藏文传承,“这个人在念什么啊?听不懂”,马上就关掉了。这说明你可能不懂传承的意义,不应该这样。当然,我们学院的人稍微好一点,即使听不懂,也不好意思中途站起来离开。其实,这十几分钟的声音,如果认真听完,对你是有意义的。
有没有传承,从加持上,我认为区别很大。比如《法华经》,如果我没有得过传承,只是字面上给大家讲一遍,总觉得自己跟你们没什么差别,只不过提前备过课而已,此外都跟你们一样。但我若在其他上师面前,辛辛苦苦得过传承,再给你们传的话,会觉得相续中有特殊的加持,这个加持可以植入你的心,有这样一种力量。
关于传承的重要,以后有机会的话,我可以专门讲一讲。有了传承,这个法就真正得到了。比如,我有《法华经》的传承,你一直没有断地听下来,全部都圆满的话,那你也得到了这个传承。但是,如果中间断断续续,就没办法真实得到。
你们在网上听直播,一方面这很方便,但有时候网络卡的话,会断传承,前不久讲《药师七佛经》就遇到过,若是这样,你一定要想办法把这段传承补上。比如说,《法华经》的第三品第二十行你没有听到,这一段就打个记号,然后在学院有这个传承的人面前听。当然,这个人不一定是我,只要你对他各方面比较有信心,就可以在他面前听受。
听传承的话,至少要把对方当成老师,如果你特别讨厌他,今天接受传承,明天就诽谤他,这也不是很好。而且《法华经》后面说了,对此法的传讲者,不能随便诋毁,即使他有过失也不能说,不然自己会得病等,有很多可怕果报。毕竟很多天神、龙王都在天天保护他,谁对他有点不恭敬、对他不好,无形中会受到不同的惩罚。这是佛陀亲口所说,而且不止一次提到。
/ 智者大师与《法华经》 /
汉地有种说法:“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实相的华严。”在所有佛经中,三部经被称为“经王”,就是《法华经》《华严经》《楞严经》。它们有不可思议的功德。
当然,这些功德,光是读也不一定能完全得到。虽然读诵、抄写的功德不可思议,但真正的功德,是懂得这部经到底讲什么。
我们去年刚学过《六祖坛经》,里面有一个禅师叫法达,七岁出家,每天诵《法华经》,念了三千遍。后来,六祖大师对他说,如果不解经义,读一万遍也不一定有利。心迷,就会被法华转;心悟,才能转法华。所以,这次学习,大家应该弄懂《法华经》讲了什么。
此经在汉地历来备受重视。自鸠摩罗什翻译出来后,在南北朝时就很火,有七十多个注疏;隋朝的智者大师更依据此经创立了天台宗。智者大师很小就对佛法有信心,出家后,师父慧思给了他一本《法华经》。有一天他读到《药王菩萨本事品》时,突然入于一种禅定——法华三昧,在入定中发现,释迦牟尼佛一直在灵鹫山讲《法华经》,还没有散会。他出定之后告诉师父。师父说:“这个境界,只有你能证到,也只有我能证明。因为我们过去是佛陀讲《法华经》时的与会者,所以才有这个因缘。”智者大师依靠前世的力量通达《法华经》之后,弘法、修行都围绕这部经而展开。后来,他造了《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被称为“天台三大部”,是天台宗的立宗根本。
天台宗闻思修并行是很好的,不像有些宗派,好像只讲一个理论,没有实地修行的方法。天台宗一直推崇学修并重,古往今来,很多大德和修行人通过法华而开悟,认识本来面目的比比皆是。
大家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多看一些大德的讲义,不管你是居士还是出家人。最近我没有时间翻阅很多,其实这有必要,非常有必要!比如,印度的世亲论师有一部《法华论》,主要讲了《序品》和《方便品》的一些内容;天台九祖湛然大师,有一部《法华文句记》;上世纪70年代,宣化上人在美国万佛城讲过一年多《法华经》,逐字逐句解释,有一本厚厚的讲义,虽然他有时对密宗不太了解,有些地方说得不太对,但弘扬法华的精神非常好,我们应该就事论事;80年代,净空老法师也讲过法华,大概用了66堂课;近代还有很多大德对《法华经》都颇有研究。
/ 研究者与修行人 /
正如刚才所说,修行人从修行的层面讲经,跟学者的研究完全不同。研究是什么样子呢?公元多少多少年,当时的社会背景怎样,《法华经》对社会起到什么作用?《法华经》有多少品,第一品为什么这样讲?它在印度梵文中是什么样的地位?……这跟我们的方式有点不同。我们学习,主要是看修行和功德等方面,这个很重要。
当然,作为一个讲法者,也有必要了解这部经的历史背景、翻译状况、社会影响、修行利益等,否则,仅以一个信心来传法,别人问你:“这个《法华经》到底是谁译的?它有多少个译本?多少品?”——现在很多人特别喜欢问数字问题,你一问三不知的话,可能也说不过去。所以,对此也要适当了解一下,这种研习在佛教中叫闻思。当然,更重要的是修行,这在学术界是根本没有的。
经名:《妙法莲华经》
妙法:
指此法殊胜,具足初善、中善、末善,词句和意义美妙,圆满无缺等很多特点。
以前智者大师悟入法华三昧后,有一次在南京讲《妙法莲华经》,光是这个“妙”字,就讲了90天,被人誉为“九旬谈妙”。这不是那么容易的,是从他实际的修证境界里流露出来的。这次我不要说90天,90分钟也讲不了。
不过,自己年轻的时候,也很喜欢广讲。就像藏地的一些堪布,《智者入门》《入菩萨行论》的书名也能讲好几堂课。因为年轻人希望得到一些名声,“哇,这个法师好厉害!不看文字,闭着眼一直讲好几个小时。很不错,欢迎欢迎!”但人的年龄越来越成熟之后,就不一定耽著文字了,而会讲些归纳性、总结性的修行窍诀。
我以前也挺幼稚,刚在学院待了几个月,出去弘法时,每天晚上背几个教证,第二天就很得意地引用,看下面人的表情对我会不会很赞叹。其实,赞不赞叹不是很重要,我们法师讲经说法,最重要是让别人真正了解,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听众得到一种受益。
莲华:
即莲花,藏文中是白莲花。莲花有无垢、纯洁等特点,佛教中很多殊胜的法,都是用它来比喻的。
莲花跟别的花不同,是因与果同时,花开即现莲蓬,喻为开权显实,以方便门示真实相,烦恼即菩提。
这部《法华经》,可以说是佛陀的遗教,能让我们决定成就。依靠对其法义的理解,传承的加持,还有自己的信心、精进,这些因缘具足的话,大家可以得到不同的收获。
译者: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是新疆人,他的故事我以前也讲过,今天在这里不多说,只是简单介绍一下。
他的父亲鸠摩罗炎,是印度某国宰相之子,本应嗣继相位,但他不愿当官而出家了。出家后云游到新疆一带,当地国王对他非常敬重,奉为国师。他相貌堂堂,智慧超群,国王的妹妹对他一见倾心,非他不嫁,他只好还俗。
后来,国王的妹妹怀孕了。此时她不论记忆或理解,都比以前超胜好多倍,甚至能无师自通梵文,众人感到非常讶异。有一个圣者说:“这种现象,必定是怀有智慧的孩子。舍利弗在母胎时,他母亲也曾智慧超于往常。”果然,等鸠摩罗什出生后,母亲就不会说梵文了。
鸠摩罗什很小的时候,母亲就生起出离心,想要出家。但丈夫不同意:“我出家的时候,你非要我还俗。结果我还俗了,你又要出家!”他非常反对,后来,他们又生了一个儿子。
过了一段时间,母亲有一次出城,看到一些生死无常,觉得世间的一切没有意义,出离心更为坚定,非出家不可。因为丈夫不答应,她就开始绝食,六天不吃饭。见她奄奄一息、命若悬丝,丈夫不忍心,只好忍痛答应。但她比较聪明:“你光说不行,得找人给我剃度。等披上袈裟后,我才吃饭。”于是,丈夫即刻命人为她剃度,她终于出家了。后来精进修行,证得须陀洹果。
当时,鸠摩罗什只有7岁,也跟随母亲一同出家。9岁时,母亲带着他去印度,在那里鸠摩罗什学了梵文,遍访名师,深研三藏,佛学造诣极深。3年后他们回国,继续修学佛法。
之后,鸠摩罗什的名声越来越高,成为龟兹的国宝。当他的盛名传入长安,前秦皇帝苻坚派人征讨西域,就是为了抢鸠摩罗什。当然,此后发生了种种变故,鸠摩罗什所受的挫折无法想象。又过了很多年,有一个皇帝信仰佛教,请他来主持庞大译场,才翻译出大量的佛经。
鸠摩罗什翻译的经论,有不可思议的加持力。在圆寂之前,他对大众说:“我的翻译如果不符经意,让这个身体烧尽无余;如果翻译没有错误,就让舌头不要烧烂。”后来他的法体在火化后,舌头果真不坏。据说他的舌舍利,至今仍保存在一座塔中。
鸠摩罗什非常了不起,被称为八宗之祖,没有他,就没有中国大乘佛教。他有很多传奇的历史,你们方便时应该看一些资料。
以前道宣律师因持戒清净而感得天人护佑,经常给他供养食物。有一次,他问天人:像《金刚经》《法华经》等经典,有很多种翻译的版本,但常常是鸠摩罗什的译本流传最广,而且越受持,越觉得殊胜,这是为什么呢?
天人回答,因为鸠摩罗什的翻译是“以悟达为先”,也就是说他已经开悟了。开悟者所说的话、所写的文字,利益众生的能力不同,所以很容易被大众接受。
我们这次传讲,也以鸠摩罗什的译本为主,同时,依据藏文版加了一点《添品妙法莲华经》的内容,但这不会改变佛经。因为我刚才也讲了,国王赤松德赞时期的翻译传统非常严谨,翻译藏文《法华经》的译师也非常了不起,麦彭仁波切和荣索班智达都称他为“圣者”——确实,汉藏这些译师们都是圣者,不然,甚深的教义也没办法翻译出来。
藏文《法华经》的传承,我是从一个老喇嘛那里得到的。早年,法王曾请多芒寺的帝察活佛,给学院僧众传过《大藏经》的所有传承,可惜我没有得到。当时我虽然特别想得,但法王刚好打算去五台山,之前先要去道孚等地的七十多个寺院。尽管我可以不去这些寺院,但不去的话,去五台山的路费就没有,据说需要一千多块钱。当时心态也不太好,为了攒这个路费,就跟法王报名,一起去那边弘法。不过也可以吧,如果没有去成五台山,后来不可能跟汉地众生结上缘。只可惜当时《大藏经》的传承,就这样错过了。
法王如意宝曾说,听《大藏经》的传承不是那么容易的。他老人家也听过,第一个月非常欢喜,“能听到释迦牟尼佛这么多甚深的法,机会非常难得,太高兴了”,一直处于这样的状态中;第二个月,就没有那么大欢喜心了,但还是很认真地听;第三个月,“什么时候传完啊?什么时候传完啊?”因为冬天特别冷,一直盼望着快点结束。法王说自己听《大藏经》传承的三个月,每个月的心态都不相同。(笑)
前不久,在多芒寺的一位老喇嘛面前,我听了两天多《法华经》的传承,从早到晚。本来刚刚做完手术,身体不太好,但这个喇嘛比较严格,他说:“如果不是很痛,就不要动,好好听,能消除你的业障。”我说:“对对对。”但不能靠,也不能躺,还是很痛的,一直忍着听完了(笑)。所以,这次给大家传授,传承应该很清净。原来我讲《金刚经》,也是先在德巴堪布那里得传承的。
/ 善始易,善终难 /
今天主要是想让大家了解:
首先,《法华经》是经中之王,功德很大。在难得的人身中,学习佛陀亲口留下来的这些教言,对我们每个人来讲很重要。
其次,要感谢前辈的译师们。每次我看一部经典,都特别感恩。像鸠摩罗什,是中国佛教四大译师(真谛、义净、唐玄奘、鸠摩罗什)之一。讲《药师七佛经》时也说过,没有他们的翻译,我们不可能学习这么殊胜的经典,所以要有一颗感恩心。
《法华经》我不知道会讲多少堂课,预计一百堂之内,也可能是五六十堂。大家克服困难来听法,确实不容易,我还是很欢喜、很开心。能跟这部经结上善缘,个中利益我暂时不讲,以后学着学着就知道了。其实来到人间,这部经不得不读。憨山大师曾说:“不读法华,不懂如来对众生的悲心;不读楞严,不知修心迷悟的关键。”所以,我们应以欢喜心、恭敬心、虔诚心来学习,不要虎头蛇尾。
有些人开始学时,欢喜得不得了,“哇,听《法华经》啊!什么时候开始?”但过了一段时间,就一直盼望什么时候讲完,最后能善始善终的人有多少,也不好说。但也不要紧,佛陀时代都有五千人退场,那我们五万人退也是可以的,没有问题,我们能接受。
总的来讲,这次因缘特别殊胜。人身难得,死亡无常,佛法难遇,这一点大家应该铭刻于心。
其他就不多说了,下面念《普贤行愿品》来回向。我母亲叫仁措,她昨天刚离开了世间,希望你们也加持和回向一下。
官方公众号:sdjkb2014|账号:索达吉堪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