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爱修禅定的人心一般比较清净,不会有烦恼痛苦
静虑之必要:
静虑,也就是禅定。修持禅定,对出家在家的行者来讲,都非常重要。如果一刹那也没有入过禅定,心很散乱,那即使一天到晚在理论上划来划去,也无法真实改变相续。《菩提资粮论》云:“众生诸烦恼,皆以乱心生,是故胜智者,旷修诸禅定。”众生的烦恼,都是从乱心中产生的,所以,一切智者都应认真持久地修持种种禅定。
我们可以看到,爱修禅定的人,心一般比较清净,生活中不会有烦恼、痛苦,也不会有烦心事。因为透过禅定的力量,当心入于一种清净状态时,外面的世界也变得美丽了,生活自然充满快乐。而不修禅定的人,心则容易散乱,常常被浮躁、焦虑、痛苦、伤感等情绪所控制。尤其是现代人,总是忙忙碌碌地追逐外境、不懂内观,这样烦恼就会此起彼伏,使人生深陷痛苦。因此,修习禅定是很有必要的。
◎远离散乱依止静处
修习禅定的话,有很多要求,首先要远离散乱。如果不避开喧嚣散乱的环境,依止寂静处,那么相续中不可能生起禅定,所以最先远离散乱,对每一位修行人来说十分重要。
学院里的多数道友,可以说具足这个条件,已经离开了散乱,也住在寂静地,因此,当听到这些道理时一定会觉得相应,并有修持的机缘。而住在城市里的人,就算你不能离开那些地方,也可以想些办法,比如就用自己的房间,或修间佛堂,或到其他什么地方,定期不定期地修习,这也算创造了一些相同的因缘。
《发菩提心经论》中讲过:“修禅定故,不受众恶,心常悦乐,是名自利。”修习禅定的缘故,不会遭遇种种恶缘,心常常处在愉悦欢喜当中,这就是禅修所带来的自利。该论又云:“教化众生令修正念,是名利他。”有人认为修持静虑只能自利,其实也不是,从调伏自心的角度是自利,而通过观修、发愿回向等清净心态,也可以帮助众生,间接实现利他。
——《佛法经典教言》公众号恭录于索达吉堪布仁波切《前行广释》
来源:智悲佛网
纯公益学佛平台 欢迎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