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慈诚罗珠堪布 >> 如何进入如来藏? Back

如何进入如来藏?








 01 


堪钦慈诚罗珠仁波切在《慧灯之光》系列中讲到:


“如来藏”是存在的,但我们却没有办法如实地讲出来。我们的语言仅能传达眼耳鼻舌所感受的东西,我们的概念也仅能表达这些东西,而对于没有看到、没有听到、没有领略到的东西,心里就没有概念,所以就无法言表。


比如我们看到经中描绘“西方极乐世界”,完全是由琉璃珠宝所组成,但什么是琉璃珠宝呢?我们就没有概念,只好心想:可能和商店里的差不多吧。又比如我们提到甘露,也只能说是比矿泉水还好喝的东西,用其它语言和概念再也无法描述了。这都是因为我们的眼耳鼻舌等器官,其作用范围的有限性所致。


“如来藏”不属于眼耳鼻舌的范围,我们没有见过,没有听过,连它的概念都无从产生,想如实地表达更是无计奈何。







 02   


那么“如来藏”的论点又是如何传下来的呢?


为解决这个疑问,佛经里有这么一个很好的比喻。有人问什么是月亮?回答时,即可用手指指着天空中的月亮回答他说:这就是月亮。那人若顺着手指所指的方向去看,即可看见月亮。实际上手指有没有具体指着月亮呢?月亮与手指距离相当远,所以无法捅着月亮清清楚楚地指给人看。“指月”仅仅是一种方法而已。只要通过这个方法,使人能看见月亮就可以了。





 


  03  


同样,我们通过语言的指引,逐步去证悟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东西,这是佛的唯一方法,佛最伟大之处即在于此。因为,平常让我们去了解、感受看得见、摸得到的东西,这并不难。世间的学科皆是如此。而要让薄地凡夫去了解并证悟从未见过、难以言传的境界,这就很难。


但是佛有办法。办法就是首先把我们原有的观点推翻掉。很多人认为非常了不起的所谓“文明”、“正确的观点”等等都要全部推翻。推翻以后,就没有观点、没有概念了。这个“没有观点”就是“观点”。








 04 


当我们生而为人,并有了躯体和心相续以后,就会建立很多诸如“上”、“下”等概念,而“如来藏”的状态:就像当我们进入太空后,大脑里原有的、在地球上建立的“上”“下”概念就消失了一样,进入这种状态,就进入了“如来藏”、“大光明”。


它们并不是在身体内存在的一个东西,并不象计算机里面有软件一样。密宗里讲的“自然的智慧”也是如此,心的本性也就是它。


从无始以来,它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我们,而且距我们非常非常近,只不过是我们没有发现,如果我们发现了,就是“初步证悟”。







 05  


除了不作梦的深度睡眠以外,在一天的24小时中,在我们的头脑里不停地产生着“善”“恶”等念头。其实,每一个念头都是从“如来藏”中出来的,它现在住在“如来藏”中,以后毁灭时也消失在“如来藏”中。


《宝性论》中有一个比喻,就是以世界来比喻心。世界最初不存在,虽然世界产生的原因有种种说法,但都只是推测而尚未加以证实。世界从太空中产生,至今在太空中存在,最后也必将毁灭于太空之中,并没有到其它地方去。这就说明世界来自于虚空,安住于虚空,毁灭于虚空。







 06  




同样,我们的每个念头也是来自于法界,安住于法界,消失于法界。这是根据佛的引导了解来的,也是无以数计的成就者所证实了的,并非如外道所说是上帝创造的,因为这些观点无法证实。


虽然凡夫对此难以理解,但成就者是亲自体会过的,修行人是通过慧眼而非肉眼来体会的。所有的成就者都走过这条路,有过这种体验。


比如从未品尝过糖的人无法知道糖的味道,就只好通过比喻,告之甜味类似于牛奶,但这并不能准确表达甜味。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亲自品尝糖的味道。正如禅宗所讲:“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文字:《慧灯之光》系列

图片:来自网络



慈诚罗珠堪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