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特质决定了密教的修行能够速疾成佛!
备忘录【闻法轨理】
(建议在wifi环境下播放)
三殊胜实修引导
缘起理趣(上)
纽西·龙多丹毕尼玛尊者 讲授
阿格旺波尊者 记录
益西彭措堪布 译讲
广大方便秘密真言之等起
具备广大方便的等起
才顺合金刚乘的道
二、广大方便秘密持明真言之等起者:此在密咒金刚乘之法,不论是听闻、传授、修行等任何时,也极为重要故,从最初必须要上师及弟子之缘起无错乱。
在密咒金刚乘的法道里,无论是听闻、传讲、修行等的任何时候都是极其重要,最初就需要上师和弟子双方的缘起无错乱,这样才能顺应金刚乘的法道,也因此,有必要修持广大方便秘密持明真言的等起。
前面以显教而言,需要修的是广大意乐菩提心的等起,它的着眼点是发起为利有情而愿成佛的心。
由于它的意乐是遍满十方的广大,不是为着自己,而是为了利益有情,并且发愿要让有情远离一切苦因苦果,安置在正等觉佛果位的心,这就发到最大了。
以这个意乐驱使,就能够使得一切的修持都转成了成佛的因。
而这里是秘密真言乘,它是在“众生即佛”的见地上,要以果作为道来修,所以它要具备广大方便的等起,这样才顺合金刚乘的道。
凡是有关金刚乘的法,无论是在听闻的时候,还是传授的时候,或者修持的时候,总而言之,有关金刚乘法行的一切时候,最关键的是最初要有契合金刚乘的缘起,才叫做金刚乘的法行,没有此缘起,就不是金刚乘的法行,因此至关重要。
就如同显教要修大乘道,必须有菩提心的缘起,没有菩提心的缘起不成为佛果之因,无论你修大乘道的远道、近道、速道,都成为大乘之外的法。这在上面已经作了明确的讲述。
万法重缘起,缘起发端于最初一念心,也因此以等起为第一重要。
与这个道理相同,而在密咒乘里,要有更进一步的推进。
因为它是在大乘里面速疾成佛之乘,而且是以果作为所修的妙乘,因此,必须在最初有作清净观的等起,才契合金刚乘。
因为金刚乘说的是因果无二,因此,在对待一切的观感上都要与此见地相应,只有如此才能够入于密乘的法行。
那么就师徒之间来讲,上师与弟子都要相应金刚乘的法道,也就是,上师应观弟子为佛,弟子应观上师为佛。
除这两个最关键因素以外,还需要观法、时、处都是圆满的。
这上面没有一点不清净的,这就叫做清净观。
以这样的无错乱的缘起,就真正地和金刚乘的法规相合了。
以四个殊胜处
成立密咒乘胜过显乘
《三相明炬》云:“一义亦不昧,方便多不难,利根为主故,密咒乘超胜。”
“一义”说到了显密二乘的共同处。
“亦不昧”以下说到了二乘的差异处。
也就是金刚乘以修证的方便——见修行三方面的殊胜,以及行人一方面的殊胜,总共四个方面的殊胜,成立密乘更为殊胜。
修的方便上,见上有不昧的殊胜,修上有方便多的殊胜,行上有不难的殊胜,人上有极利根的殊胜。
总而言之,以此四个殊胜处成立密咒乘胜过显乘。
以下对此做详细的解释。
意思是于显密二宗的究竟所修——成就圆满正等觉佛位,是一义。然而,修持之方便——见不昧之殊胜、修方便多之殊胜、行不难之殊胜及是利根中利根人之殊胜,即由四个殊胜密咒乘超胜。
显密二宗修证的究竟目标,都是要证成圆满正等觉的佛果,这叫做在所求的果上是同一个义,最终都是要达到无上佛果。
但是,在修的方便上确实有不同。
譬如条条大路通罗马,所到处是一模一样的,然而进趋的方便是不同的,有的坐飞机、有的坐汽车、有的坐马车等等,这就是说,修持的方便上有所差异。
那么有什么差异呢?
金刚乘在见修行三方面都有殊胜处,而且在人上面也有殊胜处,这样成立它超胜。
对于这四殊胜,下面就是要一一地解释它的内涵。
在法性见上
显密二者的差别
也就是:以显密二者仅于见境——法界,将落于同样见彼,而于见之体有如同由明眼与非明眼视色法般,
也就是以因相乘抉择了法性胜义谛大空性离八戏,然有未如实证界智双融之自性的愚昧分,而以密咒金刚乘遣除彼后,抉择了界慧双融之自性故,法性之见不愚昧;
有法世俗之事,以因相乘抉择了缘起如幻之自性,然有不净如幻之外未抉择为身智之愚昧分,而以密咒金刚乘抉择了身智游戏、从本界智无二之义——二谛无别殊胜之大法身故,是不昧之殊胜。
首先说到见的差别,这又要分见的境和见的体两方面来判断。
在见的境上是一模一样的,都是要见法界。
在见的体性上是有差别的,一个像明了的眼见色法那样,见得清清楚楚,没有蒙昧的地方;一个是不明了的眼见色法那样,就是还有蒙昧的地方,看不太清楚,有部分成了模糊的、不见的。
就好比同样要见一个太阳,这就叫见的境相同,但是在见的体性上是不同的。明了的眼,就是整个太阳完全见到了;不明了的眼,就是太阳没全看清楚,有蒙昧的地方。
那么,同样是见法界,怎么又有见蒙昧和不蒙昧的差别呢?
这又要从法性见和有法见两方面来做抉择。
首先,在法性见上我们可以看到一者愚昧,一者不愚昧。
这怎么说呢?
因相乘它是抉择法性胜义谛大空性离八戏,这是它见地所到的地方。
也就是,比如说学第二转法轮的显教,学中观的论典等等,那这个只是一味地破,抉择了法性胜义谛的空分。
离八戏是戏论的一个归纳,有时说离二边,有时说离四边,有时说离八戏,有时说离三十二增益边等等。
只是开合不同,实际上二边、四边、八戏、三十二增益边等等,指的是一切戏论。
那么在显教里,以理破除了这一切戏论边,认为它不成立的,在实相中没有,这样就抉择到了法性的胜义谛是个大空性。
凡是分别心所缘,语言所说的此者彼者都是边,都是落一个定相上面,但是胜义谛里面没有这样的情形,无论你承许是有边无边等等都不成立。
或者以八戏来说,无论你说有无、来去、一异、常断等任何一种戏论边或者自性,都是不成立的。
那么显教中观是用正理去破斥,这一切不成立,这样以比量能够引起见解,就是胜义中是离了一切边的大空性,最高处就到这儿为止了。
不仅仅是有边不成立,空边也不成立,凡是分别心所计的全部都不成立。
这时会了解到胜义谛的空性,这是他明见之处,这是显密没有差别的。
但是他有愚昧之处,就是到这里的时候,人只是了解到了离戏的大空性,但是对于法界本体还是没有完全认清楚。
也就是法性到底是怎么回事?
见到了离戏,但是法性是什么样的性质?
光是离戏并没有揭示智慧分,并没有揭示佛功德分,到了离戏处还是不知道自己是佛,只是如虚空般。
也就是,众生本具佛智慧这一点成了隐蔽处,没有显示出来。
当已经透过如来藏的第三转法轮引到了金刚乘的见地的时候,就开始指示界智双融的自性。也就是,这个界是与智慧不二的体性。
法界就是出生一切法的根源,在显教里面只是说了这是个空性,第二转法轮里谈到真如的时候就是空性。
那么法界的根源到底是什么呢?难道只是一个空性吗?
这是不足够的。
其实另一方面本来的明体或者智慧分,作了隐蔽没有指示的。
因为教法只是在一分上说了,其他一分没有显示,因此学人对此在见地上是愚昧的。
但是已经揭示了本具如来智慧以后,之后会发现这个智慧和法界是不二的。
双融的意思是,原本你以为两个是分开的,这边有智慧,那边有法界,智慧去证法界。
这个就有能证所证了,那法界就成了相对观待的境,成了对面的境,这是不成立的。
其实,智慧即法界,法界即智慧,它是没有什么两个的。
这就透出来一切万法的本元是智慧性,由于这个明体,它现前了一切法,如果于它愚昧,起无明力,就出了众生;如果于它觉悟,明见了它,就会出现诸佛。
总而言之,一切法是智慧的体性,这就是金刚乘里遣除了这个愚昧以后,在法性的见地上,指示了法界和智慧双融的自性, 因此不愚昧。
这样才知道,一切处都是佛,一切处都是智慧,没有别的体性。
一切万法的法性是什么呢?
显教只是说这是一个空性,而它的工具就是,以理去抉择的时候,只说了房子空、桌子空、人空、马空、微尘空、刹那空,一切都是空,说了十六空,这就是法性,其他的没说。
密乘是在如来藏教法的基础上引过去的时候,直接就说五大就是五佛母,五蕴就是五佛等等。
从这个见地往上走的时候,就说他本来是佛。
一切万法的法性,或者说它是具一切德相的空性,或者说它是与空不二的智慧,也因此说到柱子也是智慧,光明也是智慧,水也是智慧,所有的都是智慧,没有别的。
其实,法界和智慧是不二的。这样的见地不愚昧,它是完全的,它是称合法性的。
在有法见上
显密二者的差别
其次,在有法世俗的事上,因相乘抉择了缘起如幻的自性。
换言之,胜义中是离边的大空性,世俗上有各种有法。
这些有法最多抉择它是缘生如幻的自性,也就是本来无有中,假的因和缘和合的时候,它会如幻事般显现。
就好比幻师念咒加持这个石块,以因缘力的缘故,无而显现各种的幻相,这就是在指示世俗有法的体性,全部都是如幻如梦。
这是就一个显现分上做指示的,虽然胜义中本来没有这些,但是世俗里因和缘聚合的时候,还会无而现这些假相。
那么这样的世俗有法到底是什么体性呢?
在有法见上它指示了这是一个缘起如幻的自性,此外就是隐藏而不说。
那么他有什么愚昧分呢?
这个时候还只是针对众生分别识的现相做指示,所以还是认为这些都是不清净的,但是它是如幻的。
除了这个之外,他并不晓得这是身智的游戏,有这个愚昧分。
那么密咒金刚乘已经是唯一指示实相的教法,所以它不涉及不清净妄识的行境。
那只是错乱,本来没有的,所以根本就不说这些,不然的话,引起你更多的非理分别。
金刚乘要说的其实没有什么不净的如幻分,一切都是本来清净的。
在推究本元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身并不是这样一个四大假合的身,这个是本来没有的。推究到底的时候,就会发现它是空寂的法身,或者说它是三身的体性。
就心来说,它也是个假的,本来没有这样的妄心。推究到底的时候,它是五智,除了五智没有别的,它是灵知。
这样就看到,只有身智的金刚性体。
既然只有它,其他什么样的妄心、妄识都是没有的,什么样的现相也是没有的,没有这些不净的现分,那就是清净的现分。
清净的现分是什么呢?
它就是身智的游戏。
游戏代表它的力用,全部都是它在起用,没有别的起用。
这就是见解不愚昧,实相本来如此,法界也是如此的。
但是就显乘而言,在法性见上只说到一个离戏的空,在有法上只说到一个不净的如幻缘起。
金刚乘要指示的就是从本界智无二的涵义。
“从本”就是本来如此,知道也好不知道也好就是这样,只不过见地上有愚昧和不愚昧的差别。
金刚乘不再扯其他方面的戏论,直接说到了金刚的妙义。
“界智无二”,就是本来就是法界智慧,没有什么其他两种东西,这就叫做“二谛无别殊胜的大法身”。
学习显教的时候往往执著二谛,有世俗谛和胜义谛的差别。
人们熏习了以后,再怎么样都有这样一种戏分的耽著,好像这边是个世俗谛,那边是个胜义谛,二谛要区分开来看待。
那么到了金刚乘,就是本来是不可分割的,没有什么差别义,所以这叫二谛无别。
都是一个不二的界智,没有别的东西,这就叫殊胜的大法身。
以这个缘故,金刚乘有见地不愚昧的殊胜。
思考题
1、作金刚乘的法行最重要的是什么?为什么?
2、《三相明炬》云:“一义亦不昧,方便多不难,利根为主故,密咒乘超胜。”
(1)解释“一义”。
(2)分别思维因相乘和金刚乘的法性见与有法见,为什么说金刚乘在见地上有不愚昧的殊胜?
【专辑】极乐教言
【专辑】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如果你能如此回向,必定速成无上菩提
点击
阅读原文
进入《三殊胜》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