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零散收录 >> 【颂词回顾】《入_行_论》149(第九品) Back

【颂词回顾】《入_行_论》149(第九品)

知幻园 2024-01-21



#680







子四、破除奉行无义之诤:



胜义若涅槃,世俗悉轮回,

则佛亦轮回,菩提行何用?




有实宗[1]说:你们中观宗认为众生在胜义中自性清净,名言中现而无自性,这样一来,岂不是成了轮涅同体?(这里的涅槃是指成佛,不是圣者示现圆寂。)如果胜义与名言同体,众生在胜义中是清净的佛陀,名言中仍有生死流转,那么佛陀也要流转轮回了。


[1] 麦彭仁波切在《澄清宝珠论》中说,他们认为灭尽轮回后获得涅槃,不承认轮回即涅槃。




#681







诸缘若未绝,纵幻亦不灭,

诸缘若断绝,俗中亦不生。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涅槃分为“自性涅槃”和“离垢涅槃”两种:从自性涅槃的角度讲,众生即佛陀,不观待任何修行和对治;但从离垢涅槃的角度讲,众生必须经过漫长的时日,尽心修持六度万行,才可以现前本有的菩提。世亲论师在唯识宗的论典中,将之称为“自性真如”和“离垢真如”。你们正在学的《宝性论》,第二品菩提分中也讲了“自性光明”和“离垢清净”,并以水、如意宝、虚空三种比喻阐述了自性光明的特点。包括《经庄严论》、无垢光尊者的《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等显密经论中,对此也讲得比较清楚。





#682






壬二(遣除胜义之争论)分二:

一、破除若无迷识则无执著之过失;

二、破除若迷基不成则无轮回之过失。


癸一(破除若无迷识则无执著之过失)分二:一、辩诤;二、答辩。


子一、辩诤:


乱识若亦无,以何缘幻境?




这里是讲唯识宗的观点。


在我们藏地,按照麦彭仁波切的观点,随理唯识分真相唯识、假相唯识。荣索班智达在《入大乘论》中将唯识分为三种:真相唯识、假相唯识、无相唯识。






#683







子二(答辩)分三:一、同等辩论;二、遮破辩答;三、结合时义。


丑一、同等辩论:



若许无幻境,心识何所缘?




以同等理[2]来观察时,中观宗说:“你们唯识宗不承认外境,只承认一个心识。但如果没有外境,仅仅一个心识到底能执著什么呢?”


[2] 同等理:以对方所使用的逻辑推理方式反击对方,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其观点无法成立。





#684







丑二(遮破辩答)分二:

一、遮破承许显现为心;

二、遮破境心非二之有实。


寅一(遮破承许显现为心)分二:

一、立宗;二、破彼。


卯一、立宗:



所缘异实境,境相即心体。




真相唯识宗补救说:“我们并非完全认为无境,而是承许心所缘的外境不是实有,柱子、瓶子等东西皆是心的显现,与心的本体无二无别。(《中观庄严论》中也用镜中的影像作了比喻[3]。)就像在做梦时,尽管有大象的显现,但这归根结底就是自己的心识,除此之外并没有大象。因此,心识应该是存在的。”


[3] 中云:“无性如影像。”






#685







卯二(破彼)分三:一、破除妨害胜义自证;二、无有根据;三、破除妨害遮破。


辰一(破除妨害胜义自证)分二:

一、真实破除;二、遣除迷乱。


巳一、真实破除:



幻境若即心,何者见何者?

世间主亦言,心不自见心,

犹如刀剑锋,不能自割自。




针对真相唯识宗的答辩,中观宗反问:如果你们认为外境不实,一切都是心的幻现;而心是实有的、不可分割的,它既是能取,又是所取,这是不合理的。(当然,名言中心了知自己、回忆自己,知道刚才想了什么、昨天做了什么,这是可以成立的。麦彭仁波切说:“心自己了知自己。”俗话也说:“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一点,我们是不会破的。)因为外境若是心,心见外境就成了自心见自心。而且,能取与所取本来各自分开,唯识宗如此承许的话,心是实有一体,又是分开的能所二取,这该怎么成立呢?







敬摘录讲记156


更多精彩,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088-091

092-095

096-099


100-103


104-107

108-111

112-115


116-119


120-123



124-127


128-131


132-135


136-139


140-143


144-147


148

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