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 >> 【弟子规另解】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先到 Back

【弟子规另解】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先到

索达吉堪布 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 2015-01-20


《弟子规》主要是小孩子学的,作为出家人,作为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也许觉得太浅了。但如果你受过这种教育,去了解一下古人的思想、礼节和行为,对度化众生、饶益有情必定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同时,对你与人沟通交往及心理成长,也会有所利益和帮助。

这里虽没有宣讲甚深中观,也没有揭示光明如来藏的本体,更没有无上大圆满直指心性的甚深窍诀,但作为一个普通人,若想生存在这个社会群体中,对有些道理不得不了知。了知了,对今生来世只有帮助,没有危害。

这一点我非常清楚。因为传讲之前,我自己先读了一遍,又给三四个有缘眷属讲了一遍,正是觉得有意义,才开始广泛弘扬的。弥勒菩萨说过:任何语言,如果符合经教且能对治烦恼,就应像佛语那样恭敬顶戴。

对很多智者和学者而言,以后通过这种方式来随顺众生、帮助众生,是很有必要的。即使你对甚深中观或无上密法的境界有所领悟,但有些众生的根基比较钝,不依靠一些其他道理,也不一定能摄受他们。因此,这次学习《弟子规》,若是佛教徒,可结合佛教道理让他了解;若是非佛教徒,则应令其在传统文化的领域中寻找真理,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如此对他个人和社会都有利。

下面继续讲: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先到

长辈叫人时,自己听见了应及时回应,并帮着去呼唤人。如果所叫的人不在,应当回来禀告长辈,并进一步询问,有没有需要自己帮忙的事情。

也许有人觉得:“《弟子规》没什么可学的!你看,长辈叫,我就代他答应;人不在,我就替他做,再没有更深的东西了。”

确实,这个字面意思比较简单,但你能否真正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时时助人为乐,对长辈不离恭敬心?这还有待于观察。遗憾的是,这么小的一个行为,现在人也很难做到。比如,我打电话或用其他方式找一个人,他可能不情愿地应一句:“嗯,什么事呀?”找他本人都这么冷淡,不是找他的话,恐怕更不理不睬了。尤其是现在的小孩,根本没有这种观念,你若叫一个孩子,他又不在,别的孩子绝不会替他转告,更不会帮他做事。可见,简单的事也并不好做。

其实从有些行为上,能体现出更深层的东西。譬如打电话,大人不在家,是小孩接的,从他接电话的态度,就能看出这家人的素质以及对孩子的教育。倘若他对你很恭敬、很尊重:“我爸妈不在,也许过一会儿回来。假如您有急事,我可以代为转告。”这是有教养的表现。如果说一声“他不在”,“啪”一声把电话挂了,那就很没有教养了。倘若从小养成这种习惯,长大后就会体现在他的行为上,只要不牵涉到他个人,身边无论发生什么事,他都不会伸出援手。这一点,看看现在的社会就知道——即便是临近饿死、快要崩溃的人倒在身边,许多人依然漠不关心、置之不理。这是为什么?就是从小没有受过道德教育。

所以,我们不能把这些行为看作是小事。尤其对大乘佛教徒而言,别人的事,其实就是自己的事。如果有人迷了路,或者在找人,这时你应主动地引导他、帮他找。若能如此,说明你有利他之心,因为这小小的行为,就是无条件自愿助人的善心体现。

因此,本应善待一切众生的佛教徒,对身边的人更要关心。而这种关心,自然也会有所回报。《法华经》云:“为一切众生,欢喜而爱敬。”对凡是有生命的有情,若不分种族、不分群体让他获得快乐满足,尽心尽力地爱护他,则会得到一切众生的欢喜与爱敬。

当然,为他人做事,不能怀有图报之心,也不是为了在人前表现。现在社会上,有身份的领导、上师才有人恭敬,而无依无靠的可怜人,不管在哪里,都少有人眷顾。所以,我们应不分地位、不分权势,以恭敬心来帮助所有众生,若能这样,必定会得到佛法的利益。印光法师也说:“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

不过,说总是比较简单,你们听也一样,听课的时候觉得:“是啊,以后不管别人怎么样,我都要恭敬对待、一视同仁。”可当遇到关系不好或毫不相干的人时,要诚心帮他比登天还难。但不管怎样,大乘的原则就是没有任何分别,只要有生命的,就应该平等帮助。这是我们的目标,至于能否达到,还要看个人的修行。

有些人在短短时间里,就能提起心力做到;而有些人因前世罪业深重、习气深厚,再加上今生的智慧、对治比较薄弱,听闻佛法、依止善知识的时间再长,恐怕也很困难。就像昨天讲的阿育王时代那位比丘,出家六十年了,连一个偈颂也不会讲。有些道友就是如此,来学院很多年了,不要说修行,跟别人交往的能力都很差,虽然听的是最甚深、最殊胜的法,但修行始终上不去;而有些人来的时间并不长,只有一两年或几个月,很多境界却已纷然呈现,行为也有日新月异的变化,究其原因,就是他能够提起心力,对善法具有强烈的意乐。

我们每学一部法,都要尽量用于生活中,不要停在理论上、书本上。像这句“人不在,己即到”,表面看来很简单,谁都懂,甚至有些人想:“堪布不要讲了,不要耽误我的时间,我还要念咒语、修加行。”但实际上,你能不能真正做到呢?也许你认为:“反正别人又不找我,没提我的名字,我干嘛瞎操心!”所以,即使是大人,是修行人,对此也很难行持。

总之,《弟子规》的道理看似浅显,但做起来时,每一个都比较难——我是有这种感觉。

感谢您的阅读,《弟子规另解》连载中,敬请继续关注......






感恩您关注世界青年佛学研究会!

微信号:WYBS_HK

世界青年佛学研究会成立宗旨:开放、包容、求真、利他!

官方网址:http://www.wybuddhist.com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3573842014

联系我们:wybuddhis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