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求学足迹 >> 苦乐道用 06 | 你若不脆弱气馁,肯用心串习,痛苦便会轻如棉花 Back

苦乐道用 06 | 你若不脆弱气馁,肯用心串习,痛苦便会轻如棉花

求学之足迹 求学足迹 2021-07-31




第六课

堪布传讲


下面把这两个法,刚才讲的这两个事情再继续解释,首先第一个:


你遇到痛苦的时候再怎么脆弱会不会不生痛苦呢?不可能的,你再怎么样气馁的话也没有任何用处的。



如果你看这个事情真的能扭转、有恢复的机会的话,你也没有必要的,它可以改变就可以了。



如果这个事情再也没办法,就像瓶子打烂了一样的话,那就没办法,再怎么痛苦也是没办法。就像《入行论》里面讲的:“若事尚可为,云何不欢喜,若已不济事,忧恼有何益?”如果这个事情可以有改变的余地,你凭什么不欢喜?我们前面说遭遇任何事,勿扰欢喜心,你还是欢欢喜喜的,有错就改,改就可以了,没有什么的;如果这件事情再怎么样也是没办法恢复的话,你再痛苦再怎么样也是没有必要的。所以我们遇到痛苦的时候最好不要脆弱,最好不要伤心。原因是什么呢?你用你的智慧去观察,这件事情有没有恢复的余地?没有恢复的余地你再这样伤心有何用。

比如有些失恋的人他特别伤心,但在这个时候你想现在有没有恢复的余地,如果有恢复你就可以恢复,当然可能会伤心,但是你恢复就可以了。如果实在是没法恢复的话,痛苦也是没有用的。其实这个是《入行论》里面很尖锐的一种推理方法,对修行好一点的修行人是非常好的一种修心方法。如果没办法改的话那就没办法了,没有必要。别人说“你不要痛苦”,没办法的,但痛苦脆弱确实没有必要。

第二个方面如果你这样脆弱痛苦,有更多的一些祸患,祸患无穷。



现在很多人不是讲嘛,事情不会压垮人的,但情绪能压垮人的。如果你非常坚强非常勇敢地去面对,即便是非常大的一个痛苦,但对你而言,就像踩一个棉花。棉花很轻的,不会那么重、一直压力很大,让你喘不过气,不会这样的,像棉花一样的,你完全可以承受。

天无绝人之路,你只要心理能承受或者自己很坚强的话,老天不会把你弄到走投无路的地方,只要自己心理坚强的话,什么样的事情确实也是可以的。我们自己从生活经历当中也可以看出来,痛苦是很轻的。我自己也有这种感觉,确实在人生当中,像西方人经常讲一些个人的故事,然后让大家思考,我也是这样想,我从自身而言,虽然我不是证悟空性的人,或者自他交换修得很好的人,不是这样的,但我在修无常方面我还是修得好一点的,修出离心方面也稍微好一点,每次不顺我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思考。

去年年底的时候本来我计划年底去俄罗斯、迪拜,还有波兰、英国等好几个地方,还有几个地方我忘了,当时日程安排得很好的,然后也有一些好的学校有一些机会。一方面我也去了解一下这些学校里面学习的状况,一方面也跟大家分享一些思想,当时好像从内心当中很愿意去。但因为后来种种原因不能去,因为疫情等各方面原因出国也很难。我刚开始心里有点不舒服,怎么办呢?一直准备好长时间,不能去。后来想那不能去就不去吧,我就开始把这个时间利用出来,然后我汉文上翻译一些,尤其我去年藏文方面(的翻译),汉文有的藏文没有的,比如像《地藏经》、《父母恩重难报经》、《出家功德经》、《赞僧经》,包括世亲论师造的《往生论》等等,我自己觉得利用这个时间还是翻译了很多,而且更有意义。

我到现在看,如果去了这些地方,自己可能觉得快乐一点,但现在看我当时去不成还是很好的。麦彭仁波切说,表面上看的违缘也许变成顺缘的,表面上看是顺缘的也许变成违缘。确实也是这样的,从暂时的一个时间点当中看起来很难接受的有些事情,但是到了后来回过头来一看的话,哇,还是很好的,当时幸好发生这样的事,还是很有意义的。

我在2002年的时候,当时我病的也比较严重,然后有一些道友的挑拨离间,反正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后来我想彻底地闭关一段时间。然后从2001年的12月份到了厦门,从12月25日开始到了那边,然后到的当天我就开始翻译《释尊广传》,一直到5月3日我就完成了《白莲花传》。如果我当时没有生病的话,我确实可能没有勇气,因为光是长长的藏文有五百页,德格的长的经有五百页,我肯定没有这个勇气。但是那个时候还是很好的,每天上午输液、看书,下午翻译,而且那一段时间什么《藏密问答录》,还有《博士访谈录》,包括《旅途脚印》,很多书都是在短短的半年当中完成的,我自己觉得是很有意思的。到了5月3日的时候我旁边有一个高楼大厦完全竣工了,我的《白莲花传》已经全部翻译完了,我的病应该各方面基本上还是可以的,法王当时在成都,然后慢慢我们大概六月份的时候回学院了。

当时刚开始觉得自己人生可能已经结束了,我在《旅途脚印》当中也是多次地提过我可能害怕《白莲花传》半途而废,中间就死了,我一直有这个准备。到了后来的时候好像当时的情况对我来讲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包括2016年的时候我当年可能你们也知道,母亲死了,还有做手术,还有学院的大的一些改变等等,但当年我也讲《法华经》、《药师经》,还有讲《十善业道经》,还有《胜法宝鬘论》,还有讲益西喇嘛的《大圆胜慧》,当年应该讲的也多,还有《法界宝藏论》,好几个都在翻译。

所以有时候当你遇到痛苦、自己可能也很难想象的这种,我可能因为这个事情现在人生马上要结束了,这个时候不是非要走这条路,这个时候要选择另一个地方,那个地方是一个空间。比如门在这边挡着的时候,我非要在这边进来那就不行的。应该想“哦,不能进来呀?好的,那么怎么办好呢?好的,谢谢,拜拜。”然后就去其他地方,然后你从另外一个地方自己观修的话可能更有意思的。

每个人的人生可能会有跟以往不同的一些痛苦,这个时候可能自己要做好准备。遇到这个时候,你去另一个地方去寻找你人生的意义,那个时候这一段是没有违缘的,没有什么的,这是很有意义的。

刚才讲到如果不脆弱,心理比较强大的话,即便是一个大的痛苦,对你来讲是不会有害的。


反过来说,如果非常微小的、一点点的痛苦,但是这种痛苦可能你自己觉得“啊,我这么痛苦,怎么办呢?”这样的话会平添更多的不快乐,最后自己真的被压垮,或者自己一切的一切都没办法继续下去。这个苦的大小跟每个人心的力量还是有一定的差别。比如我说话的时候给大家讲课,但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虽然说的时候可能并没有那么严重,但是听者马上有不同的反应。所以一个很小的苦并不是从真正苦的大小来分的,应该从自己的心的能力来讲的。《入菩萨行论》当中也讲如果烦恼深重的话即便是很小的痛苦也变成大的,就像乌鸦在死尸面前它也像大鹏一样的。如果自己心很脆弱的话,那即便是很小很小的痛苦对你来讲是特别巨大的。

所以说我们有时看看自己的心,众生真的是很可怜的。我有时候想现在很多人自己认为特别特别痛苦的话真的很可怜的,其实这个痛苦不那么强大,但是众生业力没有消之前他自己觉得非常的痛苦。所以我们现在很有必要掌握把痛苦转为道用的方法。

我昨天讲了,世间中有“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个故事本来昨天想讲,因为昨天时间不多,当时塞翁刚开始马丢了,他的邻居经常到他那里去安慰他:“你的一群马丢了多少可怜,你不要伤心。”塞翁说:“没事,不一定是坏事。”过一段时间他丢的马带着小马回来了,那个邻居说:“你多有福报啊,祝贺你,祝贺你。”他说:“不一定是好事。”再过一段时间,因为他儿子骑马摔断了脚(这个故事也许我讲的不一定很正确)他的儿子脚摔断了以后,他的邻居又去说:“你太倒霉了,怎么你的宝贝儿子脚断了现在已经成了残疾人了。”塞翁说:“没事,这个不一定是坏事。”过一段时间好像所有的男孩都要打仗,因为他的儿子当时受伤了不需要去,所以保了他的性命。


所以当时看起来我们觉得确实很好的,塞翁觉得不一定是好的。每一个事情我们觉得很好,不一定是很好;我们觉得不好,不一定是不好,有这样的情况。作为修行人的话,有时候也真的需要这样的,我有名声的时候名声不一定很好,有了名声可能你就完蛋了;有钱不一定很好,有钱可能你更加傲慢,可能到时候完了。你说:“没有钱我现在身无分文怎么办?”不一定是坏事,也许你更有出离心。“我今天生病特别痛苦,一点自由都没有”,也许这样对你来讲是更好的。

所以,我们作为大乘佛教的话,比塞翁更有一些修行的力量。这样的话在人生当中遇到什么事情都可以接受吧。现在有些心理学也有这样的,固定型的生活方式,还有成长型的生活方式。固定型的生活方式是什么呢?就像一个孩子他的成绩一定要得前三名,这样的一种思维方式。如果是成长型的话,这个一般来讲不一定能做到,如果做不到的话这次你考得不好那你用这个引以为戒,以这个教训,我下一次一定要考得更好,因为你的成绩考得不好,你从另一个层面来进行思考,这样的话对孩子的心态是有成长的。


我们修行也是这样的,平时按照我们的规则来,我一定要健康、快乐,这是大多数人比较标准性的一个思维模式。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真的会健康、真的会顺利,一切都会这样呢?不一定。世间人也经常说计划不如变化快,你计划是这样的,但是很有可能变化。当出现变化的时候,首先自己应该有所准备。

这里讲到,如果你平添很多的痛苦的话难以忍受。


比如当你思念美女的可爱容貌的时候,即便是制止你的贪欲的话也是徒劳无益的。当你烦恼真的已经现前了,你一直思念她的美丽容貌的话,那你的贪心一定会出现,当你贪心出现的时候你要想制止的话,那就没办法的。同样的道理,因为心基本上专注在被痛苦逼迫的状态,那就无法忍耐。

意思就是说,因为贪心和嗔心相对而言的吧,如果是贪心的话也是烦恼的,如果你的心一直专注在美女、帅哥的可爱对境上的时候,你的这种烦恼自然而然产生的,那个时候你挡着的话很有困难的。同样的道理,你一直认为“我好痛苦,我好倒霉啊,”你心专注在被迫的状态的话,那你肯定是心里很难以忍受的。昨天前面也讲了,痛苦的心一直串习的话,自然而然增长的,这是自然规律。


所以需要按照谨护根门的诸窍诀当中所提到的那样,比如贪欲比较大的人首先要谨护自己的根门,你的眼根怎么样护持,意根怎么样护持,依靠正知正念怎么样护持,就像戒律、窍诀这些里面所讲的一样。首先有这个窍诀的话,当你遇到可爱的对境的时候,你不会一直心专注的,因为你把它看成是不净物或者它是一切痛苦的来源、一切不净的源泉等等,这样不会产生强烈的贪爱之心。

同样的道理,意识不把那种痛苦执为相状,你的心觉得“我好痛苦啊,”不会把它特别特别地去执著,然后心保持自然处于正常状态。这个是很重要的。和我刚才讲的一样,心如果没有处于一个正常的状态的话,他所作的一切都不是很正确的。有些人因为心没有处于一个正常状态的原因,自残、自尽、自杀,还有各种各样的事情会做的出来的。如果我们心处于正常状态的话,即便是再大的痛苦很难以对你有害的。

所以这一段话也是非常的重要,当我们的贪心或者嗔恨心产生,这些都是非常虚妄的妄念,都是非理作意、颠倒作意。这些颠倒作意导致让我们众生非常痛苦。所以我们心如果要状态的话,应该专注它原有的状态。心原有的自然状态有两种,一个是世俗当中的比较平静的,心平气和的,这样的状态做什么事情都是非常合理的。所以我们做任何的抉择,一定要心处于正常的状态以后再做事情,这一点我也希望很多的佛教徒不会选择自杀、选择做很多不如法的事情。但是心如果没有处于状态,再加上有时心特别乱的时候,各种各样的鬼神、外魔,他们有机可乘的。我们有些人经常爱想自杀的话,到一定的时候心特别烦乱的时候,魔就引导你:“你过来,自杀的话很快乐的。”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在网上说“我现在很多快乐,我马上自杀了,”他在微博上说很多,“我是特别快乐,世界上最美好的、最快乐的,我马上离开这个世界,下一个世界是最快乐、最美丽的地方。”说完了以后跳到河里面了,有这样的。所以有时有一些鬼神来引导,这个时候自己是不由自主的。所以心态不是很好的时候祈祷上师三宝,不然佛教徒有时也有各种各样的烦恼,这也不是很好的。

本来和下面的道理结合讲可能更好一点,但这以上主要讲,我们的痛苦不要想“不要痛苦”,痛苦来了以后你要接受。接受的原因下面还要讲的,下面还要讲更重要的,痛苦来了以后你更加高兴,“啊,我好有福报啊,今天我的心态不好,我好烦啊,我真的是太棒了,我今天心很烦啊,”要这样。所以修行人的生活方式和世间人的生活方式有一点点不同,所以他们难以面对的有些事情作为修行人来讲就像踩棉花一样的特别轻。

比如你父母死了的话,世间人哪有接受得了的?特别特别痛苦。如果你的钱财全部亏了的话,那就没办法的。但作为修行人我觉得他应该有他的一种方法。当然能要多多地串习,另一个是要猛励串习,还要扩大你的心境。如果你做不到这三样的话,那痛苦就是痛苦,修行就是修行,你出了家也没用,受居士戒也没有用。然后说“我是某某大法王、某某上师的传承弟子,我在他面前已经修过二十多年的法”,但二十多年就像《水木格言》里面讲的一样,石头放在水里面一百年,但是石头还是不会潮湿的。



所以我虽然在某个道场里面已经呆了多少多少年,但是我自己没有猛励地去修行、没有改变自己的相续的话,那你的上师可能真的是有修证的人,你看善星比丘在佛陀面前呆了多少年,也没有改变。所以要改变自己的话不一定要时间很长,一定要有效率、深入地、非常认真地投入,自己的修行的力量大不大,这个很重要。

如果你修行力量不大的话,光是念了多少多少咒语,我念了多少个亿,我在道场里面待了多少年,最后烦恼现前的时候,好像不学佛好一点的,这个人学了什么呀?这样一看的话可能自他都是很失败的。

所以我们学习佛法的人,自己的相续能不能真的改变?如果能改变的话,我相信我们学习这样的苦乐转为道用的话,我相信很多人今后会很坚强的。以前西方有一个军校,听说军校里面培养出来的这些人非常坚强,打仗很熟练的,再怎么样的战场上他们一个个都非常勇敢。所以我们修行的道场当中,真的能修得很好的话,可能一个个的在痛苦面前是非常英勇无畏的;但是如果我们每天只是听听课,这样虚度人生、浪费时间,那这样的话可能我讲的也没有意义,你们每个人得到的也不一定有效率。如果没有效率的话,只听到一个大乘佛法的功德,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实际的实用。

今天比平时的时间稍微超了一点,但是我希望每个人应该面对痛苦的时候,真的要在实际行动当中能做到坚强。光是口头上说“我要坚强,我要坚强,”肯定不行的,一定要下功夫,自己要修炼。我相信每个人一定有这个潜力,有这个能力,看看我们能不能激发这种潜力,也是靠自己的修行。

佛陀也说“我为汝说解脱道,解脱依赖于自己。”苦乐转为道用,其他方面我都不敢说,但是在苦转为道用方面我自己也有一点点小小的体会吧。不管将来我面对痛苦也好,还是以前面对痛苦的话,应该我自己稍微会在这方面说并不是特别的惭愧。这个原因我想我在年轻的时候在闻思方面下过一定的功夫,也花了一定的时间。正因为这样我今天也给大家说,可能有个别人能接受,我如果从来没有在这方面下功夫,也没有修行闻思的话,也许可能你们也不一定愿意听我的课。

我相信今天在座的每一个人也是一样的,你真的求学的时候你要花一定的时间,而且这种时间并不是为了应付,实实在在在内心当中去修的话,那你最后一定会获得利益。获得这种利益的时候,将来不管在任何场合当中,自己运用也好,给别人分享的话,都有一定的力量。这种力量就像有些学体育的人,他自己真的是在学的过程当中学得好一点的话,以后自己去用也好,或者教给别人的话也是与众不同。

所以藏传佛教的大乘修行当中真的有很多的特别殊胜的窍诀,但这些殊胜的窍诀如果落在文字上的话,那窍诀就是窍诀,人就是人,中间有一定的差距,有一定的距离,我想在座的各位对这样的修行法门,不要留在书本上,这里面的东西一定要跟自己心的相续结合,当然结合的方法下面还会讲。

今天就讲到这里!


小编提示:善始善终,打卡回向,写出收获,送出礼物。(文字未定稿,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