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乐愿文大疏释》21课 * 阅读参考
1
详说舍法罪
佛法总体分为两大部分:教法和证法。哪怕从文字相的角度说“这个法不好”,都会列在舍教法的范围。
①闻法方面。
A.不专心闻法也是“舍法”。
有一些人在上课的时候干别的、心不专注,看起来是在听课,其实在做很多小动作。从自身闻法的角度来说,在闻法的过程中,法和你所做的琐事相比,佛法在那个时候已经是被舍离的状态——本来应该把所有心思用在听法上,但是对法的意乐不够强烈,才会去做其他事情。
B.障碍别人闻法是舍法。
上课的时候两个人说话,找别人说话的人过失更大,为什么?遮障了别人听法。
道友之间千万不要劝别人不听法。闻法之前肯定要观察上师,确定这位上师是真正具相的善知识之后,在他座下闻法的过程中千万不要懒惰,不要说“你听那么多课有什么用呢”等等这些。现在末法时期,我们接触的大部分都是电视、电影、报纸上贪、嗔、痴的内容,人和人之间说的也都是散乱的、没有意义的绮语,听法实际上有多少时间呢?大部分道友在闻法的意乐上还是很好的,但是一定要谨慎,一旦跟法相观待,就要再再提供顺缘。
【遣疑】家人不高兴我学佛,给我闻法制造很多的违缘,该怎么办?
对这种情况,我们也经常强调在一定程度上要随顺家人,言行一定要体现出大乘的智慧和慈悲、善巧和方便,迂回地和家人打交道,给自己争取闻思的空间。完全不管不顾肯定是说过不去的,一方面为了保护自己闻思修行的顺缘,另一方面如果自己的行为过于偏激,对家人过于冷漠,撂在一边再也不管,根本就不像一家人。世间人在不了解佛法的前提下怎么可能接受呢?确实太勉强他了,所以做人要把握中道的分寸,这也是保护家人的相续,不让家人因为不理解而生起愤恨之心,给你闻法造违缘甚至开始辱骂佛法。
C.佛法不属于个人。
佛法不属于某一个人,甚至可以说佛法不是佛陀个人的所有物。用世俗的话来说,万法的真理属于每一个人,佛陀证悟之后,为众生讲经说法的目的也是为了让每个人知道万法的真相。“法本无主人,谁勤谁得大”,要想真正修证它、拥有它,就如理去修行。
D.宗各派法法相融。
佛法每一门的见修行果都要花很多年的时间才能够真正精通,在修行的时候才能够不出偏差。我们要主选一个自宗作为主修的内容, 但是对待其它宗派的修行人、道友、在家居士用一种“你那个不好”的语言,把对方强拉到自己的团队中,也是不合理的。不是禁止大家宣扬自宗的功德,但是发心和善巧一定要把握好分寸。
②持戒方面。
A.出家在家“戒”上有不同。
在家、出家最大的区别在“戒”上面。在家人守持居士五戒、八关斋戒等,出家人有别解脱戒所摄的沙弥戒、式叉尼戒,还有比丘、比丘尼戒,出家五众的一些戒体超胜于在家人守持居士五戒戒体的功德。
B.不能觉得是否守戒都无所谓。
有些在家人因为工作生活的缘故,确确实实个别支分戒没有办法做到,所以就允许居士守一分、二分、多分戒,但是不能够用这种开缘来说“不用守、无所谓”,这叫做轻如来教法,其实属于重罪!我们自己做不到的时候要自我惭愧,但是不能随便说无所谓。
比如有人很希求过了三年以后好好守持具缘戒(别解脱戒里的意思是受大戒),按照律来讲,只有受了比丘、比丘尼戒才能算是真正的僧数(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僧)。对有些人说“何必呢?你已经有沙弥戒了,也是出家人了,比丘戒两百多条,很麻烦的,守不住还有违犯的过失,还不如不守。”这纯粹属于邪见。末法时期确实很多出家人不像佛陀那个时候,每一条戒律都守持得圆圆满满,一个是环境的缘故;一个是我们自相续中种种的烦恼习气导致支分戒很多没有守圆满,但是也不能因为这个原因就说不受戒。
C.遮止别人出家有阻碍别人受戒的过失。
藏地家里的子女有一个人出家,全家人都觉得很自豪。假如说家里五个孩子,有四个出家了,他会很自豪的跟人家说“我五个孩子有四个是出家人”,意思就是说我临终的时候往生极乐肯定是有把握的。这没有经教依据,就是民俗上觉得家里出家人多会比较安全,而且往生的机会会很大。
汉地这边稍微麻烦,大部分父母不太愿意自己的子女出家,一种是无论如何不让他出家,甚至有些已经出家受戒了,家人想尽一切办法让他还俗,这种情况比较麻烦。
D.要懂因果的道理。
“如果有人受持过午不食、不饮酒等少分学处,就讥讽他说:你假装的,胜过你的高僧大德们也不受持这些学处,所以你应当舍弃!”这句话纯粹是邪见。谁说高僧大德不守持这些学处?有人说:“汉地的济公活佛又是吃肉又是喝酒,他当然没有守酒戒肉戒。”其实在圣者的境界中,他喝的是酒吗?他真的食众生肉而损害众生了吗?境界不相同,不能只是从形相上面来断定他破戒了。
佛法讲因果,讲的都是万法真相,绝对没有任何牵强之处。大小乘总体来分有别解脱戒、菩萨戒和密乘戒(有时候也叫三昧耶戒),这三乘戒律都是佛陀曾经宣讲的法,有无数修行人依靠三乘的这些修法获得了解脱,所以其中不可能有自相矛盾之处——肆意杀生还能成就圣果。
E.不劝他人舍戒。
从佛教徒的角度说,对于有些人守护戒律,哪怕是居士守护戒律,都不要随便说:“把这个舍了吧,你看你这么辛苦。” 他自己可能有舍与不舍的抉择,但是你不要劝他去舍,不要对别人的行为、去向或该怎么做出主意,那是别人的事情,让别人自己去考虑。尤其涉及到戒律方面,一句话说不好,可能就犯让别人舍戒、舍法的过失,所以大家要管好自己的嘴、管好自己的心。
③对于一句一义之法制造违缘也是舍法。
“一句法”可以侧重从教法的角度来讲:一个“一义”的法,从刻印到相续的思路上理解为证法,所谓的“(讲闻)众多正法”是由众多法的“一义”构成,一句一义不算舍法,对众多的正法制造违缘也同样就不叫舍法,那世界上就不可能有人造舍法罪了。
④忏悔往昔的舍法罪。
这一世显现上学不动了、想退了,外相上好像是家里的问题、环境不允许等原因,还有一个根本的因就是前世造过一些舍法罪、谤法罪,导致这一世信心不稳定。
这一世没有诽谤佛法不代表自己相续中完全没有这方面的业,所以一定要励力忏悔。相续中罪业减轻,修法的顺缘自然就会具足,正法的力量就会增上。
2
如今处于内教佛法衰败、大多数人以口灭尽福德之时
现在网络特别发达,一个人说一句话,下一秒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了。它就像双刃剑一样,一方面弘法利生特别方便,一位具有修证的、能够引领众生断恶行善走向解脱的高僧大德,他的教言全世界的人通过网络都可以知道;另一方面,任何人诽谤、愤恨的情绪往外流露,全世界的人也是一并照收,假如这个人的思想能影响非常多的人,你说他的罪业大不大?肯定大,这个是成正比的。
所以现在是“以口灭尽福德”的时代,自己相续中很多善法的功德都在嘴上流失掉了。众生口业很重,什么都敢说,在不了解的情况下随便评判佛法、评判其他教派的法义、评判高僧大德,没有任何顾虑,肆无忌惮,这些行为都会造下严重的舍法以及诽谤圣者的罪业,而且造舍法罪之人连获得人身的希望都没有,更何况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呢?就像一个小学生连当初中生的资格都不具足的时候,更不可能获得博士的名衔。
3
学佛要有智慧
想获得果实,不仅要有种子,阳光水土也要有。缘起法则很复杂,大致懂得这个规律,做什么都遵循它,这样最后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果。一方面佛菩萨的加持决定不可思议;另一方面,在佛菩萨加持的同时还要注重因缘。比如你祈祷佛菩萨加持让你的人缘好一点,但是自己始终横眉冷对,经常说一些尖刻的语言,这怎么指望人家对你恭敬有加或者人缘变好?这难道要怪三宝没有加持吗?如果在祈祷三宝的同时,自己的言行也遵循能够让人家接纳的因缘法则,你的人缘肯定会好转。
4
五无间罪
五无间罪,即杀父亲;杀母亲;杀罗汉;破坏僧众和合,如挑拨佛及其眷属之间的关系;恶心出佛身血,如怀恶心以石击佛陀等使其身出血。
①这里杀父母会造五无间罪是从杀今世亲生父母的角度来安立的。
总体来说佛教里面分了四圣——阿罗汉、缘觉(也叫独觉)、大乘菩萨和佛,杀阿罗汉就属于五无间罪,何况杀缘觉、菩萨,甚至佛。毁坏罗汉以上圣者的生命,真正的五无间罪就造下了,这个罪感召在地狱当中永无出期。
破和合僧在《俱舍论》当中也叫做破法轮僧,破僧众和合是指挑拨佛及其眷属之间的关系。现在破和合僧是造不成了,因为佛一定要在世。现在佛陀的色身已经融入法界,真实的破和合僧不可能造下,但是相似的罪业会有,而且多的不得了。有些人挑拨上师和弟子的关系、弟子和弟子的关系、甚至挑拨两个道场之间的关系……这些事情让人看了之后非常感慨,在佛法如此衰败、生命如此脆弱的末法时代,我们的修行一定要实在,要好好反观自心、调整自心,对其他人尽量包容一点,多看别人的功德,少看、少说他人的过失。
以恶心出佛身血也是提婆达多曾经造过的,提婆达多造了三个五无间罪:杀罗汉,破和合僧(破法轮僧),恶心出佛身血。
②五无间罪是所有罪业中最严重的,造了五无间罪,不经中阴直堕阿鼻地狱,感受无量的痛苦,而且时间也非常漫长,用劫来计算。
③造五无间罪也能往生极乐世界。
造了舍法谤法罪和五无间罪的人,如果能发愿往生,总有一天能远离轮回,但前提是励力忏悔自己的罪业,否则 “总有一天”就是无量时了。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
文字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