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妙 的 分 寸
.
.
.
向着那座桥,出发
从Quod餐厅出来,已是下午两点,牛津之行至此圆满。我们跳上车,回到酒店,取出行李箱往车里一放,开始向剑桥出发。
牛津与剑桥相距100英里左右,只需要两小时的车程,乘大巴则需3小时20分钟。大巴每半小时一班,车费大概十英镑。也可以坐火车,但要在伦敦转车,花五十英镑左右,时间会稍短一些。不过有点绕,因为伦敦、牛津和剑桥三个地方几乎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伦敦离牛津和剑桥的距离差不多,牛津离剑桥的距离稍微长一些,剑桥在东北角,伦敦最靠南。
凝固的时光
向晚时,我们到达了剑桥希尔顿双树(Double Tree)酒店。
从正门看去,这座建筑非常有历史,这也是英国特色吧。在牛津期间,几百年的建筑随处可见,走在大街上——可能和现代大街相比,只能叫做小街,连那条“宽街”都不是很宽。
满目历史悠久的建筑,仿佛时光倒流,要不是行人的服装是现代的,真有点分不清是否回到了几个世纪之前。
独树一帜
在英国,现代化的建筑,一般不易得到大家的欣赏。
在牛津那几天,一次,我们的车经过一栋大楼,一位学者说:“堪布,您注意到这栋楼了吗?这是化学系的楼,非常现代化,但它被评为牛津最难看的建筑。”
我忘记有没有“之一”了。那栋楼我们经过了好几次,其实我早就注意到了它独特的外形——风格非常简约,这在古风密集的建筑群里,可谓独树一帜,想要让人不注意都有点难。这也许正是它的成功之处。
在古老与创新之间
现代人喜欢标新立异。然而,与众不同,有时会得到大家的欣赏,有时却不一定。因此,我们做事的关键,应该是考虑众生是否得到利益。
有的事物需要创新来适应大众,比如建筑风格、文学艺术等;有的事物,比如佛教的基本教义、戒律,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可以利益众生,永远都是新鲜的,不会过时,所以不需要创新。但传播的方式,则需要贴近当代众生的心理和生活方式。
即使创新,稳重也非常重要。创新的同时要考虑随顺众生,而不是越奇怪越好,要能让人欣赏。做什么都要把握一个度,不能随心所欲。
你好,康河
酒店的后院是一条小河,水色青青,三两只鸭子在河中戏水。有人穿着英国传统服装,悠然撑篙而过。
岸边的垂柳郁郁葱葱,姿态婆娑。我的心顺着河水慢慢延伸开去,一天的疲倦还没有等到坐下来就已消失殆尽了。
这条河就是著名的康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