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動物樂傳心 >> 有声读物|《你在忙什么》七 | 难道是要强调每个人都自律吗? Back

有声读物|《你在忙什么》七 | 难道是要强调每个人都自律吗?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微信:athenatang1001

公众号: 動物樂傳心

关注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你在忙什么》

作者:  索达吉堪布 




 现场互动 


问:我是一名研究生。每种文化要不断变化,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在21世纪的今天,佛教需要哪些新的变化?

堪布:佛教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我认为,它的内容不需要任何改革。因为佛法完全是人类的思想精华,并非因为我是佛教徒就赞叹,包括荣格、鲁迅等东西方智者对此是如何评价的,不少人应该比较清楚。此外,历代高僧大德通过自己的修证,也证明了佛法所讲真实不虚。


当然,随着时代变迁,弘扬佛法的形式可以改变。像以前,佛教传入汉地后,与汉文化融合形成汉传佛教;传入藏地后,与藏文化融合形成藏传佛教。这些形式都很好,是随顺时代因缘的一种产物。但佛教的内容,不管在什么时候,都经得起历史的考察,也经得起后代智者们的剖析。

问:我也是本校的研究生,听了您的讲座受益匪浅。请问,佛法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堪布:佛教分小乘和大乘。小乘的核心价值是追求自己从烦恼中解脱;大乘对自己的解脱不是特别重视,核心价值是利他,虽然也希求佛果,但成佛是为利益一切众生。


现在的社会比较缺少利他精神。不管是提倡马克思主义,还是社会主义价值观,都应该让每个人减少一点自私心,增上一点利他心,这样,社会才能真正和谐。所以,佛教与这个时代不相违,不但不相违,而且是当今非常需要的。

问:佛教的精髓,您能否归纳为三到五个字?

堪布:烦恼即菩提。

问:以前我去云南松赞林寺,看到一个卖香的佛堂旁边,是个卖烤香肠的小商店。佛家本应倡导吃素,僧人们却没有制止这种行为,这是不是对佛祖的亵渎?

堪布:以前我去普陀山,看到有个饭店外面写着“佛光普照”,一进去,他们却在杀鱼。对此你怎么看?




问:在公共场合而不是寺院的话,可能没办法吧,因为不是每个人都信佛。

堪布:不是公共场含,是一座寺院的门口。

问:难道是要强调每个人都自律吗?

堪布:对,这个时候我们要知道,有些清净寺院的周围可能也会有不清净的现象。


现在的社会比较复杂,有些现象不一定是寺院的本意主要是很多人把寺院当成赚钱的场所,而且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


不仅仅是在云南,如今汉地的四大佛教名山,都面临着这种问题,也发生了许多不太愉快的事情。这一点,有些佛教徒可能不知道,或者,知道了也无力制止。


以卖门票来说,这种行为我们非常反对,但汉地这个传统也有历史原因。其实,在国外,寺院卖门票是很少见的。所以,现在许多佛教徒也在呼吁,希望商业与宗教分开,清除各种不合理现象。我所在的五明佛学院,是不允许这些的。

问:我是教育科学学院的研究生。刚才您讲“烦恼即菩提”,请问,菩提到底指的是什么?它来源于何处?它所表征的又是什么?

堪布:我今年在讲《六祖坛经》,对这个道理也做了一些分析。关于菩提的本质、来源,还有烦恼如何转为道用的方法,需要比较系统的学习,才能真正明白。

问:我发现,藏传佛教的仪轨比汉传佛教更多、更规范。佛在《金刚经》中说“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说“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请问,仪轨是不是一种相?仪轨太多,是否违背不着相的精神?

堪布:佛陀说法,不是只针对一个众生、只讲一种境界。


有些人对佛法了解得不是很深,看了《金刚经》《心经》里的一句话,就开始断章取义,否定佛法的其他内容。这显然不太合理。


所谓“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相”,是就究竟实相而言的,站在世俗现相的角度,修行仪轨不可缺少。事实上,不仅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南传佛教也有仪轨。比如,寺院每天有早晚课诵,出家人要受持比丘戒、比丘尼戒…


虽然仪轨本身是一种相,但修行人还没达到最高境界之前,不能舍弃它。这个道理很简单,就像吃饭也是一种相,但你若做不到不吃饭,那饭还是要吃。

问:我在寺院常看到有人在佛前许愿,您怎么看这种行为?

堪布:许愿最好是为了众生,不能光想自己的工作和家庭。当然,若实在发不起这种心,也可以为自己许愿。只要心清净,依靠佛的加持,愿望会比较容易实现。

问:我是外国语学院的老师。虽然看佛书好多年,感觉自己还是比较愚钝,运气也不太好。请问怎样才能转运?

堪布:佛教认为,只要因缘具足了,命运就可以改变。


如果你想转运,最好多看《了凡四训》,常怀善念、常行善事,命运就会逐渐好转。


当然,如果往昔造的恶业太重,想马上转运也有困难。就像一个人犯了法,已经被关到监狱里,想让他马上恢复自由,这也不太现实。但不管怎样,都不要对人生失望,也不要对自己失去信心。

问:我母亲是佛弟子,她现在有一个困惑:每当看到亲友行为不如法,她就会去劝,如果对方不接受,还会严厉批评结果让别人起嗔心;不劝的话,又会良心不安。请问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她?

堪布:身为大乘佛子,理应尽力饶益众生。如果自己付出了,效果却不理想,也要有随缘的心态。我很喜欢“得失从缘,心无增减”这句话。什么事情都要看开一点,没必要因为一件小事,自己的心起起伏伏,苦恼半天。你可以用这个道理开导母亲。

问:这个时代比较浮躁,以后有时间,我想用禅修让心静下来。除了观佛像等方法,您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吗?

堪布:如果你想禅修,不要等到“以后”。

要知道,有些念头是不容易生起的。一旦生起了,就要把握当下,让自己尽量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


有些人禅修、做慈善,非要找个专门时间,比如“明年放假我再修”“等退休后再学佛”,这样一直拖着,以后不一定还有机会。

问:佛说众生平等,但世上有许多不平等,佛教对此如何看待?

堪布:佛教所谓的平等,不是简单的一刀切——所有人个子一样高、皮肤颜色都一样…佛教的平等主要是指,众生本性是平等的,都有如来藏,具足成佛之因;众生感受也是平等的,包括动物在内,都喜欢快乐、不愿痛苦,所以要慈悲对待每一个生命。


这种平等观,现在的人比较欠缺。许多人只管自己,不顾众生死活,结果自己也不会真正快乐。

问:面对一些不平等,我们怎样保持心态平和?

堪布:要想到这是前世的业力所感,或是自己福报、智慧能力不够所致,不要将过错推在他人身上,应以感恩心来对待一切。




- 未完待续 -

—— 动物乐传心 ——


图文|网络

编辑|七筒

以上内容以公益分享为主,文中内容、图片、音乐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启动线上读书计划


学习内容:《你在忙什么》、《八万四千问》、《修行百颂》等著作


我们的希望:每位参加学习的小伙伴在学完一本书后,能够发表200字以上的心得体会


我们的奖励:参加阅读3本书及以上者,奖励精美佛像一尊。参加阅读1-2本书者,奖励平安结或金刚结一个。以上加持品均会请高僧大德进行加持


大家可邀朋友一起参加,加持品有限,请快快行动哟

 

每天学习一点点,为自己的心灵充充电、减减压。


參與的朋友可以聯繫紫瑩老師



随喜关注

紫莹居士微信:athenatang1001

紫莹居微博: https://weibo.com/u/598920426

老中青义工协会网站: www.macaulonglife.org

老中青公众号:macau_longlife

动物乐传心公众号:bodhichitta

世界绿色健康研究协会公众号: GHWAZX

Facebook:动物乐传心

喜马拉雅_FM:紫莹心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