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求学足迹 >> 端午专题 | 无惧“毒月”,让我们一起抗疫情、避五毒、常修心 Back

端午专题 | 无惧“毒月”,让我们一起抗疫情、避五毒、常修心

求学足迹 2021-06-14
传统节日清芬蕴瑞阳驱疾迎安康
端午节由来


端午节(别称: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龙日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英文名:Dragon Boat Festival)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起源于中国古代,日期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仲夏端五,端者,初也”。每个月有三个五日,第一个五日就是“端五”,按照传统历法天干地支的地支顺序,农历五月,正是“午”月,因此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渐渐演变成了“端午”


端午节最初是夏季驱离瘟神和祭龙的节日,后来人们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端午习俗


民间有“扒龙船”“吃粽子”“放纸鸢”“挂艾草菖蒲”等习俗,女儿回娘家,躲午,比武,击球,荡秋千,小孩洗苦草麦药澡,吃五毒饼,咸蛋,粽子,时令鲜果,挂钟馗像,游百病,佩香囊,赛龙舟,放风筝,栓五色丝线 。


四川小凉山彝族人会进山采药,广西罗城仫佬族要抬纸船到田,请巫师赶走害虫,藏族人会上山采花,用泉水擦拭眼睛、沐浴全身等等。


五月,毒月?

农历五月俗称毒月,民间还有“烂五月”之说。其中,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以及二五、二六、二七,此九天为“天地交泰九毒日”;“十四”为天地交泰日,一共十天。据称,这十天内,务必端容肃己,严禁杀生,行淫,否则严重伤身损气耗精元。


在传统民俗中,人们将五月称为“五毒月”,是因为农历五月正好在春夏两个季节的交点,随着气温的不断回升,我国很多地方会从温暖的春季过渡到炎热的夏季中,因湿热环境而流行的各种病毒、疫疠和以蟾蜍、蝎子、壁虎、蛇和蜈蚣等“五毒”为代表的各种毒虫。


农历五月份后,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降雨越来越频繁,空气中的湿热之邪十分旺盛,所以湿热之邪很容易进入到体内,人体便会出现代谢失常、气血不畅通等症状。



端午不止粽子

追根溯源,端午节不是粽子节,也不只是一个庆祝的节日,它是驱毒避邪,禳灾纳吉的节令。

端午节的重点在于驱毒避疫。疫情当前,让我们一起来领取这些驱毒避疫的殊妙‘药包’!



跟大德们一起来抗击疫情


诵观音心咒:


我想从今天开始,10天内为以武汉为主的众生,念十万遍观音心咒“嗡玛尼贝美吽舍”。如果你想,也可以一起。


————索达吉藏文化

2020.1.30微博



诵金刚铠甲心咒:


嗡巴玛夏瓦热帕的 南巴修 纳嘎南 达雅塔 萨瓦沃热达哈纳哈纳班贼纳 热恰热恰索哈


争取念满100天


——索达吉堪布

2020.1.30微博


念诵《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婆诃。

任何一个灾难,对活下来的人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教训。


灾难中的思考和总结,一定是影响深远的。




为全人类健康平安祈福、祈愿疫情早日退散。请佛友们念七遍:


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


全知麦彭仁波切在《药师经略轨·甘露妙瓶》中说: 


祈愿无归众病逼,

贫乏资生困苦众,

仅闻佛名至菩提,

病鬼皆消资圆满。


疫情当前,人人有责。万众一心,战胜疫情!请佛弟子们祈福念诵:


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


全知麦彭仁波切在《药师经略轨·甘露妙瓶》中说:


彼佛身者琉璃深蓝色,

相好百千日光炽之空,

开启群生寂灭安乐界,

世尊药师佛身我敬礼。

彼佛语者乐神千弦琴,

梵音能令种种所化心,

极为饱足圣教大海藏,

世尊药师佛语我敬礼。

彼佛意者智慧大海中,

无缘大悲浪涛极翻涌,

愿海事业任运自然成,

世尊药师佛意我敬礼。



礼赞天女度母尊,万物之母力难思,

聪慧美貌信悲遍,祈请慈爱耀吾众,


息灭外内密疫疾,不待年月须臾成。


嗡  毗夏祺  帕儿纳夏哇哩  萨儿哇久拉  普拉夏马纳耶  梭哈 


据说,若能牺牲自己食肉的欲望,即使一餐茹素,也能令此咒语效力增长。




“端午到,五毒醒”还有比蛇、蝎、蜈蚣、蟾蜍、壁虎更毒的五毒吗?有!那就是贪、嗔、痴、慢、疑五种毒心。


“五毒愚痴魔所持,懈怠恶业如海涌,随他救怖伪法相,暂生缘之八无暇”。


SUMMER
”何为五毒?“


五毒分别是指贪欲心、嗔恨心、愚痴心、嫉妒心和傲慢心。


佛经中讲三毒,有时候是讲五毒。三毒就是是贪欲、嗔恚和愚痴。五毒就是贪、嗔、痴、嫉妒和傲慢。为什么叫毒呢?




因为这些烦恼在内心当中一旦生起来了,就像服了毒药一样。如果吃了毒药我们的身体就会受伤;如果生起了这些烦恼,那我们的心从此就变得不健康了、不清净了,对我们的法身慧命会有一些影响,所以叫做毒。



FIVE
这五毒到底有多害人?

贪心



“贪则近贫”。

《华严经》中说:“贪欲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多欲,二者无有厌足。”


贪欲是一切痛苦的根本,《法华经》中说:“诸苦所因,贪欲为本。”


瞋心




“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


《大智度论》云:“诸烦恼中,瞋为最重,不善报中,瞋报最大。”所有八万四千烦恼当中,最严重的烦恼就是嗔恨心;所有不善业的果报当中,最严重的就是嗔恨的果报。


月称菩萨于《入中论》也言:“若有嗔恚诸佛子,百劫所修施戒福,一刹那顷能顿坏,故无他罪胜不忍。”



愚痴



痴为三毒的主体,遍于其余一切烦恼而住,这就如同身相续的身根,遍于其余的眼根、耳根等一切处而存住。



傲慢



傲慢的山顶上留不住功德水


《释明论》中所说:“傲慢无正信,于法不希求,外散及内收,疲厌皆闻垢。”



疑悔



分别观察寻思者,彼将远离诸悉地。


疑者,谓于诸谛,犹豫不决为体。唯分别起。能障无疑为业。如前乃至增长疑为业。如经说:犹豫者疑。《显扬一卷》


《大法炬陀罗尼经》中说:“凡所疑处,皆可发问……于一切诸法门处,应当决断,勿生疑心。”





”如何对治五毒“
对治贪心

要对治很重的贪心的话,要观贪执的过患:如果对人贪著,那么就要观他不净的本体,或者观无常、观他的过患等等。之所以产生贪心,就是认为对境是完美的、愉悦的。

对治瞋心

主要是修慈悲观。在《入菩萨行论》安乐品当中有很多论述,大乘佛法主要是以慈悲心为基础,所以在大乘佛法当中关于慈悲的修行特别多,比如慈、悲、喜、舍等等一系列的修法。


有些人嗔心很重,就刻意地引导他修慈悲心。为什么呢?嗔心和对境有关系,生嗔心的时候主要是认为对境不悦意。


遣除愚痴


怎么样遣除这种愚痴呢?就观十二缘起,也就是观察前因后果。观十二缘起,最初是无明、缘行、行缘识等等,对应我们前世的是无明和行,今世当中的就是识,后面的缘起是生、老、死等。


如果观十二缘起,就知道一切众生怎么来的、现在是怎么状态、以后到哪里去,这样就会打破愚痴。


对治傲慢

就是经常观自己的过失、观别人的功德。当我们在傲慢的时候,可能是觉得我在这个方面做得不错,而对方做得不好,这时就会产生傲慢心,就看不到自己的过失,看不到别人的功德。


反其道而行之——当我们生傲慢的时候就这样想,我这点功德也不算什么,就找内心当中的烦恼过患,找自己不如对方的地方,刻意找出来,安住在过患、安住在烦恼过失当中。


断除疑悔

寂天菩萨说:“牟尼无欺言,奉行必获益。”敬信佛法,广闻博思, 精进修行,虚心求教。






五毒恶月,时令相交,百病易生,《华严经》中说:“”一切诸报。皆从业起。一切诸果。皆从因起。一切诸业。皆从习起。”

调身,也不能忘记调心,万物皆由心生,让我们一起来调息养心,让未来更好!





禅修方法。
无量功德的
就能积累

调心一刹那

一辈子修行佛法

上师开示



佛教徒一定要修行,否则皈依再久,也只是挂名而已。在家人修行不像出家人,你们不用什么都放下,什么都放下了,一遇着障碍会反弹,说不定从此再不学佛了。所以,在每天的24小时里,只要你肯抽出一小时用来修行,久了,也会有相当的积累。


你们对佛法有信心,这很好,但学佛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它需要一个过程。我是从小信佛,而越学佛越让我了解,人生的经历的确如过眼云烟,名声、财富、地位也是梦幻泡影,没有任何价值,真正有价值的,是你内心拥有的正法,以及你为生生世世准备的善法。


佛教徒相信来世,有了这种长远认识,你会看淡今生的一切所为,也会看清修行佛法有其真实意义。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佛陀为求这一偈,可以不惜身命,我们为什么不能付出一点时间和辛苦?平常求个简单知识也愿意付出,为什么学佛就偏偏不肯?



能和佛法结缘,我们是幸运的。在这个时代,很多人活一辈子,不是自己造业,就是加入一些团体和别人一起造业,非常可悲。不是谁都能遇到佛法的。我们这个团体很好,我希望这种团体越来越多,在五浊恶世为有缘人开辟净地,让他们都能走进来。


这就是利益众生。有个道场,推广佛法,或者在你们的企业里推广佛法,或者向身边的一两个人介绍佛法,这都是有意义的,对我们的身心有大利益。


据《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记载,佛陀在成佛之前,有时变成人,有时变成动物,以各种方式利益众生。但是你看下来,很多时候,他那一世就帮助了一个人,以此成就了一生的行持。所以,不要认为帮助一个人的意义不大。


最好的方法

调心



现在禅修在国际上很热门,哈佛、耶鲁、哥伦比亚、北大、清华、复旦等高等大学都设有禅修班。


这个时代人们重视禅修,主要是因为它对我们的心有一种不可替代的调节作用。人们发现,和身体相比,心是主宰,不仅我们的行为受心控制,就是外在事物的是美是丑,也会随着心的安定与否来呈现。


心不安定的人,外面的世界再美好,他也会觉得丑陋。比如夫妻之间吵架了,即使住在五星级宾馆里,那些豪华设施也会令人生厌。而一个内心安定或者很开心的人,即使身处穷乡僻壤,也会觉得美丽,像极乐世界一样。这就是心对外界的折射作用。


而我们要调心,最好的方法就是禅修。



の方法

禅修



禅修可以让我们的心安静下来,有几种方法。


观佛像:在面前摆放一尊释迦牟尼佛的像,或者一张唐卡,把心专注在佛像上,一缘观修。刚开始一般都很难专注,因为自无始以来,我们的心习惯了散乱,总是会不停地四处投射。但当你强制性地把它一次次拉回来,停驻在佛像上,也就渐渐静下来了。




观不执著:心里什么都不执著,不起妄念。虽然这不是最高境界,但能够这样安住的时候,整个心会变得调柔安宁。随着禅修力量的加深,安住效果会越来越好,时间也越来越长,甚至达到两三个小时没有妄念。



心性:稍有修行经验的人,可以观心性。心性就是我们这颗心的本体,当你安住它的时候,是一种光明和空性无二无别、不可言说的境界。这在密宗里叫认识觉性,禅宗里就是明心见性。


坐式

禅修



禅修时,一般用毗卢七法坐式:双足金刚跏趺坐或半跏趺坐;

双手结定印;

脊椎正直;

颈部稍向前倾;

两肩放松向后张开;

双目垂视鼻尖;

舌抵上腭。


释迦牟尼佛

观修



在自己面前摆放一尊释迦牟尼佛的佛像,或者一张唐卡。佛陀身色金黄,着三法衣,左手托钵盂,右手持压地手印,面向自己,以慈悲的双目观照着自己。


观想佛陀的身体放光,光融入自己的身体,不仅消除了无始以来的罪业,同时也得到佛陀的加持,成就了一切智慧、悉地和功德。


我们观修佛陀身相,一刹那都有无量无边功德,更何况数数观修?我经常念《释尊仪轨》。释尊因地时,曾为娑婆世界的众生发下五百大愿,所以到了今天,我们才有机会被他的愿力摄受。


你们去过印度的知道,那里有佛陀从降生到涅槃的圣地。他是为我们才来这个世间的,要不是他开示解脱法门,我们将永远迷茫下去。


下面我们一起观修。首先要专注观佛。观一段时间后,可以一边观,一边祈祷,同时一边念诵释迦牟尼佛的心咒:


 嗡牟尼牟尼玛哈牟尼耶索哈 


敬摘录索达吉堪布《中国文化书院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