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文殊密语 >> 菩提心|遇到病魔违缘的时候,念诵此偈! Back

菩提心|遇到病魔违缘的时候,念诵此偈!

文殊密语 2019-10-12

不论在哪里,

佛陀加持你

点击蓝字,开卷有益



 

《入行论》第31课(摘录

 


为利有情故,不吝尽施舍,

身及诸受用,三世一切善。

舍尽则脱苦,吾心成涅槃,

死时既须舍,何若生尽施。

吾既将此身,随意施有情,

一任彼欢喜,恒常打骂杀。

纵人戏我身,侵侮并讥讽,

吾身既已施,云何复珍惜?

一切无害业,令身尽顺受。






颂词


今日







为利有情故,不吝尽施舍,

身及诸受用,三世一切善。








 

上师讲记


发殊胜菩提心之前,必须要通过七支供来积资净障,同时还要舍施我们最执著的三种事物:


身体、

受用、

三世所造的一切善根。


此三者对每个人来讲,都是非常执著的。当然,没有信仰的人对三世善根不一定执著,除此以外,作为想受菩萨戒的人,还是比较执著自己的善根。


然而,“为利有情故”,我们必须要布施自己最珍爱的身体、有生之年所积累的房屋金银等财产受用,以及未来过去现在所造的一切善根。


目的是什么?


为了一切众生获得真实的利益。


方式是什么样呢?


没有吝啬心、贪心、傲慢心,不求任何回报和来世的安乐,心甘情愿地舍弃自己的一切。



值得一提的是,未来和过去的身体、受用没有办法布施给众生,因为未来的还没有产生,过去的已经灭尽。然而,善根在未来和过去都是存在的,未来的善根可以通过现在发愿而作回向,比如心里计划要造某种善根,现在便可将此功德回向给众生;过去的善根有相当一部分还没有成熟,相续中的果报没有享尽,故也可以进行回向。这一点在《无尽慧经》中也有说明,经中说:“心和心所忆念过去的善根而回向有情,作意未来的善根而回向菩提。”因此,未来和过去的善根都可以布施给众生。


而且,这种布施的功德相当大,《菩萨地论》中云:“倘若诚心诚意将所有的事物,作意布施给一切众生,表面上看这只是很小的资粮,但实际上能积累广大无边的功德,此乃智者们布施的一种方便。”因此,学习大乘佛法的时候,我们作为凡夫人,要把身体布施给众生,还没有达到那种境界(后面也会讲到,布施身体要到一地菩萨以后才可以做)。但是现在我们可以在心里面观想,作意自己将来获得佛果之前,一定要把身体、受用、善根全部进行布施。


我们凡夫人对这三者非常执著,从小或无始以来,对自己的身体、寿命相当贪执,这一点每个人都有明显的感受;不仅如此,孩童时代对玩具,长大以后对财产,我们也是拼命地据为己有,不让别人占一丝便宜;等到稍微懂一点取舍的道理、明白一些善恶功过之后,又开始对善根产生贪著,自己现在念了多少部经、修了什么法,经常念念不忘、挂在嘴上。为了断除自相续中的我执与我所执,也为了利益无边无际的一切众生,我们一定要舍弃对此三者的执著,将其完全布施给众生,若能做到这样,在短暂的人生中也能积累广大的资粮。



因此在接受菩萨戒时,我们一定要在心里观想,把自己的身体、受用、善根布施给众生。


堪布根霍在著疏中还说:“假如遇到病魔或是一些违缘,念诵此偈来调伏自相续,加持力是相当大的。”


华智仁波切等传承上师们也是如此,在平时的修行中,一旦遇到违缘障难,他们并不是以牙还牙,而是按照噶当派高僧大德们的做法,将自己的身体受用统统布施给怨敌。


比如我今天生病了,真的感觉有病魔在侵扰我,或在我的修行过程中,人与非人制造违缘,这时候不要认为“我要依靠降伏咒来摧毁魔众”,这样的动机是非常不好的。所谓密宗的降伏法,必须是在远离嗔心的前提下才可以使用,假如你是为了保护自我,以自私自利的心和嗔恨心来降伏魔众,这个过失是相当大的。修断法时也是同样,无始以来众生对“我”和“我所”有十分可怕的执著,为了舍弃这种执著而修持佛法,那么修任何一个法都会变成断法。这在大乘修学的过程中,是必不可少、非常关键的一种修行。





   智诚堪布

辅导




《入菩萨行论》是寂天菩萨相续中流露出来的殊胜窍诀,寂天菩萨本身完全处于这样的状态中;上师给我们传讲时,也是上师智慧的自然流露;而现在我们要让《入行论》的教义变成自己的智慧、自己的修行境界,就要靠我们自己不断地串习,单单学习过是完全不足够的,必须要长时间地思维,从而遣除错误的理解巩固正确的认识,之后通过反复地观修让法义融入自己的内心心和法完全融为一味一体,只要我们一起心、一动念就是法义


现在我们往往会有一种体会:在闻思法义的时候,会觉得法很殊胜,但是一旦放下书本,不再思维,法就好像跟自己没有关系。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因为我们的心还是心,法还是法,二者没有完全融合在一起。


思维法义时会有一点印象,但不思维的时候,或者被其他事情缠住了,就无法忆念正法,就会按照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去思考问题。


学习论典的目的,就是让我们按照菩萨行的思维方式去思维,按照菩萨行的行为去行持。


我们在轮回中修行,

就是要把随顺轮回的心态和行为,

以菩萨行的方式进行庄严,

在轮回中通过利他心、利他行来改变自己。

真正通过长时间的观修,

我们的心就会变成菩萨心,

一动念都是利他的念头,

这种效果要通过长时间修行之后才能够达到。


修习佛法是生生世世的事情,

乃至没有成就菩萨果位之前,

这些修法都是要修持的。

愿一切听闻《入行论》的道友都能够重视这部论典中的窍诀,并经常串习。



为利有情故,不吝尽施舍,

身及诸受用,三世一切善。


首先,此处点出了菩萨是为了利益有情才做布施的。为什么呢?因为初学菩萨的利他心不深入,有时会忘失这一宗旨,所以寂天菩萨在论典中处处为我们点出核心所在:就是为了利益有情。


有时候我们的布施不是为了利他。在弥勒菩萨所造的《经庄严论》中提到,菩萨的布施远离两个企图:第一,不是为了别人的报恩。现在有些人做了布施总是记着,觉得我今天帮助了你,以后当我落难时你就应该帮助我;或者我给你布施,你应该有所表示,至少要听到一声谢谢自己才满足。菩萨布施不会希求别人的一声感谢,也不是为了今世获得报恩,而凡夫众生容易为了希求回报而行布施。


第二,不是为了异熟果。初学者容易为了异熟果而布施。在佛经论典中,讲了很多今生布施后世得相应异熟果的公案,众生看了会很欢喜,会想尽量多做布施,因为果报很诱人很殊胜,诚信因果的人就会去布施,这样对不对?也不能说不对。但是菩萨的发心更加清净,不是为了后世成熟异熟果而做布施,完全是为了利益众生,只要众生获得利益,自己是否得到今世的感恩、后世的果报都无所谓。


那么果报是否会获得呢?当然会得到,只要做了布施一定会有殊胜的果报,这是绝对的。菩萨虽然不求,但不等于没有,而且菩萨因为不希求,后世得到的异熟果还会更殊胜,从因果不虚的角度来讲是肯定的。


关键是菩萨并没有因为想要有所得而行布施,而是在一心利他的时候,果报顺便获得,对菩萨而言,得或不得无有差别,他就是为了利益众生,这就是“为利有情故”。同时也提醒我们:最好的布施心态是不求一切,真正为了众生去布施。我们可以慢慢地靠近这个目标。


“不吝”是指没有吝啬心。上师仁波切在宣讲《入行论》时多次提到:布施时不吝啬很重要!在某种场合中,若当众捐款,如果觉得众目睽睽之下面子上过不去,虽然很舍不得,但是迫于压力捐了一百元,实际上带有吝啬心,这样的布施就不能成为清净的布施。上师说,如果十元钱可以毫不吝啬地捐出来,那么就捐十元好了,经常性地捐十元,成为家常便饭后,就可以慢慢提高一个档次,捐二十元的感觉和捐十元差不多了,就捐二十元……逐渐逐渐地打破我们的悭吝心,这样的布施会很有力量。


而不能认为菩萨把头都布施了,我也应该如是随学,菩萨布施头颅是无有一丝悭吝之心的,与我们捐十元钱的心态相同,所以菩萨能够做得到的,我们不一定能做到。布施关键在于打破自己的悭吝心,而不是强调外在的行为,为了让别人看得起自己而布施,这种心态很有问题。


布施,一方面让对方获得帮助,更关键的是在于打破自己的悭吝,让心逐渐成熟起来。此处“为利他而修心”主要是为了利他而打破悭吝心,这一点很重要。

 

“尽施舍”是布施境界的一个标准,是指没有悭吝地完全施舍,现在我们还不一定做得到。完全施舍什么呢?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完全布施自己的受用;第二类,完全布施自己的身体;第三类,完全布施自己的三世一切善。


如果有必要将三类所施物进行排序,受用如钱财、用具、食物、衣服,乃至于房屋、车辆等等,这些受用与身体相比,我们对身体更为重视,所以受用相对较轻。一般来讲,受用也分为一般财富、重要财富、最重要的财富。但是,如果要在舍弃身体与舍弃受用之间做出选择,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会选择舍弃受用。比如说,大地震来了,虽然家里有很多值钱的古董等受用,但是如果不跑出去,身体肯定没有了,很多人都会选择逃命要紧,只要人还在,其他一切都可以重来。在此前提之下,受用是次要的,身体更重要,所以受用相对容易布施。


第二类是布施身体。我们对受用是很执著的,但是对受用的执著,不如执著身体的程度深。从小就执著身体,乃至死亡。我们为什么怕死呢?因为我们要舍弃身体了。因为对于身体的执著更深一些,所以当我们能够对布施受用不会有任何悭吝心时,就可以考虑身体的布施。


最后一类是布施一切善根。有时候我们会这样想:身体虽然很重要,但是舍弃了这一个身体,毕竟还有后世,也许通过今生的修法,我来世可以获得一个更好的身体,所以会认为,只要有善根的支撑,今生当中舍弃身体,还是可以接受的。当然,一般的世间人对身体、受用是很执著的,二者相比,身体更加重要;对于修行者而言,身体和善根相比,如果相信因果,他会觉得善根更重要。学习无常之后,我们知道,在死亡的时候,身体也好,财富也好,都要舍弃,唯一能带走的,就是业,当然带走善业是最好的。所以,对于深信因果的人,只要善根在,自己的未来就是光明的,所以他可以为了后世的安乐舍弃今生的身体。当然不修行的人,对于善根根本不相信,更不会在乎。修行人、菩萨深刻地了知善根的作用,但如果还没有达到很深的菩提心,对善根的执著会很大。所以,要打破悭吝,为了利益众生,我们要把一切受用、身体乃至三世一切善根布施众生。


以上宣讲了将自己的一切全部进行布施,这个所施的范围是很广的,从受用到身体,再到善根。受用属于身外之物,身体属于自身,善根是心上的法,当然真正的心不可能布施给众生,但心上的善根、习气、种子都布施了,包括了身心内外的一切,就已经没有剩下什么了,这就是所施当中布施一切的意思。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


具德上师加持入心间

不偏众生普降大法雨

三学之藏索朗达吉尊

祈请身寿不变久住世

愿以发心皓月之光明

五浊黑暗消于法界中




 

一起学中观

不生亦不灭, 不常亦不断,

不一亦不异, 不来亦不去。

能说是因缘, 善灭诸戏论,

我稽首礼佛, 诸说中第一。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