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今日当精进 >> 《极乐愿文大疏释》46 * 甘露丸 Back

《极乐愿文大疏释》46 * 甘露丸


持戒者是世间庄严


佛教里有许多层次的戒律,从上到下依次有密乘戒、菩萨戒、别解脱戒。在别解脱戒中,从上到下依次有比丘戒、沙弥戒、居士戒。在这些佛制戒律中,居士五戒是最低层次的,世间的学生有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居士五戒就相当于小学生的层次。可是,即使是受持最低层次的居士五戒者,与不受任何戒律的世间人相比也要高尚得多。现在有几个世间人能做到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当今时代,由于人们心里没有佛法的理念,普遍缺乏戒律的约束,肆意放纵自己的三门,由此导致了天下大乱的局面。许多人见到动物就想把它杀掉,甚至在一些治安不好的地方,连人身安全都无法保证;看见别人的财物就想据为己有;看见外面的美色,根本不顾忌伦理和道德就想去受用……,诸如此类的恶行不胜枚举。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所有的世间人都能学佛,内心都有大慈大悲心,行为上都能受持清净的戒律,人类的前途一定会光明远大,整个世界会成为人间的天堂。我这样讲并非因为自己是佛教徒,出于宗派的执著而自赞毁他,每个公正的人只要好好思维,就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修行人生病要不要治疗?


由于往昔所造的业不同,那些健康无病的人前世可能受持过不杀生戒,而那些经常生病的人前世可能杀过许多众生,以至在恶趣中感受完异熟果报后,获得人身时还要感受多病的等流果。

一般来说,这些感受等流果所导致的疾病非常麻烦。有些业障病怎么诊断也查不出病因,即使请再高明的医生治疗,服用再好的药,也很难治愈。当然,这些人也不能想:反正是业障病,干脆不管了,要死要活都行。作为一个正常的人,适当地关心自己的身体,有病及时治疗是很有必要的,希望修行人不要过于偏激。佛陀在戒律中也要求,比丘生病后应当治疗,不能故意不治疗而导致死亡。




戒杀功德超胜


戒杀则有五种快乐的果报,如异熟果是不堕三恶道、转生于人天善趣,同行等流果是喜欢行持戒杀、放生等善法,感受等流果是长寿无病,等等。

佛经中说:“断除杀生业,欢喜持净戒,诸鬼神不害,彼人转善趣。”若能断除杀生,并欢喜受持不杀生的戒律,这种人自然而然会生起慈悲心,并受到天众相助,一切邪魔外道不能损害。这种人即生会过得非常快乐,自在拥有一切财富受用,死后也会转生到人天善趣。如果一个人受持不杀生戒,自然会散发出慈祥的气息,给人以和平可靠的感觉,人们都愿意与他合作。

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说:“诸余罪中,杀罪最重,诸功德中,不杀第一。”杀害多少众生,其福德会相应损减,同样,保护多少众生,其福德也会相应增上。有些人每天杀害大量的众生,他们也许不一定会立即感受异熟苦果,但这些人的福德绝对在日渐损减,最终肯定不会有好下场。而长期戒杀之人,即便没有当下成熟善报,他们的福德绝对在日渐增长,将来必定会感受安乐的果报。所以欲求趋向安乐者必须断除杀生。

佛经中说:“戒杀之补特伽罗所发何愿皆会实现。”因此,若能受持不杀生戒,则不管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还是发愿利益众生,都很容易实现。




如何才能长寿无病?


以即生的长寿和健康来说,如今那些短命多病的人,就是以前杀害众生所致,而那些长寿无病的人,则是由于往昔戒杀所致。在这个世界上,上至国家总统,下至街头乞丐,人人都愿意健康长寿,每个人的愿望虽然如此,但往往却不能如愿以偿,这就是前世的业力所致。所以,即使不谈其他的功德,仅仅为了拥有健康长寿的增上生,我们也一定要断除杀生。

释迦牟尼佛在世时,佛陀的诸弟子中有一位“无病第一”的薄拘罗阿罗汉,这位尊者享寿一百六十岁,终生未曾患病。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在毗婆尸佛的教法下,他曾经清净地守持不杀生戒,以持戒的功德,他在九十一劫中转生于人天善趣,并且从未感受任何病苦。

许多道友都非常关心自己的健康,平时聚在一起时也经常谈论这个问题。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确实很重要,如果身体好,心情也会好,如果心情好,做什么事情都很容易;而生病的人就像被石头击中的鸟雀一样,浑身没有力气,根本做不了任何事情。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关心自己的人,每一个人都愿意长寿无病,但如何才能长寿无病呢?薄拘罗尊者往昔的做法就是答案。

所以,大家一定要受持不杀生戒,最好是长期受持不杀生戒,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最低也应立誓在每个月的几天里断杀或者食素,这一点任何人都应该能做到。




曾造杀业者的发愿往生次第


在座的道友都欲求往生极乐世界,如果有些人以前造过杀业,首先一定要忏悔罪业:一一忆念自己造的杀业,再以猛厉的悔恨心念诵忏悔文;如果以前杀生非常多,无法一一忆念造的杀业,可以这样想:凡是以前造的杀生罪业,一切均在上师三宝前发露忏悔。清净往昔的杀业之后,再从内心深处郑重立誓:今后再也不杀任何众生。在此基础上,若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则毫无怀疑必将如愿往生。




戒杀+念佛=往生净土


一边口中念阿弥陀佛,一边毫无顾忌地杀蚊子、苍蝇、蟑螂,这是绝对不可能往生极乐世界的。修持净土法门的人要切记:只有断除一切杀生的行为,在此基础上精进念佛,方有往生净土的机会。《佛印禅师戒杀文》中说:“贪他一脔(luán)须还他,古圣留言终不伪,戒杀念佛兼放生,决到西方上品会。”“脔”是指切成一块一块的肉。禅师苦口婆心地劝诫我们:不要贪执众生的血肉,如果贪执众生的血肉,现在你吃他身上一块肉,将来也得用自己身上一块肉还他,这就是古圣先贤留下来的甚深教言,这个道理是永远也不会欺惑的;因此奉劝各位,从今以后戒杀、放生并且念佛,这样必定会上品往生到极乐世界。莲池大师在《戒杀放生文》中也说:放生兼念佛可以增长福慧,最终能往生极乐世界。




为什么有些人以前杀过很多众生,后来通过一念忏悔就清净了罪业,甚至往生极乐世界?


在《那先比丘经》中有很好的答案。弥兰国王曾经问那先比丘:“你们沙门说,有人在世间造恶业一百年,临终前在短暂的时间念佛忏悔就能获得解脱,我不相信这种说法。你们沙门还说,一个人平时没干过什么坏事,仅仅杀害一条生命,死后就会堕入地狱,我也不相信这种说法。”那先比丘问弥兰国王:“比如一个人拿一块小石头放在水面上,这块石头是浮在水上还是沉入水中?”国王回答:“沉入水中。”那先比丘又问:“如果拿一百块大石头放在大船上,船会不会沉没?”国王回答:“不会沉没。”那先比丘便以此理启发国王:“一百块大石头虽然沉重,但因为船的浮力而不会沉入水中,同样的道理,虽然有人一辈子造恶业,但临终时依靠念佛忏悔,不但不会堕入地狱,反而能往生天界。就像小石头入水即没一样,有些人由于不知道念佛忏悔,所以仅以一个恶业也会堕入地狱。”弥兰国王听后茅塞顿开,连声赞叹:“善哉!善哉!”

那先比丘的比喻非常善巧。有些人虽然造了十不善业、五无间罪等无量的罪业,按理死后必定会堕入地狱,但依靠佛法大船的救护,也有获得解脱的机会。比如以前指鬘杀了九百九十九个人,后来他诚心皈依佛陀,并发露忏悔罪业,最后不但没有堕落,反而获得了阿罗汉果位。相反,虽然一个人平时没有造很多恶业,仅仅杀了一个众生,但因为没有佛法大船的救护,死后也会直接堕入恶趣。现在很多人也像弥兰国王一样,对佛法有类似的疑惑,一听到我们讲杀生的过患就接受不了:“杀一个众生怎么会有这么大的罪业啊?”听到我们讲念佛的功德也接受不了:“哪有这么简单的事情,念一句佛号会不会有这样的加持啊?”这些有疑惑的人应该好好思维那先比丘的比喻。

大家应该知道,善法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即使罪业再深重的人,只要能诚心悔过,精进行持善法,再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也会有往生净土的机会。喇拉曲智仁波切说:只要能忏悔以前的杀业,发誓不再杀生,并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则必定能如愿以偿。




皈依三宝包含了立誓戒杀


皈依三宝的学处要求:皈依佛以后,不应皈依世间诸天鬼神;皈依法以后,不应伤害任何众生皈依僧以后,不应与外道共住。根据第二条学处,不应伤害任何众生其实就包含了立誓戒杀。

其实,绝大多数杀生都是人们为了自己的受用而进行的——为了饮食和营养而需要动物的血肉,为了保暖和美观而需要动物的皮毛,等等。为了满足人类的贪欲,无数的动物成了无辜的牺牲品。其实,就像我们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每个众生都同样珍爱自己的生命,因此,以杀害一个生命的方式来满足另一个生命的需要是极不合理的。从世间的角度来讲,这是践踏动物生存权的不道德行为;从佛教的角度来讲,这是让人们生生世世不得解脱的恶业。

《楞严经》中说:“必使身心,于诸众生,若身身分,身心二涂,不服不食,我说是人,真解脱者。”意思是,如果不穿众生的皮毛,不食用众生的血肉,佛说这是真正的解脱者。由此我想到,很多汉地寺院的生活是非常清净的——吃饭是清净的素食,穿衣也不用众生的皮毛,这种行为非常令人随喜。道友们也应该这样,在衣食住行方面不要危及众生的生命,要过一种符合解脱道的清净生活。其实汉地在这方面是非常方便的——饮食方面有各种粮食、蔬菜,服装方面有各种天然布料和人造纤维,如果大家以这些来维持生活,真正做到不食众生血肉、不穿众生皮毛,这对自己的解脱将是非常好的助缘。




不受持不杀生戒可以吗?


受持不杀生戒也是成就菩提的因。如《受十善戒经》中说:“奉持不杀戒,必成菩提道。”这个教证讲得非常清楚,仅仅受持不杀生的戒律,最终也必定能成就菩提果位。从大乘的角度来讲,受持不杀生戒确实是成佛的种子,谁的相续中有不杀生的戒律,这个人将来必定能成佛。《法苑珠林》中有这样的教证:“不杀是佛种,慈心为良药。”所以,凡是希求暂时安乐和究竟成佛之人,一定要受持不杀生戒。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只是在行为上没有杀生,而没有正式受不杀生戒,这样只是没有杀生的罪过而已,却得不到守持戒律的功德。因此,佛友们要尽量受持戒律。本来,受持圆满的居士戒是最好的,但如果有人不能受持圆满的居士戒,最低限度也要受持不杀生戒,这一点非常重要。

如果我们能做到彻底戒杀,果报将是生生世世唯一享受安乐。倘若不能做到这一点,也应当在晚上或者每月的初八、十五、三十等吉日断杀,以这种善恶间杂之业,会感受苦乐相间的果报,不至于完全感受痛苦。




不能故意断除自己的生命


以前佛陀在世时,曾经为比丘们广说了身体恶露不净,并反复赞叹了修不净观的功德,要求比丘们修持不净观。比丘们通过修持不净观,对脓血充斥的不净身躯产生了强烈的厌烦心。为了早日舍弃身体,许多比丘纷纷自杀,有的持刀自杀,有的服毒身亡,有的上吊,有的跳崖。当时有一位比丘对一个人说:“如果你杀了我,我的法衣和钵盂都送给你。”于是那个人就用刀杀了他,后来那个人辗转杀害了六十位要求自杀的比丘。在半月诵戒时,佛陀发现少了许多比丘,就问阿难为什么,阿难如实作了回答。佛陀听后严厉呵责了自杀的行为。所以自杀是非常不合理的。现在有些人非常自卑,总觉得自己是没用的废物,也想早一点离开世间。有些人常说:“我现在修行太差了,活在人间好像没什么意义,还不如早一点死了好。”其实不能这么想,人不能过于自卑,一个人再怎么差,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根机行持相应的善法。




大乘佛教徒要尽量救护众生


对大乘佛教徒来讲,除了要做到不杀生,还要尽量救护众生的生命。佛经中说:“众生至爱者生命,诸佛至爱者众生,能救众生生命,则能成就诸佛心愿。”所以,如果能救护众生,诸佛菩萨肯定会欢喜赐予加持。《入行论》云:“众乐佛欢喜,众苦佛伤悲,悦众佛愉悦,犯众亦伤佛。”如果我们伤害了众生,诸佛菩萨和上师会伤心,如果我们救护众生、让众生快乐,诸佛菩萨也会欢喜。所以,如果想让传承上师和诸佛菩萨生起欢喜心,应在不杀生的基础上尽量放生。这十几年以来,我们一直在广大佛友中倡导放生,已经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现在汉地放生蔚然成风,很多人不需要强调都会主动去放生。

我还有这样的想法:今后我们不仅要帮助旁生,还要帮助弱势人群。我在“启动爱心总结会”上说:“十多年前,我们大力倡导各地佛友放生,现在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放生的良好氛围,我对此非常满意。现在我觉得佛教徒缺少的是对弱势人群的关爱。每个人都关心自己的亲朋好友,如果他们遇到困难时,我们都会想方设法去帮助,但是有些陌生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却往往漠不关心。因此,对弱势人群的帮助是大家今后利益众生的方向。”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







往期推荐

《极乐愿文大疏释》45 * 甘露丸

《极乐愿文大疏释》44 * 甘露丸

《极乐愿文大疏释》43 * 甘露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