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 >> 俱舍|你才是命运的主宰者 ——以“业”的视角看命运 Back

俱舍|你才是命运的主宰者 ——以“业”的视角看命运

五论论文 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 2018-04-11




你才是命运的主宰者

——以“业”的视角看命运


作者 |  释圆怀

摘 要:

用“业”的视角来透视命运,找出影响命运的真正因素,解开你对 于“业”的种种困惑。在佛教中,“业因果”并不代表宿命论,恰恰相反,它是改变命运的方法。若要真正地转变命运的方向,最好的手段就是与十善业和三福业为伴,了达业生成的规律,可以让业变轻变重。将命运驶向何方,这一切都由你来主宰。

【关键词】因果奥秘;非宿命论;主宰命运;业果规律


  引 言  

古老的时候,人们认为人类的命运是由天神主宰的,历史上有着女娲造人等种种的神话故事。人们祈求于神灵,认为天神能帮助自己转变命运。现代科学则认为此世间界的一切都是由物质决定的,基本粒子是他们的创造者。

 

而对于希求安乐幸福,不愿遭受痛苦的人类来说,科学并没有为他们解开关于命运的种种困惑。1954年,阿兰•图灵,20世纪著名的英国科学家,现代计算机科学之父,由于无法忍受命运的痛苦,选择以自杀结束生命。美国著名化学家华莱士• 卡罗瑟斯,由于不堪忍受生命中的种种挫折而以毒药将生命终结。

 

古往今来,人们始终在探索着什么才是影响命运的真正因素,而当我们无法掌控命运列车所行驶的方向时,困惑与迷茫将始终都无法解开。

 

在当代社会中,人们似乎认为自己可以主宰命运。但当为了追求幸福而选择不择手段,造作种种的恶行以后,人们留下的往往只是更多的迷茫与痛苦。因为,当没有了知影响命运的因素、掌控命运的真正方法时,我们就始终不能成为命运真正的主宰者。


  正 文  

1 / 什么才是影响命运的因素?

1. 解析幕后操控者“业”

佛教认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由因缘而生,任何一种事物都有其出生的因缘,例如苗芽由种子与水土而生,种子为因,水土为缘。器世界的一切皆是如此,有情世间也同样。《俱舍论》中将“因”归纳为6类,“缘”分为4种。


“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


于是,我们会问,生命中的一切快乐与痛苦,他们的因缘又是什么?

 

“形形色色世间界,皆由众生业所生。”各种各样的苦乐、贤劣器世间等均是由一切众生善、不善业而产生的。业的意思是身语意的造作。也就是说,一切的苦乐、贤劣皆有它各自的因,而这个因就是身语意的种种造作。“世间依业而转,有情依业而转,有情为业所缠,如车依轴而行。”这些会成熟种种苦乐果的善恶业在佛教中也可以被称之为异熟因。

 

《俱舍论》中定义一切善业为“顺乐受业”。善业是安乐的因,是幸福的种子。一切恶业为“顺苦受业”,也即是指恶行恶业,是带来苦难和不幸的唯一根源。由于生命中无不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苦乐感受、不平凡的经历,这一切产生的因唯一就是善恶业行。

 

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归纳:“无论是凡夫还是圣者,他们身心相续中所有安乐感受,下至地狱众生得到一丝凉风的快感,都是往昔善业的结果,绝对不会有从不善业产生安乐的可能;相反,众生相续中所有的痛苦逼迫,上至圣者阿罗汉相续中的苦受,都是往昔造作恶业的结果,绝对不会有从善业产生痛苦的可能。”

 

《释量论》中云:“无不齐全因,何故果消失。”在因善恶业的推动之下,命运的车轮也朝着幸福与痛苦的方向随之轮转不停。


2. 是什么让你疑惑

关于业,人们还存在着种种疑虑,最为通常的是:人们认为自己所造的业应该迅速成熟,否则业果就是虚设的。比如,当看见造了善业者,往往还沉浸在痛苦中无有转变,而行恶的人却依然拥有着命运赐予的安宁与幸福,疑惑就随之产生。

 

其实,业成熟需要一定的时间,就如同种子需要时间成长为苗芽一般。受业感果的方式也并非一致,在造业距离感果的时间上有着巨大的差异。近距离的感果方式称为“顺现法受业”,指的是即生所造之业,在即生中就会立刻感果与成熟,所谓的“现世现报”也即如此。这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感果方式,但这种方式并非唯一。此外,还存在着“顺后受业”和“顺次生受业”这两种受业方式。“顺次生受业”是指造业的果报会成熟于来世。而“顺后受业”是最远距离的一种感果方式,它的果报要相隔很久才会成熟,比如在第三世、四世或无数世以后。

 

由于业成熟的方式有这三类不同的差别,所以并非一切业都会成熟于今世之中。如此,没有现量见到因果迅速成熟就宣告“因果实验”失败的观点就不成立了。


/ 佛教并非“宿命论”

1. 锁定命运的“宿命论”

宿命论认为:一切皆已注定,丝毫无法改变。

 

宿命论源自于古埃及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后来在古希腊的哲学思想中,成为一支分支流派。

 

在当代科学界,著名科学家霍金在剑桥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指出,科学似乎也能论证所谓的宿命论,而是否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改变命运也成为了现代科学家的困惑之一。

 

于是,人们理所当然的认为,佛教中“一切皆由业所生” 的理论最好地诠释了宿命论。


2. 佛教观点:我的命运我主宰

事实并非如此!佛教始终认为,命运可以改变,因果诠释的是无常。

 

在业果法则中,果由因而生,如果能改变事物的因,就一定能改变相应所产生的果。同样地,在每一个新生的刹那中, 我们都在时刻诠释着,如何创造未来安乐或是痛苦的因。

 

寻找到了痛苦的根源,也就能让我们避免造作与之相应的业。当我们选择断除种种不善业之后,也将看到痛苦之果现前尾声。对于已经造下的将会感果的恶业,我们可以通过忏悔的方便法,将其净除与改变。而对于未来所期望现前的幸福之果,通过创造它的因,善业来实现。所以业果之法并非宿命论,而是无常、可变、可创造的。

 

早在中国的古代,明朝著名的思想家袁了凡,就真实地为我们演绎了改变命运的实例。在他的名作《了凡四训》中,撰写了他如何造命的事实。他以励励断除恶业、行善谦德的方式,将不善业的因断除,不断培植安乐种子善行,最终将命运改变,诠释了真正的“立命之说”。

 

所以,每个人时刻都能主宰命运,改变命运应从当下出发。


当下,我们如何主宰命运?

1. 载上“善”,去奔驰

如果我们希望命运列车所行驶的方向是背离于悲伤与痛苦的,那最佳的一种选择就是与“十善业”为伴。

 

想要寻求幸福与安乐的果,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去创造它们的因。

 

《十善业道经》云:“当知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年思维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 关于如何创造圆满安乐的果,诸佛菩萨有一办法,那就是行持十善业。

 

十善业包括:不杀生而护生,不偷盗而布施,不邪淫而清净梵行,不妄语而说诚实语,不恶语而说柔和语,不说离间语而化怨,不绮语而说具义语,无贪而离欲,无嗔而具慈悲心,无痴而具正见。

 

选择断除十恶行持十善,由于创造了贤善的因,那自然能长出相应的果。比如寿命长短并非是绝对的,若在即身中行持不杀生的善行,或是参与救护生命的行动,使他人再度获得生存的机会,自然就能感得长寿无病的等流果报,短命多病的悲惨命运也就能随之转变。如果想要获得富裕,改变贫穷的命运,偷盗与吝啬并非致富之道。布施,帮助贫困的对境,让他人远离贫穷也就自然能结出富裕的果实。

 

除了十善业之外,布施持戒修所生慧被称为三福业之事,若精进行持将会产生悦意之果报。布施应发起一种想供养善妙对境或救济可怜众生的心态,布施物应圆满,然后恭敬地去行持。持戒则具足了让自相续远离烦恼等种种的功德,也是将来获得人天善趣的因,对于在家人来说可以守持少分的居士戒。修行指的是修持禅定,或不断串习善法或菩提心,因其能直接引导而获得圣者果位,所以具有善法中最大的功德。

 

由于未来的一切果都是由当下的因而产生,所以,改变就可以从当下开始。

 

2. 让业变轻变重

有几种特殊的因素可以影响到业的轻重与增长广大,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造业的发心对境。而此处,我们可以从其入手,当造善业的时候,就能让其变重变广。

 

第一,从发心入手。意乐与发心对所造业的受果情况起着重要的作用。若具强烈的发心、清净的发心,所造的业自然就会成为一种重业。当我们在行持十善时,若内心十分迫切地想要帮助对境,遣除困难,这样的发心就成了十分清净的发心。或者,当行持善法时,发心所缘的对境十分广大,比如,缘一切六道众生产生悲心或善心,那将会由于发心的广大,而令善法变得十分殊胜,甚至可能会在短短的时间中就现前善果。

 

《宝蕴经》云:“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各自建造形量等同须弥山的佛塔,并对此等佛塔,经过微尘数劫,为利益自己而以一切种类可供养的事物,承事供养,与此相比,诸菩萨不离一切智心,仅散一花供养,所生的福德更为广多。原因是供养意乐有差别,诸菩萨具有广大的利他之心。”

 

所以在佛法的教授中,当要行持善法之前,一般都会强调发起菩提心,具足广大而强烈的善法意乐。菩提心即饶益一切有情究竟成佛的心,相对于自私自利只谋求自我安乐的心来说,前者更为广大,也就能够出生更为广大的善果了。

 

第二,从行持善业的对境田入手。以下几种田可以称为是殊胜的对境之田:

恩德田(利益田)恩德田包括父母、师长等对自己极具恩德之人。由于父母赋予生命、哺育成长,师长教授知识,赐予智慧。这些对境于己都具有殊胜恩德,所以称为恩德田(或利益田)。当对恩德田造作利害时,果报会十分严重,也就是说若在此田种植善的种子,则巨大的善果也会迅速萌芽。

 

功德田:具有功德的对境,比如佛法中持戒清净的僧人、 成就圣果之者,或是阿罗汉、佛菩萨等在相续中具有殊胜功德之人。

 

《增一阿含经》说:“布施畜生食物,获福一百倍;布施犯戒人食物,获福一千倍;布施持戒人食物,获福一万倍;布施断欲仙人食物,获福千万倍;布施预流向食物,获福不可计量;何况对预流果、一来向、一来果,乃至不来果、阿罗汉果、辟支佛、如来等布施食物,福德更加不可计量。”也就是对于功德越大的对境田所做的种种善行,所获福德也就越大,可见功德田亦是极为殊胜的福田。

 

痛苦田:处境十分痛苦,需要帮助的众生。痛苦田往往处境艰难,值得怜悯,急需帮助。它能增长行善者相续中的悲心,也可以称之为悲田。比如,解救将要被宰杀的动物,照顾得重病的病人。也就是说,当任何苦难的众生需要帮助的时候,对其施于援手,将会飞速地增长我们相续中的功德善法,结成殊胜善果。


/ 关于命运的种种可能

也许,当运用了以上的种种手段将命运的列车扭转方向后,你可能会急切地想要看到在余下的生命中是否会持续长长的安乐时光。当然,这是命运的一种可能。

 

而对于一个修行佛法的人来说,命运的可能也许不止这一种。对于一个声闻乘的修行者来说,行持种种禅定与智慧的善行,他可能将命运趋向于最终能够获得超离轮回三界的阿罗汉果。而对于一个大乘行者来说,行持不离空性的六度万行,他也许会将其行驶向远方的大菩提佛果。而这一切命运的可能,都由你来主宰。

 

所以,当以佛法中“业”的视角来透视命运后,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告诉你:你才是命运的主宰者。


延伸阅读

见,或者不见,光明就在那里


论一切显现法即是中观的所破


关于大缘起因之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