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颗钻石的约定‖280
每 日 背 诵
365颗钻石
为度化一切众生,
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12 月 27 日 佛 历 2564 年
མི་ཕམ་རིན་པོ་ཆེས།ལེགས་ཉེས་གང་དང་གང་མྱོང་ཡང་།།བསམ་དཔྱོད་ཅན་ལ་བློ་སྐྱེད་ཐོན།།སྐྱིད་སྡུག་བརྒྱ་ཕྲག་མཐོང་ན་ཡང་།།བསམ་མེད་བླུན་པོར་བོགས་སྐྱེད་མེད།།ཅེས་གསུངས།
无论享乐受痛苦,智者深思有促进,
纵然百见苦与乐,无心愚者无收益。
麦彭仁波切《君规教言论》里面的一个偈颂我很喜欢:“无论享乐受痛苦,智者深思有促进,纵然百见苦与乐,无心愚者无收益。”这是很重要的,无论是享受快乐也好,感受痛苦也好,作为智者会深深思维其中的含义。
这样对他而言,感受痛苦也有很大的进步,比如你生病了或者家里的人死了,或者其他什么情况,对你的修行都有很大的帮助;
你快乐、健康、有财富、名声,对你来讲也不会依此而丧失修行,也是一个进步;而作为愚者,无论他的生活当中见到多少次的痛苦或者快乐,对他没有任何受益。
这句话大家一定要能背诵,我们在座是智者还是愚者,自己可以判断:你在生活当中遇到了痛苦,对你的修行有没有帮助;你得到一些快乐,对你的修行有没有受益,有没有促进作用。
当我们遭到有情与非有情的损恼时,如果心里习惯性地存着唯一都是痛苦的想法,那么即使一个微乎其微的对境外缘也会给我们带来心理上的剧大刺痛,串习苦乐的任何想法,它就会越来越增长,这是一种自然规律。
这样串习力就会增上,到一定的时候,不管显现什么都基本上成了导向不快乐的因,根本不会有一个快乐的机会到来。
由于人们不知道那是依靠现在的心串习所导致的而一味将外境之缘执为祸端,以至于怨恨外面外面等,恶业痛苦的火焰没完没了地蔓延,这就是所谓的“显现都成了怨敌”,我们要深入理解到,浊世的众生被痛苦折磨的原因归根到底就是各自分别妄念的负面力量。
为此,不被怨敌与病魔等违缘所害的意思,并不是驱除已经出现的那些疾病等,使它们以后不再出现,而关键是要让它们无法成为修道的违缘。
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就需要依靠去除始终不想自己痛苦的心态与对于遭遇的痛苦生起欢喜心两种方法来修行。
首先,对于痛苦,始终把它看成不顺而心不欢喜,不管多么脆弱气馁都是没有必要也没有用的,而且有着严重的过患,对于这样的道理反反复复引生定解,从今以后要学会无论遭遇怎样的痛苦也绝不能再脆弱气馁。要多番猛励申习引发这种心念,发起大心力。
脆弱气馁无有必要也没有用:如果那种痛苦可以扭转,那么没有必要不欢喜,如果它不可逆转,那么不欢喜也无济于事。
过患严重:如果不脆弱不气馁,那么依靠心力,即便是剧大的痛苦也会觉得它像棉花一样轻,容易承受。正是由于脆弱气馁,所以即使小小的痛苦也会平添不快乐的强烈感受而极其难以忍受。
比如,正当你思念着美女的可爱容颜时,即使遮止贪欲也只是徒劳而已,因为心基本上都专注在被痛苦逼迫的状态而无法忍耐,所以需要按照禁护根门的诸窍诀中所提到的那样,意识不把那种痛苦执为相状,使心保持自然处于正常状态,这样来修习。
其次、将痛苦看作是修道的助伴而生起欢喜心,也就是说,无论遭遇任何痛苦,如果没有结合相应自己心力的一个善行修法,那么就算是多多思维“若具有善巧方便,则依靠痛苦就会获得这样那样的功德利益”,也成了所谓的“比天地间还遥远”一样,而难以达到目的。因此,要依靠暂时的痛苦修行以下这些法:
1、修出离心,思维:只要我们不由自主地漂泊于轮回中,期间就会有这样的痛苦,并不是出现了不应理的事,而轮回的本性就是如此。
现今善趣所感受的零星痛苦也是这么难以忍受,那么恶趣的痛苦就更不必说了。鸣呼,轮回真是深不见底的苦海,应当生起厌离,心向解脱。
2、修皈依,思维:对于生世辗转中这种畏惧屡屡危逼,堪为无欺的皈依处唯一是三宝,因此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绝对要依靠三宝,不管遇到什么都万万不可舍弃三宝。
3、遣除傲慢:正如上面所说,我们应当依靠不由自主恒常摆脱不了痛苦牵制的这种道理,来制伏能摧毁善资的無敌一一我慢与轻视别人的恶心。
4、净除罪业,想到“这样的痛苦或比这更剧烈的无量痛苦完全是由罪业所产生的”,要通过决定有业、更为增长、不作不遇、作而不虚这四点认真思维。
所以,如果你不想痛苦,那么就必须断除它的因一一不善业,依靠四种对治力忏悔以前所积累的罪业,努力做到今后不犯。
5、欢喜善法,深思:如果你想要离苦得乐,就需要勤行它的因一一善业。通过多种途径尽可能增长善法。
6、修学悲心,心里这样观想:其他众生都像我一样,被这样的痛苦或比这更为剧烈的痛苦所逼迫着,如果他们都能够远离一切痛苦那该多好!缘于缺少快乐的众生而修慈心的方法也由此了知。
7、修自轻他重,心里如此思维观修:我之所以这样被痛苦所困,就是从无始以来爱重自己所导致的,现在开始就要唯一依于利乐的源泉一一珍爱他众。
实际上,当痛苦真正临头的时候是极其难以道用的,所以先串习与恶缘相混合的那些善行十分重要。如果能结合自己已经习以为常、十分熟练的一个主要修法,那是非常有效的。
--《苦乐道用》第1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