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萨钦哲教言 >> 累积福德不是很自私吗?
Back
我要跟你们说一个我刚刚想起的故事。西藏德格有过一个小王国,这个皇室的血脉在大约一个世代以前中断了,现在已经没有德格皇室的后裔。大家都相信,德格一位非常重要的国王,曾是伟大的西藏上师蒋扬钦哲旺波的弟子。曾有预言说,当他们两人举办大法会时,蒋扬钦哲旺波应该在法会上把德格王痛打一顿,如此德格王室才能持续传承下去。于是甚至时至今日德格人还会说,由于德格人没有福报,所以法会那一天德格王的表现好到蒋扬钦哲旺波找不到打他的理由。我之所以告诉你们这个故事,是因为这是了解福德的另一种方式。福德的概念是非常广大的。在佛教的某些派别里,比如声闻乘,他们没有大乘佛教徒关于佛性的概念,他们只谈福德。而我发现,有关福德的诠释混杂了许多文化上的认知。曾有人问我:“累积福德不是很自私吗?”这是很有意思的问题。作为佛陀的追随者,我们难道不应该去除对任何事物的执着吗?我们怎么会有积聚、储存、存款这类的心态?我们怎么能够投资福德?在讨论这些问题以前,让我们先谈谈福德的重要性、它的功能以及它的作用。福德,或藏文的“康亚”,只是个名称、标签。刚才我提到,许多人认为运气只是必然会发生的偶然事件,但福德不是这样。福德的道理,其实是业力原则最高且最细微的面向之一。业力通常要比空性难教,概括地说,“业”就是因、缘、果。举例来说,如果你种花,一旦种子、肥料、土壤、水分、时间和空间等所有这些因素凑在一块儿,又没有任何障碍,花一定会绽放。在这种层次上了解因果还算容易,不过,一旦涉及了某些隐含的因素,就比较复杂了。譬如用同样种类的十粒种子种花,当其中一粒种子表现得不太一样时,我们就必须更深入地探究,为什么对这些种子的照顾完全相同,可是这粒种子的表现就是不一样?因此你可能猜想,也许是某个特殊事件影响了前二代种子的基因。当我们开始探索更多的隐藏因素,有些人就会从此变成宿命论者,还有些人则变成虚无主义者、科学家、有神论者、无神论者等各种论者。公众号名称:宗萨钦哲教言
公众号域名:zongsaqinzhe
更多佛学添加个人微信:CRNMSS
(欢迎点击上方名片关注)
愿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修行中的感受
还有佛教的教言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