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慈诚罗珠堪布 >> 禅修的四个阶段之二、三 ||慧灯FM·099 Back

禅修的四个阶段之二、三 ||慧灯FM·099

慈诚罗珠堪布 2018-10-14

慧灯 FM·099


Hui Deng Zhi Guang

BY

慈诚罗珠堪布





(二)失力阶段


修行人和内心斗争六个月左右以后,通过禅定获得了一些力量,意识、杂念便逐渐失去力量。此时虽然还是有各种各样的杂念、烦恼,却没有以前那么强烈,修行人也不会受到影响。本来所谓的念头,就像魔术师幻化出来的军队,其本身并没有杀人的力量,只要知道是幻觉,它自己就会消失。当一个烦恼诞生的时候,不需要像过去那样很费力地去对治,只要稍事休息,很快它就会自生自灭。


用比喻来讲,此阶段的烦恼、杂念,就像初春的风,即使刮得再厉害,也不像冬天的寒风一般刺骨,因为开始尝到了甜头,获得了第一步的胜利,便开始对修行产生了兴趣与信心。





这时候是不是登地了呢?还不是登地,甚至不一定是加行道。如果证悟空性了,就可以说是加行道。一般来说,这属于资粮道。


杂念为什么会失去力量呢?有两种可能:一个原因是了证悟空性,证悟了所有的念头、杂念都是幻觉;另一个原因,虽然没有证悟空性,但禅定修得比较好,心能够静下来,在禅定的状态当中安住的时间比较久,杂念生不起来,即使偶尔会有,但也失去了力量。





(三)和睦阶段


这时候也有杂念,但杂念很配合,与我们的心相处得很和睦,不但不会影响修行,而且在修出离心、菩提心的时候,杂念反而变成了修行的助缘、顺缘。我们的内心,仿佛是一个非常听话的佣人,让它干什么就干什么,一点都不抵抗。用比喻来讲,就像阳春三月的微风,轻柔、舒缓,吹过以后,也了无痕迹,不具任何破坏性。这时可以说已经降服了自己的内心,同时也意味着降服了三千大千世界。达到这个修行境界以后,修行人会非常幸福,不但对修行不生厌倦,而且非常喜欢修行。


这时候我们需要杂念,没有杂念,就无法修出离心与世俗菩提心。否则虽然内心很平静,但也许属于第二种禅,不一定与解脱有关。





往期回顾


禅修的四个阶段之一 ||慧灯FM·098

禅的分类 ||慧灯FM·097

大乘佛法的修行窍诀 ||慧灯FM·096

方向错了,只能离解脱越来越远 ||慧灯FM·095

如来藏光明从来都不会愚昧 ||慧灯FM·094



长按二维码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