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心性休息98 | 长时间修行却越来越没有进步?建议你们出来发心
传讲时间:2016. 3 .24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宣说四法经》中云:“弥勒,菩萨若具四法,则能胜伏所造所积之一切罪业。何为四法?即厌患对治力、现行对治力、返回对治力、所依对治力。厌患对治力指若行不善业则多生悔心;现行对治力指虽作不善业亦极为精勤行善;返回对治力指真实受戒后获得不再造罪之戒心;所依对治力指皈依佛、法、僧三宝与不舍菩提心。”
《大乘四法经》:“尔时世尊告诸苾刍。有四种法。菩萨摩诃萨。尽其寿量常应修行。乃至虽遇丧命因缘。亦不得舍。何者为四。诸苾刍菩萨尽寿。乃至逢遇丧命因缘。必定不得舍菩提心。诸苾刍菩萨尽寿。乃至逢遇丧命因缘。必定不得舍善知识。诸苾刍菩萨尽寿。乃至逢遇丧命因缘。不得弃舍堪忍爱乐。诸苾刍菩萨尽寿。乃至逢遇丧命因缘。必定不得舍阿练若。诸苾刍如是四法菩萨尽寿常应坚持。宁丧身命而不舍离。”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三)净罪方法有加行、正行、后行。加行时观想无量佛菩萨并皈依。正行时回忆一切罪业并怀着追悔之心将自他一切罪业于舌尖上观想一黑团而忏悔,结果从佛菩萨白毫间放光瞬间使罪业清净。后行时观想屡屡放射光芒,清净一切罪业,身体变成如水晶球般清净透明。口中念诵《普贤行愿品》或《入行论》中的“我与十方佛,及具菩提心,大悲诸圣众,合掌如是白:无始轮回起,此世或他生,无知犯诸罪,或劝他作恶,或因痴所牵,随喜彼所为,见此罪过已,对佛诚忏悔。惑催身语意,于亲及父母,师长或余人,造作诸伤害。因昔犯众过,今成有罪人,一切难恕罪,佛前悉忏悔”。之后分别观察罪业之本体住于何处,于如虚空般的境界中入定,则可清净罪障。
众生无量之福德,恒时我诚作随喜。
为度一切诸众生,请转无上妙falun。
乃至有海未空间,祈请住世不涅槃。
《极乐愿文大梳》:“(他们示现涅槃有三种原因:)如果没有所化众生,则如无有水器不能显现月影一样,佛陀的色身也就自然融入法界之中;诸佛菩萨圣者们如若住世时间过长,众生则会有他们将恒久住世之想,导致对修法产生懈怠心理,因此为了使众生生起厌离心而示现涅槃;也有因末法时期刚强难化的众生邪行种种,暂时无法调伏他们而心生厌烦趋入涅槃的。”
颂词背诵打卡
无始串习之习气,业及烦恼所造罪,
成为三有轮回因,忏悔所有一切罪。
众生无量之福德,恒时我诚作随喜。
为度一切诸众生,请转无上妙falun。
乃至有海未空间,祈请住世不涅槃。
【知识类】
1、请解释轮王七宝、八吉祥、八瑞物、七近宝。为什么要供养佛菩萨?佛陀圆寂后,我们供养佛像有功德吗?为什么?
2、如何解释“供云海”中的“云”、“海”?为什么把心比喻为“海”?对此,你有哪些体会?
3、意幻供养的“不同之供品”是指什么?请结合公案说明,为什么要供养美女而不供养美男?
4、善知识为什么会示现涅槃?在上师住世时和上师圆寂后,弟子应如何做?
【修行类】
1、请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发心做事?
【生活类】
1、为什么说不经常供养就说明修行不太好?在这方面,你做的如何?以后打算如何做?
2、为什么要重视请法?如今汉地请法的现象不多,请分析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如何改善这种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