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教言释》第4课 CC+学习笔记
课前开示
1.《净土教言》是藏传佛教中比较简略的一部法门。
2.往生极乐世界必须要具足四因,而信心和意乐尤其重要。
3.必须要遣除往生极乐世界的三大障碍——未知、邪见、怀疑。
宣讲教言
若有人认为:此极乐世界胜过其他净土,而且所有往生者全部具足总持、等持、神通等无量功德,因此不是圣者不可能往生极乐。
驳斥:既然你承认圣教中所说的“已往生者都具有如是功德等”,那么为何不承认圣教中所宣说的往生之因呢?
重难点:
①名词解释:
【总持】
·又叫陀罗尼,以名持善法不使散,持恶法不使起之力用。
·分为四种:一法陀罗尼,于佛之教法闻持而不忘;二义陀罗尼,于诸法之义总持而不忘;三咒陀罗尼,依禅定发秘密语,有不测之神验,谓之咒,咒陀罗尼者,于咒总持而不失;四忍陀罗尼,于法之实相安住,谓之忍,持忍名为忍陀罗尼。
【等持】
·定的别名,梵语三摩地,即心安住于一境而平等维持之义。
·有如幻等持、勇施等持等多种分类。
【神通】
·变化莫测谓之“神”,通达无碍谓之“通”,合起来就是既能使人莫测他之所以,又能为所欲为而毫无障碍。
·可分为宿命通、神足通、他心通、天眼通、天耳通、漏尽通。
②麦彭仁波切通过辩论的方式,帮助怀疑者破除相续中的疑惑,抉择凡夫往生极乐世界的合理性。
【疑惑】很多人可能这样想:极乐世界的功德超胜很多刹土,如东方琉璃世界、兜率天、邬金刹土等等,且往生那里的人全部具足总持、等持、神通等无量功德,因此能够往生极乐世界的人肯定像以前的莲池大师、藕益大师、乔美仁波切等高僧大德一样,具有超凡入圣的功德,像我这样业力深重的凡夫怎么可能往生呢?我现在什么功德都没有,临死时怎么会马上现前那么多功德呢?
【驳斥】你们承认往生极乐世界后具有如是的等持、神通等功德,这些是怎么知道的?全部来源于净土宗的经典。然而,这些经典里面也讲了往生极乐世界的因就是我们的信心、菩提心、回向善根、积累资粮等,为什么你们不承认呢?你们对这些经典只承认一半,不承认另一半,有这个道理吗?
👆麦彭仁波切用了特别好的推理方法进行驳斥破除疑惑。
·先提出一种邪见,然后对此进一步驳斥。
·天台宗智者大师的《净土十疑论》,则采用先提出十大疑问,再以回答的方式来宣讲的。
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成就这般极其广大的功德,这完全是凭借佛陀的愿力与智慧力,而不是由众生各自之力成熟才形成的。
重难点:
1.往生极乐是依靠自力还是依靠他力?
·在凡夫的角度上,在不离阿弥陀佛加持和愿力的前提下,如果自己有非常大的信心力,凭借这种自力也可以往生。
·从阿弥陀佛的角度来讲,完全是依靠他的发愿力和智慧力才可以往生的。
如果阿弥陀佛往昔没有这样发愿和受持极乐世界,我们再怎么有信心、有愿力也是不可能往生的,从这一点来说,应该是依靠他力。只有在具足阿弥陀佛的加持和愿力的前提下,我们才有机会往生。
·【疑惑】如果亡人死时往生极乐世界的意乐不强,但一位具德上师通过超度使其强迫往生,这种情况是依靠自力还是他力?
【释疑】如果自己的力量一点也不具足,完全是依靠上师的能力,这可能有点困难。
尽管亡人生前对往生极乐的信心不是特别大,但在超度的过程中,一旦时机成熟,上师在修颇瓦、忆念阿弥陀佛名号的时候,这个中阴身很有可能对阿弥陀佛马上生起信心,依靠阿弥陀佛的加持力,一刹那间发菩提心,具足往生极乐的四种因,当下便能获得往生。
其实我们相续中对阿弥陀佛的信心、对众生的菩提心、发愿往生等善念,不是平白无故就能产生的,这离不开诸佛菩萨和上师的加持。没有这些加持的话,我们就会对净土法门兴趣索然,不一定有很大的信心。因此,中阴身时能够迅速圆满往生四因,这与佛的加持是不离开的。在佛陀的加持下,纵然我们平时对往生极乐世界没有很大的兴趣,但在临终的一刹那,也许特别想要往生,对阿弥陀佛的信心特别强烈,瞬间就具足了往生极乐世界的四种因,有可能往生,这是不可否认的。
2.易行和难行:
·易行是指依靠他力,如阿弥陀佛的威力、加持力,很容易获得成就;
·依靠自力而修行,称之为难行。难行大概有五种,比如说遇到恶友、环境恶劣、耽著财物、修学小乘(不能发菩提心)等,本来自己的善根很容易成熟,但因为这些因缘而耽误了修行,推迟了成就的时间。
·[教证]龙树菩萨所造《十住毗婆沙论》卷五易行品中云:“佛法有无量门,如世间道有难有易。陆道步行则苦,水道乘船则乐。菩萨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进,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地者。”
3.[教诫]修行人应该对未来以及一些重大的事情作考虑。
出家人唯一考虑的就是自己未来要怎样修行,怎样利益众生,临死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在考虑的过程中,往生极乐世界是最好的选择,如果产生了’自己不能往生’的分别念,那应该观察为什么不能?自己跟自己辩论,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利根者自己可以解决自己的疑问;
·中根者要依靠上师和道友来解决;
·下根者对这些根本不感兴趣。
如果有人说:“经典中所说的念诵佛号便可往生净土等义,是别时意趣,其密意是指一旦获得圣者果位(一地以上)后方可往生。”
驳斥:经中明明说:“仅以念诵佛号便可往生净土。”虽然有些人念诵佛号死后并不一定立即往生,可是总有一天必定会往生,佛陀所言始终无有欺惑,而有些具足信心的人死后立即得以往生的情况也是存在的。因此说,死后必定往生的圣言真实不虚。当然也有以密意说成其他时候能往生的。
重难点:
①名词解释:
【别时意趣】佛说法之四意趣之一,指在余时方能得到利益。
四种意趣乃佛教用语,分别为平等意趣,别时意趣,别义意趣,众生意乐意趣。
②麦彭仁波切通过辩论的方式,帮助怀疑者破除相续中的疑惑,抉择凡夫念诵佛号便可往生的合理性。
【疑惑】有些人这样认为:经典中虽然说念诵阿弥陀佛的名号可以往生,属于一种别时意趣,即是说仅仅持诵佛号不能立即往生,但依靠往昔所积累的诸多资粮,终有一日必定能往生极乐世界。这种说法是佛陀为了印证某些众生的根基而言的,实际上凡夫人必须先念佛号,经过一大阿僧祗劫获得了一地菩萨的果位后,拥有了神变神通等自由自在的能力,才可以超越娑婆世界,往生到一亿个刹土以外的极乐世界。不然的话,凡夫人怎么可能往生,死的时候别说是到极乐世界那么遥远的地方,就算去美国也很困难,所以佛经中的话是别时意趣,是释迦牟尼佛为了鼓励某些懒惰的众生而讲的不了义的语言。
[事例]学院老堪布在法王如意宝面前曾说:“往生极乐世界没有那么快吧,这肯定是别时意趣。”法王听后显现上特别不高兴,呵斥道:“你们这些人,虽然学了一点因明,但根本没有学懂,如果是不了义的话,你说有什么理证妨害?”那位老堪布想了半天也说不出来。后来法王如意宝好几次在讲经说法的时候,都在课堂上批评他。
【驳斥】佛陀在经里讲了,仅仅依靠念诵阿弥陀佛的名号就可以往生极乐世界。
分为两种情况:
A.如果自己造了五无间罪、谤法罪,或者信心不足、愿力不足、菩提心不足,这些因缘条件没有具足的情况下,虽然每天都念很多“南无阿弥陀佛”,但死后不一定会立即往生。然而,佛号的加持力不可思议,他未来总有一天肯定会是往生的,佛陀的语言始终无有欺惑。这种情况可以说是别时意趣,也就是在条件不具足的情况下,有些人不能立即往生,但终有一日肯定能往生。
B.如果有人完全具足了往生极乐世界的四种条件,远离了往生的三种障碍和两种罪业,信心和愿力全部具足,死后会立即往生极乐世界的。
所以佛陀说的话真实不虚。
③要区分了义和不了义的界限。
·认为往生不可能那么简单,经典说的应该不了义,只是佛陀为了印证个别众生的根基而讲的。【不了义】是指所承认的道理具有一定的理证妨害,从理论上根本说不过去。
·我们死后能立即往生极乐世界,这根本不会有任何理证妨害。
④自检:
【因1】完全具足了往生极乐世界的四种条件,远离了往生的三种障碍和两种罪业,信心和愿力全部具足。
【果1】即生往生。
【因2】不具足因1的念佛。
【果2】死后不一定会立即往生,未来总有一天肯定会是往生的。
⑤佛语真实不虚,死后必定往生的圣言真实不虚。
否则,谁能一口咬定说:所有持诵佛号者均可往生等绝对是指他时将成熟之义?
重难点:
这一句话特别重要,我们当中有谁敢说“所有的念佛往生都是指别时意趣”?如果你已经具足了往生极乐世界的四种因,在这种条件下念佛死后不能立即往生,而要在很多世以后才可以往生,有没有人敢这样说?有的话,依据必须要充分。
因为人的业力、缘分、根基次第无量无边,对此佛陀的幻变也无量无边。以听闻佛号,也会有死后立即往生极乐世界的人,这一点没有任何理证能够推翻。
释义:
众生的业力、根基、缘分、善根是无量无边的,因此阿弥陀佛的加持力、幻变力、智慧力也是无量无边。在这么多的人当中,念诵佛号死后立即往生极乐世界肯定是有的。只要具足了这四种因,定会往生极乐世界,这没有任何可靠确凿、颠扑不破的理证可以妨害,反驳的理由在世界上是根本找不到的。
重难点:
①众生的业力、根基、缘分、善根是无量无边的,因此阿弥陀佛的加持力、幻变力、智慧力也是无量无边。
②只要具足了四种因,定会往生极乐世界。
·佛教中并没有承认所有念佛的人都能够往生。即使是汉传佛教的净土宗,自古以来也没有说过念佛人全部都能往生极乐世界。
·只要一心一意、专心致志地念佛,具足四种因,遣除往生的三种障碍(未知、邪见、怀疑),不管自己的业力多么深重、烦恼多么严重,都是可以往生的。
·如果分别念认为“往生都是别时意趣”,那要看看有没有足够的证据。
③麦彭仁波切的这些辩论,都采用了佛教的逻辑和因明的推理。
·对于念佛能够往生极乐世界,我们不能因为它是净土宗说的或是上师说的,就盲目地赞同,而是应该依靠佛经的教义和因明的推理来建立其合理性。在建立的过程中,如果理由充分、证据确凿,那没有任何人敢诽谤的。
若有人认为:假设是生起了圣者之证悟的修行人,死后能够立即往生。可是,现在根本没有见到这些殊胜功德,所以死后也不能马上往生极乐世界。
驳斥:倘若今生修道中已经现前了圣者的证悟境界或不久即将现前,那么即使没有重新加上以听闻佛号等便能往生这样事半功倍的其他因,也无疑能够往生。
释义:
有些人这样想:只有像法王如意宝那样的高僧大德,修行境界等各方面非常不错,临终前已获得了种种功德,往生倒是理所当然的。但像我这样的普通人,不管怎么样念佛,死后也不可能立即往生。
驳斥:假如已经获得了圣者果位,或者马上就要获得圣者果位,那么即使没有念佛号、对阿弥陀佛生信心、发菩提心等简便易行的因,也无疑是能往生的。
重难点:
①此处所怀疑的与刚才的问题大致相同。
②很多人在修行时都存在怯懦心,这样对自己轻视是不应理的。不管业力怎么样深重、烦恼怎么样严重,还是应该对自己有信心。
③诚信佛陀金刚语。
·那么多可靠的经典中都说具有一切烦恼的凡夫有往生的机会,我们即生中遇到了这个法门,说明自己还是有一定的福报。
·从现在开始乃至临死之间,我们每天应该好好地持念佛号;通过闻思修行来积累资粮;知道往生不是为了自己享乐,而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一旦具足了这些因缘,必定是能够往生的。
④佛经的教义,很多内容都是针对凡夫人而言的。
·遣疑:学密宗是从八地菩萨开始的吗?
👆实际上并不是这样,若从八地菩萨开始的话,密宗的很多戒律根本不用制定,八地菩萨是不会有这些烦恼的。
·假如往生极乐世界全部是圣者的事情,那么精进念佛号、不能生邪见、不能生怀疑、不能造谤法罪和五无间罪,这些规定对一地菩萨以上的人来讲,完全都是多余的。
·真正获得了大成就的修行人,只要证悟了一地菩萨以上的境界,或是即将证悟这些境界的人,不需要加上念佛或者具足四因等简便易行的因,也无疑是能往生的。
而这里,经中明明说:除造五无间罪及舍法罪外,皆可往生,仅闻佛号者,虽有怀疑亦可往生,仅以发清净心也可往生等等。可见,经中说的是凡夫人听闻佛号并发愿能往生极乐世界,而并没有说圣者闻佛号发愿才能往生。
重难点:
①除了造五无间罪和谤法罪的人之外,都是可以往生极乐世界的。
②持咒念佛应精进。
·法王如意宝要求每个人念六百万“南无阿弥陀佛”或一百万藏文的阿弥陀佛名号,念四十万遍金刚萨埵心咒来清净忏悔自己所造的恶业。
我所说的,实际上是以《阿弥陀经》为依据,并非从分别念中杜撰出来的。所谓“一百万遍名号”的界限,是我的根本上师托嘎如意宝、观音上师、多额单比尼玛活佛等曾明确授记:“将来你若让有缘人念一百万遍阿弥陀佛名号(此处是指藏语佛号,汉语‘南无阿弥陀佛’则需六百万遍),他们就能往生极乐世界。”
我个人的品行再怎样卑劣,也不会拿这个来欺诳世人。所以,有佛陀与上师的教言为证,希望大家好好发愿念佛,毫不犹豫地选择对今生来世最有利的事,珍惜当下的每一刹那!(《不离》)
为了让四众弟子顺利往生净土,法王如意宝以前规定:为了忏悔罪业,每年要念四十万遍金刚萨埵心咒,为了往生极乐世界,每年要念三十万遍阿弥陀佛心咒。再过一个多月,学院就要举行极乐法会了,希望大家都念完三十万遍阿弥陀佛心咒。总之,大家要趁早对往生极乐世界有所准备。
法王如意宝的法脉有不可思议的加持力,有些授记中说,如果法王的弟子能念满三十万遍阿弥陀佛心咒,临终就一定能往生极乐世界。因此,大家一定要精进修持,如果我们生前有所准备,临终就会有往生净土的把握,否则,口头上说得再漂亮也不一定能往生。如今我为大家广传了净土法,任何人遇到此法后,如果对法王如意宝的法脉有信心,甚至对我本人有少许感恩之心,希望这个人能每年念完三十万遍阿弥陀佛心咒。(《极乐愿文大疏》55课)
一个人应该首先断除十不善业、五无间罪、舍法罪在内的一切恶业,行持十善业在内的一切善法,在此基础上再精进念佛、诵经并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这样才是比较圆满的。
总之,大家平时应该拿出一定的精进,趁早打好往生净土的基础。以前法王如意宝说过,只要能念一百万遍阿弥陀佛名号,就会有往生极乐世界的殊胜缘起,临死时很容易将心识转为道用从而获得解脱。大家应该记住这个教言。(《极乐愿文大疏》62课)
法王如意宝说过,凡是念完一百万阿弥陀佛名号的人,必定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在座的有些人如果没有念完,一定要早日念完,如果已经念完了,为了巩固自己的修行,也要继续不断地念。
凡是与法王结缘者都能往生极乐世界。如今大家参加法王创办的极乐法会,完成法王规定的念诵任务,我认为这就是与法王结缘。所谓与法王结缘,不只是见到他的色身,也包括参与他的事业。就像和阿弥陀佛有缘一样,并不只是阿弥陀佛因地的少数弟子才和他有缘,应该说凡是修持净土法门者都和阿弥陀佛有缘。因此,不仅见过法王的人,凡是学修法王的法脉者都属于和他结缘的人。
这首金刚歌说得很清楚,所有和法王结缘的众生一个都不抛弃,都要接引到极乐世界。这里有非常甚深的缘起,希望大家再三思维。如今各位有了这么殊胜的因缘,一定要精进修持净土法门。不要认为这是一个简单的法门,对自己没有什么意义,应把它看作一生最主要的修法。(《极乐愿文大疏》103课)
·每个人若能这样修下去,不仅可以增上自己的智慧,且对修行也有非常大的帮助。
·我们相续中有没有谤法罪、邪见等是很难说的,有时候自己的习气和分别念非常坏,为了忏除这些罪障,每天对自己有这样的要求是最好的。
如果每天能念一万遍金刚萨埵心咒,三十年就可以念满一亿,这样能够清净无始以来的一切业障。
·后学者应该不仅仅是口头上的闻思,在实际行动中,经常应该念一些本尊心咒,每天若都有这样的要求,那是最好的!
③《极乐愿文》中讲过,具有怀疑的人最终也能够往生,但他只能听到阿弥陀佛的声音,不能照见阿弥陀佛的身体庄严。
如经云:“即便以愿力和善业力往生极乐世界,而罪业深重者于八万年期间,仅能听闻阿弥陀佛宣说正法却不解其义,仅能见佛光而不得亲见佛身,也得不到佛光照射。尔后净除罪障,方能见其颜、知法义、得授记。”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是罪业深重者或者有怀疑者,即使往生到极乐世界也不能立即面见阿弥陀佛。如《净土论》云:“狐疑人生极乐边城七宝宫殿中,五百岁不见佛,名之为胎。”许多佛经中也说,怀疑者到极乐世界后会生于莲花胎中,五百岁不得见佛。(《极乐愿文大疏》95课)
④听闻佛号发愿能往生极乐世界,是针对凡夫人来讲的。不仅佛经中没有说,而且从佛经的间接意思上看,这也不是针对圣者说的。
·“一地菩萨没有造五无间罪和谤法罪,就可以往生”、“一地菩萨听闻佛的名号就可以往生”、“一地菩萨对往生极乐世界发清净心就可以往生”……,这些条件若结合一地菩萨的话都不合理。
若有人认为:经的密意是指凡夫位时以发愿的因作为前提,等到获得菩萨果位以后才能往生极乐世界。驳斥:如果是这样,那么经中为何说仅以信心、愿力便可往生呢?
重难点:
①麦彭仁波切的这几个问题,基本上都是反体上面不同。
②一定要立宗:凡夫人可以往生极乐世界。
·假如得地菩萨才能够往生,那经中说凭信心和愿力便可往生极乐世界,这对菩萨而言完全是多此一举的。
若有人认为:“虽然依靠信力愿力还不能往生,但是如果生起信心、希求心则逐渐获得圣者的证悟智慧,之后可往生极乐世界,此经是有密意的。”
驳斥:对于佛经中所说“唯以信心愿力即能往生”的教义,无有任何直接能害的理证,因为依靠佛陀的发愿力与智慧力,如果听闻佛号并生起希求心,那么仅仅凭这些因的力量,临命终时便可现见善逝化身,虔诚起信,一心专注,不忘之正念等五根转变成五力,在短时间内即可生起圣道的证悟。
重难点:
①“《弥陀经》说凡夫人可以往生是具有密意的,是不了义的。”这样认为也不合理。
·如果是不了义的,一是要有所为(必要),二是要有理证的妨害。
·净土经中所讲的“依靠愿力和信心力即能往生”,有没有理证的直接妨害呢?能不能说如果往生的话,这与理证是如何相违?绝对是不可能的。
·净土经是最了义的经典、最可靠的经典。
②速疾转凡成圣。
·在还没有真正断气的时候,如果对阿弥陀佛生起信心,当下就可以具足圣者五根——信根、净根、念根、定根、慧根;以前不具足菩提心的,当下就具足菩提心;以前没有积累资粮的,当下就可以圆满百千万劫的资粮。所以经典中说念诵佛号能灭除八十亿劫的生死重罪。
·在外气已断、内气未断这么短的时间内,如果对阿弥陀佛生起信心,依靠佛的力量和信心的力量,一个刹那便可遣除无始以来的业力,当下现前神变神通等无量功德。前一念是凡夫,后一念是圣者!
·遣疑:如果没有得到圣者的果位,怎么可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具足一切功德呢?
👆实际上这是自己孤陋寡闻,对佛经论典一无所知。若是真正的广闻多学,对这些基本道理是会通达的。世间中也会频频发生很多不可思议的奇迹,那在佛教当中依靠佛菩萨的威力、密咒的加持力,本来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的事情,现在于短时间内也可以完成。
[事例]过去去加拿大,如果步行的话,千山万水非常难以渡越,但现在依靠便利的交通工具,很快时间内就能够实现。同理,往生极乐世界也是如此。
为什么呢?就好比咒语加持的种子很快就会成熟一样,毫不费力以顿超方式引生圣道证悟的可能性是有的,否则,一切密咒的甚深方便、明咒的甚深功德以及善逝的甚深幻变等也应成了怀疑之处,因为(按照你们的想法,)这些事半功倍的情况不可能实现的缘故,假设有这种可能性,那么凭着信心愿力往生极乐世界是可以实现的。
重难点:
①顿超方式是成立的。
·本来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成熟的种子,幻化师依靠密咒对种子作加持,依靠幻变力苗芽马上就能成熟,这种公案在佛经中是比较多的。
[事例]现在的农作物依靠各种各样的化学药剂,能培植出很多新的品种,这也算是幻变力,否则的话,依靠种子本身的能力,根本不会有这种现象。
·不用经历一个阿僧祇劫修持苦行,以顿超的方式在极快时间内圆满所有的地道功德,这种情况也是有的。
②反说:如果不承认凡夫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在很快的时间内具足一切功德的话,这些明咒的甚深功德以及佛陀不可思议的加持力、幻变力,都应该成为怀疑之处了。
·密咒中确实有很多甚深的方便方法:
A.通过降伏、双运令自己六个月中获得成就;
B.依密宗的特法,能够成就息增怀诛等一切所欲;
C.持诵本尊心咒,可遣除无始以来自相续中的罪业,开显本有的觉性智慧等等。
·凭着信心愿力往生极乐世界是可以实现的。
举个例子来说,相传有母女俩死在恒河与雅穆奴河的汇合处,死后转生到色界天。尽管她们未曾修成生色界天的禅定之因,但依靠相互之间怀有强烈慈爱的善心力,当时便成就禅定而往生到天界。
重难点:
①以事例说明临终可以速疾往生极乐世界之理。
A.按照《俱舍论》的观点,若转生到色界天,必须要获得一禅至四禅之间的禅定,如果没有修成这些禅定,一般是没有办法转生上去的。但也有某些特殊的情况。
[公案]以前有两母女掉到河里,当时母亲想“只要女儿不淹死,我死了也不要紧”,女儿想“只要母亲不淹死,我死了也不要紧”。因为互相生起了非常强烈的大悲心,依靠这种心的力量,她们死后马上转生于色界。
B.即使没有修禅定之因,往生天界也能够成立。同理,纵然生前没有成就各种神变神通,但在临终的当下,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对阿弥陀佛生起极大的信心,以这种不可思议的力量,也是可以往生的。
②《净土教言》的内容涉及显宗密宗,具有甚深的加持。
③佛教徒不仅要有智慧,还要有一种信心。
·如果不承认极乐世界和阿弥陀佛的存在,对众生和自己的相续也没有丝毫的利益。
·如果言行对佛陀没有信心,反而把佛教当成一种迷信,不承认念佛往生的真实不虚,这种人的智慧真是非常欠缺!
此外,在灭劫之时,人们通过法性力无勤便可成就禅定。还有仅以善逝、菩萨摸顶便能成就数劫中也难成就的禅定等殊胜功德。此理与上述的道理相同。
重难点:
·灭劫时以法性力成就禅定、佛菩萨高僧大德通过摸顶为弟子做加持等等,都是合理的。
[公案]《华严经》佛陀对善财童子摸顶以后,善财童子将《普贤行愿品》当下就念出来,然后发了这种愿,开显了普贤菩萨无量刹土的种种境界。
·不承认功德和合理性,这也是孤陋寡闻的一种表现。
(根据分别念整理,仅供参考)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