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听了金刚经还没开悟?
怎么样去修空性?佛教的禅宗的核心思想就是空性。禅宗在六祖以后,因为惠能大师和神秀大师的顿门和渐门有所不同,所以很多人认为六祖惠能大师的境界很高,神秀大师的境界没有那么高。惠能大师和神秀大师的个人的境界我们是没有办法判断的。比如:六祖惠能大师的所说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的境界,我们怎么样能够达到呢?如果没有神秀大师的渐门的方法的话是没有办法达到的。其实六祖惠能大师是从空性的角度,从胜义谛的角度讲的;而神秀大师是从世俗谛的角度讲。
在藏传佛教,是先修外加行: 修人身难得、死亡无常等一大堆的修法来培养出离心,然后是皈依、发心、曼茶罗、金刚萨埵修法等去培养菩提心,最后这些修法都修好了,再去修空性。这就像是神秀大师讲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我们时时刻刻的要去精进用功,不要污染它。其实这个是对的,从世俗谛的角度来讲完全是这样子。从胜义谛的角度来讲的话,当然是惠能大师讲的一样:本来无一物。本来就是没有任何东西的,但是我们怎么样知道本来无一物呢?实际上是本来无一物,这个是没有错的,但是我们现在没有达到这个境界,我们现在还没有证悟,从物质的本质,从心的本性的角度来讲当然是“本来无一物”,是空性。
但一个普通的凡夫怎么达到这个境界呢?就如神秀大师讲的一样,只能一步一步上去。只有像惠能大师及印度的八十位成就者,或者是藏传佛教里面一些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者,他们从无始以来,根基非常的成熟,在这一生当中,他们不需要经过那么多的训练就可以证悟。就像释迦牟尼佛二十九岁之前都在王宫里面,是伽毗罗卫国国王的儿子,从表面看没有修行,也没有闻思,之后到菩提伽耶就成佛了,在这个过程中有六年的苦行。苦行的时候也没有人教他空性,因为那个时候佛法不存在,也没有很深的空性概念。但是佛陀在这之前有成千上万年修行修成熟的根基,所以他不需要经过太多的学习,苦行六年就成佛了。
普通人六年能不能成佛呢?不可能的。除了佛陀以外的,像六祖惠能大师等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者们,因为他们过去根基很成熟,所以在这一生当中虽然没有经历过太多的苦行 没有经历太多的训练修行,但是因为他们过去的因缘,在这一生当中可以通过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或一句话就可以证悟的,这种人通过一个很简单的诀窍就可以成佛了,这就是顿门的。
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这样子,是很少很少的,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的人才可以这样子。无论从显宗、禅宗、大圆满密法的角度来讲都有这样子的人。而自己的根基是什么样? 我们很清楚的。如果我们的根基没有那么好,我们就要像神秀大师讲的一样,把心当做明镜台,把身当做菩提树,时时刻刻地去用功忏悔罪过和积累福报,逐渐才能够达到这个境界。所以我们修空性的时候,必须要有前面的这些修法,没有这些修法就会非常非常的难
禅宗就像大圆满,是一个非常高的境界,针对的人群就是像六祖惠能大师那样的人,这样子的人就不需要太多的太复杂的这些方法,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他就可以证悟了。大圆满也是这样的,但是大圆满还有一种方法,是针对根基不成熟的普通人的。这个方法就是前行,四外加行、出离心、菩提心,尤其是金刚萨埵、曼茶罗、上师瑜伽的修法等很多很多的修法。这些修法做得比较好的话,虽然是根基非常下等的人,也可以通过这些方法,让他的根基成熟,成熟了以后再修大圆满,立即就可以证悟了。没有这些方法的话,证悟是非常难的。
我们平时打禅七、修禅、坐禅都是非常好的,但是我们必须要明白一个问题,为什么六祖惠能大师就《金刚经》的一句话就开悟了?为什么成千上万人听了《金刚经》没有开悟呢?为什么五祖弘忍大师那么多的禅门的弟子,听了《金刚经》的一句话也没有开悟呢?这不是弘忍大师做主,是每个人自己做主的。因为其他人根基不成熟,所以没有证悟。惠能大师根基成熟,所以他一句话就证悟了。同理,藏传佛教也有很多的公案,印度佛教也有更多的例子说明,所以根基成熟的时候很容易证悟,根基不成熟的时候不容易证悟。
证悟是我们最终的目标。怎么样才能够证悟呢?这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有些人自以为学佛,自以为修行,实际上连方向或方法都完全是错了。因为方法错了,所以就是修五年十年八十年也没有结果。
在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后台,
回复“慧灯之光”领取,全套《慧灯之光》电子书
回复“有声书”获得,全套《慧灯之光》有声书
平台导读
点击下图二维码,即可请购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