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若能这样思维,就不会堕入愚者的群体当中
或多自己能了知,若不了知问智者,
当阅智者诸论典,思维愚智之差别。
具足辨别是非的智慧后,应通过智慧来详细观察,大多数问题可凭自己的智慧来抉择,但有些问题若搞不清楚,可虚心向他人讨教,不要不好意思,古人常言:“智者不问执为耻,愚者询问执为耻。”
其实,不懂的问题应该问别人,问过之后,才可以得到准确无误的答案。但有些人却不懂装懂,不愿向他人请教,唯恐这样会降低自己的身份,让人觉得自己很笨,所以宁可死守似是而非的答案不放,也没有面对别人的勇气。这种态度不太好,应该把问题敞开来探讨。我们这里有些法师,经常互相提一些问题,把不懂的地方拿出来辩论,如此对自他都有很大收益。以前三国的刘备德行高崇,但智慧不足,为成就一番霸业,不惜三顾茅庐,拜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为军师,最终感动了诸葛亮,出山助其建立了蜀汉。如果他当时顾及面子,不愿意不耻下问,又怎能成就日后的大业?
每个人的智慧有高低,问别人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萨迦格言》中说:“对待智者,倘若不询问也不辩论,就无法了知他学识的深浅。譬如最好的鼓,若不用槌子来敲打就不能发出声响一样。[1]”所以,只有通过互相辩论提问,才能知道智者的渊博学识,自己也会藉此提高知识水平和处事能力。
近来学《入行论》的很多人,经常互相探讨、辩论,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我听后感到非常高兴。刚开始大家担心会产生矛盾,后来逐渐习惯了,不懂的就大胆提出来。当然,在研讨的过程中,你们不要有蔑视别人的语气:“连这一点都搞不清楚,真笨得跟猪八戒一样,你是不是猪八戒的儿子啊……”若用这些恶语侮辱别人,自己也会生生世世堕为旁生。以前有的人稍微有点智慧,就爱用不干净的语言讽刺别人,这是非常不好的。别人有问题来请教你,你应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要一直藏在肚子里,生怕别人知道。
除了向智者讨教外,还应阅读智者所造的论典。比如智悲光尊者没见过无垢光尊者,但通过阅读无垢光尊者的教典,完全领悟了诸法实相;法称论师也是拜读了陈那论师的因明论之后,成为了世间的量自在;月称论师看了龙猛菩萨的论典后,成为了中观的一代祖师。所以有些人虽然没有见过前辈大德,但通过阅读他们的论典,自己的智慧和见解完全改变,这也是智者的一种行为。
我在上学读书时,有空就喜欢看《格言宝藏论》、《水木格言》、《大圆满前行》。现在想起来,自己当时的运气真是不错,学生时代乱七八糟的书都有,但我并没有浪费时间去看这些。最喜爱的这些书,后来在我人生道路上,起到的作用相当大。
阅读智者论典的同时,还要想一下智者与愚者之间的差别。《格言宝藏论》中专门有一品讲智者与愚者:无论说话、做事、发愿、修行,智者均以智慧摄持,而愚者则以愚痴来指导。看了这些教言之后,我们虽不敢说是大班智达、大智者,但也知道二者有哪些差别。
你们最近有时间的话,希望多看看《君规教言论》和《格言宝藏论》,里面详细宣说了智者与愚者的区别。经常对照一下自己,看你具足了愚者相还是智者相,若能这样思维,就不会堕入愚者的群体当中。
——“佛法经典教言”微信号敬录自索达吉堪布《二规教言论》
[1]颂云:“不询不辩于学者,不知学识之深浅,犹如槌子不擂鼓,彼与余物有何异?”
纯公益学佛平台 欢迎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