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慧灯之光网站 >> 视师如佛的特殊含义丨《慧灯·问道》上师与弟子篇 Back

视师如佛的特殊含义丨《慧灯·问道》上师与弟子篇

HDZGGW 慧灯之光网站 2020-07-09

《慧灯·问道》第四季 上师与弟子篇 第5期


善知识犹如黑暗中的指路明灯,遇见一位具德上师,并且依止其学习、修行,乃至获得证悟,这是每一位修行人最渴望的事。“上师与弟子篇”解答了关于上师与弟子之间的种种疑问,愿弟子们都能与上师心心相应,并藉由此殊胜因缘,见到自己内在的真正上师。




主持人:“思考世界,阅读自己”,欢迎收看《慧灯·问道》。今天我们要谈的话题依然是上师与弟子,首先我们掌声有请慈诚罗珠堪布。


慈诚罗珠堪布(下文简称“堪布”):谢谢。



Q1

如何理解视师如佛?


主持人:想请教堪布一个问题:在密宗里有一个说法是“视师如佛”,这个观点实际上也是很多人难以理解的,一个看似跟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的人,怎么会是佛呢?如何正确理解视师如佛?还有一个问题是,密宗为什么会要求弟子视师如佛?


堪布:我们心目当中的佛,是像释迦牟尼佛这样的形象,可能想不到普通人当中也有佛。我们认为,他看起来像普通人一样,怎么可能是佛呢?就产生了这种疑问。实际上,视师如佛有两层意思。一方面,我们的上师也许真的是佛的化身。佛的化身不一定都像释迦牟尼佛这样的形象,而是具有各种各样的形式——人类、动物、植物、桥梁、药物,等等。凡是对众生有利的事物当中,都有佛的化身存在。所以,看起来很普通的人,实际上他到底是不是佛,我们没法确定。他有可能真的是佛,但是给我们的感觉,却像一个普通人。因为我们本身是普通人,佛要度化普通人,就需要以普通人的形象出现,这样比较容易沟通。很多时候,佛都是以这种方式来度化众生的。

另一方面,如果上师实际上不是佛,那么为何我们还要视师如佛?虽然他本人不是佛,但是上师对我们完成了佛的工作,佛的工作就是让我们去修行和解脱。两千五百年前,释迦牟尼佛在印度所示现的形象只适用于当时的人;如果今天佛出现在我们面前,他不会再用之前的方式,因为那个时机因缘已经过去,佛可能会以其他的方式出现。不管他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最终给我们的作用或者加持,就是让我们去学佛、修行,消灭我们的烦恼,使我们脱离生老病死。这就是佛的工作。普通的上师对我们完成了这个工作,即使他本身不是佛,但是对我们而言,意义却跟佛差不多,这也是视师如佛。

从这样两个层面去分析,会比较容易理解。


主持人:虽然佛陀现在并没有真实地出现在我们的身边,但是上师可能会代替佛陀,完成指引我们走解脱道路的工作。


堪布:对。



Q2

密宗要求弟子要视师如佛,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主持人:显宗里好像并没有要求弟子一定要视师如佛,但密宗里有这样的要求,这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堪布:上师在密法修行中非常重要。因为密法里很多的窍诀,难以用我们普通的逻辑或普通的语言来表达。所以证悟就需要靠心心相印,或者上师以他证悟的境界直接令我们证悟,在这个过程当中上师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我们想学五部大论等佛教论典,只要是懂这些论典的人,谁讲都可以,都可以跟他学习;但是非常深奥的境界,则是我们无法用普通的语言来表达的,在这个时候必须要像禅宗讲的那样“直指人心”。那么直指人心是由谁去指?就是上师。密宗的学修目标是即生成佛,必须要证悟;要证悟,必须要有上师的窍诀。一般情况下,我们简单地看看书、念念佛,是不可能证悟的。所以密宗对上师本身的标准和要求非常高,对我们依止上师时“视师如佛”的要求也很高。


主持人:好的,谢谢您。在场的观众朋友们,有问题现在可以提问。



Q3

为什么上师瑜伽中,要求把一切事物都看成上师的化现?


观众1:请问,上师瑜伽中,为什么要我们把一切事物观想成上师的化现?


堪布:上师瑜伽当中确实说,要把万事万物都看作上师的现象,这里的上师主要指的是自性上师。自性上师就是我们心的本性,而外面的一切则都是我们心的本性(即佛性、如来藏)的现象。

一方面我们可以像上面这样去理解,另一方面,在生活当中遇到的很多事情,我们可以把它们当作上师赐给我们的一个修行或者锻炼的方法和机会。这样也是把一切都看作上师的现象,也可以从这个角度理解。


观众1:特别感谢您的讲解。我还有一个观想中的实际问题,如果我走在路上不小心被石头绊倒了,我是不是可以观想成上师化现为石头,把我绊倒了呢?


堪布:这不一定,当然也不能排除。举例来讲,你如果会因为“被石头绊倒”这个原因,产生一些可能与解脱有关系的后续的事情,那就不排除这确实是上师的化现。这类细节上的问题,我们无法说清楚到底是不是上师的加持或者上师的现象。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你可以把它当作上师给你的一种修行,或者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的机会,这样去看当然是没问题。



Q4

吃饭的时候如何正确观想上师在喉间?


主持人:堪布,我联想到一位师兄曾跟我说过另一个观想的问题。有一个修法是在吃饭的时候,把上师观想在自己的喉间。那位师兄说他每次这样做的时候,内心充满了纠结,总觉得吃下去的饭会把上师的衣服弄脏。每次一边纠结,一边忏悔,一边观想。应该怎么样去调整这样的心态呢?


堪布:这个太认真了。(众笑)

实际上不是这个意思。观想在喉间的意思不是观想在食道里面,如果观想在食道里面,那饭都没办法吞下去了。


主持人:卡住了。


堪布:对啊,卡住了。观想在喉间的意思是指,自己在还没有吃饭之前先供养上师,然后自己再去吃。



Q5

把上师观想在自己头顶、心间的意义是什么?


主持人:那还有一些观想,比如把上师观在自己的头顶、心间等。这类观想对于一个修行人来讲,意义是什么?


堪布:这类观想的意思就是时时刻刻都不离开上师的现象。所以日常生活当中,也把上师观想在头顶,而不仅仅是打坐的时候才观想。通过时时刻刻观想上师,可以得到上师的加持,有这样的作用。



Q6

为何上师们也努力修忏悔法?


观众2:我想请教一下您,既然这么多有成就的上师,他们的境界已经跟佛陀一样,为什么他们还在很努力地修忏悔的法门?佛陀还要忏悔吗?


堪布:如果是已经真正成佛了的上师还在做忏悔的话,那肯定是告诉我们要认真地忏悔。他自己不需要忏悔,这是肯定的。

但是,是否每一位上师真的都已经达到了佛的境界?那也不一定。上师们的境界有可能很高,但是还没有达到完全不需要忏悔的境界,所以也要去忏悔。这两种可能性都有。


主持人:如果已经是成就的上师,是佛菩萨的化现,可能就是给我们一个警示,告诉我们要这样做。如果他自身还没有完全成就,那就还有需要忏悔的部分。


堪布:对。



Q7

如果上师布置了无法完成的任务该怎么办?


观众3:虽然了解视师如佛的重要性,也在许多公案中看到上师为了让弟子证悟而下达了不可思议的命令,弟子只要照做,就能获得不可思议的成就,但是在现实中,我感觉自己无法办到。如果上师下达了无法完成的任务,甚至看似违背因果的任务,请问您,我该怎么办?


堪布:这个问题非常好。佛经里关于这个问题的记载,有两个方面。

第一个,就像你说的一样,上师是为了调伏弟子,让他做一些看起来跟佛法没有任何关系的事情。典型的例子就是玛尔巴上师安排米拉日巴大师修了很多房子。这看起来跟佛教没有任何关系,但是玛尔巴大师就通过这种方式,让米拉日巴大师消除业障,逐步锻炼。时机成熟的时候,他就给米拉日巴灌顶、传法,使米拉日巴一下子就开悟了。

这种方法汉传佛教也有,当年六祖惠能大师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禅宗二祖,也就是达摩祖师的学生慧可法师,也遇到了这样的事情,由于在此之前,达摩祖师一直都没有传法,慧可法师为了求法把自己的手臂都砍掉了。但这些是在特殊情况下才会出现的,平时是不会发生的。当年米拉日巴大师最后离开他的上师的时候,玛尔巴大师给他讲过:“未来你带学生的时候,不能用我这种方法,因为未来像我这样的上师是很罕见的,像你这样的弟子也是非常罕见的,所以你不要用我的方法去调伏你的弟子。”因此,一般情况下,上师们都是用常规的方法去带学生,不会用这些特殊的方法。

第二个,佛经里面也讲过,如果上师给你安排一些违背因果或者不善的事情,你不能去做。意思就是,上师让你去杀生,你不要去杀生;上师让你去偷盗,你也不要去偷盗……你自己要去分析该不该做,如果认为不该做,即使是上师给你安排的也不要去做。

佛经里面有这两方面的内容。那么我们该怎样选择呢?这就要看上师和弟子的具体情况。如果我们是普通的上师和普通的弟子,就要按照常规的方法去闻思修行。如果在这个过程当中,上师给你安排了一些不太如法的事情,你可以拒绝,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回避,不要去做。上师在一般的情况下,也不能给弟子安排这样的事情,作为上师必须要考虑清楚这种安排对别人有没有帮助,有没有利益。

两个方法都有佛经的依据,但是什么时候可以用,什么时候不可以用,这个要看情况,看上师和弟子的根机。


主持人:所以方法并非只有一种,还是要看上师自己的境界,以及他对弟子的了解,还有弟子自身的根器是否能够接受这样一个特殊的法教。


堪布:是的。尤其是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所谓的上师、高僧大德非常多,很多弟子也因为听说了一些像米拉日巴大师这样的故事后,当上师给他们安排一些不如法的事情时,自己不判断、不分析就去做,最后导致了很多非常不好的后果。这对自己不利,对佛教也不利。一般情况下,现在是不会出现像玛尔巴大师给米拉日巴大师所安排的那类事情的,所以我们现在要走正统的路,大家好好闻思修行,一步一步地修,这样比较可靠。


主持人:可能有一些佛弟子会害怕,如果自己拒绝了,就会有一些过失。听您刚刚这么讲,实际上这是可以拒绝的。


堪布:完全可以的。你可以向你的上师解释为什么这件事你不能做,解释了以后你可以拒绝,这是没问题的。如果你解释了以后,他还要强迫你去做,并且这件事也没有什么特殊意义的话,那这位上师肯定不是标准的上师,这是上师的问题。虽然上师很重要,但是也不能盲目,还是需要理性地去判断。



Q8

如何判断拒绝上师要求是否违背上师教言?


主持人:堪布,我还有个问题想请教您。经常听说,尤其是在密法里不要违背上师的教言,像刚才说的这种情况,上师的要求也可能被视为是一种教言和训导,怎样去判断和拿捏这个度,怎样算是违背上师教言,怎样就不算呢?


堪布:一般情况下,我们现在这个年代出现玛尔巴大师那样境界的上师是很不容易的,所以上师给我们安排这种事情的时候,你可以解释和拒绝。不管这个方法是一个真正调伏你的特殊方法,还是一个不正当的安排,现在既然分不清楚,那么你认为不能做的事情,可以推掉,可以解释然后拒绝,这是没问题的。



Q9

上师最喜欢什么样的弟子?


观众4:我很想成为一名能够让上师欢喜的弟子,所以也想代表师兄们请问堪布,上师们一般都喜欢什么样的弟子?


堪布:标准的上师,真正的善知识,喜欢在闻思修行各方面都努力的、发菩提心的,诚心实意去修行的人。不仅仅是上师,诸佛菩萨也喜欢这样的人。


主持人:谢谢堪布。其实就是要如说修行:我们应该按照佛菩萨和上师给我们教导和传承的方法,努力去实践和修行,这样就可以令上师和佛菩萨欢喜。


堪布:是的。


主持人:感谢慈诚罗珠堪布的答疑解惑,也感谢各位嘉宾,我们这期节目就要结束了,再见。



下期预告(7月16日)

上师与弟子篇 第6期

Q1 听老师兄分享他与自己上师的故事

Q2 身为凡夫的弟子们,该如何处理好与上师之间的关系?

Q3 上师对弟子们的态度不同,弟子心理不平衡怎么办?

Q4 如何看待上师没有神通?





播出平台

慧灯之光网站、慧灯之光App、慧灯之光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慧灯问道、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蜻蜓FM


收看往期节目

“上师”的称谓竟然有这么多

初见上师就痛哭流涕,莫非有特殊缘分?

慈诚罗珠堪布亲述依止法王如意宝的经历

祈祷上师没效果,信心减退怎么办?

点击文尾“阅读原文”按钮,收看以往各季节目


导览


回复“1”:慈诚罗珠堪布简介

回复“2”:《科学放生手册》

回复“3”:《临终准备和助念实操手册》

回复“4”:下载慧灯之光App

回复“5”:直播收看方式

回复“6”:藏历查询



• END •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收看《慧灯·问道》


您有问题希求解答,

或者您对栏目的意见和建议,

以及栏目合作、文章转载等事宜,请联系:

📮  wendao@huidengzhiguang.com

本公众号视频及文字内容均为原创,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收看以往各季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