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芽竟然不是从稻种中生出来的?
在迈向证悟空性的路途中,有一个阶段,我们需要利用佛教中观的理论和逻辑,推翻我们头脑中一大堆固有且根深蒂固的观念,从而逐渐向空性靠拢。方法之一就是通过观察因果当中的因法,最终将万法抉择为空性。
这种方法中常用的一个例子:稻种和稻芽的关系。有人可能要问,这有什么好观察和分析的?难道会有人怀疑稻芽不是从稻种中生出来的吗?但令人震撼的结论就是,如果站在微观层面去观察,稻种和稻芽这种看似最不容置疑的因果关系,真的是不存在的。
所以,下面的这段推理看起来颇为烧脑,但如果你能对此产生一点点的怀疑或认同,那么恭喜你,“从此以后,你的心里就播下了空性的种子,纵然即生不能成佛,但流转轮回的时间也所剩不多了”,这可是佛亲口说的噢。
接下来,我们一起走入稻种和稻芽奇妙的微观世界。
在宏观世界当中,我们都认为,在田里播下稻种以后,如果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过了一段时间,就生出了稻芽,稻芽一定是由稻种产生的,这是最正常不过的道理。从我们的常识看来,稻芽就是从稻种中产生了,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现在我们就去观察,如果这个结论站得住脚、经得起考验的话,那它就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否则,我们就不能毫无理由地认为它是什么“千真万确的事实”。下面开始观察。
有的人认为,在稻种产生稻芽的时候,稻种和稻芽是像左右手一样同时存在的,就像当两个人同时存在的时候,才可以互相说话,如果两人没有同时存在,就无法说话一样,正因为同时存在,所以才能相互起作用,这样稻种就能让稻芽产生。
其实,在这个观点当中,已经有了很大的漏洞。为什么呢?因为,如果认为稻种和稻芽同时存在,那么稻种又对稻芽起什么作用呢?不可能。因为稻种对稻芽要起的作用,就是要让稻芽产生,既然稻芽已经与稻种同时存在了,那么稻种就根本不必对稻芽的产生起作用,而成了毫无用途的多余的东西。
比如说,如果要在墙上画一幅图画,则只有在墙上没有图画的时候才能够去画,如果墙上已经有了图画,怎么又要去画呢?如果已经有了还要去画,就是重复浪费、多此一举,就永远都没完没了。
由此可以判定,稻种和稻芽是不能同时存在的,因果同时存在的观念是错误的。
又有一些人认为:在稻种存在的时候,稻芽并不存在。我们在农夫的口袋里面,只能看到现在准备播下去的种子,而看不到以后将要长出的稻芽,当农夫把种子播下去,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每一粒正常的种子都会发出一根稻芽,所以,稻种和稻芽不是位于同时,而是先有稻种,后有稻芽。
虽然从宏观的角度可以这样说,先有种子,后有苗芽,这是对的,但是宏观世界只是一种表面现象而已,相对而言,真正能够成立的,却是微观的结论。
从微观的角度来观察,我们不能说先有稻芽,后有稻种,不能打乱世人公认的“稻种在前,稻芽在后”的先后顺序;也不能认为稻芽在稻种里面,因为当我们打碎稻种的时候,就会发现里面根本就没有稻芽的影子。那么,稻芽是不是藏在很远的地方,需要我们去把它迎请过来,让它与稻种碰头,就像把树苗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去重新栽种一样呢?肯定不是这样的,所以,我们必须承认,在稻种存在的时候,稻芽就是不存在的,在任何地方都不存在。
既然在任何地方都不存在,那么稻种又怎么让它产生呢?稻种要让稻芽产生,肯定要对它施加一种力量,这个力量怎么传递过去呢?比如说,因为有了手机,发射台才能把信号传给它,如果根本没有作为接收器的手机,信号又传给谁呢,那不是白传了吗?再比如说,如果两个人同时存在,那么其中一个人就可以写信给另一个人,但如果另一个人根本不存在,那写信的人又把信捎给谁呢?同样,如果稻芽在世界的任何地方都不存在,那么稻种又给谁起作用呢?根本没有办法起作用!
这样观察以后,我们就找不到一个合情合理的解释。这样一来,稻芽就无法产生了。
学化学的人很容易遇到这样的问题,在做化学试验的时候,会出现令人惊叹的各种变化。比如说,在硫酸里面放上铜丝加热,就产生了硫酸铜,原来无色透明的液体——硫酸,此时就变成了蓝色的硫酸铜,但这只是在宏观世界当中才成立的现象。
在微观世界当中,硫酸与硫酸铜能不能碰头呢?要知道,如果它们碰头,就成了同时存在的东西,同时存在的东西相互之间是不可能有因果关系的;但如果它们不碰头,硫酸就不能对硫酸铜的产生起作用。
依此类推,不管微观的物质也好,宏观的世界也罢,都可以这样进行分析,如果是存在的东西,就应当有生,那它是如何产生的呢?通过这样层层递进的推导,就可以最终得出万事万物都无法产生的结论。既然无法产生,也就不可能存在。
虽然从宏观的角度而言,存在着因果的关系,有因有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这只是一种错觉而已,从微观的角度而言,善恶因果等从来就不存在。
当然,在我们还没有证悟空性的时候,就要承认因果,要如理如法地取舍因果,但在证悟空性以后,所有的因果关系都消失了,就像佛一样,在佛的境界当中,就没有什么善恶的分别。
该文章属于【“慧灯之光网站”微信公众号】原创,如需转载,请先和本公众号联系,申请授权。
注:本文根据慈诚罗珠堪布相关开示编辑整理
素材来源:
《慧灯之光》第四册《〈三主要道论〉详解》
《慧灯之光》第五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详解》
文中小标题为方便读者所加,灰色字为小编语
图片来源:摄图网
• END •
【 官方网站:huidengzhiguang.com 】
【 慧灯之光禅修公众号:HDZG_ZEN 】
点“在看”,利益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