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足迹 >> 未修心者,天堂亦苦恼;修心者,哪儿都是天堂
Back
上师大学演讲系列三
心灵
科学
结论篇:如来藏
仁波切曾说:
他没有别的伏藏法,
大学演讲系列就是他的伏藏法。
识与智
所谓识,就是各种分别或无分别的识聚;
而所谓智,是指断除人我、法我后证得的通达一切万法的有境。
通过修行,识转依后就成了智。
——节选自厦门大学问答
To be continued
万法唯心
《瑜伽师地论》等唯识论典中讲到了心、意、识,这些在词句上可以互用,但从作用上分,也有分别对应。
唯心所现的心,可以从心的本体上讲;唯识所变的识,是阿赖耶识;所变现的就是万法。
唯识的观点,不仅是一种理论,也是可以经由实修证悟的境界。
诚如月称论师在《入中论》里所说,一切万法本来就不是独立于心识之外的存在,而是心的幻现,犹如梦境。这个比喻非常好。
而梦是会醒的,你梦得再久、梦里再执著,也会醒来,醒来时你将发现,梦里的一切根本就是不存在的。所以,了解唯识,也有助于了解空。
苦乐由心
这个道理虽然深,却很贴近我们的感受。
你们想想看,你们所看到的外在事物,是有个固定的美或丑,还是跟你的心境有关?你心情好,它也美;你心情不好,它就变丑,是不是这样?如果是,心不就成了主导?
一般人以为,物质可以让人快乐。但看看那些过着优越生活的孩子,他们坐再高级的车,住再高级的宾馆,还是一样的痛苦、伤心,甚至绝望;相反,藏地一个纯朴的穷孩子,在哪里玩都很开心。
所以,心对外境有直接作用,如果是一颗贪婪的心,再多的物质也满足不了它。
所以我常说,苦乐由心。
没有修过心的人,即使到了天堂也会苦恼;心得自在的人,到哪儿,哪儿就是天堂。
——选自苏州大学问答
To be continued
/ 本话题尚未圆满
明天继续学习 /
图片来源 / Any
文字整理 / 一心一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