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智悲学子 >> 16届加行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66课-难点&窍诀&名词 Back

16届加行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66课-难点&窍诀&名词

本课难点




一、将诽谤等转为道用的功德


1、教证

持明无畏洲(智悲光尊者):“怨敌反对亦使修行增,无罪遭到诬陷鞭策善,此乃毁灭贪执之上师,当知无法回报彼恩德。”】


2、分析

(1)以此为对境而修忍辱:通过对怨恨的敌人修忍辱,自己修行境界能日益增上,甚至还有开悟的可能。


(2)以此违缘鞭策自己勤修善法:你明明没有过失,别人却无中生有地诬陷你、冤枉你,依此也能断除对世间的贪执,觉得轮回没什么可靠的,自然会鞭策自己勤修善法。


(3)逆境与违缘对于修行者来说是具恩德的对境:各种逆境和违缘,是毁坏我们对世间贪执最好的善知识,与根本上师没什么分别,其恩德实在无法回报。


二、对一切有情皆观清净心的道理


1、理由

(1)在日常生活中,因为菩萨显现上跟凡夫一样,根本看不出哪些是菩萨、哪些是凡夫。


(2)如果对一位菩萨妄加诽谤、恶语中伤,这比杀害三界所有众生的罪过还严重。


2、教证说明

乔美仁波切在《极乐愿文》中说道:“诽谤菩萨之罪业,较杀三界有情重,发露忏悔无意罪。”】


3、公案说明

擅于绘画的禅师:“画虎画皮难画骨,画人画面难画心。”


4、总结

这对凡夫来说比较难,在他们眼里,除了自己以外都是坏人,这个也不好,那个也不好,从而很容易诽谤菩萨。因此,真正想修行解脱的人,这些罪业都应该避免!


三、福德与邪见的关系分析


1、关系分析

往昔造恶、没有福报之人,即生很容易生起邪见;有福报、有善根的人则并非如此。


2、教证说明

《法华经》有云:“薄德少福人,众苦所逼迫,入邪见稠林。”

 

编写师兄:定解B09

审核师兄:定解B01

【档案编号B03066-定解B09-008】



本课窍诀




一、利益众生、心行善良之人

必定有护法神护佑


1、原文

(有些人常被别人欺骗,甚至去商店买个东西,也会买到假货,而且平时总无缘无故蒙受不白之冤、枉遭诽谤,其实这不能怪别人不好,而要明白这是自己前世说妄语的果报。)【如《正法念处经》云:“若人妄语说,彼人速轻贱,为善人舍离,天则不摄护。”爱说妄语的人,名声、地位、财产始终会遭受不顺,善良的人都会舍弃他,天人和护法也会不管他、远离他。


2、护法神决定存在

(1)所谓护法神,汉传佛教中有,藏传佛教中也有。


A. 藏地:莲师进藏所降服的鬼神等。

莲花生大士来到藏地时,一路上降伏了很多鬼神,让他们承诺保护佛法、弘扬佛法。


历代高僧大德的传记中也看得出来,他们降伏一些鬼神之后,经常让他们皈入佛教,这在藏传佛教中非常非常多。 


B. 汉地:如关公等。

智者大师在荆州玉泉山时,有一天坐禅入定,忽然天昏地暗、狂风暴雨,关公率鬼神眷属现出种种可怖景象,扰乱智者大师。(三国时期的关公,被吕蒙砍了头,因嗔心太重,成鬼后始终无法得度。)


大师面无惧色,对其谆谆开示佛理。最终关公向大师求授三皈五戒,正式成为他的弟子,并发誓今后不但不损害修行人,反而保护佛教,愿作佛教护法,这就是汉传佛教的“伽蓝菩萨”。


(2)修行人有多位护法神护持。


A. 按藏传佛教的观点保护佛教和修行人的善神有吉祥怙主七十五尊。


B. 每个人来到人间后,形影不离的有五种守舍神——乡土神、父族神、母族神、战神、生命神,这五种神与每一个人共存共亡。


a. 乡土神:你在哪里降生,当地的土地神中专门有一个来保护你;

b. 父族神:你父亲是什么种族,延续下来有一个天神,一般处于你右肩;

c. 母族神:你母亲是什么种族,延续下来有一个天神,一般处于你左肩;

d. 战神:保护你的命运、你的名声;

e. 生命神:你的寿命延续多少年,他就一直保护你。


(3)受三皈的人还有三十六部神王携众眷属守护。

【《佛说灌顶经神咒经》有言,受三皈的人还有三十六部神王携众眷属守护,譬如善光神、善月神,各自都有不同的神通力。


(4)中阴法门等密法中说:“人的身上有许多俱生神,如肩神、护神、白护神、黑护神……”


3、护法神如何“工作”

(1)总说

护佑众生在世间身心康乐、出世间法顺利成办。


(2)详说

A. 世间

一个老年人进了养老院,这就是护法的加持,不一定非要很神奇,只要让他享受安乐即可。


一个孤儿没有父母,遇到一个人领养他、照顾他,也是护法的加持。


B. 出世间

自古以来的高僧大德,都有护法神以显现、不显现的方式来相助,若仅依靠个人的力量来战胜一切违缘、圆满一切所愿,那是相当困难的。


就像上师如意宝,以前不管到哪里去,名声威力非常大,哪怕只说一句话,产生的震撼力也是有些人毕生都办不到的。这其中就有护法神的力量,如果有了护法神的帮助,身体的威力、语言的分量跟其他人完全不同。


有些道友,十几年来修行很圆满,比较顺利地在这里(喇荣五明佛学院)完成了学业,应该感谢护法神的护持。倘若没有他们,末法时期想长年如一日地闻思修行,最多只能坚持一两个月,甚至连这种机会恐怕也没有。


3、护法神居住在哪里

一切护法神居住的地方,就是我们的身心。


4、如何供护法

(1)发心


A. 应取:应祈祷弘扬佛法和利益众生。

【伏藏大师秋吉旺修:“只要你有利益他众的心,不用念一些咒语,护法天尊也会自然降临。因为他们都曾承诺过,哪里有利益众生的人,必定会去帮他。”


B. 应舍:应扫除贪嗔痴、嫉妒、骄傲等不清净的念头。


(2)行为


A. 念诵祈祷仪轨:有机会的话,念仪轨多祈祷护法神也是有必要的。


B. 陈设供品:专门的供品。

如果有时忘记或没有专门去供养护法神,这也不要紧,只要你身心调柔、行为如法,时时想到利益众生,诸天护神自然聚集在你的身边,对你加以保护。


有供品的话,是一种缘起,不能说一点都不需要;但并不是必须有,只要你的心是利益众生,不管汉地、藏地的哪个护法神,肯定都会履行自己的诺言。


(3)总结


A. 以善法与护法神相应。

应扫除贪嗔痴、嫉妒、骄傲等不清净的念头,以及表里不一等不如法的行为,陈设慈悲心、誓言坚定等善法的供品,如此护法神必定恒常庇护,随时不离左右。


B. 依靠护法神很必要。

护法神的帮助很重要,尤其是末法时期,仅仅依靠自力来完成所有的事业,这是不现实的,只有依靠护法神的力量,做什么事情才会圆满。


二、善修安忍能开悟


1、原文

【持明无畏洲(智悲光尊者)曾讲过:“怨敌反对亦使修行增,无罪遭到诬陷鞭策善,此乃毁灭贪执之上师,当知无法回报彼恩德。”通过对怨恨的敌人修忍辱,自己修行境界能日益增上,甚至还有开悟的可能。


2、苦乐都是修心的因缘,不能轻易放过

在生活当中,有时候我们会感受快乐,这种快乐实际上是一种修心的因缘,我们不能放过这个因缘,应该将它用于修心;有时候我们会感受痛苦,这种痛苦也是一种修心的因缘,我们也不能放过这个因缘,应该将它用于修心。


3、以显密窍诀善修安忍才能开悟

(1)何为善修安忍?

纵回等觉大菩提,可得三轮仍世间,佛说若彼无所得,即是出世波罗蜜。

A. 偈颂中的“等觉”是佛,“三轮”就是能忍者、所忍境、安忍事;

B. 安忍度分为世间和出世间两种;

C. 即使回向佛果,如果见有所修的安忍、由谁修忍、对谁修忍的三轮可得,此安忍即名世间安忍波罗蜜多;

D. 如果于彼三轮见无所得,即是出世间安忍波罗蜜多。


(2) 如何善修安忍而开悟?

A. 前行发心:发菩提心。


B. 正行

a. 座上

观察这个苦乐者到底是身体还是心:通过抉择应该认识到苦乐者是心。


观察心的颜色、形状、本体:既然苦乐者是心,接着观察这颗快乐的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本体为何。


于心无所有的状态中安住:当观察的时候就会发现,这颗心就像虚空一样无来、无住、无去,无有任何本体。当自己完全明白心不存在时,就在心无所有的状态中悠然安住,此时无有任何执著(这是获得清净法身果位的方便)。


b. 座下

将心与本尊观为一体:从安住中出定以后,依然不离开心无所有的境界,并将这颗苦乐的心与自己的本尊观为一体(这是获得度化清净所化众生之报身果位的方便)。


C. 后行回向

在不离开这种佛慢的状态下,念诵偈颂回向(这是获得度化不清净所化众生之化身果位的方便)。


a. 若通过抉择快乐之心而修,则念诵三遍“遇乐回向诸善根,利乐周遍虚空界”,将自己的快乐回向给一切众生。


b. 若通过抉择痛苦之心而修则念诵三遍“遇苦代受一切苦,但愿苦海皆干涸”,观想以自己的痛苦取代所有众生的痛苦。


c. 佛慢:密乘行人认知自己本来就是本尊的见解,此虽以“慢”名之,实为清净的智慧,不同于凡夫烦恼体性之我慢。


三、依止清净闻思修团体勿散乱


1、原文

我们不管是学院、还是外面的学会,由于法王如意宝的加持,从大的方面来看,四众道友还是比较团结。当然,这里并不是极乐世界,每个人也不都是一地以上的菩萨,因此一些小的冲突也在所难免。但总体来讲,这么多年来,我们解决不了的大矛盾,从来也没有碰到过。


2、由外相推知内功德。


3、上师法王如意宝规定,凡想长住五明佛学院的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戒律清净;

(2)团结和合;

(3)精进闻思修行。


4、行人当依止清净的团体不乱跑,须知闻思修是佛法的根本。

佛教的根本就是讲法、闻法和修行。闻、思、修行乃佛教的命根,只有具有教法和证法的道场,才是真正的道场。


四、修行人说话要文雅和气,令众生欢喜


1、原则

我们作为大乘修行人,护持别人的心很重要。


2、行为

(1)总说

我们平时在说话时,要和和气气、温文尔雅,尽量不要说很难听的语言;甚至当别人说些让人不欢喜的话语时,也要尽量制止。


(2)别说之对残疾人:不要说难听的话。

我们看见身体有残缺的人时,千万不能说难听的话去伤害他。我学校里就有个孩子,眼睛不好,别人常取外号嘲笑他,致使他在人群中特别自卑,好像活在人间没有意义,人生过得非常可怜。


(3)别说之对女众:赞叹为主。

我(大恩上师)对女众不敢随便批评,一般都是赞叹、赞叹,因为她们的心很脆弱,稍不留神,就被有些话刺伤了。


(4)别说之对修行比较差的人:尽量不批评。

尤其是修行比较差的人,听你讲了100天的教言,可能一个偈颂也记不住,但若有一次批评他10分钟,他会记性特别好,永远把它记在心里:“啊!您批评的这句话,把我的心彻底伤透了……”


五、以善积福报巧护正见


1、原文

尤其是往昔造恶、没有福报之人,即生很容易就生邪见;反之,有福报、有善根的人则并非如此。


【《法华经》:“薄德少福人,众苦所逼迫,入邪见稠林。”


2、积累福报的必要性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修行不成功?不能证悟?就是因为福报不够。这种福报,不像发财一下子就来了,也不是大德一加持就有了,一定要依靠勤作,一点一点积累。


详细分析请参见 《前行广释》.第六十四课.隐藏窍诀 文件。


3、如何积累福报

(1)总说:积累福报有很多种方法,但核心要点在于菩提心和无二慧。


(2)就前行部分来说:如果前世缺乏积累,今生修其他法也很难有显效,只有供曼茶罗——这一三世诸佛所赐的最胜方便,才是捷径。它的观想,就像意幻供养一样,可以代表真实财物,而福德也是不可思议的。


参考资料:《二规教言论》、《入行论讲记》、《维摩诘所说经》讲记、《无量寿经广释》、《入中论讲记》(益西彭措堪布传讲)、《藏传净土法》


编写师兄:定解B01

  审核师兄:定解B01 

【档案编号B03066-定解B01-010】


名词解释




原文:【其实,天本来是无为法,不可能垮下来;地震又没有出现,地也不会无故裂开,但在她的分别念中,认为刚才这句话足以令天崩地裂、日月无光。


无为法

离因缘造作之法也,有三无为六无为等。三无为中之择灭无为,六无为中之真如无为,即涅槃也。涅槃为无为法中之最胜者。四十二章经曰:“解无为法,名曰沙门。”

                                                ——《佛学大词典


不依因缘造作,离生住异灭之相的常住不变之法。指佛教的究极真理,亦称无为。意谓无作为之法。“有为”的相对词。<大毘婆沙论>第七十六卷有云:“若法无生无灭、无因无果,得无为相,是无为义”(大正第二十七卷第三九二页)。于佛教是将领会无为法的境地称为“涅槃”,以到达涅槃为目的。相对的,六道之法称“有为”,其中的众生是住在转变不已的极苦世界。二乘及菩萨为超脱此世界而追求无为法,从事佛道修行;小乘的二乘为求永不重生六道,而以消灭身心的状态、寂灭为“无为涅槃”。但因不具化他的慈悲,又连佛性亦予断灭,故遭大乘经典的严词批判。到了大乘教,是往众生身心中的佛性去追求无为法,将此说为法性、真如等,然于权大乘教仍残留有二乘及女人不成佛的差别。直到实大乘的<法华经>,才阐明十界互具、一念三千,打开一切众生的成佛之道。

——《佛教哲学大词典》


原文:【《华严经》云:“邪见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生邪见家;二者其心谄曲。”


谄曲

为欺他而作娇态,曲顺人情也。无量寿经上曰:“谄曲之心,和颜爱语。”法华经曰:“我慢自矜高,谄曲心不实。”

——《佛学大词典》


违背自己的意志,而谄媚他人。<观心本尊抄>有云:“谄曲是修罗”(第二五九页)。谓对弱者骄傲,对强者谄媚的阿修罗本性。御书破五人抄(第一七○七页)

                                         ——《佛教哲学大词典》


发心师兄:定解B16

审核师兄:定解B01

【档案编号B03066-定解B16-004】

文章原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