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慧灯之光网站 >> 禅修,坏情绪的橡皮擦 Back

禅修,坏情绪的橡皮擦

HDZGGW 慧灯之光网站 2019-08-20


随着人们对心灵需求的逐步重视,禅修,已经开始纳入很多人的生活轨迹。禅,也似乎成为了一种时尚的代名词。在城市、乡村的很多地方,无论是寺院、茶馆、餐厅、会所,常常能看到“禅”的踪影。

近几年,禅文化已经由东方慢慢进入西方,并引起了西方人的高度重视。如今,禅文化已经普及到全世界,成为妇孺皆知的心灵文化。对很多感受过禅修好处的人来说,禅修已经不再是佛教或其他宗教的专有名词与专利,而成为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心灵调节剂。

那么,禅究竟是什么?禅修的原理是什么?它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改变呢?





从印度佛教诞生至今,“禅”已经有了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汉传佛教的禅学,也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禅”是外来词,为印度梵文Samadhi的音译,翻译成中文,叫做禅、禅定或三摩地,也即使人心安定、平静下来的方法。在禅的后面加上“定”字,不但没有失去原来的音和义,而且更能让人了解禅的内涵。


禅有三种:

第一种禅:佛教最高端的禅。

这种禅在中国的开山祖师是达摩祖师。《达摩血脉论》中说:“直见本性,名之为禅。若不见本性,即非禅也。”自古至今的禅宗,都一直在修这种禅。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所说的“本来无一物”,就描述了这种开悟、证悟、顿悟的境界,这也是所有佛教徒所追求的、非常高端的境界——明心见性。

如果证悟了第一种禅,就可以应对自如地处理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压力、焦虑与抑郁等。不管任何问题,只要证悟了这种禅,就能迎刃而解。但证悟这种禅的难度比较高,必须要有相应的基础。除了真正的佛教修行人以外,其他人很难证悟。


第二种禅:寂止。

这种禅是流传于云南以及泰国、缅甸等东南亚国家的南传佛教内观的一部分,汉传佛教称之为“四禅八定”,因为这种禅可以分为两个不同层次的四种境界,所以叫做“四禅八定”。藏传佛教称之为寂止,因为它能使人心寂静或宁静,停止杂念。实际上,内观、四禅八定、寂止都是梵文Samadhi的不同名称而已。

无论是什么信仰的人,都可以修第二种禅。在任何宗教信仰的基础上,都可以起修第二种禅。


第三种禅:各种各样的观想、冥想和思维。

这是比较基础的禅,也即在心静下来以后,去观想或思考问题。

第三种禅,更是什么人都可以修。就像瑜伽,有没有信仰都可以修,既可以在宗教信仰的基础上修,也可以把信仰的部分完全抛开,而只是将其作为提升、净化、调节心灵的一种方法。

练习第三种禅,既不等于学佛,也不等于加入了其他宗教,而只是一种养生方式。就像锻炼身体一样,这是心灵的一种训练,也是我们长期忽视的一种调节身心的重要手段。




了解我们的内在精神世界。

佛教认为,我们的精神可以分为八种不同的层面。

五识:最外在的,是眼、耳、鼻、舌、身五种感官接触外在的光波、声波等对境,而产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五识。

意识:第六个层面,是我们平时用来思维、判断、分析的意识,佛教称之为第六意识。

我执:第七个层面,是我们平时不怎么能感觉到,却在每一个思维闪念中无处不在的概念,那就是“我执”。比如,“我要上班” “我要下班” “我要赚钱” “我要发展我的事业”等所有的念头中,都离不开一个特有的、无形的“我”字,佛教称之为我执。

阿赖耶识:第八个层面,是平时根本感觉不到的最基本的意识。当人在深度睡眠的时候,当眼、耳、鼻、舌、身的工作完全停止了的时候,当一切思考判断的力量也已经停止了的时候,除了第七个层面的自我感觉一直存在以外,还有一个最基础的潜在能量也存在着。用佛教的语言来讲,就叫做阿赖耶识。

阿赖耶识也叫做藏识,因为它像宝藏一样,储存着我们的各种记忆和能量。比如,即使五年前见过一个人,之后五年之间都互不联系,也互不想念,但在五年后再次看到这个人的时候,却完全能认出来,这就是藏识的作用。同样,一个人的脾气、性格、习惯等所有的种子、数据、信息,都储存在藏识这个“硬盘”当中。


通过禅修让思维归零。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只要有精神的思维活动,就有意识的波动。意识波动的幅度越大,人的脾气就越容易暴躁。当我们生起嗔恨心,强烈地抱怨或非常不开心的时候,意识波动的频率与幅度都相当大。这种波动会让当事人血压升高、呼吸急促,甚至无法控制自己的语言与行为,而出现骂人、打人的举动。

在这个时候,禅的功能就显现出来了。通过修禅,就可以控制意识的波动。这里面没有任何信仰与玄虚的成分,完全像吃饭可以填饱肚子一样真实可行。只要加以训练,人人都可以亲身体验到这种效果。哪怕最普通的禅,也完全可以把人的思维归零。所谓归零,也即进入潜在的第八识——阿赖耶识。

当人的思维波动太大的时候,很多东西就会被覆盖。不但情绪无法稳定,智慧也会受到限制。当人的思维归零的时候,在零的层面上,没有好坏之分,似乎超越了时间和空间。虽然实际上并没有超越时间和空间,但从禅修者的感觉而言,已经完全超越了时空,没有任何开心和不开心。经过长期禅修训练的人,就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安宁与智慧。

在藏识的状态中停留,五分钟、十分钟都可以,这就是修禅。刚开始的时候,哪怕能停留三十秒、一分钟,就已经很不错了。但若能继续用功,就可以在这个状态中停留半个小时、一个小时。这样长期熏习,生活中的任何风浪、违缘,都可以化为云烟,焦虑、暴躁等负面情绪更是能得到有效控制。




01 禅悦

通过禅定,完全可以突破焦虑的层面,进入到意识的最深层。在最深层的状态中,完全可以感觉到无比地自由、轻松、宁静与快乐,佛教称之为禅悦。长期修禅的人会上瘾,因为修禅所带来的快乐,已经远远超越了外在物质刺激感官而产生的所谓快乐。


02 头脑敏捷

另外,当意识波动降到零度的时候,头脑会变得非常灵敏。哪怕过去或当下发生的细微事物,都能清晰地觉察。

过去的很多哲学家、心理学家、科学家,他们的思想火花和智慧灵感,很多都来自于这种状态。大家都知道,连乔布斯这样的企业家,也会安住于禅定,并将禅定的智慧应用于工作与生活。同样,企业家在面临一些重大决策的时候,若能通过这种方式去思考,一定会取得前所未有的效果。


03 开发潜能

佛教所讲的神通,也是从这个状态当中提取出来的。

因为我们从来没有尝试过打坐,所以一直没有开发出很多意识深处的潜能。要知道,心浮气躁、不知安闲的心,永远接触不到这个层面。因为孤陋寡闻,所以很多人也不相信心灵的巨大能量。

其实,不仅仅是心灵,包括物质的力量也是不可思议的。如果在三百多年前,有人说普通人在一天之内,就可以从地球的这一边飞到地球的那一边,大家都会认为那是天方夜谭,但科学家却让它实现了。同样,精神的潜在能力更不可小觑,我们千万不要一叶障目,用固有的知见,去看待超出想象的事物。


04 化解压力痛苦

对大多数人来说,如何用禅来解决生活当中的痛苦、压力,是最现实也最迫切的问题。

《中观四百论》当中讲了:社会底层的人,会感受肉体的痛苦,应以解决温饱问题为主;社会高层的人,则会感受心灵的痛苦。两种痛苦,折磨着全人类。所以,我们需要身心两方面的训练。

真正的快乐,就在内心当中。禅悦不依靠外在的任何物质,就可以起到养生、缓解压力、消除失眠等作用。


05 治疗抑郁症

如果抑郁症刚刚开始,那就不需要用药,通过禅修调节心灵,就足以解决问题,无论是失眠、焦虑等任何负面情绪,都能得以缓解。缓解以后,整个人就会感到精神抖擞,工作效率也会随之提高。

当然,如果抑郁症已经发展到比较严重的地步了,则可以先通过药物来适当地控制一下。因为初学者毕竟刚刚开始禅修,力量还很弱小,要控制抑郁症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先用点药物,然后再去禅修。当病情缓解之后,还是应该通过禅修去解决根本问题。


06 控制负面情绪

人的精神就像大海,在没有风的时候,海面平静安宁;当稍稍有一点风的时候,海面有了波纹,就好像意识开始从昏迷、深度睡眠或禅定当中苏醒,有了梦境以及细微的意识与感受;当波纹变成海浪的时候,就好像从梦中醒来,回到了现实生活的平常状态;如果风浪再大一点,而变成了滔天巨浪的时候,就像烦恼纠结、焦虑不安、心烦意乱的状态;在此之后,就是海啸、灾难。同样,生起烦恼以后,如果不加控制,就会演变为骂人、打人、杀人、违法乱纪等情况。情绪的负面发展规律,就是这样不断演化升级的。

防止情绪灾难的最佳良方,就是禅定。若能用功修练,一定能控制住贪婪、嗔恨、傲慢、嫉妒等负面情绪与毁灭性的情绪,让内心在某种程度上达到非常自由的境界。所谓自由的意思是,只要不想焦虑,就完全可以做到不焦虑;只要想开心,就完全可以长期保持开开心心的状态。

修禅与文化水平高低没有关系,与经济条件好坏也没有关系,不管你是企业家、社会精英,还是下岗工人、弱势群体,无论是感觉压力巨大、心情不爽,还是生病、失眠、脾气暴躁等,修禅都能帮助你绝处逢生、柳暗花明。



后续,平台还将推出关于禅修的方法、禅修的不同阶段以及禅修要诀等系列文章,帮助您更全面地了解禅修,敬请关注。



注:本文根据慈诚罗珠堪布相关开示编辑整理

素材来源:

《慧灯之光(九)》:《藏传佛教的幸福学》

《慧灯之光(十)》:《禅修与现代生活》

文中蓝字部分为小编语



推荐阅读

禅修,重塑你的大脑

走出抑郁:让禅修疗愈心灵

云破日出,照亮抑郁的天空



• END •



【 官方网站:huidengzhiguang.com 】
【 慧灯之光禅修公众号:HDZG_Z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