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国际佛学网 >> 修行人应该依靠这个窍诀来断除嗔恨等烦恼 Back

修行人应该依靠这个窍诀来断除嗔恨等烦恼

索达吉堪布 国际佛学网 2019-05-17

修心八颂略释
朗日塘巴尊者 造颂

索达吉堪布 释



颂义


3

第三颂 疾断烦恼

愿我恒常观自心,

烦恼妄念初生时,

毁坏自己他众故,

立即强行而断除。

(下)

“烦恼妄念初生时”一句,是讲当我们心里刚刚生起嗔恨时,必须立即觉察,并立即舍弃。如《佛子行三十七颂》云:“烦恼串习难对治,执持正知正念剑,贪等烦恼初生时,立即铲除佛子行。”在烦恼刚刚生起之时,若不及时铲除,就会危及自己和他人。


比如初遇怨敌之时,应该观想众生皆有佛性,而这个人也有,所以应该平等对待。如果初接触时不这样思维观想,等到双方争吵起来,正在火头上时,就根本无法以正知正念来对治了。法王如意宝也说:“如果在烦恼刚生时没有对治,当它达到一定程度时,想对治就很困难了。


虽然在无上大圆满中讲:“将烦恼转为道用,烦恼的本性即是菩提,一切都是清净等性。”但作为凡夫的我们,所看见的仍然是不清净的,自己只能在心里发愿能尽快得到将烦恼转为道用、证得等性的境界,而在行为上,仍然要从显宗的因位现行角度出发,来摧毁贪嗔痴慢嫉五毒烦恼。不然的话,刹那的嗔心就可以毁掉自己往昔所积累的福报,自害害他,一时的贪心可使自己破戒,同时又毁了他人。


所以,应时常观察自心,时常呵斥自己的恶心。以前,噶当派的大德们生起恶念时,就不吃不喝,责骂自己,痛打自己,以此来对治烦恼。这个窍诀看来简单,其实极其甚深。每一个修学大乘的人都应该依靠这个窍诀,时时刻刻从身口意三方面努力精进修学。



这里需特别强调的是,我们要注意观察自己的语言,不要讲他人过失。《佛子行三十七颂》中说:“以惑谈他菩萨过,则将毁坏自功德,故于大乘诸士夫,不说过失佛子行。”如果说他人过失,就违犯了菩萨戒。


我们这里大部分的人都受过菩萨戒,是发了大乘菩提心的修道者,他们的所作所为都可能是菩萨度化众生的善巧方便,所以,不能轻易妄加评论,说他们的过失。世尊曾说:“除佛以外,很少有人能知众生根器。”如果自己是佛,可以直接去说别人的过失,但现在请大家问一下自己,我是否已成佛了?


也许有人会这样反问:“堪布,您要我们不要说他人过失,为什么您天天在课堂上讲我们的过失?”这里有个开许处。以前,堪布门色的根本上师、华智仁波切的再传弟子——哦西阿琼堪布在讲经中,如果发现弟子的过失,就会用经夹、杯子等打弟子,常打得弟子流血不止,这种行为对金刚上师来说是开许的。


而我每一天在讲你们过失的时候,一方面怕你们生烦恼,所以尽量少讲,或用比较婉转的方式来提醒你们;而另一方面又怕你们不能知道自己的过失,又不得不讲。这与你们说他人过失不同,十多年来,我从来没有因为在课堂上讲你们的过失而使师徒间产生矛盾。相反,使很多人认识到了自己的过失,调伏了自己的心相续。


而你们在下面说别人过失,因无有利他的悲心摄持,只是为烦恼所催,这样既损了自己的善根,又使自己对他人的成见越来越深,障碍自己的修行,影响僧团的和合,于己于他都无利益。


所以,在修心时,一言一行、所作所为都必须要观察,逐渐调伏刚强的性格,使心相续逐渐柔和起来。


(未完待续)

敬摘录《修心八颂略释》



猜您还喜欢这些


1.婚姻家庭系列: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1 

2. 真实因果案例: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

3.不离连载系列: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

4. 心经连载系列: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

5. 金刚经连载系列: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

温馨提示:公众号后台,不是留言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