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空性,吕秀才也能搞定姬无命
文 / 李海艺
来源:2018理想地球大奖获奖论文
“
本文以影视剧中台词、剧情等为切入点,从不同角度分析空性的相关知识,让大众对空性有一个简单的认识。
关键词:影视剧;空性
科技的高速发展,让各种类型的电影、电视剧呈现在我们眼前,丰富着我们的生活。跟随剧情的发展,我们感受快乐、悲伤、忧思、惊恐……影视剧给观众带来的不仅是听视觉盛宴,剧情的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还有导演想要通过影片传达的感情和思想。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以前在观看影视剧时不曾在意的一句话,不曾理解的主旨思想,如今再次翻看竟然隐含着甚深的佛教智慧——空性。
难以想象,影视剧和佛教的空性思想竟能联系到一起,不过从影视剧这个切入点,似乎能让更多人更好地理解何谓“空性”。
1
《武林外传》——问问自己“我是谁”
《武林外传》是一部古装情景喜剧,讲述同福客栈的女掌柜佟湘玉和她的几个伙计的故事。在第二十九集里,文弱书生吕秀才说死了冷血杀手姬无命,细细体会吕秀才说的话,你会发现这竟然和空性不谋而合。
“你是谁?姬无命吗?不,这只是个名字,一个代号。你可以叫姬无命,我也可以叫姬无命,他们都可以。把这个代号拿掉之后呢?你又是谁?”
别人问你,你是谁,你会不假思索地说我是某某某,可正如剧中所说,你的名字只是个代号,把这个代号拿掉后,你是谁?你可能会说,我是某某男人女人的儿子女儿,我是某某学校的学生等等,我们会用一大堆名词来证明“我是谁”,就像左手需要右手来安立,我们假设“右”才有了“左”。如果不用任何名词来安立,你该如何证明“你是谁”?
你或许又会说,站在你面前的这个人就是“我”,这是“我”的身体,这个身体就是“我”。在世间中,人们将五蕴的积聚执着成“我”,难道“我”就是这个身体吗?
用一个简单的方法分析,如果这个身体就是“我”,那鼻子是“我”,胳膊是“我”,身体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是“我”,这就有千百万亿个“我”,可是“我”只有一个,这不矛盾吗?这时候你说,身体是一个整合状态的时候是“我”,拆分开就不是了。那把这些组成部分堆积起来就是“我”吗?显然不是。
正如《入中论》云:“若谓积聚即是车,散支堆积车应有。”月称论师用木车的比喻做了很好的阐释,身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不管用什么方法怎么组合都不会形成一个“我”。就像“0”与“0”的计算,不管是加减乘除都只能得到“0”,永远不可能是“1”。
通过这个简单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身体并不是“我”,那“我”在哪呢?其实这个世上找不到一个“我”,“我”并不存在。执着一个找不到的东西,似乎就没有了道理。
2
《盗梦空间》——现实与梦境你能分得清?
《盗梦空间》是一部发生在意识结构内的科幻动作片。影片最后的开放式结局,给观众留下了一个悬念,男主角柯布心心念念回到的真实世界的家,真的是真实的吗?将剧情引申到剧外,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到底是真实还是梦境呢?
“我们做梦总是感觉很真实,只有等我们醒来后,才会意识到不对劲,问你个问题,你从不记得梦的开头吧?总是突然就置身其中。”
“用记忆中的场景塑造梦境,极易让你迷失,何谓梦境?何谓现实?”
“梦境已经成为他们的现实,谁又能说不是呢?”
我若说你在做梦,你肯定会反驳我:我没有在睡觉,怎么可能会做梦?举个例子,世间中很多人都做过噩梦,我们在梦里哭泣、恐慌、逃脱,所有的感受都是那么的真实。做梦时,当下的自己从未怀疑过这是个假的世界,这只是个梦。
同样,现实生活中我们的感受也是那么真实,那你如何确定你所在的这个世界不是一个梦呢?你该如何证明这个世界是真实的?难道需要一个电影中的图腾?
其实我们白天和梦境没有什么差别,梦境中的显现依靠因缘聚合,一旦因缘灭尽时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同样,我们在世间看到的种种事物,也是因缘聚合时的显现,因缘灭尽就消失,不存在一个真实的本体。
我们都在做梦,而且在轮回中从未醒过。有好多次,闹钟响起,可是美梦还没有结束,我们贪恋着它,不想让它消失,当我们再努力想要回到那个梦境时,却又怎么也回不去了,因缘灭尽了,它消失了。我们在梦里把“假”执着为“真”,这或许就是我们一直流转在轮回中的原因,倘若一直在轮回中,又怎么能够醒来呢?
人们总说,人生如梦,要笑看人生。的确,轮回的流转就像梦一般,这一世的美梦是荣华富贵,下一世或许就是噩梦般的三恶趣。一个梦的消失,就是下一个梦的开始,此时此刻所执着的、贪恋的在下一个梦开始时就消失殆尽,梦里的事物随着因缘变幻,本就没有真实本体,更是带不到下一个梦中,那现在所执着的一切,还有什么意义呢?
3
《妖猫传》——幻术与显现哪个是真的?
该片改编自日本魔幻系列小说《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讲述了一只口吐人语的妖猫搅动长安城,诗人白乐天与僧人空海联手探查,令一段被人刻意掩埋的真相浮出水面的故事。影片中多次提到“幻术”,在春琴死了、陈云樵疯了以后,白居易对空海说:“别告诉我,这也是幻术”。这着实让人不解,人们都知道幻术是假的,但人却真真实实地死掉了,该如何解释?
佛陀早在有关经典中,以幻化师的幻术来比喻一切万法。《华严经》云:“深达缘起,入诸法界,见有为法,犹如镜像。”意思是说,对一个通达缘起、深入法界的人来讲,我们所见到的山河大地、金银财宝等等,都是显而无自性的,就像镜子里的影像一样,或者说跟幻术没有什么差别。如果一朵花是真的存在的,有自性的,那按道理来说,它将永远不会凋零。它会一直保持着它本身真实的样子,不会受外在的改变。
可事实却不是这样,一朵花从花骨朵到盛放,再到凋零,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它随因缘的变化而变化。佛陀说一切法都是因缘生,因缘生的法绝对是空性,并且这种空性并不是我们眼睛看不见东西的那种状态,而是离戏论的大空性。
《缘起赞》云:“故说除非依缘生,毫厘之法亦非有,除非自性本为空,毫厘之法亦非有。”意思是:不依靠因缘的法,在整个三千大千世界中毫厘都找不到,除了自性是空性以外,自性不空的法毫厘也找不到。也就是说,凡是因缘生的法,全都是空性的。因为是空性的缘故,事物就可以显现,就像我们认为桌子板凳都是真的,正是因为空性,它就可以显现,依靠因缘的变化而显现。
当看到显现时,我们会认为显现的时候不是空性,空性的时候也不会显现,显、空是轮番出现的。但真正证悟空性的人,在显现的当下他就了知这是空性。
正如影片中,空海能知道西瓜是幻术所变,没有真正的本体,一旁的白居易却执着西瓜是真实的,说:“明明是瓜,大家都看到了。”白居易正是代表着世间中的凡夫人,我们没有智慧去照见万法的本性即是空性。用空海的话说,就是“大家都中术了”。虽然我们还未真正通达缘起性空的道理,但是应当了知,显现的当下即是空性。
4
《楚门的世界》——人生如戏,做个好演员
影片讲述了楚门是一档直播真人秀的主人公,他身边的所有事情都是虚假的,亲人和朋友全都是演员,但他本人对此一无所知,经过不懈的努力,楚门走出了这个虚拟的世界。
我们和楚门一样,在一个虚拟的世界里生活,只有楚门的初恋告诉他这是个虚拟的世界,可当时的他并不以为意。其实我们流转在轮回中,楚门的初恋就像大乘善知识,他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空性的,我们会想这怎么可能,但事实就是如此,这个世界就是空性的,是虚幻的,我们要像楚门一样,努力地跳脱这个世界。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已经知道了空性的含义,就像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中看到了希望,依靠大乘善知识的引导,我们终将会走出沙漠,证悟空性,跳脱轮回。
尽管我们现在对缘起性空的认识,还仅仅停留于表面,但就是这一点点的认识,也能够减少我们的痛苦。我们生起的憎恨心,没有实在的本体,我们执着的金钱地位,没有实在的本体,我们爱惜的身体,也没有实在的本体……“我执”的对境都是因缘而生,根本找不到实在的本体。在了知这个道理后,面对种种显现,相信我们能够慢慢放下心中的执着,减少烦恼,拥抱快乐。
- END -
注:原文标题为《从影视剧的角度谈“空性”》,内容略有删改。
关于“理想地球奖”
理想是不分国界和肤色的,它关乎人类共同的幸福所向。当我们超越个体的成就,去关心这颗蔚蓝星球的命运,关注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损益得失,个体的生命质量,将由此得到一次美丽的升华。所以我们设立“理想地球奖”,旨在奖赏无私利他的理想,和心系地球的胸怀。这些理想和胸怀,将在参与者的论文中得以表达。我们期待一切美好的心灵,能通过文字、声音,散播给更多的心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