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缘起性空,普度众生有何意义?
01
主持人:顶礼上师,怎样证明确有六道轮回 ?
上师:这个一两句话说不清楚,我们到时候可以安排专门的课来讲六道轮回。
02
主持人:顶礼上师,既然缘起性空,普度众生有何意义?
上师:对,缘起性空,是我们现实生活的角度。比如说站在我们的现实生活的角度去看“梦”,那这个时候我们会说“梦”是不存在的。但是对一个正在做噩梦的人来说,既然梦不存在的话,是不是让他继续做噩梦呢?大家想一想这有没有必要。
比如说我们身边有一个人在做噩梦,他特别特别痛苦,在噩梦当中挣扎,那我们会不会说,梦是不存在,不要管他,没有必要去唤醒他。我们会这么讲吗?不会这样子讲的!
所以六道轮回或者是我们的生活,从佛的角度来讲是像梦一样,它是不存在的。但是从我们的角度来讲,这些是存在的,从我们的角度来讲有必要去唤醒,有必要去度众生,所以这两个是不矛盾的。
03
主持人:顶礼上师,小乘佛教认为“人无我”,而只承认部分的“法无我”,我怎么觉得承认“法无我”容易一点,承认“人无我”却非常困难呢?
上师:这个应该不会的,可能是自己的一种感觉吧。实际上“人无我”是比较容易一点,“法无我”稍微比较深一点、比较难一点。
04
主持人:顶礼上师,佛教的三法印痛苦、无常、无我,前两个法印很好理解,而“无我”却很难观想,请问上师有什么好的方法理解“无我”呢?
上师:有啊!这个我们在慧灯之光的视频里面就讲过很多很多关于这方面的课。光是讲无我的课可能也不止十几二十个,这些里面都讲了很多的理由,你先去关注一下,然后到时候还没有解决问题的话,那再讨论。
05
主持人:顶礼上师,请问上师那些不好的精神表象是从哪里来的呢?是贪嗔痴吗?
上师:不好的精神表象,这些是来自于三个方面。一个是这些不好的负面精神,它还没有发展的时候,潜藏在我们自己的内心深处;另外一个是外境,外面的客观因素,这是第二;第三,就是我们对客观世界的一个错误的认识。就这三个,所有的烦恼就来自于这三个。
06
主持人:顶礼上师,我经常会提前在梦中得知即将发生的事情,而且通常很准确,请问上师这是怎么回事?
上师:这个功能很多人都有的。比如说你十年没有见到的一个朋友,根本就没预料到明天会无意当中碰到他,但是今天晚上你有可能梦到他,这个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佛教里面讲,外面的世界和梦,它们的本质是一样的。外面的世界和梦都是我们内心的投影反射出来的东西,所以明天即将要出现的这些事情,今天提前反射、预知。
07
主持人:顶礼上师,通过什么来判断自己是否开悟?
上师:这个就是很容易的,因为我们现在还不知道什么是开悟,所以还不知道自己开悟了没有,但是我们知道什么是开悟的时候,那就很清楚的!
下面师兄:和我们醒了一样的感觉。
上师:是我们醒的。比如说,我们从来都没有吃过甜的东西,从来都没有尝过甜味的话,你一定会问我,我有没有吃过甜味呢?但是如果有一天你知道什么叫做甜,那你就知道你有没有吃过甜。
08
主持人:顶礼上师,证悟一定要去山洞闭关吗?
上师:不一定!不一定!
09
主持人:顶礼上师,观心从哪里起步?
上师:观心有很多起步的方法,有大乘佛教、小乘佛教、显宗、密宗……有很多不同的方法,但是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首先是从出离心开始,从四前行开始。
10
主持人:顶礼上师,如果帮助一个人,但效果不太好,要不要坚持下去?在失败的时候后悔怎么办?
上师:失败的时候后悔怎么办?会后悔的。所以佛教里面不太主张当我们的心还没有训练好的时候,就立即投入到很多利他的工作中去,因为这个时候我们的心还不够强大。
本来我是一个好心,好心好意地去做一件事情,但是别人的反馈是我没有想象到的时候,我心里就会产生烦恼。所以佛就告诉我们最好的方法,首先把自己的内心强大,然后再去做实实在在的事情。我们的内心很脆弱的时候,过早地去做这个利他的事情,未必是好事,所以这个有点过早。
比如说一个医生先去学医,学好了以后再去治病,就这个道理。如果他很着急,因为看到他们生病了,我很着急,我不学了,我现在就去治病,可能吗?不可能的事!就是这样子的道理。
在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后台,
回复“慧灯之光”领取,全套《慧灯之光》电子书
回复“有声书”获得,全套《慧灯之光》有声书
平台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