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求学足迹 >> 真善美的足迹 | 月是故乡明 Back

真善美的足迹 | 月是故乡明

阿程 求学足迹 2022-09-04
浓情中秋 · 味浓情更浓
月圆中秋

Mid-Autumn Festival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北宋诗人苏轼



月是故乡明


月亮,明晃晃的月亮,基本都会在那一天高高地挂在天上。八月十五,牵动着多少人的思乡情结。记忆中,前些年因交通不便等原因,回老家过中秋节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今年,因有特殊事情又不能回去过八月十五了。


中秋节,一个在中国仅次于春节的一家人温馨团聚的又一个很重要的团圆节日,总有一种伴随着香甜月饼和温暖亲情的浓浓味道,挥之不去,不由想起小时候在老家过中秋节的一些故事和情节。



那时候,月饼不像现在这样丰富得琳琅满目、包装精美、眼花缭乱,只是一种用印有月饼图案的薄油纸包装的极其普通的月饼,品种也只是五仁、火腿、洗沙(糖名)等简单的几种。


每年在八月十五的那天黄昏,父母会找来一张桌子擦洗干净后,就摆上买来的月饼和煮熟的毛豆等食物,在香炉插上三支点燃的香,供奉月亮。等香差不多燃完时,天也快黑了,这时,月亮也悄悄探出了头,父母会问我们喜欢哪种味道的月饼,然后会按照不同的味道给哥哥、姐姐、我和弟弟一人一个。

一接到月饼,我们几个便猴急地撕开包装纸,狼吞虎咽般大口大口地香喷喷地吃起来,连散落在掌心和包装纸上的饼末,都舔得一干二净;还记得我那时最喜欢吃五仁味的月饼,现在再吃五仁月饼,不晓得为哪样,却再也吃不出以前的那种味道和感觉了。


吃完月饼,大家就开始吃另外一种香甜味的毛豆,几个叔子抽上一杆纸烟或一老巴斗叶子烟,和娘娘们在其中一家的院坝头边吃毛豆边吹壳子拉家常,至于有没有摆起嫦娥奔月的古老故事,已是记不得了。



那些年的八月十五,除了少数年份没有,通常都有又大又圆还有点朦胧的明亮亮的月亮。小孩子们趁着看得清楚一切的一地月光,三五成群地开心玩起划追、躲猫猫等游戏来,在大人们面前跑过来跑过去,呼喊声、欢笑声和被发现的尖叫声此起彼伏,一幅热闹异常的景象。几个调皮点的,还吆二喝三地邀起肩膀去偷别人家的老瓜,转悠半天一找到一个老瓜,比捡到钱都还高兴,然后大家以不太娴熟的“技术”用小刀在老瓜上先挖成各种图形的洞,接着掏出瓜瓤和瓜籽,再放一棵用火柴或用有小火石的打火机点燃的小蜡烛,用绳子或布条把瓜拴好,用一棵木棒棒挑起,就做成了一个瓜灯,到处提起向没有做瓜灯的小伙伴炫耀然后再分享玩乐,一玩就是一大个晚上。



那时,一些乡亲发现自家的瓜在八月十五被偷了,也不能骂,据说骂了对主人家不利,所以小孩子们才那么胆大放肆地在那天偷老瓜做瓜灯。关于瓜,那些年还流传(通常都是年龄大一点的小孩说的)在瓜长得小的时候不能用手对着瓜指,否则瓜会长不大的传闻,自己虽然觉得有点神奇和好奇,但却终没有试过。


关于中秋节,还记得2000年到花溪读大学前的那个八月十五的夜晚,月亮感觉是最圆最大也是最明亮的一年。想到即将离开老家去外地,可能以后会很少有机会看到家乡的月亮,就顾不得年龄大和小弟弟、小妹妹们把划追、做瓜灯等游戏重新疯狂地玩了一遍。


现在想起来,仿佛时光还停留在那些年的月饼、毛豆、吹着凉风的院子和月亮最明的那个夜晚。有些生活,有些回忆,注定是最美的,最幸福的,也是最难以忘怀的,如诗一般,不是吗?


中秋快乐


END

《真善美的足迹》期待着大家来分享关于真善美的一切,欢迎大家积极分享来自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难忘的美好,有壮阔的,有柔美的,有勇猛的,有悲悯的,我们希望这些曾给我们带来力量的这些真、善、美可以让生命中的爱和美好传递得更远,让更多生命能体会到生命的美好和温暖。


来稿可以是生活中的随手一拍,可以是关于某段文或者某句话的触动感受,可以是听到一首歌的美好回忆,可以是看见一朵花开的喜悦,可以是走完一段旅程的见闻,可以是日常所见的一个温暖画面,可以是听闻的一个感人故事,总之,真善美可以是一切,可以给我们带来温暖和力量的一切......


什么都可以,分享出来吧!,您的每一次分享,一定会有读者能够因你的分享而又一次被感动、温暖.....


让我们一起感恩遇见,体会生命带给我们的喜悦.....


您可以将您的故事发至邮箱qiuxuezuji2022@163.com,对于选定的投稿内容,我们将送出一份特别的礼物,期待着大家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