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开示】真正的修行人,应该尽量隐藏自己的功德
此身过本多,德寡奚足夸?
故当隐己德,莫令他人知。
我们不应该在别人面前赞叹自己,为什么呢?因为自己的身体、心理、行为、性格有很多过失,即使有一点功德也不足挂齿,没有什么可夸耀的。作为真正的修行人,应该尽量隐藏自己的功德,纵然有一分功德,也要想办法不让人知道,这就是智者的行为。
但现在的社会不是这样,许许多多的人本来没有什么功德,却喜欢夸夸其谈,说自己如何如何了不起。前段时间我们这里有一个新领导,叫慈诚罗珠和我去跟他见面。我们一到他的办公室,他就开始自我介绍“我在小学如何如何,中学是什么团干部”,然后是高中、大学,一直到现在,将所有的功德讲给我们听。当然,我们也没必要当面制止,但就像麦彭仁波切所说:“自己于己作赞叹,纵是帝释亦不佳。”
世间人若不宣扬自己,可能怕别人不知道,但真正的大乘行人,一定要反反复复观察自己,看内心每天被信心、慈悲心、出离心占据着,还是充满贪心、嗔心、痴心等烦恼?过失大还是功德大?身体的所作所为,从早到晚行住坐卧如法还是不如法?是按照《毗奈耶经》或大乘教言所讲的那样去做,还是经常自我放逸,随心所欲地造恶业?如果经常观察自己,就会发现自己的的确确不是好人。我本人也有这种感觉,别人说我了不起、功德大,我真的特别惭愧,自己到底怎么样不用问任何人,自己是最清楚的。如果说我没有功德、修行不好,那他已经说出了真相,我特别能接受。
一个人就算偶尔有点出离心、神通神变,也不值得在人前宣扬。以前噶当派的衮巴瓦尊者有神通,一次他与大家行路时,到了中午没有饭吃。正当饥饿难耐之际,衮巴瓦以神通得知马上有人会来送饭,并告诉了大家。当时仲敦巴尊者极为不悦,声色俱厉地训斥他不要骄傲自满。噶当派和禅宗的大德们,都喜欢隐蔽自己的功德,即使有点微不足道的功德,也不会拿出来炫耀。
我们平时也应当如此,没必要到处跟别人说:“我对轮回生起出离心了,我的境界如何如何。”千万不要这么讲!你这种境界也许是暂时的、偶尔的、不可靠的,没有什么可信赖的。在《莲苑歌舞》里,金蜂的妻子死了以后,他到莲喜尊者面前准备出家,当时尊者跟他说:“偶尔厌离天王所幻化,君岂不知此心不久长?”有些人依靠某种挫折变故,对轮回产生了出离心,但今后的日子还很漫长,还会有许许多多快乐,那个时候这种出离心就荡然无存了。因此,暂时有一些境界的话,自己不值得宣扬。
菩提学会有些道友的行为,我也打听了一下,他们在每个礼拜天学习,礼拜一的时候境界不错,因为刚刚听完一堂课,对佛法的信心还可以。如果礼拜六给他们打电话,前一堂课基本上已经淡忘了,后一堂课还没有接上,那时候的境界跟礼拜一完全不同。假如没有长期地闻思、长期给自己充电,很多境界恐怕跟不上,因此凡夫人一定要有精进力,自己的功德根本不值得夸耀。
噶当派的祖师们一向以隐藏功德为本,故有“隐藏功德者,邪魔不能害”之说。倘若特意去宣扬自己的功德,很容易遭到别人歧视和一些违缘。华智仁波切讲过:“自己功德深隐匿,他人功德张幡旗,鲁莽傲慢决不作。”意思是说,将自己的功德尽力隐藏起来,他人的功德就像挂经旗一样去宣扬,傲慢等不如法行为在众人面前千万不能出现。有些上师还说,如同小偷偷来的东西不会当众显露一样,自己的学问和功德也不要随便挂在嘴上。萨迦班智达在格言中亦云:“愚者学问挂嘴上,智者学问藏心底,麦秸漂于水面上,宝石沉没于水底。”愚者稍有一点学问,哪怕会讲一个故事,也到处问人家要不要听,就像麦秸总是漂在水面上,不可能沉下去;智者的学问不会挂在嘴上,而是全部隐藏在心底,就像蓝宝石、如意宝等珍宝,一放进大海,马上会沉入水底。因此,智者和愚者的行为有天壤之别。
——恭摘自索达吉堪布《入菩萨行论》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普贤菩萨行愿品
每日箴言
学习佛法时,一定要有长期的精进。许多凡夫人都有这样的毛病:刚接触佛法时有一种新鲜感,都能精进如法地闻思修行,然而时间长了,最初的这股新鲜劲一过去,这些人的态度和行为就不太如法了。道友们应该观察自己,看有没有这种毛病,要尽量杜绝。
-- 索达吉堪布
本月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