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佛学系列之013——倾听佛教与世界的密语(01)
佛教对世界的阐释可以给科学家以启迪,尤其表现在佛教对现代心理学的影响上,比如荣格和弗洛姆这两位伟大的心理学家都深受佛教的影响。
倾听佛教与世界的密语
(连载1)
复旦大学经济学系本科 周倩云
先来看物质世界。物质世界又分为宏观世界、微观世界和世界的本质。各举几个例子吧。
1.宏观世界的角度
先看宏观世界。佛教有一个名词“三千大千世界”,这个词出自《妙法莲华经 • 如来寿量品》。在西方,关于天体运动的理论最初由古希腊学者欧多克斯提出,经亚里士多德、托勒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成为“地心说”。后来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又推翻了“地心说”,成为目前人们普遍接受的天体运动学说。相比之下,释迦牟尼佛讲的虚空无尽,三千大千世界无量,才是究竟的宇宙真相。
顺便提一下,我主要在浅表层次上对比佛教和科学,而所讲的科学侧重于科学理论。我希望对比两者之间一些相似的概念,让大家生起对佛法的信心。
第二个词是“风轮”。“风轮”一词出自《大方广佛华严经 • 华藏世界品第五》。原文是:“诸佛子,此华藏庄严世界海,有须弥山微尘数风轮所持。”有人提出“风轮”指的就是万有引力,当然这有待进一步考证,但可以作为参考。
佛教理论中关于时间延促变化的记载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有所对应,但因为所涉比较复杂,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相关资料。
佛教里成住坏空的器世间,可以对应于科学的星云说。佛教理论把世界分为“成住坏空”四个时期。成劫是世界形成的时期,住劫是有情众生安住的时期,坏劫是渐趋破坏的时期,空劫是完全崩溃毁灭的时期。世界的成住坏空连续不断,周而复始,循环无穷。而星云说如何描述宇宙呢?天文学家霍金斯说过:“星点旋系从强度高能的虚无之中形成。”科学家们推断大宇宙出生于虚空,各种星云、星球等天体皆在不断运行,不断生成和消灭。从空而有,因有而住,从住坏灭,复归于空,“成住坏空”和星云说还是非常有关联的。
2. 微观世界的角度
下面看一下微观世界,简单举几个例子。
《修行道地经》中“胎狱”的描写对应于现代生理学的胎儿发育。《修行道地经》对“胎狱”的描写非常详尽:“七日住中,而不增减;又二七日,其胎稍转,譬如薄酪;至三七日,似如生酪……”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修行道地经》。现代医学借助先进仪器,才认识了胎儿发育的具体情形;但神奇的是,这些发现竟与佛典记载非常吻合。
第二个例子,佛陀曾在《毗尼日用切要》中说:“佛观一钵水中,八万四千虫”。《修行道地经》中也说:“儿已长大揣哺养身,适得谷气其体即时,生八十种虫。”《正法念处经》说:“以天眼观头髑髅。以为四分。于头骨内。自有虫行。名曰脑行。游行骨内。”还提到有放逸虫、发虫、耳虫、鼻虫、肿虫等等。而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体寄生虫有蛔虫、鞭虫、钩虫、丝虫等等,两者可以互为参照。细菌等微生物和寄生虫是近代才发现的,而佛陀在2500年前就已对此做了开示。
最后举一个例子,佛教有部、经部的“微尘”说和物理学的原子、夸克对应。有部认为,外在一切万法都非自性存在,皆由无分微尘组成。经部也认为粗大的物质或心识并不独立存在,而是由无分微尘或无分刹那组成,这两种极微都是实有。当然,这些观点在某种程度上是不究竟的,已经被大乘唯识和中观所批驳。但是,仅仅是这种不究竟的观点,科学家们也是通过非常艰难的努力才发现的,物理学渐次发现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夸克和亚夸克,从夸克微尘渐渐趋入世界的本质。
3. 世界本质的角度
究竟什么是世界的本质呢?中观学派的空性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量子力学看到光明。之前堪布也提到,曾任台湾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的王守益先生说过,佛教的空性论可以用量子力学来予以说明,因为表达微观粒子在描述上的不确定性的波函数V是看不到、测不到的,因此,它可以看作佛教中“色不异空”思想在微观世界的量子论基础。这段话引自王守益先生《物理与佛学》(1983年台北慧炬出版社出版)。如需进一步了解,可以参考该书。
相呼应的是,中国科学院牛实为教授也认为,根据现代理论物理学的解释,宇宙、时空皆产生于充满零点能的“真空”或“无”。因为真空是一切有为法、无为法的背景,它具有自充足、自参照、自波动的属性,真空非空,这正如佛教中所说的宇宙“实相”。这里说到的“真空非空,真空是一切有为法、无为法的背景”,跟之前提到的“成住坏空”、星云说、“无中生有”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刚才说,我关于世界的划分方法可能不是很科学。
下面再来看一个例子,《华严经》的“芥子纳须弥”理论。我企图把它和分形理论相结合。第一天研讨中,圆浩法师也提到过这个“分形理论”,我再简单介绍一下。
分形理论是在美籍数学家曼德布罗特建立的分形几何学的基础上研究分形性质及其应用的科学。它的重要原则是自相似原则和迭代生成原则,主要是自相似原则。自相似性可以是完全相同,也可以是统计意义上的相似,这从名字上就可以大概理解其意思。
结合“芥子纳须弥”理论来理解。《大方广佛华严经 • 世主妙严品》云:“过去所有诸国土,一毛孔中皆示现”,以及“佛于一切微尘中,示现无边大神力”,这种境界很难用语言来表述,大概就是一个很小的东西里面有一个很大的东西。从这一点来说,这两种理论是很像的。
下一个例子也是结合前面提到的“无中生有”。我想提的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不是从哲理层面而是从现实层面上来看,我把它与质能方程E=mc²对应起来。
请先看公式E=mc²,注意这里是一个等号,而不是一个单向的箭头,因此可以把公式倒过来,mc²=E,就是从物质变成能量。科学已经证实从原子核中能够生成巨大的能量,但怎么样从E变成mc²呢?天文编号为M87的无线电波星云旋系中,从非物质之无线电波区里,喷出长达一万光年之光炬,其实质为高速高能电子。从非物质之中,亦即从虚空中,而喷射出物质。这个例子应该可以作为一个比较强的论据了吧!
了解佛法并非虚妄,洞察科学的进步与困顿及科学对佛典智慧的印证,从而启示您重新审视人类的世界观。
感恩您的关注,敬请继续支持我们!
欢迎关注“世界青年佛学研讨会”微信号:WYBS_HK
更多资讯内容请关注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官方网站及新浪微博。
邮箱:wybs.hk@gmail.com
网址:http://www.wybuddhist.com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357384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