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咒?为何念咒可以得到加持?丨《慧灯·问道》初入佛门篇
初入佛门的我们,对佛教中的一切都倍感新鲜、好奇,种种脑洞大开的问题也层出不穷。初入佛门篇将对初学者的各种疑问一一进行解答,为大家清除学佛道路上的障碍。
Q1
修行人和学佛人有什么区别?
观众:请问堪布,修行人与学佛人有什么区别?经常阅读佛教相关的书可以算作修行人吗?
慈诚罗珠堪布(下文简称“堪布”):严格意义上讲,学佛的人跟佛教的修行人是一回事。为什么呢?学佛就是向佛陀学习,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是学习佛陀的慈悲心;另一方面是学习佛陀的智慧。这个学习的过程就叫作修行。所以从严格的角度,可以这么讲:修行人就是学佛人,学佛人也是修行人。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如果他只是皈依,还没有真实地、认真地修行,虽然也叫作佛教徒,也跟着佛陀走,是学佛的人,但是这种学佛的人与修行的人还是有所不同。
另外,平时读经、念经是不是修行?这要看怎么念。如果只是嘴上念一下,还不算修行;每个仪轨或者佛经都有深奥的意义,如果边念边思维其意义,则念经就是修行。
Q2
怎样改掉懒惰的毛病?
观众:堪布,您好!我比较懒惰,学佛至今,唯一坚持的就是吃素,因为吃素不需要做什么,只要不吃肉就行,而功课坚持得就不太好。请问堪布,有什么办法可以帮我改掉懒惰的毛病?
堪布:能够做到不吃肉也是一种非常积极的态度。如果没有很强的意志力,想坚持下来也没那么容易。但是如果只吃素,其他的学习和修行都不做,还是有点不完美。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可以从正反两方面去思考。
首先要考虑:学佛,或者说修行和学习对自己有什么帮助?确定了它对今生、来世都有帮助,就有可能会变得更加积极;另外,学佛可以给自己深爱的家人,如父母和子女等带来什么?那些没有学佛和修行时无法帮助他们的事情,学佛之后是否有能力帮助他们?如果确定学佛以后更加能够帮助到他们,就有可能为了他们而去努力,变得非常积极;此外,学佛修行后,随着慈悲心和智慧的提升,你是不是能够把帮助的范围扩大到家人以外的朋友、同事,甚至是陌生人、动物,等等。如果发现自己学佛、修行后能够帮助他们,就有可能会产生一种修行的动力。有了动力就有可能从本质上改掉懒惰。
其实,很多人都很懒惰,如果不是因为某些原因,他们现在手里积极在做的事情,有可能根本不想做。但是因为他们发现了它的利益,即使不喜欢这个工作,但为了其他一些原因,他们也会去做,而且很认真地去做。其动力,并不是这个工作本身,而是他们考虑到了生活或生存等方面的原因。所以,我们的动力是各种各样的,多数情况下,并不一定来自我们当下所做的事情,很可能来自于其他方面。
同样,你去学佛、打坐,也不一定因为你有兴趣和积极性,不一定因为学习和打坐本身。但是,你打坐和学习之后会发现自己能够帮助到父母了。如果父母年老体衰,不知尚能存世多久,自己之前也没有好好地报答过他们,假如不学佛、不修行,在他们剩余的有生之年也就不知道自己能否帮助他们。而现在,你发现通过自己的学习和修行,可以长时间地、不止一世地帮助他们,当你非常确定这一点时,就会拥有一种动力,使你变得更加积极。以上是从正面考虑的方法。
另一个方法,你也可以从负面来考虑。如果一直不学习、不修行,你也许可以在十几年或者几十年中过一种没有太多压力的生活,那么日子这样过去之后,其结果是什么?再想想:轮回的痛苦、生老病死的痛苦都得不到解决,这样下去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如此考虑,就会产生一种恐惧感。这个恐惧,就可以变成你修行的动力和积极的态度。
这两个方面都要多思考一下。
主持人:我想太多人懒惰、懈怠,就是因为找不到生命的动力之源。所以没办法把自己放在那个离苦得乐的轨道上。
堪布:对。
Q3
诵经而不懂经文的意思,这样的念诵有功德吗?
观众:堪布,您好!我每天念诵《心经》,但不太了解经文的意思,这样的念诵有功德吗?
堪布:很多人都这样。这样念诵也有功德。但是,了解意义的念诵和不了解意义的念诵,其功德的大小不一样。
Q4
行住坐卧,甚至如厕时,都可以持咒念佛吗?
观众:请问堪布,走路和躺着诵经会不会有过失?
堪布:不会有过失。随时随地都可以持咒、念经。
观众:行住坐卧,甚至上厕所的时候,也可以念咒和诵佛号,是吧?
堪布:可以。上厕所的时候也可以持咒、念经,随时都可以。
主持人:走路、躺着或者如厕的时候,是要念出声,还是保持金刚念(默念)的方式?
堪布:都可以。如果出声念,你身边的人不太喜欢,那就默念;如果没有这种情况,就可以出声念。
Q5
修金刚萨埵时,发露忏悔要说出声吗?发愿和回向呢?
观众:堪布,您好!金刚萨埵修法中,对金刚萨埵发露忏悔时,可不可以不出声,只在心里默默地发露忏悔?
堪布:可以。是不是怕别人听见自己的过失啊?(众笑)
观众:发愿和回向的时候,也可以不出声吗?
堪布:都可以。主要是心里要去想,出不出声没关系。
主持人:这两个问题让我想到,修行的作意很重要,内心怎么想很重要。
堪布:对,作意很重要。
主持人:有一次我去一家饭店吃饭,墙上有一个标语:“你今天安的什么心?”对我启发很大。
堪布:对。尤其在佛教里,作意决定一切。
Q6
什么是咒?为何念咒可以得到加持?
观众:堪布,您好!我刚刚开始接触佛教,发现很多师兄都在念咒,他们说这是他们的功课,我非常好奇。请问什么是咒?为什么念咒可以得到加持?
堪布:举例来讲,当我们念观世音菩萨的咒语“嗡嘛呢巴美吽”时,会认为咒语是自己的声音,属于自己,不是观世音菩萨,我们只是用自己的声音来念诵观世音菩萨的咒语而已。而当我们看到观世音菩萨的塑像、雕像或唐卡时,我们不会认为这些属于自己,而认为这个是观世音菩萨的像。其实,这两者完全一样,都是观世音菩萨的化现、化身。念咒是通过声音来表达观世音菩萨,唐卡是通过绘画来表达观世音菩萨。
在密法里,对咒语的理解有11个不同的层次,其中最基本、最下等的理解就是前面说的这种,将念诵观世音菩萨的咒语理解为用自己的声音去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字。多数咒语都包含佛菩萨的名字,比如“南无阿弥陀佛”中,后四个字是阿弥陀佛的名称,“南无”即顶礼,整体就是向阿弥陀佛顶礼的意思。如果这样直接去理解,就是11个层次中最下等的理解。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咒语”呢?实际上,我们念的咒语和看到的观世音菩萨像是一个层次、一个级别,甚至本质上是一体的:咒语是观世音菩萨,唐卡也是观世音菩萨,只不过是观世音菩萨两种不同的形式而已。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可以这样理解:两者都不是观世音菩萨,但都是观世音菩萨的化现。这就叫作咒,咒语就是这样的意思。
实际上,我们念“嗡班匝儿萨埵吽”,咒语本身就是金刚萨埵;念“南无阿弥陀佛”,咒语本身就是阿弥陀佛。但是,在我们的概念中不会这样认为,而是觉得这些是佛菩萨的名字,不是佛菩萨本身。尤其,我们会认为,这些都是我们自己的声音,但实际上这些咒语跟佛的化现没有什么区别,是佛的一部分,是佛的化身。简单来讲,当我们念“嗡嘛呢巴美吽”时,正确的理解是:它本身就是观世音菩萨,并不是观世音菩萨的名字。
绝大多数的咒语都是有意义的,我们不明其义,是因为没有翻译。翻译经文时有五种“不翻”,其中一个就是咒语不翻,保留咒语原来梵文的音。藏传佛教用藏文记录它的音,汉传佛教用汉文记录它的音,但是不翻译它的内容。如果要翻译,咒语也有意义,比如前面提到“南无阿弥陀佛”也是一种咒语,就是向阿弥陀佛顶礼的意思。咒语最简单的理解就是这种直译的方式;更高程度的理解,需要灌顶之后再进一步去学习密法的经典,这样就能知道咒语的真正意义了。但其实前面讲的也就是最终的意义:观世音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心咒,观世音菩萨的心咒就是观世音菩萨,是观世音菩萨在你面前显现的不同形式。
所以不要以为,唐卡是我自己画出来的,声音是我自己发出来的,都不是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在另外一个刹土中。实际上观世音菩萨要出现在我们的感官当中,只能用这些形式,没有办法让她以真正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因为我们的感官有各种各样的障碍,想要看到真正的观世音菩萨是不可能的。
当初释迦牟尼佛在印度的时候,很多有因缘、业障轻的人都能看到佛陀。但是有一些人眼中的佛陀根本不像我们描述的那样具足相好,而是一个非常丑陋的人,这是他们自己的业障所致。
什么是咒语?简单地说,任何佛菩萨、本尊的咒语,就是他自己。
主持人:所以当我们内心怀有菩萨的慈悲时,清脆的鸟鸣和潺潺的流水,也都是菩萨的化现。非常感谢现场各位嘉宾的提问,同时也要感谢堪布的智慧作答。衷心祝愿各位在生活中能够时时绽放觉悟的光芒。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下期预告(4月16日)
三乘篇 第1期
Q1 不同种类的学佛目标,是否都可以实现?
Q2 如何理解“乘”的概念?
Q3 如何理解“解脱”的概念?
Q4 既然有脱离轮回的方法,为何还要弘扬人天乘?
播出平台
慧灯之光网站、慧灯之光App、慧灯之光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慧灯问道、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蜻蜓FM
收看往期节目
点击文尾“阅读原文”按钮,收看以往各季节目
导览
回复“1”:慈诚罗珠堪布简介
回复“2”:《科学放生手册》
回复“3”:《临终准备和助念实操手册》
回复“4”:下载慧灯之光App
回复“5”:直播收看方式
回复“6”:藏历查询
• END •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收看《慧灯·问道》
您有问题希求解答,
或者您对栏目的意见和建议,
以及栏目合作、文章转载等事宜,请联系:
📮 wendao@huidengzhiguang.com
本公众号视频及文字内容均为原创,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收看以往各季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