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澳大利亚佛学会 >> 【索达吉堪布】小心一念贪心,毁坏了一辈子的修行(附殊胜日提醒) Back

【索达吉堪布】小心一念贪心,毁坏了一辈子的修行(附殊胜日提醒)

索达吉堪布 澳大利亚佛学会 2018-12-07


2018年12月7日,藏历持众月十月三十

释迦牟尼佛节日,

布萨诵戒日、烟供火供吉祥日



释迦牟尼佛心咒:

嗡 牟尼牟尼玛哈牟尼耶梭哈!





作为修行人,对于自己贪执的东西,要么生前处理掉,要么死时不想它,这一点非常重要。否则,临终一念之差也会导致多生累世沉溺在轮回中,那就太可怕了。

 

以前有一位比丘,他生前贪执一颗精美的松耳石,结果死后转生为一只青蛙,青蛙的四肢紧紧抱住那颗松耳石,不让别人取走。人们只好把它四脚朝天,向它身上倒开水后才拿到松耳石。

 

藏地有一个老人,他一生念观音心咒,平时修行很不错。他去世后,家人请了一位著名的上师作佛事。按藏地的传统,要将家中最好的东西作为超度费用,这家人把最好的马匹和金银财宝供养那位上师,可是上师都没有接受。最后家人说:“如果这些您都不满意,那您想要什么就自己拿吧。”上师说:“我想要你家帐篷角落里的一个东西。”说完在那里挖,不一会挖出一颗松耳石,上面趴着一只小虫。原来,老人把心爱的松耳石藏在地下,结果死后变成了松耳石上的小虫。上师作了超度后,老人才获得解脱。

 

一般来讲,人死后应该请有能力、有修行境界的上师作超度,如果没有找到这样的上师,应该将亡者执著的东西供养僧众,请僧众作超度,这对亡者非常有利。

 

古人执著松耳石这类东西,现代人执著的是轿车、衣服、家具等,其实这些贪执对自己没有任何利益。《毗奈耶经》中说,一切财物如同梦幻泡影,没有什么可执著的,应该彻底放下它们。因此,如果我们有机会,要提前处理自己的财产,如果没有机会处理,临终时内心要舍弃它们,作意将其供养诸佛菩萨或者布施一切众生。总之,临终的心态很重要,如果没有把握好自己的心,即使平时天天念佛,也可能因为一念贪执而毁坏一辈子的修行。

 

从前哲蚌寺的一位僧人把许多银币藏在墙缝里,他死后转为一只蜘蛛,整天在银子上爬来爬去,发出“瑟瑟”的声音。(有些道友家有很多蜘蛛,你们要注意哦:这是不是前任房主?)隔壁的僧人听到后去查看,结果发现了蜘蛛和银币。他们把银币和罪业深重的蜘蛛带到绕多译师那里,上师要求把它交给某屠夫。那个屠夫是一位隐藏的大成就者,他一口吞下蜘蛛,然后弹一个响指将它超度了。

 

因贪执而堕落的例子还有许多。有一位比丘因耽著法衣而转为毒蛇。还有一位名叫萨巴的施主,他的妻子因贪执自己的美色而转为毒蛇:这个女人长得很漂亮,她特别贪执自己的美色,天天都要照很长时间镜子。有一次她和丈夫到海中取宝,结果船毁人亡,她死后转为一条毒蛇,在自己尸体的口鼻中钻来钻去。这是目犍连尊者在海边亲眼见到的。[ 此公案在《贤愚经》中有详述。]

 

现在很多女人也是如此,每天化妆要三四个小时。如果这么贪执自己的身体,她们死后会不会变成自己尸体中的旁生?

 

其实贪执充满业惑与不净物的幻身没有什么用处,人的身体就像涂抹着美色的不净物或者绫罗绸缎包裹的荆棘一样,对自他不会带来什么利益,贪执它没有任何意义。

 

《经律异相》中记载,以前有一个居士,他平时持戒、修行很精进,死的时候妻子哭着说:“如果你走了,以后我靠谁呀?儿子该怎么办啊?”他听后产生了贪执之心,结果变成妻子鼻中的小虫。有一位阿罗汉和这个居士关系很好,他去居士家安慰居士的妻子,可是越安慰她哭得越凶。(有些女人就是这样,哭的时候不能劝,越劝哭得越厉害。)结果小虫随着鼻涕掉在地上,她非常不好意思,伸脚要踩死小虫。阿罗汉说:“不要踩,它就是你的丈夫。”女人很奇怪:“我丈夫持戒、修行那么精进,怎么会变成虫?”阿罗汉说:“因为他临终时你一直哭,他生起了一念贪恋,结果变成了这个小虫。”阿罗汉为小虫说法后,它才得以超升天界。

 

按照佛教的传统,人死后亲人不能哭泣,可是我在医院里经常听到哭喊:“你走了以后我该怎么办啊?”“***,你不要走啊……”一听到呼叫死者的名字,我就担心:说不定死者会转生为这些人身上的旁生,那就太可怜了。按理来说,人死后应该马上念经、念佛,死者在这种声音中离去是很好的,如果一直哭喊,很可能像上面的公案一样,死者会变成亲友身体中的旁生。

 

总而言之,贪执任何事物都是很危险的。《辟支佛因缘论》中说:“如大炽火中,飞蛾投而死。”世间人就是如此,因为贪执而像飞蛾扑火一样前往恶趣。佛经中还说:“智者不用贪,贪著皆束缚。”所以我们要努力断除一切贪执,这一点非常重要。

 

 

——恭摘自索达吉堪布《入行论广释》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普贤菩萨行愿品



每日箴言


凡事只要问心无愧就好,不一定非要得到所有人的赞叹,只要对得起自己良心,别人不满意也没办法。毕竟佛陀都不能满足所有众生,像我们这样的凡夫俗子,又怎么可能做到呢?


-索达吉堪布



致朋友:


澳洲菩提学会开始招生啦!

学会开设课程以来,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如今已经建立了预科系和正科系并行的教学体系,满足了众多佛教徒学修佛法的需求。让佛法慈悲、智慧的甘露滋润我们的心田,通过系统次第的学修,消弭心中的烦恼、痛苦和压力,从改变自身开始,逐渐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充实、欢喜、实现自他二利。更通过佛法的视角,解决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问题。有意乐的朋友快来联系我们!

悉尼:

0423121173

墨尔本:

0401352062

阿德莱德: 

0403411556

布里斯班:

0420687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