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智悲学子 >> 16届加行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84课-法师辅导 Back

16届加行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84课-法师辅导

法师辅导




一、课前和课后教诫的重难点


1、法器的标准

(1)共同外前行:

共同外前行修好之后,可以让我们的心安住在出离心的状态当中,我们就会成为能够修持不共加行的法器。生起出离心就是相应法器的标准。


(2)不共内加行:

通过修不共加行我们的心又成熟了,进而成为一种更高法的法器进入密宗的修法。比如生起次第、圆满次第,乃至把这些修好之后就可以进入大圆满的修行。


● 皈依:宁舍生命不舍三宝,或者皈依的时候相应于不共的龙钦宁提的皈依应该达到的标准。

● 发菩提心:必须要生起一心一意利他而追求佛果的心。

● 修金刚萨埵:有净障的梦兆等。


真实的把五十万加行认认真真地修好之后,我们内心的状态、相续会成熟到一个很高的高度。在那种情况下上师灌顶、传大圆满、或者入密乘就能体会到大圆满法的殊胜性。


2、四加行没有修好,能否继续修?

如果前面的四种共同加行没有修好,修持皈依的时候,能够得到的真实利益的状态就会大打折扣,没有办法达到华智仁波切希望我们达到的高度。我们在实际修持的时候,至少要获得某种程度的觉受,经常去反观自己、衡量自己的修行是不是到量了。


3、何为“不共”?

● 上师讲记中的几种不共:

第一个:和外道不共

阿底峡尊者说:内外道以皈依别,大小乘以发心别。

内外道差别是皈依,皈依三宝或者不皈依皈依三宝,以这个区别内外道。


第二个:和大乘显宗不共

大圆满法是大乘法,首先要有一个不共的菩提心摄持的皈依。

这里的皈依不单单是大乘的还有密乘的皈依,所以这个不共也和大乘显宗不共。


第三个:和汉传佛教不共

藏传佛教的修行方法和汉传佛教不一样。

宁玛派的宁提派的皈依是属于宁玛派宁提派不共的皈依。


4、修加行的必要性:

通过内加行和五十万加行让我们的相续成熟。该圆满的功德、该清净的罪障通过这个方式来调伏,然后通过上师的强烈加持,因为前面的皈依、发心、百字明修完之后,在这个状态上祈祷上师修上师瑜伽的时候就有深度了。


5、如何克服加行难修的梗?

(1)该补的要补

(2)修加行也好、正行也好,要把目标确定下来再去修。

(3)对于修行的道理,上师讲,我们要思考后面的修行和调伏我们的心哪个地方挂钩的。思考清楚之后,我们会对这个法的领悟、修行更上一层。


二、法本开显中的重难点


(一)顶礼句


以外皈依顶戴三宝尊,以内皈依成就三根本,

以密皈依现前三身者,无等上师足下我敬礼。


(1)外皈依是顶戴三宝尊,皈依佛法僧三宝。

(2)以内皈依成就三根本,进入密乘之后,以内皈依作为修行。

(3)密皈依主要通过风脉明点等等,通过密乘的不共菩提心来现前三身。

(4)这样无与伦比的上师足下,我用外内密三种方式对上师恭恭敬敬的顶礼。


(二)解释“不共内加行”的五个科判


乙二(不共内加行)分五:


丙一、诸圣道之基石—皈依

首先皈依是一切圣道的基石,要证悟必须要皈依,它是迈向觉悟、迈向圣道的第一步,没有皈依就无法觉悟。


丙二、趣入最胜大乘——发殊胜菩提心大小乘以发心别

大小乘以发心别,就是趋入大乘发殊胜菩提心,如果发了菩提心就是大乘的行者。

对我们而言,主要是以世俗菩提心为主。


丙三、清净违缘罪障——念修金刚萨埵

成佛必须要清净成佛的违品。

暂时来讲,为了不堕恶趣,我们要清净、要忏悔。获得人身之后再在这个基础上,继续修行忏悔,不断地净除罪障。


丙四、积累顺缘资粮之供曼茶罗与顿然断除四魔之古萨里——积累资粮

供曼茶罗在密宗当中是最迅速的一种、且远远超胜显宗的一种积累资粮的方法,可以一生成佛。

顿然断除四魔,对于四魔马上顿时断除的就是古萨里。


丙五、自相续生起证悟智慧之究竟方便——上师瑜伽

上师瑜伽的修法是最殊胜的一种修法,在密法的修行当中,对于上师瑜伽的修法是最重视的。


(三)丙一、诸圣道之基石—皈依


1、正式讲解之前的开示


(1)皈依分小士道的皈依、中士道的皈依、上士道的皈依

● 下士道或者小士道的皈依,主要是因为怖畏痛苦,怖畏恶趣,害怕堕恶趣皈依三宝。

● 中士道的皈依,小乘皈依是对整个三界轮回很恐怖,为了从轮回当中出离要皈依三宝。

● 大士道的皈依,因为怖畏小乘的涅槃寂灭,所以通过发菩提心的方式来皈依三宝。


(2)皈依的学处

● 皈依佛陀,依靠他引导我们趋向于觉悟。

● 皈依法,其实是皈依能够成佛的方便。

● 皈依僧众,他们是我们趋向成佛的过程当中修法的一种助伴。


2、原文讲解


丙一(圣道之基石——皈依)分五:一、皈依之基础;二、皈依之分类;三、皈依之方法;四、皈依之学处;五、皈依之功德。

皈依的本体就是誓愿宁舍生命不舍三宝,绝对不可以舍弃三宝。


丁一、皈依之基础:


(1)原文:总的来说,能开启一切正法之门的就是皈依,而要开启皈依的门必须依赖信心  。


为什么要有信心?

对于一个作为究竟的依靠处,必须要有真实的功德值得我信赖,值得我把生生世世的身语意交给你。我们在观察的时候,三宝的的确确是不变的自性,要想生起信心就必须要了知他的功德、他不具有任何过患。


(2)原文:因此,在皈依之初,自相续生起稳固的信心这一点非常重要。


作为所有后面圣道的基础,现在学习正是让我们生起信心的途径。比如说佛宝法宝的自性,如果不是很清楚地知道,那么高质量的信心没有办法、没有途径生起来。


(3)原文:信心可以分为清净信、欲乐信、胜解信三种。


● 清净信

看到佛像、经书、佛塔、上师善知识、高僧大德尊严的时候,依靠这些简单的因缘,不是很深入的,心很清净,没有不好的想法染污或者邪见。他觉得非常地好、很感动,这就是一种清净,这种信心容易退失。


● 欲乐信

欲乐就是希望的意思。因为有想要得到这种功德的欲乐,生起一种想修的心念。

前面是想要获得或者摆脱,这个是想要修持或者远离断除,一个是缘它的果,一个是缘它的因来讲的。


● 胜解信

所谓的胜解就是了知、甚深的了解。信心稳固,不易退失。通过很深入地闻思修才能够了知不共的功德和不共的加持,胜解信的因就是来自于深刻的了知。只有长时间认真地闻思修行才能够真实地对于三宝功德产生这么殊胜的信心。


(4)原文:正如邬金莲师说:“具有坚信得加持,若离疑心成所愿。”


如果你信心坚固你就得加持,在念祈祷文、念咒等的时候完全没有怀疑,以很坚固的信心去念的话,就能成所愿,加持的力量就会显现出来。

要深入地学法义的本身,尽量地学深的法、广大的法,越学信心的范围越大。学的法深,信心就深,挑战难度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遣除怀疑,信心就比较稳固。


(5)原文:信心犹如种子,它能生长一切善法功德,如果不具备信心,那就如同种子被火烧得一干二净一样。如经中说:“无信心之人,不生诸善法,如种被火焚,青芽岂能生?”


信心是最关键的,因为能生起一切善法。


(6)原文: 此外,信心也是居于七圣财的首位,如云:“信心如宝轮,昼夜修善道。”


信心像宝轮一样,轮王之首就是金轮宝。昼夜修善道,就像金轮宝无勤作就可以到任何所求一样。所以,有信心之后昼夜都修善法,昼夜可以增长善法,是最殊胜的。


(7)原文:信心是一切财宝当中首屈一指的。


● 信心就像宝藏,是无穷无尽功德的源泉。

所有众生都具有佛性,所以信心就像打开宝藏的钥匙一样。因为内心所有的功德是本具的,有了信心之后,所谓的功德就会在如来藏当中源源不断中浮现出来。信心就是能够开显这个宝藏门的殊胜钥匙。


● 信心就像双足,能够踏上解脱胜道。

具足信心才愿意趋向真实的解脱道。


● 信心又像双手,能将一切善法揽入自相续。

把一切善法抓住之后,揽入自相续当中牢牢地抱住。


(8)原文:如果自己具有上等的信心与恭敬心,那么所得到上师三宝的悲悯与加持也是上等的;倘若具有中等的信心与恭敬心,所得到的悲悯与加持也是中等的;假如仅仅具备下等的信心与恭敬心,就只能获得少许的加持与悲悯;那么如果根本没有这个,一点信心也没有,一点恭敬心也没有,绝对不可能得到上师三宝的悲悯和加持。


自己要具足条件,虽然很差但是必须要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最基本的法器。一般众生不一定是所化,我们要想得到加持一定要努力地让我们相续当中生起非常稳固、精进的信心。

 

编写师兄:定解B08

审核师兄:定解B09

【档案编号 B04084 -定解 B08-007】

文章原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