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绝对不是万能的!
金钱绝对不是万能的
CICHENGLUOZHU
少欲知足这四个字,是佛给我们制定的一个生活法则和原则。对一般人来说,少欲知足这四个字并不意味着不能吃好的,不能穿好的,而是说不能太奢侈,应该过平常人的正常生活,该有的不能缺少,但不能欲望太强,以致超过一定的界线。
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找到很多事例,无论是观察自己,还是观察其他人都一样,所以,少欲知足是很重要的。
真正的生活模式是怎么样的呢?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生活的标准是不一样的。佛认为,佛教徒应以自己所处时代的普通生活水平为准绳,既不要太低,也不要太高,佛认为这就是真正的正常生活。
这样一来,我们是不是从此以后就再也不挣钱了呢?可以挣钱,但要掌握好如何看待钱财的问题。无论是自己挣的钱,或者是修学菩萨道的出家人接受别人供养所得的钱,都要知道这些钱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众生,自己只是帮众生把这些钱管理和分配而已,哪里需要做善事,就把钱送到哪里。
如果抱着这种态度,则即使是在家的修行人,也可以去挣超过正常生活水准以外的钱;如果缺乏了这种态度,则无论是出家人接受别人的供养,还是在家人去挣超出标准生活之外的钱,都违背了少欲知足的原则,故而永远都不会幸福。
按照佛说的去做,生活、金钱都不会给我们的修行带来违缘;否则,假如不会协调解脱和生活之间的冲突,很多人就会迷惑困扰,掌控好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美国《新闻周刊》曾经提出过一个问题:“金钱与幸福,哪个更重要?”
大家想想,如果让我们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会怎么回答。
释迦牟尼佛早在2500多年前就回答了:幸福才是最重要的,金钱并不重要,仅靠金钱是不可能让人类满足并从中获得幸福和自由的。但大多数人却认为,没有金钱,就不会有幸福,金钱是决定幸福的关键所在。
当然,除了极少数人以外,一文不名的人当然不会觉得幸福,但是否很有钱就很幸福了呢?不是,金钱绝对不是万能的!
在一些贫困地区,物质极端匮乏,贫穷的人们与发达的物质生活之间有着很大的距离,人人都想摆脱穷光蛋的生活,都认为如果有钱,就可以解决一切。虽然每个人都知道人死的时候什么都带不走,但只是为了在走之前自己过得幸福一点,大家都会拼命地为之奋斗不息,力图拉近自己与优裕的物质生活之间的距离。
然而,当真正有一天距离缩短之后,人们的幸福指数并不会随着物质的发展而增长。比如说,在北欧等很多西方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国民福利非常好,人们应有尽有,什么都不缺,但这些国家的自杀率却异乎寻常地高——据世界卫生组织1994年公布的自杀率得知,芬兰、瑞士、比利时、丹麦、瑞典等国的自杀率均位于世界前十位。对他们来说,金钱、物质等等就不是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重要了。虽然大家都过着富裕的生活,但很多西方人却并不快乐幸福。这一切表明,物质财富与幸福快乐之间并不是成正比的。
美国福布斯杂志曾以美国最富有的400个人和另外1000多中、低收入者以及穷人为对象做比较调查,让他们从1到7选出一个数字,1代表“我感觉非常不幸”,而7代表“我感觉非常幸福”。最后的统计结果显示,超级富翁们的幸福指数是5.8;但是,在过去多年的调查中专家们还发现,居住在寒冷的北格陵兰岛的因纽特人的幸福指数也是5.8;此外,肯尼亚的马赛人——生活在简陋肮脏的草棚内,没有电也没有自来水的一群游牧民族,他们的快乐指数同样为5.8。
美国密歇根州或兰市或普大学的心理学家戴维·G·迈尔斯(David G.Myers)根据2000年美国人口普查的数据证实,“财富与幸福之间存在着一个有趣的矛盾。迈尔斯发现,自1950年以来,美国人均购买力增长了两倍。难道由此推算,美国人在2000年时的幸福感就应该是1950年时的3倍吗?……尽管现在这代人的经济条件比上一代人好了很多,他们却没有感到幸福。事实上,美国年轻一代比他们的长辈更加焦虑。”
美国心理学家琼M·图文齐(Jean M.Twenge)对1953-1993年间所作的269项研究指标进行了大规模分析,以测定当时儿童和大学生的焦虑程度。2000年公布的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美国儿童的平均焦虑程度高于20世纪50年代的儿童精神病患者。
英国未来基金会的迈克尔·威尔莫特和威廉·纳尔逊在《复杂的生活》一书中指出:“在过去50年里,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并没有使人们增加多少快乐。这是进步的悖论。今天的一代人比以前更富裕、更健康、更安全,享有更多的自由,但他们的生活却似乎更压抑……”。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莱恩博士经过研究得出:在最近40年间,自认“非常幸福”的美国人一直呈下降趋势。一项最新统计还显示:在1960-2000年期间,按不变价格计算,美国人均收入翻了三番,但认为自己“非常幸福”的人却从40%下降到30%左右。在法国、英国和美国等经济发展较快的欧美发达国家,最近十几年间,精神抑郁的人数却在与年俱增。对此莱恩解释说:收入水平与幸福之间并不是直线关系,而是曲线关系。在收入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前,收入提高会增加幸福;但当收入水平超过一定高度时,它的进一步提高未必会明显增加幸福感。
佛陀早就说过,金钱不是万能的!现在这句话已经被越来越证实了。上述的数据很明确地显示,人类幸福感的来源不是物资生活。
智慧照亮人生
愿慈爱温暖您的内心
长按二维码关注
慈诚罗珠堪布个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