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今日当精进 >> 《极乐愿文大疏释》104课CC+ 笔记 Back

《极乐愿文大疏释》104课CC+ 笔记


本课脉络


👆 识别上图小程序码查看或下载



本课科判



本课重点

  • 要对佛陀和传承上师的金刚语有信心,并依照教言如理如法地精进修持。

  • 成办弘扬佛法和利益众生的广大事业,对净土法门生欢喜心、希求心。


本课难点

  • 净土法门能度化无量众生,对此应深信不疑,不能以愚痴狭隘的分别念妄加衡量。

  • 对佛陀和传承上师的金刚语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心。

  • 即生中遇到净土法门者,与此法有缘宿世,以欢喜心和希求心精进修持。

  • 现实中真正弘扬佛法、利益众生。


本课脉络

  • 以信心精进修持。

  • 上师对此论的评价。

  • 结文:一首有关《极乐愿文》的金刚道歌。

  • 跋文和结语。


 脉络展开 


一.以信心精进修持。


1.因缘和合。

①人身难得。

【教证1】《大般涅槃经》:“从恶趣转生到善趣的众生像指甲上的土,从善趣堕入恶趣的众生则如大地之土。”

【教证2】《乐邦文类》:“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②佛法殊胜。

A.唯有佛法才能让众生离苦得乐。

B.净土法门是显宗的捷道。

a.只要勤奋修持,没有不能成就的。

b.只要有信心,愿意求生净土,尽力积累善因,就一定能够往生净土。

c.甚至与此法结缘的人也可以往生。

【公案】《印光大师文钞》:一个会做素菜的人,当地凡有打佛七都请他去做菜,所以他天天听到念佛声。他儿子临死时,向他要得佛后安详而逝。

【启示】不仅念佛人有大功德,甚至耳濡目染之人也有功德 。

d.旁生亦可往生净土。

【公案1】《佛祖统纪》:一只八哥经常听人念佛,学会了念佛,就经常念佛。死后,埋于地下,口中生莲。

【公案2】《虚云老和尚年谱》:某寺院一只放生的公鸡凶恶好斗,经常伤害群鸡。在虚老为它说戒并教它念佛后,就变得调柔了,再也不害其它众生了,而且经常念佛,最后它站立着迁化了。

E.有幸听闻,即便愚笨不懂,也能往生。

【公案】鸡足山祝圣寺一个石碑上面记录的“聋子和尚”的真实事件,因专注念佛而听不到别人说话,终以瑞相往生净土。(详见法本P21-22)


2.对净土法门要有信心。

①旁生都能往生净土,更何况有信心、经常听闻佛法的人?应诚信佛陀和传承上师的金刚语。

②佛陀为度化无量众生而开启净土法门。

A.佛陀相应不同众生的根机、意乐和信心而说法。

【教证】《深密解脱经》:“诸佛如来,随诸众生,种种信心,说种种法。”

B.应对佛陀金刚语生大信心。

a.【教证】《父子合集经》:“大海深可量,虚空可知际,须弥尚可称,佛功德无极。”

b.【教证】《法华经》:“舍利弗当知,诸佛语无异,于佛所说法,当生大信力。”

c.应舍:因自己的愚痴而以狭隘的分别念妄加衡量。

d.生信之因。

I.佛陀永远不会欺惑我们,对众生生死大事更不会说妄语。

II.佛陀和传承上师具有宣说解脱真理的能力。

III.即使火不具足热性、水不具足湿性,佛陀和传承上师也不会说妄语。

IV.结论:一定要生起坚定的大信心。

e.对佛陀和传承上师的金刚语有信心,依照教言如理如法地修持,才会有解脱的希望。


3.理应欢喜而精进修持。

①应精进修持。

末法浊世值遇不堕入恶趣而往生清净刹土的捷径,理应精进修持。

②应生欢喜心。

A.往昔宿缘:表面看似偶然因缘,实际肯定有前世因缘。

B.积累资粮的果报。

【教证1】藏文《阿弥陀经》:“若不积福德,不会闻此法,何人具福德,则彼闻此经。”

【教证2】《佛说大阿弥陀经》:“若不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闻,已曾钦奉诸如来,故有因缘闻此义。”

【教证3】《佛说称扬诸佛功德经》:“福德智慧薄少者,终不堪任闻此法。”

C.能够听闻修持珍宝般的经藏之义、听到了佛号和大乘的教言。

③教诫。

A.即生中遇到净土法门,说明前世肯定和此法有缘。

B.任何人只要一心修持净土法门,来世肯定能往生极乐世界。

C.要生起欢喜心,之后精进修持此法,该念的、该修的都要努力去做。

D.对佛陀和传承上师的金刚语有信心,依照教言如理如法地修持,才会有解脱的希望。

二.上师对此论的评价。


1.切合时宜的法缘。

①乔美仁波切造了这部《极乐愿文》。

②华智仁波切依此开创了举办极乐法会的传统。

③学院每年举办极乐法会。

A.每次开极乐法会都有成千上万人参加。

B.众多人一心一意修持八天八夜,大家共同发心、念诵、观修。

C.上师对法会共修的期冀:

a.法会前此法传讲圆满是殊胜的缘起。

b.每个参加法会的人念完法会规定的咒语,同时发愿往生极乐世界。

c.通过光盘、网络学习的佛友,看到《藏传净土法》的有缘人士,也应该发愿念诵阿弥陀佛名号或者心咒。

d.祈愿诸佛菩萨加持大家获得共修的功德。

e.诚信传承上师的教言,通过法会努力成办自他二利。

I.法王如意宝对净土法门如是重视。

II.传承上师们再三承诺:凡是在此极乐法会中精进修行净土法门的人,如果没有往生极乐世界,则圆满正等觉佛陀和我等都已经欺骗了你们。

III.华智仁波切、麦彭仁波切等传承上师对有缘众生亲口承诺的。

IV.佛陀和传承上师的金刚语无有欺惑。

④可以让不计其数的众生往生极乐世界。


2.《极乐愿文大疏》的因缘及特色。

①传讲的教诫。

A.讲者首先要下一番功夫。

B.在为在家人传讲时,可以把往生四因作为科判作概括性的传讲,尤其要详细传讲业因果法。

C.为了让听者生起诚信、获得佛菩萨的加持,可适当穿插一些公案。

②《极乐愿文大疏》。

A.造疏因缘。

a.《极乐愿文》浅显易懂,对稍有智慧的人不用解释颂词也能轻易通达。

b.为了某些实在无法理解愿文的人能够随词句忆念意义,喇拉曲智仁波切造此大疏,对愿文作了字面上的解释,又添加了一些公案和教证以作引导。

B.大疏特点。

a.文字浅显易懂:没有着重于措辞优美,而是着眼于让人容易理解。

b.有许多教材公案、教证。

I.某些公案与佛经在词句上略有不同。

i.作者是归纳而写的,所以稍有出入也很正常。

II.引用很多教证。

i.根据记忆写下的,在意义上并无相违之处。

ii.很多大成就者造论都有个别教证的来源有出入的情况,不要责怪和苛求,予以修正即可。

c.适合在家信众。

d.遵照无等华智仁波切师徒的口传造的,具有口耳传承的殊胜加持。能令每个得到此法的人都会获得加持。

C.应对此论有信心。

三.结文:一首有关《极乐愿文》的金刚道歌。


1.应享《极乐愿文》的道理。


如是能仁教法之乐园,

装饰贤妙愿文之莲花,

以吾慧日令其已绽放,

如我凡夫欢喜取此饰。

释义:在能仁释迦牟尼佛教法的美丽花园中,装饰着《极乐愿文》这朵贤妙的莲花,依靠我的智慧日光令这朵莲花已经绽放了,但愿如我这般的凡夫人以欢喜心取受它,并用它装饰佛教的殿堂、供养佛陀。


2.劝勉不放逸、精进修持。


惊涛骇浪轮回之大海,

为业烦恼狂风所吹动,

众生航船入老鲸鱼口,

了知此情当依不放逸。

释义: 以喻说明,在充满惊涛骇浪的恐怖轮回大海中,众生的小船为业力和烦恼的狂风所吹,一天天趣入衰老死亡的鲸鱼口中,了知这种情况后为什么自己还要放逸度日呢?理应精进修持解脱之法。


3.对净土法门生定解。


以如皎洁皓月之光辉,

极乐世界赞文之甘露,

为苦热恼所迫难忍者,

欲求喜乐清凉生定解。

释义:就像皎洁的皓月散发出清凉的光辉一样,这部极乐世界赞文也充满清凉的甘露,无始以来为痛苦和热恼所逼而难以忍受的众生,如果你们想从轮回中解脱、获得解脱的喜乐清凉,就一定要对此净土法门生起定解。


4.生命无常,应舍世间常执。


寿命飘摇不定如闪电,

濒临隐没中有黑暗中,

仍不知晓妄想常久住,

懈怠者为死主绳所缚。

释义:众生的寿命像风中的残烛一样飘摇不定,又像闪电一样稍纵即逝,很快就会隐没于中阴的黑暗之中,可是愚痴的众生不知此理,还觉得会在世间住千年万年,这些懈怠者显然被死主的绳索捆缚,没有丝毫自在了。


5.修持四因、依靠佛法获得解脱。


身着四因日月光白衣,

见无死刹欢喜露皓齿,

大悲之主疾步来迎时,

黑色死主老翁极羞涩。

罪苦愚痴睡眠至今日,

愚为梦中美女屡引诱,

能王乐器妙音唤醒彼,

此时喜看解脱之舞蹈。

释义:如果生前认真修持净土法门,身着往生四因的日月光白衣,临终见到极乐世界时就会露出开心的皓齿,当大悲主尊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疾步迎接自己时,黑色的死主阎罗老翁看到无法害你,只有羞愧难当地离开。

从无始到现在,众生在罪业、痛苦、愚痴的睡眠中沉迷不醒,这些愚昧者屡屡为世间法的美女引诱,如今我依靠佛法的美妙乐声将有缘众生从轮回的迷梦中唤醒,此时他们应该欢喜地观看解脱的舞蹈。


6.往生条件。


信心不退不求轮回法,

善恶业果视为生命想,

于佛教言生起真定解,

如是之人迈近清净刹。

释义:对三宝的信心不退,对轮回法毫不希求,将取舍善恶因果视为生命,对佛陀的教言生起真实定解,如果一个人具足这些条件,即便他身处轮回,但已经迈上了解脱之路,肯定有希望往生极乐世界。


7. 受持佛号得解脱。


生于末劫远离圣怙主,

陷入恶友怨敌诡计中,

业惑魔女媚眼睨视等,

此等之时以持佛号救。

释义:生在末法时代的众生远离怙主佛陀,身陷恶友和怨敌的诡计中,罪业和烦恼的魔女一直用媚姿媚态勾引他们,当遇到这些违缘时,佛这时唯以受持佛号、至诚祈祷阿弥陀才能得到救护。


8.末世弘扬净土法。


佛教将为散乱琐事毁,

为不知法理恶业担累,

此时若能弘扬此法者,

如同世尊再现于世间。

①释义:

真正的佛教是讲闻教法和修行证法 ,可是如今佛教即将为散乱琐事毁坏了,既没有讲闻教法的人,也没有实修证法的人,许多人一直忙于看似佛教、实非佛教的琐事。因为不知道佛法的正理,人们被恶业的负担所累。此时如果有人能弘扬净土法门,让众生道理上了解、行为上修持净土法门,这种人和世尊再来没什么区别。

②弘扬正法、转法 轮的意义:

A.通过转法 轮解开众生的迷网,让他们了知取舍之道。

B.在佛陀的事业中,语的事业是最重要的,通过说法让人们了解正理从而获得解脱,而非是以身和意度化众生。

【教证】《缘起赞》:“您之一切事业中,语之事业最殊胜。”


9. 作者自谦。


纵然广闻却忘思维义,

虽讲数多却乏修功德,

未经详察如我疯行者,

所造之论无有美滋味。

然以佛经口传百味精,

拌入清净意乐食品中,

献给贫愚老母诸有情,

略表还清债务报恩德。

释义:虽然本人广闻博学,却忘失了思维的智慧,虽然数数讲经说法,却缺乏修行的功德,此次我未经详细观察,就自不量力以胡言乱语造了这部论,像我这样的疯狂者造的论典没有美味,不值得各位喜爱。

然而,在我清净意乐的食品中,拌入了佛经教证和前辈大德口传窍诀的百味精华,我将其奉献给思想贫乏、愚昧无知的老母有情,以此略表偿还欠他们的债务,并报答他们的恩德。


松解词藻诗学腰带故,

定遭诸歌舞者讥窃笑,

若有凡夫意根迷乱法,

具慧长老大德前忏悔。

释义:由于本人在造此论时,解下了词藻和诗学的腰带(自谦文章没有辞藻等的修饰,文章不美观) ,所以肯定会遭到许多耽著词句的歌舞者(指学者)暗中讥笑,此外,如果此论中有以凡夫迷乱意根所导致的文义不妥,这些过失在诸位具慧长老大德面前发露忏悔。


10. 回向弘法利生业。


未杂愚者分别欺诈行,

未贪自享寂乐味一边,

智慧方便印持此善根,

回向成就弘法利生业。

释义:本人既没有夹杂愚者的分别念和欺诈行为,也没有像声闻缘觉那样贪执自我寂灭的一边,而是一心一意为众生的利益造了这部论典,愿以智慧和方便印持造论的善根,回向成就弘扬佛法、利益众生的伟大事业。


诸众老母往生极乐刹,

本人跟随文殊菩萨尊,

愿意步入三有虚幻城,

祈愿于此不生畏惧心。

①释义:

愿一切老母有情生前精进修持净土法门,临终往生极乐世界,面见怙主阿弥陀佛,享受无量的安乐;愿本人生生世世跟随本尊文殊菩萨,步入三界轮回的幻化城市,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祈愿在此过程中不产生任何畏惧心、厌烦心。

②利生要坚强不畏惧。

A.畏惧心是大乘佛教徒的最大违缘。

B.上师的发心窍诀:在遇到别人的攻击或者身心感觉痛苦时,如果能想一想:我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众生,苦一点也无所谓。这样一想,可能一切苦恼会马上消失。

C.随学法王如意宝发愿:愿跟随文殊菩萨步入三界轮回,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

D.心不要怯弱,要有顽强的毅力。


佛教夕阳已落于西山,

愚众星宿黑暗中狂笑,

仅以悦耳佛号细妙音,

愿除当今浊世诸傲慢。

天众圣者弹奏妙乐器,

人类手捧十善之鲜花,

增上所需受用喜乐缘,

愿息疾疫饥馑刀兵劫。

释义:在如今的末法时代,佛教的太阳已经接近落于西山,邪魔外道和愚昧众生的繁星在黑暗中发出狂笑,此时,愿以净土法门的悦耳妙音遣除浊世的一切傲慢、衰败与不吉祥。

愿世间增上吉祥:愿天众和圣者弹奏正法的美妙乐器,愿人类手捧行持十善的鲜花,愿增上所需的受用,财富越来越圆满,而且这些要成为增上快乐的助缘 ,愿息灭疾病、饥馑、刀兵等一切灾难。


佛子高僧大德之足下,

富足施主以信敬承侍,

愿以讲辩著之三事业,

兴盛佛教喜宴增吉祥!

①释义:

愿在佛陀的代表——菩萨和高僧大德足下,具有能力的富足施主以信心和欢喜心恭敬承侍,愿以讲闻、辩论、造论三种事业兴盛佛教,愿众生享用闻思修的佛法喜宴,增上一切吉祥圆满。

②壮大弘法利生事业。

A.寂天菩萨以前发愿:当真正的高僧大德弘扬正法时,愿有能力、有财力、有智慧的施主帮助他们。

B.公案:阿底峡尊者的上师来到藏地,因为没有人帮助、承侍他,他的慈悲和智慧展现不出来,最终没有很多人蒙受利益。

C.不管在任何地方,只要一个人对众生有利,我们就应该无偏地恭敬承侍他。不需要分别你我、宗派、教派等。

D.只要对众生有利益,任何一个人都值得人们信赖,他的事业和威望都应该越来越大。

四.跋文和结语。


1.跋文:

(文体的一种。写在书籍或文章的后面。多用以评介内容或说明写作经过等。)

①方式:乔美仁波切此《极乐愿文》之注疏,结合举行极乐法会的方式而造 。

②传承:遵照大恩上师(华智仁波切)口传引导,以教证严饰。

③易懂:谁人阅读都会感到易懂。

④署名、所撰地点:比丘罗桑曲杰扎巴或索南曲智(即喇拉曲智仁波切)于宗萨寺随意而撰写。

⑤总回向:以此善根回向众生,愿彼等往生极乐世界。


2.译跋。

①翻译:公元2000年9月9日译于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

②校对:公元2006年6月25日重新校订。


3.上师结语:

① 经过大家共同努力,《极乐愿文大疏》已经讲闻圆满了,总共一百零四堂课,讲闻和听受都不容易,应该有成就感。

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任何法都有圆满的一天。



  • 个人分别念整理仅供参考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明日死谁知 今日当精进


往期推荐


《极乐愿文大疏释》103课CC+笔记

《极乐愿文大疏释》102课CC+笔记

《极乐愿文大疏释》101课CC+笔记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文字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