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澳大利亚佛学会 >> 【索达吉堪布】佛教智慧和悲心的不共之处 Back

【索达吉堪布】佛教智慧和悲心的不共之处

索达吉堪布 澳大利亚佛学会 2018-05-08

对没有信仰的人来讲,因为从小都生长在这样的教育环境和生活习俗当中,所以除了吃吃喝喝以外,再也没有更高的思维能力了。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确实跟旁生没有差别。

 

多年前,一位居住在加拿大的熟人跟我辩论:“你在有些论典里面说,人跟旁生没有差别,这是对人类的侮辱。”我跟他说:“这个话并不是我最先说,萨迦班智达等藏汉高僧大德和学者都这样讲过,其实这并不为过,因为若光是为了生活,世间的旁生也确实懂得,比如吃东西、避寒等。”

 

虽然牦牛等旁生不懂穿衣服,但冷的时候它们也会去比较暖和的地方。前一段时间,我们学院特别冷,零下二十几度。我看见一头牦牛,它每天晚上都要到一个比较暖和的破房子里面去睡,而且是按时的——我每天晚上到经堂讲课时它都没有去,而下课回家时它已经到里面睡上了。所以,不仅是人,这些动物也知道取暖,只是取暖的设备和手段有差别而已。同样,吃、喝它们也懂。

 

所以,人若除了眼前的生活,再也没有更高的理想,从来没有想过在有能力时回馈社会,帮助人类等众生,那就与自私、盲目、愚蠢的动物没有差别。

 

在座的各位,佛教有两个广大,一是慈悲的广大,二是智慧的广大,这两者是佛教唯有的,拿现代的话来讲叫特色。

 

其慈悲的广大,不仅仅限于“我”。世间具有悲心者,对亲朋好友、下属等与自己亲近的人会关心,除此之外就不愿意付出,甚至很多都看作敌人。所以,世间悲心、爱心再大的人,也没有佛教里面把所有有生命的众生都看作自己的父母、子女,或跟自己一模一样的理念。虽然在孔子的学说中,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说法,但实际上范围就是人,是非常狭隘的。

 

从智慧方面讲,除了佛法以外,通达世出世间所有万法的智慧有没有?相信大家在翻阅经论等资料时,完全会明白。

 

所以,学习佛法特别重要!但要学习佛法,首先要知道佛教智慧和悲心的不共之处,因为只有知道优点才愿意学。就像买一个产品,在知道它的利益、功效后,才会买一样。

 

可是,现在人类社会在物质上越来越有发展,越来越有进步,在精神上却一年比一年下滑,一年比一年倒退。虽然商场上有琳琅满目的商品,但这只增长贪欲等烦恼,让人们处于快乐、宁静、祥和的状态,是相当困难的。中国是这样,加拿大是这样,美国还是这样。虽然大街上来来往往、熙熙攘攘的人流,购买外在的衣服、食品等很容易,因为百货商场等一直开着大门;可是,人们最需要的大悲心和大智慧,这种内在的精神食粮和精神财富,有多少地方能请到啊!

 

所以,在大城市里面我常想:外在的食物等许多地方都有卖的,人们需求的也是这些,可是人们最需要的知足少欲、无贪、无嗔、无痴等精神食粮,又到哪里去寻找呢?如果精神上的快乐得不到,即使住在黄金建成的高楼大厦里,天天都吃山珍海味,也不会开心、快乐。

 

因此,如今的社会最需要的就是佛教的智慧。对希求解脱者来讲,这更不可缺少。即使没有这么高的境界,只想做一个对人类社会有贡献的成功人士,佛教的理念也非常有用,因为它唯一利益众生。所以我常劝大家,在空余的时间应学习一些佛教的道理。 

 

——恭摘自索达吉堪布海口开示


今日开示提醒

北京时间2018年5月8日 晚19点30分-21点30分,索达吉堪布将传讲《维摩诘经》第11课


平台直播:

新浪show房间号:491755,491338, 491337

YY:78569736,72383501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普贤菩萨行愿品


每日箴言


不管是帮助别人,还是自己面对生活,心宁静很重要。因为在心宁静的状态下,处理问题、解决问题、做任何事情都非常明智。当所有心念集中起来的时候,它有非常强大的力量。因此,我们需要心的宁静和专注。


-索达吉堪布


每日在线供佛

在网上供养如幻的佛,同时发愿、回向,也能产生如幻的福德。

- 索达吉堪布

请长按二维码,进入在线供佛

(向上滑动启阅)

致朋友:

澳洲菩提学会开始招生啦!佛学会开设佛学课程以来,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如今已经建立了预科系和正科系并行的教学体系,满足了众多佛教徒学修佛法的需求。让佛法慈悲、智慧的甘露滋润我们的心田,通过系统次第的学修,消弭心中的烦恼、痛苦和压力,从改变自身开始,逐渐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充实、欢喜、实现自他二利。更通过佛法的视角,解决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问题。有意乐的朋友快来联系我们!报名澳洲菩提学会加微信号:zhengtaoyuan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