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一脉心香 >> 索达吉堪布:为临死旁生念诵三皈依,会让它摆脱恶趣之苦 Back

索达吉堪布:为临死旁生念诵三皈依,会让它摆脱恶趣之苦

索达吉堪布 一脉心香 2015-11-12

日常生活中如何祈祷三宝

一切时处,都应念修宁提派仪轨的皈依偈真实三宝善逝三根本,风脉明点自性菩提心,本体自性大悲坛城中,直至菩提果间永皈依 ,或者共同乘的皈依偈皈依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在藏地,几乎人人都会念。那天我去一个学校,问了很多小学生,他们大多数都会。不过,现在藏地很多知识分子不像以前了,因为新文化的冲击特别大,他们对三宝的信心日益退化,这种现状不容乐观。

念诵三皈依,其实功德非常大,《圣解脱经》中说,若能在临死的旁生耳边,念南无布达雅,南无达玛雅,南无桑嘎雅,它来世就会摆脱恶趣之苦。而四皈依,是在三皈依的基础上加了皈依师,因为上师是三宝的总集。所以,我们要经常念修四皈依,在他人面前也不时赞叹三宝的功德,令其皈依,并使他们明白:自他所有众生今生来世的依赖处就是三宝,故要精勤念修皈依。

不过现在末法时代,有些人真的特别过分,常说佛经的这个道理不对、那个道理不对,出家人如何如何不好……这些人口口声声说这是事实,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他们只看到过失的一面,却从不看功德的一面,因为自己心不清净,故根本看不到皈依三宝的功德。

其实,就所有众生而言,对今生来世最有利的,即是皈依三宝。如经云:唯有诸世尊,能加施无畏,当至归命佛,及法与圣众。唯有世尊可以赐予无畏的境界,故我们应以诚挚的信心,皈依佛陀、法宝和僧众,只有这样,今生来世才会得到快乐。

真正懂得皈依功德的人,不管到哪里去,哪怕路上见到一个人,没有皈依过的话,他也肯定要讲皈依的功德。或者他在旅馆里住一晚上,旁边的人若不信佛教,他就慢慢慢慢讲,到了第二天分开时,那人已经皈依佛门了。

不过,有些人特别刚强难化,你讲了半天也没有用,这样的话,你就给他念些皈依偈或佛陀名号,这对他也是有利的,因为在暗劫中,连三宝的名号也听不到。所以,遇到实在听不进去的人,你可以在他耳边突然念佛、法、僧;或者走路、坐电梯时,突然念释迦牟尼佛南无阿弥陀佛……在别人看来,你可能有点问题,但实际上,这对他们利益非常大。只要能在众生阿赖耶上种下善根,这也是一种弘扬佛法。毕竟你即生中想找一批眷属,专门给他们讲经说法,机缘不一定很成熟。但在走路的时候,可以把路人当成你的得力弟子——呵呵,是不是啊?

在日常的行住坐卧中,也要观想忆念三宝。

睡觉:晚上就寝时,要像前面所说那样,将皈依境的尊众观想在自己心间,心专注于皈依境而入睡;倘若你没有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的境界,实在不会观想,那也要在心里意念:上师三宝此时就安住在我的枕头上,以慈悲的目光垂视我,怜悯地关照我、加持我。若能在这种境界中入眠,自己迷乱的梦就会变成光明梦。所以,睡觉前应当这样观修,尽量不要有贪嗔痴的心态,而应在不离随念三宝的状态中入睡。

吃饭:享用饮食的时候,就像平时会供一样,将三宝的坛城观于自己喉间,以饮食的美味作供养。不过,有实执的人因为没有生圆次第的境界,就会产生很多不必要的念头:具体是在喉间的哪里呢?三宝会不会有这么小?其实,在观想时,我们的身体并不像现在这样,而是全部显而无自性的,一尘上有无数刹土和世界。说喉间,只是一个方向而已,在那里有无量无边的如来坛城,你也变成无量无边的幻化身作供养。

若实在不能这样观想,则可诚心意念:一切所饮所食的献新部分,首先供养三宝。藏地很多老修行人就是这样,平时哪怕喝一瓶饮料,也是一打开就先沾少许,向空中弹三下。假如你不方便这样做,也可以在心里念一遍供养三宝的偈颂,然后再自己享用。

这方面,学院大多数道友做得不错,不管是男众、女众,平时吃饭的时候,把饭盛到碗里后,先合十念供养偈,然后才开始吃。这也是一种修行,这种习惯要慢慢养成。我们每个人世间习气很重,不好的念头和行为经常出现,好的行为学起来非常艰难,所以,大家应该经常这样串习。

穿衣:当你准备换上一件崭新的衣服时,还没有穿之前,应先观想供养三宝,向空中甩动一下,然后意念三宝赐给了自己,再穿上。

当然,不仅仅是新衣服,任何一种你特别喜欢的对境,比如新房子、新道场,都可以先供养三宝,之后观想三宝赐给自己,这样是非常有功德的。听说有个道友天天在佛前供水果,完了以后,就跟佛说:释迦牟尼佛啊,您把最好的苹果给我吃哦!呵呵,这样也可以。

同样,遇到悦意的外境,如美丽的花园、清澈的河流、美妙的宫殿、悦意的树林、广大的财产、富饶的受用、佩带装饰的俊男美女等,也应先供养三宝。(你在路上看到一个特别好看的人,可以马上想:供养三宝!供养三宝!)无论看见任何喜爱或贪执的事物,都要诚心意念供养三宝。

打水时,也应将献新供养三宝之后,再把水装入自己的水器。不过,现在城市里有自来水,不一定有条件这样做。在以前,人们去泉边、井边打水时,都会先沾取水瓢里的一点点,向空中洒三下,然后再装入自己的水桶。

古人的这些行为,如今不少人觉得是一种多余,这是因为他们不了解此举的功德。其实,除了我们眼睛看见的以外,还有无形的三宝加持,不管你承不承认,只要供养了三宝,就算财物不是很多,也可以积累许许多多功德。《大庄严论经》云:虽无诸珍宝,及以资生具,能信三宝者,是名第一富。因此,我们看见一个美妙的对境时,随时随地都要供养三宝。

此外,自己获得现世的幸福美满、安居乐业、名声远扬等任何称心如意的事情,也要想到这完全来自于三宝的大悲,首先供养三宝,生起恭敬心,并观清净心。

自己顶礼供养、观修本尊、念诵咒语等一切善根,也应当供养三宝,然后回向众生。我们平时念的放生仪轨中,就有专门供养三宝的偈颂,有些人看后觉得:我自己放生就可以了,还供养三宝干嘛?没有必要。其实不是这样的,无论你做任何一件善事,将善根先供养三宝,后回向众生,如此既有供养的功德,也有布施的功德。比如,你今天听课、念《普贤行愿品》、修加行的善根,首先观想供养三宝,然后回向给天下无边的众生。表面上看这是一种耽著,但实际上,这种耽著可令我们积累很大的菩提资粮。

尤其在藏历每月十五、三十的昼夜六时中,一定要尽可能供养三宝。或者每月的初八、初十、二十五、二十九,以及汉地的佛陀成道日、观音菩萨诞生日等吉日中,也要尽量作供养。并且,平时也不间断供养三宝。

我在小的时候,常听父母、附近修行人说:今天是初十,一定要行持善法。”“今天是初八,所有孩童都要行善。从小就有这样的传统。但现在藏地的一些地方,这种习惯还是有点改变。我常常会想:可能是与前世的福德有关吧,我从小不管读小学、中学,还是在家里放牦牛,总能遇到非常好的善知识,一直不让我学得特别坏。一个人在年龄没有成熟时,很容易随外境而转变,此时周围如果有好的观念和行为,就会影响他一辈子。所以,现在的父母特别需要在孩子耳边、孩子眼前,作正面的引导。我们也应通过各种方法,给这些新一代的孩子灌输佛教的理念和教育。

总之,大家随时随地切切不要忘记:无论是苦是乐,唯一要皈依三宝。若能做到这一点,那在梦中心里害怕、恐惧万分时,也能够皈依,这样一来,在中阴界时也能做到。在没有达到这样的境界之前,务必要努力念修皈依。

◎ 宁死也不舍弃三宝

归根到底一句话:一心一意依托三宝之后,纵遇命难,也绝不能舍弃三宝。

《六度集经》中说,从前有一位国王,以佛法来治理国家。为了推行佛法,他诏令天下:凡是肯受持戒律、身心清净者,即可免除一切赋役。

有些人为了免税,表面上信奉三宝,背地里却为非作歹。国王发觉这种情况后,决定重重惩治这些人。为了分辨出哪些人是伪善之徒,国王想出一条计策:

他命人在全国各地贴出告示,上面写着:凡是信奉佛法者,都要处以死刑!结果,那些伪善之徒一看告示,纷纷舍弃佛法,露出本性,毫无顾忌地作奸犯科。

当时有一位年老的修行人,看到国王的禁令,心里非常悲哀。他想:佛经中记载,三宝的功德非常大。我今以宿世功德,才能信奉三宝,如果要我舍弃正道,即使可贵为帝王,我也不会去做。若能亲近三宝,就算牺牲性命,我也在所不惜。于是,他对佛教依然笃信不已,并劝儿子千万不能舍弃三宝。

国王得知后非常高兴,派人请他到王宫来,任命他为宰相,并待以厚礼。至于那些舍弃佛教的伪善之徒,皆被课以重税和劳役。从此以后,国内就再无伪善的行为了。

其实,我们对三宝若有这样虔诚的信心,三宝的加持自会时时入于心。假如纵然遇到生命危险也永远不舍弃三宝,有如此坚定信念的话,才是名副其实的佛教徒。

从前,印度的一位居士,被外道徒抓住了。他们威胁:如果舍弃皈依三宝,就放你一条生路;如果不舍弃,就杀掉你。这位居士回答:仅仅口头上说一句也可以,但我内心绝不可能舍弃。最后,他被外道徒杀害了。我们也务必要竭尽全力,使自己拥有这样的境界。

尤其是这次大家共修皈依,一定要反反复复地思维。虽然你现在没有遇到那么大的违缘,但可能你家里不信佛教的人,经常对你百般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万万不能舍弃三宝,这种誓言一定要坚定。(口头上也不能舍弃,否则也有一定的过失。)

文革期间,藏地也好、汉地也好,这方面可歌可泣的故事相当多。那个时候,谁是真正的佛教徒,谁是虚伪的佛教徒,一下子就可以看得出来。而我们没有遭受这种逆境时,理应多多串习,修满十万遍皈依。其实,每个人的心是可以转变的,以前对三宝的信心马马虎虎,后来通过不断修持,必定能产生坚定不移的信心。否则,只是名相上的佛教徒,对解脱没有多大意义。

这些内容,大家必须要先了解好,之后再慢慢串习,串习到了究竟时,才算是有了修行境界。加行中虽要求我们念十万遍皈依,但这个数字只不过是最低界限。你念完之后可以扪心自问,如果有人逼你舍弃三宝,不然就会杀死你,此时你会怎么做?倘若你有可能舍弃,那说明修行还不到量,还要继续念,二十万遍、三十万遍都可以。

总之,皈依不是口头上的,大家一定要从内心中,对三宝生起稳固的信心。假如你在皈依境面前,已经发了十万遍誓言,再变心的话,就太坏了。世间人说一句海誓山盟,永远都会刻在心底,将来变了要受到惩罚。那我们在三宝面前,一心一意地发了十万遍誓,就更不能轻易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