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 >> 【佛教故事】106 任何业果不会凭空发生 Back

【佛教故事】106 任何业果不会凭空发生



【佛教故事】106任何业果不会凭空发生

任何业果不会凭空发生

释尊在世时,古印度当时有十六大国。其中,憍萨罗国与摩揭陀国最为强盛。释尊的祖国是附属于憍萨罗国的小邦。而释迦族在古印度时,以出产孔武有力的大力士闻名,也许是这样,让一个附庸小国,充满了自信的种族优越感,由于自认为血统高贵,所以从来不与其它种族通婚。

但事与愿违,憍萨弥罗国刚即位不久的波斯匿王想娶释迦族公主为妃,缔造两国姻亲关系,而释迦族并不认为波斯匿王的求亲是一种荣耀,反而认为波斯匿王的出身是不够资格迎娶释迦族女的,但又碍于憍萨弥罗国强大的兵力,不敢公然拒绝。后来释迦族的摩诃男(佛陀叔父斛饭王之长子)想出一个自认为两全其美的计谋。他建议用他家中婢女所生的女儿,冒充自己的亲生女远嫁波斯匿王,这一建议获得所有释迦族的同意,而不知情的波斯匿王就立这位奴婢的女儿为王妃。

后来,这位王妃生下一个儿子,并取名为琉璃。在琉璃王子有次到毘罗卫去拜访外祖父摩诃男和释迦族的王子们。来到这,虽然受到某种程度的招待,但所有比他年轻的释迦族王子们,都事先被送到别的村落去,以回避向琉璃王子致敬的难堪。过了几天之后,琉璃王子在一偶然事件下,得知自己的母亲是婢女所生的女儿,并受到一些人的耻笑与歧视。知道真相之后的琉璃王子,极端愤怒,觉得受到奇耻大辱,他发誓要报仇,要铲灭所有释迦族。

后来琉璃王子当上了国王,果真发兵攻打释迦族。而佛陀在得知后,便到琉璃王大军必经道路旁,一株没有枝叶蔽荫的舍夷树下打坐。琉璃王听说佛陀在此,便过去向佛顶礼问讯,并对佛陀为何在烈日当空中,独坐枯树下感到好奇。

佛陀于是对他说:‘亲族之荫,胜余人也!’我现在就快成为没有蔽荫之人了!琉璃王听了佛言,心有所感,就带着军队回去了。如此往复三次,前两次皆被佛陀于路途中阻止了,但释迦族与琉璃王之间的因缘果报终究还是要到来的!

第三次出兵,琉璃王的大军直接攻入迦毘罗卫大开杀戒。摩诃男因为不忍族人被屠杀,就去见琉璃王请求︰“我现在沉入水中,在我浮出水面的这段期间,无论时间长短,请你允许释迦族人随意逃走,等我浮出水面之后,你再杀死他们。”琉璃王应允之后,摩诃男便跳入水中,将自己头发绑在树根上,让身体不会浮出水面,以换取时间来保全族人的生命。琉璃王看摩诃男久久没浮出水面,就命旁人入水将弃绝多时的摩诃男抱出,琉璃王见到外祖父已死非常悔恨,且大受摩诃男舍身救族人的行为所感动,因而命令停止残酷的大杀戮,但杀红眼的军队还是杀害了几万释迦族人。

佛陀听到这两件悲惨的事故后,对众比丘说:“他的族人在过去生中捕杀鱼群而食,所以今生才会遭受如此的业报。而琉璃王和他的军队,就像洪水冲走所有沉睡中的村民一样,死神也带走了迷恋感官,随贪瞋痴造作杀生恶业的人。”用此来勉励众比丘应善护诸根门,勿随顺烦恼造作诸恶业而轮回不止。

《地藏经》云:“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从无始劫来,众生因为贪染爱欲之心,所造的罪业有如恒沙之多,所以无法在六道轮回中超脱出离。而释迦族人自命不凡的优越意识,亦迫使迦毘罗卫遭到屠城之害。然慈悲的佛陀在面临自己国家即将灭亡时,何尝不愿援救?但任何的业果,必定有他业因的存在,不会凭空发生,所以即使是身为具足十力、神通广大的佛陀,也不能改变业果定律。但如果我们想要改变自己的未来,就必须要修行,把握“佛法难闻今已闻,人身难得今已得”这样殊胜的因缘,广发菩提心,修十善业,减少恶业的增长,为解脱轮回种下成佛的种子。

——摘自《上师讲故事》

感恩您的阅读,愿智慧之灯时时伴随在您的左右,敬请关注下一期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