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智悲学子 >> 16届加行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81课-隐藏窍诀&名词解释 Back

16届加行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81课-隐藏窍诀&名词解释

隐藏窍诀




何谓慈悲?

法相

1、法相

《佛学大辞典》: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大智度论卷二十九将慈、悲赅摄于四无量心中,而分别称为慈无量与悲无量。


2、分类

(1)总说

《大智度论》第四十卷(同第二十五卷第三百五十页)等说有三种慈悲(亦称三慈、三缘慈悲)。

三种悲心,并不是悲心有三类,而是悲心的对象有三类。


(2)详说三种悲心

1)生缘悲:众生缘之慈悲(小悲):以众生为缘而起的凡夫慈悲。三乘(声闻、缘觉、菩萨)最先是依众生缘而起慈悲。


A 悲心的对象:包括所有的众生,甚至包括正在修声闻和缘觉这两个道,但是还没有证得的这些,也包括在第一种生缘悲的对象;

众生有了我和我所,所以会被业和烦恼束缚于轮回不得自在。


B 这种悲心是由轮回里面的菩萨来修,也就是资粮道、加行道的菩萨来修的悲心;


C 这是一种共同的悲心:是和印度教是一样的,所以你不要说自己身为一个大乘行者,我对众生都有慈悲,这很了不得,到处吹嘘,你要知道对众生有悲心,印度教也是这样的!


2)法缘悲:法缘之慈悲(中悲):阿罗汉及初地以上菩萨领悟诸法空理,以知自他无差别为缘而起的慈悲。


A 悲心的对象:包括对所有的现象都有悲心,包括众生,同时还包括修声闻缘觉这两个道,还没有证得和已经证得声闻缘觉这两道的;甚至还包括十地菩萨在座下的时候的状态,就是座下的十地菩萨。所有的菩萨,就是十地到初地,所有的在座下的菩萨,也是包括在第二种悲心的对象里面,这是非常广大的一种悲心;

只要有变化的这一切的现象,都是他悲心的对象.就是前面说的,凡是要有生,住,灭,有这种变化的,就是他的悲心的对象。所以众生,包括许多许多的菩萨,座下的菩萨,他们就像是动水,一个摇动的水上的月亮的影子,每一秒,每一刹那都在动,吹动水的是风,我们的心就像是风一样,这个深蓝色的湖,实际上它误以为五蕴就是我,这个就像是湖一样,水一直在摇动,所以,他们是第二种悲心的对象。


B 这种悲心比较集中在初地到七地的菩萨来修;


C 这种悲心还是共同的悲心,是和声闻缘觉共同的一种悲心,声闻缘觉也有这一种。


3)无缘悲:无缘之慈悲(大悲):佛不以任何为缘,绝对平等,毫不受限的大慈悲(大慈大悲)。


A 悲心的对象:当然包括前面所讲的,一直在十地菩萨在座下的时间,第三种悲心除了这些之外,甚至包括十地的菩萨!已经下一秒钟要成佛,现在正在座上,这种菩萨也包括在第三种悲心的对象里面;

十地菩萨他们在座上的时候,还是没有办法得到完全的智慧,他们仍然有一种对于名字的执著。假如我们说对于名字的执著,或者是对于特征的执著,比如什么叫佛,菩萨,对名字的执著,不管怎么样,他们有分别,没有完完全全地证得空性.所以说他们即使在座上,也还是我们悲心的对象。


B 这种悲心由最后三地的菩萨,也就是八,九,十,这三地的菩萨为主来修的;


C 这种悲心是只有菩萨有的,这是不共的悲心。

慈悲的表现

1、什么是慈悲

(1)悲心就是一种了解:智慧带来悲心,悲心也会增上智慧;真正的慈悲,是在同情之外带进了理解力和清晰和思维。

举例:

你一定会了解火会烧,所以你会跟别人讲“那边有一堆火,小心。”因为你知道火会把这个人烧到。这可以说是最基本的悲心,假如说我们再进一步讲,体会别人所体会,这样可以叫悲心。

真正的慈悲会说:我感受到你的痛苦,也知道你很受伤。有些话并不好听,你也不容易听得进去,可是我看你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同样的事情绊倒。你把自己交给别人,期待他们替你做主,如果别人没有这么做,你就觉得被拒绝。我看到你在同样的模式里一再受伤,我想现在是你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了。


(2)真正的慈悲不仅为潜在的问题带来理解与洞察,它还协助人们面对问题并且成长。

1)这份慈悲与真实有关:它在当下可能造成更大的痛苦,因为检视我们的固定模式令人难受。然而唯有检视它们,不合时宜的模式才会改变,事情才有转机。


2)举例

帝洛巴用非常极端的方式调伏那洛巴,这种在我们看来简直是残酷得令人发指,但实际上这是一种真正的慈悲。也就是说如果弟子上根利智,就可以用最快的方式帮助他清净罪业、圆满资粮,这就是最大的慈悲。


(3)真正的慈悲与勇气有关,我们必须为自己的话语可能伤及他人而承担风险,但是以爱言说的真理,足以疗愈所引发的痛苦。

之所以痛苦,是因为我们揭露了一直被隐藏的伤口。之所以痛苦,是因为不属于我们本质的面具或角色被撕碎。

那洛巴在依止帝洛巴之前是大班智达,以前学过很多教理,他知道很多取舍,这个应该做或者不该做,他都非常清楚。但是为了突破那洛巴最后对于善法的执着,帝洛巴要去他去偷、去抢、去找女人等等。


(4)总结:慈悲是以充满创意的方式让他人觉醒!真正的慈悲会通过在我们创造圆满的过程中,引发痛苦来成就我们!

其作风可能是踢你的屁股,辱骂你,令你十分不悦;

如果你没有准备好接受这种淬炼,那么我的朋友,你千万别靠近那些真正慈悲的人,因为他们会让你尝到油炸屁股的滋味。


2、什么不是慈悲

(1)慈悲不仅限于同情心

悲心不只说是同情,同情也是悲心,但是悲心并不只限制于只有同情;


(2)慈悲不是自我的保温箱!自我的保温箱那是愚蠢的慈悲!


1)大部分人所说的“慈悲”其实是:请对我的自我好一点。然而你的自我就是你最大的敌人,善待你的自我其实是不慈悲的。


2)如果你的自我需要找一位永远呵护你的妈妈,那你就去新时代的圈子里找一位轻松而又和蔼、永远面带微笑、总是轻言细语的老师,然后学着运用充满灵性的辞藻,替自己的自我加上标签。


(3)虚伪所表现出的慈悲虽然看上去温和而带有同理心,但是并不平衡,不能创造出强而有力的行动,更不能在一个人的生命中产生持续而长远的影响力。


(4)总结:愚蠢的慈悲或者说那些看起来“慈悲”但实际上不带有智慧的“慈悲”,也许会满足你自己的欲求,或一味地按照对方希求的方式给予帮助。这恐怕行不通,对自他都是有害的!


1)举例说,假如你连续给一个人提供镇静药,结果这个人却特别执着于得到药片,而不再单纯地用药片治疗疾病。被帮助人的人会因此而上瘾。这时需要做出决定,不再继续满足他的嗜好。你真的必须勇敢,敢于为他人制造一些混乱、困扰和不安,切断他们的“镇静药”源。如果我们是被帮助的对象,那感觉可能糟透了;我们会认为那个人对我们实在太残忍。但我们一定很快就会明白事情的真相。


2)把一个人留在幻境的泡泡里,留在防御盔甲的高墙后面,长期看来则是更残酷的事情,对他们的伤害将会更深,因为躲在角色、面具和高墙后面让人无法成长,这个人可能会在同样的、重复的绝望模式和痛苦中浪费掉宝贵的一生。


初学者如何切入慈悲的修行

1、从空性智慧入手

慈悲来源于了解,慈悲和空性是同时产生的!当了解到众生、显现法、法界的真相时,慈悲会自然被引发出来,即使是声缘,他们对于众生虽然没有菩萨一样的悲心,但是因为其对于人无我的了悟,还是会有悲心,只是在广、深的层面上无法与菩萨相比。


2、小菜鸟为了避免偏堕,可以从修平等心入手

(1)举例说明

1)一个母亲,对儿子女儿有同样的慈悲,所以没有任何的分别,在两者之间也不会做什么样的判断。虽然这种慈悲是非常粗浅的讲法,但仍可看出平等性在这里面;


2)把这种慈悲扩大,扩及配偶、朋友,慢慢地你的慈悲就扩充了,而会渐得平等的观念。

你的儿子也许会忤逆地打你,也许你的女儿对你很孝顺,但实际上你并不很在意,对他们两个都很喜欢。在这种情况下,便达到了一种平等。


(2)两级慈悲渐渐趣入


1)第一级的慈悲:当我们看到另外一个人在受痛苦的时候,替他觉得很难过,那是第一级的慈悲;


2)第二级以上的慈悲:实际上不需要有一个个体正在受苦,第二级的慈悲是不需要什么客体的,它没有慈悲的对象。


(3)具体操作

1)在看到有人受苦的时候修慈悲:当我们看到另外一个人在受痛苦的时候,替他觉得很难过;


2)缘那些没有受苦的众生修慈悲:开发平等观;


3)每天忆念慈悲观:就算你不知道怎样修慈悲观,也应当尽量在每天早上或晚上或每一分钟里记得慈悲或至少念“慈悲”这两个字。

如果觉得念“慈悲”没什么加持力,可以念观世音菩萨的咒;观世音菩萨的咒基本上讲的也是慈悲。


4)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发心:修慈悲的方式不应该只想说你可以给别人多少东西,或是能从别人那里接受多少东西。

如果你是一个大乘的修行人,应在前面讲的以外加上修菩提心,这样子菩提心就会使所修的慈悲成为成佛的原因,这时候你甚至不会想到自己怎样去成佛。


5)在这个过程中注意环境:避免那些使你不慈悲的影响,需要跟着你的老师或任何可以带来慈悲的环境。

修行慈悲并不表示在形式上先要坐下来闭上眼睛。很多时候不管你是和别人在一起,或单独的,保持一分钟的安宁,然后想一想慈悲,这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资料:

《佛学大辞典》、《佛教哲学大辞典》、《入中论讲记(宗萨仁波切)》、《入中论讲记(益西彭措堪布)》、《真正的慈悲和愚蠢的慈悲(邱阳·创巴仁波切)》、《修习慈悲心与培养成佛的信心(宗萨仁波切)》、《真正的慈悲不是仁慈(邱阳·创巴仁波切)》、《前行广释.生西法师辅导》。


笔记整理:定解B18

笔记审核:定解B01

                                       【档案编号B04081-定解B18-008


名词解释




原文:

倘若没有善知识的引导,完全依靠自己的智慧、能力,想通达万法的实相相当困难,也可以说绝无仅有。

实相

原义为本体、实体、真相、本性等;引申指一切万法真实不虚之体相,或真实之理法、不变之理、真如、法性等。

——《佛学大词典》


原文:如果自己没有宿世的缘分,就不会有遇到贤善上师的福气。

契克印

佛教密宗手印的一种,中指和无名指弯曲,余三指伸直,拇指压在弯曲的二指上。

——百度百科

是一种降伏手印,莲师拿金刚杵的一种印。有时降魔或者怎么样他都是用契克印。

——生西法师辅导


原文:圣者大译师马尔巴罗扎,他是新密宗的成就者,三地无与伦比。

罗扎

译师

                      ——生西法师辅导


新密宗

旧密宗是宁玛派,新密宗包括噶举派、格鲁派、萨迦派。

——生西法师指导

                                     

三地

是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的意思,还有说“三地”是天上、地上和地下。

                                                    ——生西法师辅导



笔记整理:定解B15

笔记审核:定解B09

档案编号B04081-定解B15-004

文章原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