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求学足迹 >> 大圆满心性休息6 | 此生的价值,由你决定,由你决定 Back

大圆满心性休息6 | 此生的价值,由你决定,由你决定

求学之足迹 求学足迹 2021-03-04

传讲时间:2014.8.25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宗内门兰钦波鄂嘉达  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鄂灿吐谢莫到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敦巴特吉坚拉夏擦漏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祈祷遍知无垢光尊者:
刚热托噶仁钦年布格    托嘎雪山宝藏颈
云丹根作嘎威杰察德    圆诸功德喜乐园
多尼酿波威比纳玖瓦    二义精藏瑜伽士
龙钦饶将桑波所瓦得    祈祷龙钦绕绛贤
祈祷全知麦彭仁波切:
玛威桑给钦热酿拉夏    心显文殊师利智
根德桑布门蓝纳巴央    勤学普贤行愿义
这吉嘉威春蕾怎匝巴    持佛佛子事业者
将央拉弥雅拉所瓦得    祈祷文殊上师足
上师瑜伽速赐加持:
涅庆日俄再爱香克思    自大圣境五台山
加华头吉新拉意拉闷    文殊加持入心者
晋美彭措夏拉所瓦得    祈祷晋美彭措足
共机多巴破瓦新吉罗    证悟意传求加持
劝众听法偈:
拉耶嘎当勒当诺因嘎    天龙夜叉鸠槃荼
哲温达当摩耶嘎南当    乃至人与非人等
卓瓦根杰扎南杰赞巴    所有一切众生语
檀嘉嘎德达给丘丹多    悉以诸音而说法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丙二、宣说中等人身:






 

佛说未入正法道,颠倒善恶贪今生,

散于愦闹外境中,蛮横放荡弃后世,

不求解脱虽闻法,非殊胜身中等性,

偶尔心向微善法,多时罪蒙慧眼故,

持相自他有何利?彼等在家或出家,

稍许胜过恶趣众,是故称为中等身。







华智仁波切在《大圆满前行》中,将人身分成几种,本论也是如此。大家对此不要觉得不合理。现在网上有些人根本不知道一部论典的意义,就断章取义地加以否定,这肯定不是智者的做法。因明论典《释量论》中讲,疯狂者无所不说。所以正常人也不用在乎他们说什么。本论是无垢光尊者六七百年前造的,也许我们对有些名词没有听过,但不要妄加评论。

“佛说未入正法道,颠倒善恶贪今生,”佛陀在2500多年前的相关经典中说,所谓中等身,即指未入正道,不懂取舍,整天忙忙碌碌的人;颠倒善恶,将善当作恶,将恶当作善的人;贪执今生,不顾来世的人。

正如萨迦派的根嘎酿波在12岁时讲过的一个著名的格言:如果贪执今生就不是佛教徒,如果贪执三界就不是出离心,如果贪执自私自利就不是菩萨的行为,如果执著我就不是正见。


拓展内容


《离四贪教言》:贪今非教徒,贪世非出离,贪自非菩萨,耽著非见解。



散于愦闹外境中,蛮横放荡弃后世,不求解脱虽闻法,非殊胜身中等性,有些人整天散乱于愦闹的外境,沉迷于色声香味的享受或者生意场中;有些人蛮横、放荡,一点也不调柔,而且舍弃后世,不求解脱。虽然他们听闻佛法,但也不算是最殊胜的身体,因此叫做中等身。

我们课堂上也有这样的人,听课时非常苦恼,一会儿看看表,一会儿伸伸腿,东张西望很痛苦地等下课,他们其实是被迫或无意当中来的。而有善根的人则会从头到尾专心致志地听课,像享受甘露一般来接受佛法,下课时也意犹未尽,觉得时间过得太快,希望再多讲一点,并一直期待下一堂课。

“偶尔心向微善法,多时罪蒙慧眼故,持相自他有何利?”他们虽然偶尔行一些善法,做点慈善,或者修一些法,装模作样拿着念珠、转经轮,看到出家人时稍微有点恭敬,但大多数时候仍散乱着。因为罪业深重,蒙蔽了他们的智慧眼,这是世间大多数人的情况。还有一些出家人,虽然暂时萌生了一些出离心,现了出家相,但仍积习难改,常在袈裟下现出无始以来积累的恶习,而向善之心特别薄弱、微不足道,甚至做善事时会特别痛苦。如果是这样,他们受持出家相又有什么用呢?

无垢光尊者对这些现象说得非常到位。表面上办一个皈依证,装成皈依三宝的佛教徒,或者穿着出家僧衣,装成出家人的形相,实际上对自己和他人都没有用处。

“彼等在家或出家,稍许胜过恶趣众,是故称为中等身。”这样的出家人或在家人,严格说也只是稍微胜过恶趣众生和相似人身,所以被称为中等人身。比如提婆达多,曾于十二年中听闻三藏教法,他能够背诵和受持的经典之多,要由护地大象才能背得起,结果却堕入了恶趣。世间中一些很有学问的法师,最后也变成了业际颠倒者。

佛教徒当中的一些人,表面上听课、手持念珠、行持善法,但因为相续中的恶业太深重,心会经常转向恶法。他们偶尔会有一些善行,却以此标榜自己,扮成佛教徒、出家人,或者其他的特殊身份,其实这样毫无用处。如果你是一位真正的佛教徒,那就应该表里如一,始终如理如法。如果做不到,多数时候都被恶业牵引,那还不如不持这种形相好一点。如果大多数时间行持善法,但偶尔产生一些恶分别念,或者造一些业的话,作为凡夫普遍都有这样的毛病,就只有好好忏悔进行对治,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在修持善法时,要经常反观。不管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大多数人都可能觉得:“我虽然比恶趣众生、相似人身好一点,但是我这个人还是很坏的,需要忏悔、需要改过!”经常这样努力的话,原来的恶人最后也有可能变成善人。

丙三、宣说珍宝人身:





 
佛说无垢之法器,最为殊胜之正士,
自在闻思精华义,调己劝他行善法,
修行山王极稳固,彼等仙人胜幢相,
无论在家或出家,即是珍宝之人身。






“佛说无垢之法器,最为殊胜之正士,”佛陀说,堪为无有垢染的佛法法器的,是最殊胜的人。无论是显宗、密宗、大乘、小乘任何佛法,他都有接受的能力。这种人对大乘佛法不会起任何邪见,对每一句话都如饮甘露一般欢喜受持,而且对小乘等各宗派教法,也都乐意接受,这就是殊胜的法器。

“自在闻思精华义,调己劝他行善法,修行山王极稳固,”这种人拥有学修佛法的自由,无论是个人、家庭还是工作,都不妨碍他自由自在地闻思大乘佛教的精华教义——大乘及密乘的利他思想;在用这样的教义调伏自相续中的贪嗔痴,得到一定境界以后,又尽量劝他人行持善法。而且修行非常稳固,犹如山王一般不可动摇,不是今天找一个上师,明天又找一个上师,今天修这个法,明天修那个法。

修行不稳固的人,一辈子可能换无数个上师,换无数个法门,换无数个道场,换无数种心态,最终却一无所得。就像新闻记者一样,整天跑来跑去,今天去澳大利亚,明天去美国,后天去中国、南非……最终除了收集几张照片外,一无所获。

当然,每个人的缘分不同,如果有清净心和广闻博学的精神,也可以到处去参访善知识。不过最好还是终身修持一个最殊胜的法门,因为得到一个法,终身都可以用。比如,今天得到一个莲花生大士的灌顶,那就永远修持这个法门。法王如意宝以前在美国时,有一次为信众灌杰珍大圆满的顶。当时法王讲,对真正的修行人来说,这个法可以修一辈子。现在20年过去了,我听说当时灌顶的人始终都在很认真地修。

所以心态稳固很重要。有些人依止上师的时间,可能长至五六年,短至一两天,不一定一辈子都能得法。但得到法以后,若能一直修,即使到离开世间时还在行持,那就是一种稳固的修行。

“彼等仙人胜幢相,无论在家或出家,即是珍宝之人身。”这种人就是世间的“大仙人”。人天导师、“大仙人”是对佛陀最高的一种称呼。无论在家人还是出家人,只要能受持佛陀的胜幢,都叫做珍宝人身。

《中般若经》云:“善贤,任何菩萨自己行善并劝勉他人行善,即成为具义暇满人身,受到诸佛赞叹、称颂、恭敬。”无垢光尊者在这里两处说到“在家或出家”,说明无论是在家人还是出家人,只要有利他心,不仅自己行持善法,同时劝别人行持善法,就都可以叫做珍宝人身。


居士也可带领学佛

现在我们让大家辅导、带队学佛,个别人就说:“唉,这样不好啊,在家白衣怎能带人学佛,出家人才能带呀!”但是出家人人数有限,就算是我们学院出家人比较多,但要想派出法师带领那么多在家人学佛,也是根本办不到的。在汉地,有些寺院里只有一两个老和尚,每天来朝拜、旅游、行善的在家人却人山人海,他们能带多少人呢?

所以我想,由出家人带一些人很好,由居士带一些人也可以。《郁迦罗越问菩萨行经》当中,讲了很多在家居士如何将别人带入佛门、行持善法的道理。从佛教历史上看,维摩诘居士、胜鬘夫人等一些非常伟大的在家人,也是一边讲经说法,一边劝别人行持善法。而且从无垢光尊者的这个颂词来看,无论是在家人还是出家人,自己行持善法的同时,也可以劝别人行善。

佛法是人类真正的精神财富,每个人都有责任去保护和弘扬,这样做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有些人认为:“我自己修行、禅定就可以了,跟很多人结缘、接触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但实际上,如果你有了强烈的利他心,恐怕不忍心独自坐禅修行。

《地藏十轮经》中云:“千俱胝劫中,智者勤修定,所生胜觉慧,不如护我法。”千万俱胝劫当中,有智慧的人精勤入定所生起的殊胜觉悟智慧,不如护持佛法的功德大。进一步说,有智慧的人独自闭关,积年累月入于三摩地所产生的智慧肯定非常殊胜,那千百劫这样修行就更不用说了。但释迦牟尼佛亲口说,这个功德还不如去护持我的教法。因此,护持教法非常重要。

但护持教法不是仅仅保护几个法本,因为如来真正的法是教法和证法。其中的证法,是需要在人们的相续中辗转传递的法门。比如今天大家共同学习,学习之后很多人就明白了什么是相似人身、中等人身和珍宝人身。然后反观自己,发现过去自己只算是相似人身,现在应该转变为中等人身了,进而发愿将来一定要成为珍宝人身。因此为了充实自己,我要先不断地学习佛法,然后再将这样的精神传递给更多有缘的众生。

现在的社会特别需要正能量,实际上“正能量”就是一种善的理念、善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个人、家庭、社会的存在都是有意义的。否则,如今很多人连活下去的力量都没有,更不要说去帮助别人。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人类的精神已经匮乏到了极点。虽然现在的财富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街上也几乎看不到衣服上有补丁的人,但人的内心却比衣服还要脆弱,别人稍微说一句就受不了。所以现在人说话也要非常注意。

但是修行人就不同了。学院在开会讨论事情时,很多人因为学过因明、辩论,争论的声音也比较大,但是内心都很包容,根本不会因为一句话而受伤“倒下去”。有时候,你给我说一句非常尖锐的话,我给你说一句更尖锐的话,但是互相都不会受到伤害。其实这也是佛教关于语言方面的一种训练。

可世间人却不是这样,该记的佛教论典记不住,半天甚至一个月都背不下来一个偈颂,而不该记的别人的一句恶语,永远都记着,过了几十年都还记忆犹新,这就是修行不好的标志。如果是修行好的人,别人说什么话,对他来说根本就没什么。

丙四、当思正法之理由:





 故于大德前闻法,如法修持住正法,
恒常行法止非法,以修法义而住法。






这里讲应该思维正法的理由。在已经获得了暇满人身的时候,我们要经常想:“人身是非常难得的,一定要好好地修行。”这句话我们虽然经常讲,但有没有发自内心地这样想?无论是居士还是出家人,如果表面上道貌岸然,内心却从来没有仔细体会过人身难得、寿命无常,那即使口头上说着大圆满、大手印,炫耀自己得过什么灌顶,修持什么法门,也都毫无用处。

有些人一说话就让人害怕,他所修的法,都是从上面修下来,而不是从基础修上去的。刚一接触,还以为他是很了不起的开悟者,甚至想要不要去他面前得个灌顶,但接触一段时间后却发现,哪怕一点小事,都会让他大发雷霆。

“故于大德前闻法,如法修持住正法,”所以,我们应当先在大德面前如理如法地听闻佛法,然后思维和修持,并且住于正法的行为和威仪当中。

这里讲了佛法的闻思修,先听闻,然后思维和修行,之后自己经常安住于法。安住的意思是,比如我们学习大乘佛法,大乘佛法有什么基本要求,我们就经常住于这样的要求和教义中。

“恒常行法止非法,以修法义而住法。”自己也恒常行持这样的大乘法,其违品方面的非法就可以被遮止,从而以这种境界劝别人修行并安住于法。

比如佛法非常难得的道理,首先应该了知,然后再去思维。如果仅仅口头上说佛法难闻,但内心却没有一刹那想过,确实没有什么用。我们应当发自内心地想:“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在这样的末法时代,我还能遇到佛法如意宝,而且是无垢光尊者传下来的如此殊胜的教言,真的应当万分高兴啊!”

再比如,思维暇满难得的道理。佛经中也常讲,看看恶趣众生,就知道人身是多么难得;看看身边邪见者如此众多,就知道遇见善知识多么稀有;看看身边那些破威仪、破戒律的修行人,就会明白依止寂静处如理修持更为不易。通过这样的比较,我们就能经常劝勉自己行持善法。

丙五、如是思维之功德:





 不久越过三有海,速至寂洲得涅槃。





这样思维的功德是什么呢?通过这样的思维,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依靠修法而获得成就。

前辈大德及现在的成就者们,都是依靠修行佛法而成就的。他们并不是因为有钱、有地位、有权力、有才华,而是因为先依止善知识,而后如理如法地思维,最后修行而获得成就,像鹰鹫一般飞往持明的高空。同样,只要我们好好修行,在不久的将来,就能越过三界轮回的苦海,到达无有任何痛苦的寂灭大宝洲,获得远离二取的究竟涅槃。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经常这样思维。

现在很多人还是不错,都在努力修持。但我还是比较担心,一些人刚开始皈依、受戒时都很有意乐,但时间长了就不能坚持。多年以来,我确实看到身边很多人有这样的情况。全知无垢光尊者在《大车疏》里也经常说,新比丘刚受戒时谨小慎微,还觉得有些老比丘不好好守护威仪,但是后来自己却慢慢放松了。其实有很多老修行人能够一如既往地坚持,真的非常了不起。

今生能够修行佛法,的确是一种殊胜的机缘,但这种机缘也是无常的。各位能否将这部《大圆满心性休息》听闻圆满也尚未可知,因为从个人角度来讲,你们的心是无常的,工作和生活也是无常的;从外在环境来看,虽然有闻法的因缘,但能存在多久也很难预料;虽然听闻具传承者的传讲比自己看书更好,但我传讲者的身体和心也是无常法。如果通过思维,大家能生起难得之心和珍惜之感,那也非常有意义。

这次我传讲《大圆满心性休息》,严格控制了听闻者人数。否则人太多了,就会嘈杂混乱。但即便如此,人数还是比较多。不过我想,这次传讲时间跨度会比较长,今年讲不完明年继续,明年讲不完后年又继续……这样一直持续五六年、十几年。假如十五年讲完,看看最后还剩多少人,即使只剩一个人,我也会继续讲,一切都随缘,有多少人都无所谓。

现在全世界的人每天都在网络上交流,有时候几十万人一起看节目,有时候两三个人凑在一起聊天,这都是很平常的事。所以对我来说,人多人少的确无利无害。但是对你们而言,如果能得到一些利益,我希望你们还是好好学习。如果你们觉得没有什么利益,那随时退出也可以。我以前也曾发过愿,哪怕学院里只剩下一个居士或一个出家人,如果没有其他违缘,我也会将佛法传下去。

二十多年前,一位汉地和尚给我讲过一个故事:某位法师讲《俱舍论》,刚开始有一百个人,他讲了一百天,最后一天只剩下了一个人。这位法师说:“我讲一百天不容易,只有你留下来也不容易,那我们两人今天好好吃一顿吧!”我的心态也是这样。



颂词背诵打卡



佛说未入正法道,颠倒善恶贪今生,
散于愦闹外境中,蛮横放荡弃后世,
不求解脱虽闻法,非殊胜身中等性,
偶尔心向微善法,多时罪蒙慧眼故,
持相自他有何利?彼等在家或出家,
稍许胜过恶趣众,是故称为中等身。
佛说无垢之法器,最为殊胜之正士,
自在闻思精华义,调己劝他行善法,
修行山王极稳固,彼等仙人胜幢相,
无论在家或出家,即是珍宝之人身。
故于大德前闻法,如法修持住正法,
恒常行法止非法,以修法义而住法。
不久越过三有海,速至寂洲得涅槃。



温故而知新


5-6课

【知识类】
1、什么是相似人身、中等人身和珍宝人身?对照三者的标准,你是否经历过一个变化的过程?观察周围的人,又可以归属于何种类型?对此你有何感触?
2、请解释“故于大德前闻法,如法修持住正法,恒常行法止非法,以修法义而住法”。你能做到其中的哪些?

【修行类】
1、修行不稳固有哪些表现?如何才能做到修行稳固?
2、什么是护持正法?在家居士可以带领别人学习佛法吗?为什么?你打算如何做?

【生活类】
1、如何理解“佛法是一种教育”?这种教育有何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