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求学足迹 >>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原文(74) Back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原文(74)

求学之足迹 求学足迹 2021-05-11


全知无垢光尊者著

上师索达吉堪布译



丙四(皈依学处)分二:一、因皈依学处;二、果皈依学处。


丁一(因皈依学处)分四:一、不舍三宝;二、不欺应供;三、皈依三宝之戒;四、以信供养。


戊一、不舍三宝:



学处分二初因戒,不为王位及生命,

一切奖赏等利益,舍弃上师与三宝。


为什么不能舍弃三宝呢?因为获得王位等只是在现世中稍稍安乐而已,而皈依三宝者能成办增上生、决定胜之一切安乐,因此这二者有着胜劣的差别。与寂天菩萨所说“勿因小失大,大处思利他”之义相同。


《毗奈耶经》中云:“汝为生命、王位,即使是开玩笑亦不应舍弃三宝。”


戊二、不欺应供:


不欺上师应供处,断除恶言谤圣者。


《华严经》中云:“依止善知识后不欺应供,当断除于诸圣者大德说不悦耳之语,随正法而行。”


戊三、皈依三宝之戒:



自此皈依佛陀后,不礼其余诸天尊,

皈依正法不害众,皈依僧不交外道。



《大涅槃经》中云:“何人皈依佛,彼为真居士,恒时不皈依,其余诸天尊;皈依正法者,远离损害心;皈依僧众者,不交往外道。”


戊四、以信供养:


以信供养三宝相,日夜随念恒皈依。



对三宝以及上师像,也不能污辱,也不能践踏他们的影子,要尽力供养,因为这些是佛的幻化,是众生福田。如颂云:“吾于五浊时,化为善知识。”《白莲经》中云:“化为诸多佛像后,利益众生令行善。”


《耳饰经》中云:“末法五百世,吾现文字相,意念彼为我,尔时恭敬之。”日日夜夜或昼夜六时或三时,最起码每日应当忆念一次而皈依上师三宝,随修善法。也就是说,赞颂善知识的功德并随学他的行为。赞说三宝功德并随学。相应行为律、修为经、见为论而实修即是修道之皈依。


《摄事分》中云:“依止圣士,听闻正法,随僧而修,此乃皈依。”


丁二(果皈依学处)分二:一、真实学处;二、失毁之因。


戊一、真实学处:



果戒等性当勤守,不念贤劣无取舍,

不依戏论修法性,皆于圆一坛城行。



《中般若经》中云:“欲修智慧波罗蜜多者,当以不缘任何法,不随其见而修学。即不应以见二者之式而伺察谓‘此乃殊胜,此乃下劣,此为应取,此为应舍,此为佛法,此为他法。’”


戊二、失毁之因:

宣说护持共同学处之方式:



相似舍因超受时,真实舍因生邪见,

失毁学处向下堕,当具正念慎取舍。



成就菩提佛果时,则超过了以仪轨而受戒的时间,故名相似舍戒因。以生邪见而舍弃三宝及不能修持而舍弃皈依学处,是真实的舍戒因。礼拜其他天尊等仅仅失坏了少许学处,称为趋向下劣。


如果失坏皈依戒,则如同腐败的王族一般不能趋入内道;如同受到护送者欺骗的商人一般所作所为都怀有畏惧;如同倒塌墙壁上的图案一般容易失毁一切戒律;如同远离靠山的百姓一般容易遭受损害;如同违犯法律之人一般会因为破戒而堕入恶趣等有许多过患。


因此,如果发现破戒的过患后忏悔并以不再就犯之心受戒,则可恢复。有些人认为皈依戒数量一定,但我认为是不一定的。因为何时生起(舍恶)守戒的善心,就可得戒。《入行论》中云:“断尽恶心时,说为戒度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