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 >> 人一生的时钟时间和心理时间 Back

人一生的时钟时间和心理时间





【编者按】 




眼跳是一秒钟发生几次的无意识的、类似于抽搐的眼球运动。在眼跳之间,你的眼睛凝视,大脑处理它接收到的视觉信息。所有这些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不需要你付出任何努力。在人类婴儿中,这些固定时间比成年人短。


杜克大学机械工程教授阿德里安·贝詹在《欧洲评论》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解释了时间感变化背后的物理原理,并揭示了为什么岁月似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飞逝。


贝詹教授表示,刺激处理和时间加速感之间存在反比关系。所以,当你年轻的时候,经历了很多新的刺激——一切都是新的,时间似乎过得更慢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产生图像的速度变慢,给人一种时间过得更快的感觉。


疲劳也会影响眼跳,在这些眼球运动中产生重叠和停顿,从而导致交叉信号。当疲劳的大脑同时试图看到和理解视觉信息时,它不能有效地传递信息。它被设计成分别做这些事情。


这就是导致运动员精疲力竭时表现不佳的原因。他们的处理能力变得混乱,他们的时间感也不正常。他们不能看到新情况,也不能对新情况作出迅速反应。


时间的另一个感知因素是大脑如何发育。随着大脑和身体变得越来越复杂,神经联系越来越多,信息传播的途径也越来越复杂。贝詹说,它们像一棵树一样分支,这种加工过程的变化影响了我们对时间的体验。


大脑的复杂性改变了我们对时间的感觉。


最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退化会影响感知能力。例如,对老年人眼跳运动的研究表明潜伏期更长。大脑处理视觉信息的时间变长,这使得老年人解决复杂问题变得更加困难。贝詹认为,他们“看”得更慢,但感觉时间过得更快。




以上文字选自网络





 ONE 



堪钦慈诚罗珠仁波切在《慧灯之光》系列中讲到:


很少有人觉得因果是同时存在的,大多数人的观点是“明年长出来的稻芽,在今年的稻种上是不存在的,只有当温度、湿度等所有的条件具备以后,才会产生一个以前不存在的新稻芽。”这是宏观世界中常人很粗陋的观点,而微观世界已经超越了常人的概念。


当我们在最微观的世界中去观察时,会发现微观世界中的所有物质都是一刹那一刹那地生灭,第二刹那时,第一刹那已经不存在了;而第一刹那时,第二刹那还没有诞生,那么,所有的物质的存在都仅仅是一个刹那而已。


这一点,很多学物理的人都知道。量子物理中的测不准原理就是来自于此。测不准原理是指:对于一个非常小的粒子来说,它的速度和位置是无法同时测量的。如果它的位置可以确定,它的速度就无法测量;如果它的速度能够测量,它的位置又无法确定。


因为,速度=距离÷时间,而距离=终点位置-起点位置,时间=终止时间-起始时间,可是,粒子没有时间的相续,仅仅是一刹那地存在,它的速度自然也就无法测量了。量子物理已经比较接近佛教的有些观点了,但佛教所讲更加细致入微。






 TWO 



在这样的微观世界中,所有的物质都是一刹那地存在。如果认为,在第一个刹那所有的因(条件)都具备以后,于第二个刹那果才产生,就意味着:在第一个刹那所有的条件,如温度、湿度、种子、土壤等都具足时,果还不存在;当第二个刹那果产生、存在的时候,所有的因却早已消失不在了,它们从来没有见过面。


那么,“因”是怎样把它的“果”产生出来的呢?因存在时,假如果也存在,因就可能给果带来一些影响、起到一些作用。但是,在果根本不存在的情况下,因又能影响谁、作用谁呢?仔细想想,因存在时,“果”就象虚空一样,“因”能对虚空起作用吗?不可能的!


同样,既然因果的存在不可避免地有前后次序,果存在的时候,因又不存在了,那因怎么起作用呢?这就象死人和活人,当一个人诞生之时,另一个人已经死了,那个死人能对这个活人做什么事吗?这也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二人根本无法见面。


在微观世界中,所有的事物都是这样,前后的两个物质不可能在一个时空中同时存在,既然不能在同一时空相遇,它们之间又怎么会产生因果关系呢?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THREE 



既然如此,为何会产生宏观的事物呢?这叫作因缘和合。也就是说,在不观察时,一切都很好,可得的都能得到;但是,细微观察的时候,这一切都没有了存在的理由和证据,得不到因果的关系,那些平时认为非常实在的东西就开始在我们手中消失了。


    经过以上分析,“他生”是不成立的。但是,只有在微观世界中才能这样推理。在宏观世界中,因果就象父亲和儿子一样是可以见面的,这是常人的观点。实际上,宏观世界中所谓的“因”“果”之间,并没有真正的因果关系。


    “自生”不成立,“他生”也不成立,那么“自他共生”更不成立,除此之外,有没有第四种生呢?没有!由此可见,所有的物质是“不生”的。因果关系不是逻辑推理的结论,而是我们眼耳鼻舌的结论。从眼耳鼻舌的角度看,有因果的存在、有六道轮回、有学佛成佛……;但是,通过逻辑推理,从非常微观的角度去看,这一切都不存在。






 FOUR  



你们回去好好地思维一下,我们认为所有的物质是可以产生的,那么它们是怎样产生的呢?


打坐前后的修法都已讲过,在正式修的时候,就象上面这样去推理,最后深深地体会到万法是无生的。那时,心就专注于“不生”的境界当中,并于此境界中安住下来。


刚开始时,时间不会很长,只有几秒钟或一分钟。因为,还没有太大的能力,这个境界会很快消失。消失的时候,又重新开始观察物质是如何产生的。然后,又再次体会到它们是不生的,此时心又专注在这个境界当中。这叫作“不生”的修法。这样观察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理解、体会佛所说的“不生”。




THE  END


文字:来自《慧灯之光》系列

图片:来自网络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